秦毓燦
(廣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總結,正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內在聯(lián)系與發(fā)展規(guī)律。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高舉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旗幟。當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立足歷史唯物主義的高度解讀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對此進行宏觀梳理和恰當分析,是全面準確理解中國共產黨歷史的應有之義和必然要求。
“歷史是這樣創(chuàng)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里面的?!盵1]“意志合力論”科學說明了在歷史進程中要把人的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guī)律性統(tǒng)一起來,凸顯了人在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人的主體價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充分肯定人民群眾在歷史進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創(chuàng)造性,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是推動歷史前進和社會發(fā)展的的根本力量。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積貧積弱,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苦難,正是黑暗中的中國人民高舉救亡圖存的旗幟,挺起脊梁進行了一場場氣壯山河的斗爭,鑄就了不朽的歷史功勛。回顧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來的歷史,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取得成功的堅實根基和充足底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浴血奮戰(zhàn)28年,在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中推翻了壓在頭頂的三座大山,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探索與建設時期,中國人民艱辛付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以巨大的勇氣毅然拉開改革開放的序幕;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飛速發(fā)展中,中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中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重新“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2021年,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大會上發(fā)表講話,對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行了深刻總結,其中指出“歷史在人民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這一重要論述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主體作用。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同樣也應當是歷史成果的獲得者和享有者。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中共二大通過的《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中就曾明確指出我們黨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這一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黨,黨的一切奮斗目標都是為實現人民利益。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從未有過任何特殊私利,無論處于何種境遇都時刻保持著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中筑起銅墻鐵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秉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價值觀,堅決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再次深刻指出:“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2]這一關于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的重要論斷充分肯定了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主體作用。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必將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上努力奮斗,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一股磅礴的正能量。在這一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更加需要以人為本,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人民群眾的力量,讓每個人都能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從而產生“疊加”乃至“乘積”的合力效應,在個人與整體、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中推動中國夢的順利實現。真正做到如總書記所說:“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3]。
恩格斯晚年五封歷史唯物主義書信在堅決捍衛(wèi)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根本論斷的同時,又全面闡述了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的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揭示了上層建筑構成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表明在社會發(fā)展中,經濟因素“歸根到底”的決定作用與意識形態(tài)等上層建筑各要素的能動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中,中國共產黨正是充分理解、正確認識和科學利用經濟因素和上層建筑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發(fā)展,推動了以經濟發(fā)展為中心的社會的全面進步。
改革開放以來,在鄧小平同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的號召下,我國經濟實現了迅猛發(fā)展,在社會生產力、國家經濟實力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正在嶄新的歷史起點上朝著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征程邁出決定性的步伐。但與此同時,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一些當初適應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體制機制,由于未能及時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而調適,逐步成為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成為發(fā)展的嚴重阻礙。于是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科技進步和產業(yè)結構升級祛除不適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發(fā)展要求的機制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的持續(xù)增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調整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態(tài)度?!盵4]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遵循經濟規(guī)律科學性發(fā)展、自然規(guī)律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社會規(guī)律包容性發(fā)展的基礎上對國內外的發(fā)展大勢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提出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fā)展理念,集中體現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黨的十九大則在全面總結經驗、深入分析形勢的基礎上,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五個方面,制定了新時代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zhàn)略目標,這一戰(zhàn)略布局從提出到形成經歷了“一個統(tǒng)帥”“兩個文明”“三大綱領”“四大建設”到“五位一體”[5]的發(fā)展過程,同樣深刻體現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關系。
恩格斯曾極力勸導年輕人“是要下一番功夫去鉆研經濟學、經濟學史、商業(yè)史、工業(yè)史、農業(yè)史和社會形態(tài)發(fā)展史的”[1],因為只有在宏大深遠的歷史視野中,我們才能正確認清歷史所處的時代方位和時代特征,準確把握住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和前進趨勢。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秉h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充分運用唯物史觀,多次強調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如在中央黨校建校八十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總書記明確提出“各級領導干部還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6]。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指出“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7]。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表示要“加強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8]。這些關于歷史學習的重要論述深刻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對唯物史觀繼承上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
正是在深入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的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唯物史觀的大視野,充分運用宏觀歷史的敘事方法,在中國歷史長河、世界歷史風云和全新歷史背景中分析演變機理,探求科學規(guī)律,科學詮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邏輯,從而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1921年,中國共產黨于國家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悄然誕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的革命斗爭就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新的革命方法。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無數中華兒女浴血奮戰(zhàn),建立起一個嶄新的人民民主共和國。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從全盤學習蘇聯(lián)到摸著石頭過河,開始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社會主義探索道路,雖歷盡挫折,仍初心不改,終于在改革開放的指引下,逐步走出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20世紀末90年代,隨著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世界社會主義事業(yè)受到重大損失,“歷史終結論”、“中國崩潰論”、“社會主義失敗論”等論調甚囂塵上,中國共產黨人又一次頂住國內國際的重重壓力,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將科學社會主義推向21 世紀,使其重新煥發(fā)出強大的生機活力,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全人類貢獻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百年歷史進程中的重大成果,熔鑄于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這一波瀾壯闊的光輝史詩中,是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同時更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華大地上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復旦大學青年師生黨員的回信中就提出“希望廣大黨員特別是青年黨員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結合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奮發(fā)有為中踐行初心使命?!盵8]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到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只有在百年黨史、七十余年的新中國史、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史和五百余年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研讀學習中,我們才能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意義和特征,才能探尋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時代之問的正確答案,才能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歷史唯物主義是研究社會歷史的科學方法論,不能將其教條化、公式化、標簽化。這一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原則,要求當代馬克思主義者主動增強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同新、與時俱進,在實踐中開辟出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中,我們黨一旦脫離具體實際,就會對黨的事業(yè)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如土地革命時期黨內連續(xù)出現的三次“左傾”錯誤,都使得年輕的中國共產黨葬送了革命前程,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毀滅性打擊。毛澤東同志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就提出過著名論斷:“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盵9]在《整頓黨的作風》中,他又明確說道:“我們黨的主觀主義有兩種,一種是教條主義,一種是經驗主義?!沁@兩種主觀主義中,現在在我們黨內還是教條主義更為危險。因為教條主義容易裝出馬克思主義的面孔。”[10]正是在與教條主義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找到了取得革命勝利的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由于缺乏實際經驗,又一次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主要體現在: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特征的某些論述教條化、把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教條化、把自己在革命道路中的經驗凝固化、教條化,直到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fā)表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才沖破了思想禁錮,社會主義才再次在中國發(fā)展起來。
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真理的,但同時又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和創(chuàng)新的。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提供的并非一勞永逸的萬能公式和一蹴而就的現成答案,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發(fā)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11]。馬克思、恩格斯已經逝世100 多年,人類文明社會在社會環(huán)境、生產方式、階級矛盾等方面已然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100多年前的理論成果,它必然會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無法解決現實存在的很多問題。因此,只有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看家本領,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優(yōu)良作風,立足于不斷變化的現實,深刻把握世界發(fā)展走向,總結新情況,發(fā)展新思路,促進當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fā)展,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內涵。
正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一次次從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唯物史觀的具體內容也在經受住種種考驗之后日益彰顯出馬克思和恩格斯作為革命導師的敏銳洞察力??傊瑲v史唯物主義具有跨越時空卻光芒永放的永久意義。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已被賦予了嶄新的歷史使命,我們需要在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