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彬彬
微課是以視頻為載體進行知識傳授的一種教學方式,通常是通過5~8分鐘的短視頻呈現(xiàn)相關的一個或若干個知識點。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個教學知識點錄制微視頻,學生可以靈活利用零碎的時間學習,通過微視頻學習、掌握該知識點,具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微課教學具有視聽結合的特點,運用聲音、文字、圖片、視頻等元素營造出多彩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使得知識的呈現(xiàn)具有了更高的相關性和多樣性,學生的感受也更加自然和直觀,其情緒易于融入情境之中,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吸收和理解水平。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傳統(tǒng)音樂課堂教學注重學生的模仿,很大程度上缺乏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容易使學生對音樂教學產生枯燥感。此外,教師的個人素質也參差不齊,部分教師對音樂教材的認識不夠清晰,即使借用多媒體,也只是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缺乏相應的解析、鑒賞,教師和學生缺乏平等的互動,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音樂課的興趣。
微課模式以短小精悍的視頻呈現(xiàn)學生面前,教師可以結合微課對一些知識點和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更為直觀和多樣的講解。如此,教師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互動,更為積極地學習音樂知識,并展示自己的音樂才華。
其一是把握教材,打造微課程。音樂微課程的創(chuàng)作和制作需要所有音樂教師的良好合作與分工,對制作過程要有科學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不同的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負責不同的教學設計和微課程。為了更好地打造微課程,教師有必要對音樂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處理,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內容的同時,還需要在課堂之外合理拓展和整合一些高質量的音樂作品,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科學分工與合作,打造高質量的音樂微課程。[1]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和樂器曲目的實際難度,創(chuàng)建一個微課程目錄,涉及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弦樂器等等,然后不同的教師根據(jù)自己任教的年級和學生水平,選擇使用相關小樂器教授微課程。
在微課程的制作過程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課程和教學方法有很好的了解,年輕教師在制作視頻方面能力較強,在制作過程中遇到技術問題時,通過與信息技術教研團隊的互動,還可提升音樂教師在PPT制作、軟件錄屏、視頻編輯等方面的技能,因此這一過程也是多學科教師相互交流、討論、學習并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通過創(chuàng)建微課,教師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為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奠定基礎。
其二是借助旋律線“微課”,幫助學生掌握歌曲旋律。旋律是音樂的生命線,旋律線是由音高的不同變化形成的可視的波浪線,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旋律線,可以更好地處理音樂教學中遇到的難題,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微課突破了歌曲識別與旋律線演唱的難點,教師可利用視頻MV配合旋律線制作“微課”,幫助學生直觀感知歌曲旋律和意境。學生在欣賞世界著名音樂時,往往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的美和意境,因此筆者就將收集的音樂MV與旋律線進行匹配,來直觀展示樂曲的旋律變化,學生欣賞音樂的時候,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內涵,也可通過旋律線的變化直觀感受到歌曲內在情感的跌宕起伏,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歌曲旋律和情感,借助“微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所在的音樂組教師每周都會進行集體備課活動,對課堂上的難點進行交流和反饋,共同探討如何利用結合旋律線的微課突破這些難點。
其三是靈活運用微課構建有趣的音樂課堂。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效果。小學生在思考問題和學習知識時多以形象思維為主,而且探索新奇事物的欲望也較為強烈。然而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相對較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中,教師在教授一些音樂理論知識時,學生會感到枯燥,學習興趣和參與性不高。因此,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微課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有趣的氛圍,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2]
例如,在學習聲音強度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記錄各種小動物的聲音和街道上不同的聲音,課前上傳至學習平臺。課前預習任務是讓學生分辨聽到的聲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再次播放這段音頻,此時的任務是讓學生感受不同的音質,區(qū)分聲音的差異。一些學生會說他們聽到了狗、汽車喇叭、小販和鳥的叫聲,還聽到了人們的談話,各種聲音的強度各不相同。這樣就使得聲音強度這一抽象的樂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具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聲音強度概念。
其四是拓展教學范圍,培養(yǎng)學習能力。微課的靈活性使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好的資源和條件,使學生的音樂學習實現(xiàn)課堂之外的拓展和鞏固,從而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段對音樂課程進行分類和劃分,錄制和制作更系統(tǒng)的課程,并上傳到校園網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需求等,通過校園網下載、觀看和自主學習。這樣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就不再局限于課堂,學生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水平有選擇地學習在線微課程,從而達到個性化培養(yǎng)的目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在自學中逐步提高。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音樂教學主題對課程進行分類和設計,比如可以分為音樂理論課、鑒賞課、基礎知識認知課、樂器課等,其中樂器課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鋼琴、吉他等。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中,小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中拋開年級的限制,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靈活選擇,自主學習,進而促進學生音樂個性的有效發(fā)展。
其五是提高微課程內容的辨別能力。教師不僅要具備利用數(shù)字資源搜集微課程資源的能力,還要學會辨別微課程內容,以便在教學過程中能更好地應用微課程內容。例如,音樂教師可以選擇不同教學風格的同事拍攝的優(yōu)秀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微課感受不同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通過微課總結更有效的音樂學習方法和經驗。例如,教師在講授《采茶燈》的“發(fā)聲練習”時,就可以選擇不同聲樂教師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從多個方面掌握發(fā)聲方法和演唱技巧。其次,教師還可選擇語言風格幽默有趣的微課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微課教學結合了音視頻的視覺和聽覺優(yōu)勢,豐富了原本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學,增加了學生的音樂學習的樂趣。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將一些在教材中無法充分展示的內容生動直觀地呈示給學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微課制作還可以成為音樂教師集體備課的利器,可以起到提高教師教學技能、彌補個人研究能力不足的作用,有效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和能力。靈活、巧妙地運用微課,會培育出音樂課堂教學的多彩花朵,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音樂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