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鋒 趙穎濤
?(湘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湘潭 411105)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北京 100081)
主應力空間中π平面上應力偏量的描述是屈服準則和塑性本構(gòu)關系的基礎,是彈塑性力學課程的重要內(nèi)容。常見教材中π平面上應力偏量的描述都是基于空間中向量的幾何關系,即先在三維坐標上取單位長度,將其投影到π平面上。根據(jù)它們在π平面上的坐標表達式,來描述主應力空間中任意一點應力的偏量部分[1-3]。該推導過程繁鎖,特別是在求解其逆表達形式時,需設一組變量作為三維應力分量,通過建立方程組來求得。事實上,主應力空間中的任何一點應力狀態(tài)矢都可分解為π平面內(nèi)兩個偏量和沿著其法向方向的應力,它們對應的三個方向剛好構(gòu)成了一個正交坐標系。根據(jù)彈性力學里的不同笛卡兒坐標系中矢量的分量轉(zhuǎn)換關系,即轉(zhuǎn)軸公式[2],就能輕松導出上述兩個坐標系(即應力空間中的主坐標和π平面及其法向坐標系) 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到任意應力在π平面上的應力偏量描述。
任意一點應力狀態(tài),可以通過參考坐標系下應力張量來描述,也可以用三個主應力和主方向來描述。由三個主應力分量σ1,σ2,σ3為坐標軸組成的空間直角坐標系稱為主應力空間。設主應力空間沿主方向的3 個基矢記為(e1,e2,e3),其中任意一點應力(對應圖1 中的OP) 的應力狀態(tài)矢可表示為[1-3]
圖1 主應力空間中一點應力矢及其在π 平面上的投影
設ON為主應力空間的等傾線(又稱Λ線),過原點且法向為ON的平面是主應力空間的等傾面,稱之為π平面。其方程為
其中σm= (σ1+σ2+σ3)/3,為平均正應力,si=σi-σm(i=1,2,3),si為應力偏量的三個主值。顯然
也即OQ必然在π平面內(nèi)。
由于靜水應力對材料的塑性變形沒有影響,因此研究材料的塑性變形時,通常只需要分析應力偏量部分,即度量任一點應力在二維π平面上所對應的偏量部分的大小和方向,建立三維主應力空間和二維π平面之間的數(shù)學關系。
常見教材中π平面上應力偏量的描述都是基于空間中向量的幾何關系,過程繁瑣容易出錯。本文將利用坐標變換的方法,即根據(jù)任意矢量的分量在不同坐標系下的轉(zhuǎn)換關系,輕松得到主應力空間中的任意應力分量與π平面上應力偏量的對應關系。
圖2 兩個坐標系間的幾何關系
由坐標系間的夾角余弦值[4],新舊坐標系下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矩陣βij可寫為
代入式(4),可得應力狀態(tài)矢在π平面坐標系下的分量(σ′1,σ′2,σ′3)
對應的偏量部分可以表示為
上述推導得到了與現(xiàn)有教材完全一致的應力分量關系,但數(shù)學思路更為清晰,可以作為該知識點的一個教學補充。
本文利用π平面及其法向構(gòu)造了新的π平面坐標系,并基于坐標變換方法,通過應力空間中主坐標系和π平面坐標系之間的坐標變換關系,得到任意應力在π平面上的應力偏量描述。與傳統(tǒng)的幾何投影法相比,本方法更為方便簡潔,與傳統(tǒng)方法又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彈塑性力學的教學中可以對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