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隆
上個世紀60年代的英國鳳頭牌自行車,是一款世界上眾人矚目而又望塵莫及的自行車。那時候的人哪敢想汽車呀?家里能有輛好的自行車,就算得上是有臉面的人了。國產(chǎn)的上海永久牌、鳳凰牌,天津的飛鴿牌自行車,能夠騎上這幾款名牌自行車的人,已經(jīng)是非常令人羨慕了。特別是70年代,永久牌生產(chǎn)出了一款新式的錳鋼13型自行車,這款車造型漂亮,車架子、前后叉子采用最先進的錳鋼技術,結實耐用。電鍍車把、后衣架、車支子、大轉鈴兒锃光瓦亮。大鏈套,仿皮車座,漲閘,這些新增加的工藝,使這款車剛一露頭,就成了搶手貨,市場上根本看不見,也買不到。唯一的途徑,就是等待單位的抓號,可那時人多肉少,上千人的單位,每年就那么幾個號,排到猴年馬月也難碰到,就像現(xiàn)在北京城買汽車抓號那么難。那時候,人們談起永久13型自行車,不亞于今天聊起奧迪、寶馬汽車一樣,羨慕得不得了,誰要是上下班騎輛這款車走在馬路上,威風極了,那是從里到外的一種優(yōu)越感……
國產(chǎn)的名牌自行車固然不錯,滿足日常生活上下班騎行,一點沒有問題。但是對于京城那些喜歡玩車的一族,就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奢望了,他們的眼球盯在了那些進口的自行車上。當時,在北京西城西四南邊有個缸瓦市自行車信托行、東城有個北新橋自行車信托行,還有就是前門外天橋好像也有一個自行車行,這是京城那些玩車友們最集中的地方。每到星期天,車友們就會將自己心愛的自行車,擺在這幾個信托商行門口,讓那些喜歡洋車的人觀賞的同時,用羨慕的眼光仰視他們,從而讓這些玩車一族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車友們展示的自行車都不是國產(chǎn)車,而是清一色的進口車,比如那時享譽世界的英國鳳頭車,德國的漢堡,荷蘭的羚羊,等等。
我哥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是一個酷愛玩車的“發(fā)燒友”,在當時京城那些玩車的人里算是有一號的,像今天的許多發(fā)燒友一樣,不斷地追新。國產(chǎn)的永久、鳳凰已經(jīng)看不上眼了,他開始迷戀上了進口的英國鳳頭車,那車帶加快軸,跑起來后輪軸發(fā)出清脆的咔咔的聲響,節(jié)奏很好聽。每當星期天休息的時候,他總是和那幫車友泡在缸瓦市或北新橋的自行車信托行門口,那是他們那些玩車的人重要的活動據(jù)點。他那時每月才掙30多塊錢,以他那點兒工資根本買不起昂貴的進口車,所以他只能死膩活磨的磨我父母,終于把父母積攢了多半輩子的錢要過來買了一輛五六成新的鳳頭車。
然而,不到半年,哥哥便這山望著那山高,又看上了一輛更好、更新的鳳頭車。
說起后來買的那輛車,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一次他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了一位與我父親歲數(shù)差不多的老先生,騎著一輛當時最新款的英國鳳頭車。在此以前,他還從沒有見過這么新、裝備這么全的自行車。哥哥就像著了魔一樣,騎著車一直追在人家的后面,看得入了迷,最后竟然一直追到了人家老先生的家里。上世紀60年代初期,那些進口的自行車市場上并沒有賣的,為數(shù)不多的一些國外名牌自行車大都是有人從國外帶進來的。一般的百姓人家根本買不起,幾百塊錢的生活用品對普通人家簡直是不敢想的天文數(shù)字。他看上的這輛自行車,可以說在京城里幾乎是獨一無二的了。以后連續(xù)幾天,他都等在路邊,待那位老先生騎過來時,就追在人家后邊欣賞這輛車。那時他一天到晚的腦子里就是那輛車,躺在床上兩眼發(fā)呆,癡迷程度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過了些日子,他終于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渴望,向那位老先生提出了想買他那輛車的請求,可當即被人家斷然拒絕。因為這輛車也是老先生非常喜愛的心愛之物,是他費了好大力氣托國外的朋友帶回來的,剛剛騎了一年多,每天像眼珠子一樣的看著,所以給他多少錢,他也不賣??晌腋缦矚g上了這輛車,他已經(jīng)中了魔,不買到手誓不罷休。遭到拒絕之后,他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那就是死纏爛打、軟磨硬泡。他每天等在老先生必經(jīng)的路上,足足跟了人家3個月,每天跟到老先生家里,來回來去就是那一套,好話說盡,死膩活磨,贊美人家那輛車,稱自己是多么喜愛、多么羨慕、多么朝思暮想,最后終于把老先生磨的沒了轍。終于舉手投降,無奈地答應把車賣給他。
這關闖過了,下一個任務就是籌錢,他把原來那輛車賣了400塊錢,可還差300多塊錢的缺口怎么辦?沒辦法,最后還是故伎重演,回家磨我爸我媽。上次已經(jīng)為他花了好幾百塊錢買車,這次他又來要錢,父母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哥哥竟然能鐵嘴鋼牙說動了那位老先生來到我們家,做起了父親的工作,讓人家為他說情。老先生對我爸說:“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年輕人,喜歡車能迷到這個程度,他追了我三個月,磨我啊!每天晚飯我都吃不踏實,我老伴兒最后都受不了他了,背后勸我還是把車給他吧,不然就甭想過消停日子了。老兄呀!我看你就成全了他吧!”這一來,弄得我爸反倒進退不是,有苦說不出來了。嘴上還得一個勁兒的給人家老先生賠禮道歉,自責沒有教育好自己孩子。
在我哥終于如愿以償,買下了那輛他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英國鳳頭車。這以后,他每天騎上那輛擦得锃光瓦亮的鳳頭車,引得車市上那些車友們的眼珠子瞪了出來,引得單位里無數(shù)年輕人垂涎而嫉妒的眼光。
然而好景不長,不過短短的一年多,那場風暴來臨,他的“美好生活”結束了。他再也不敢騎著那輛惹眼的鳳頭車去大街上晃悠,不敢再去顯擺。我哥拆下了所有車上的裝飾配件,用爐灰、泥土和成泥,涂在了那輛心愛的鳳頭車上。讓人們再也看不出來那曾經(jīng)是京城里數(shù)一數(shù)二的鳳頭車,就像一個風姿綽約的美麗姑娘被化裝成了一個滿臉滄桑的丑老太婆一樣,鎖進了放雜物的小屋。想它時,就會不聲不響地鉆進小屋里,蹲在那兒去看他那寶貝的車子。過了些年,那場風暴慢慢地過去了。但他也不敢再騎了,他把那輛車重新擦拭干凈,非常不舍地送進了信托行。
改革開放以后,他又喜歡上了汽車,他開過日本的尼桑、藍鳥,法國的雪鐵龍、美國的科西嘉等等,就差買架飛機玩了。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經(jīng)快50歲了,玩了一輩子車,再怎么喜歡,他也沒有了年輕時的那股子激情了......
334050021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