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可林
(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辛店鎮(zhèn)生基希望學校,甘肅 定西)
“立德樹人”是學校任務的重中之重,既要抓住課堂思政的主陣地,又要推行“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在小學思政教育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就是主課堂、主陣地,要充分挖掘教材、尊重差異,教育要接地氣、入人心,在學生的心田播撒思政的陽光,種下愛國的信仰,幫助學生明辨是非、人情美丑,能遵法守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讓良好道德品質(zhì)得以培育。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挖掘思政教育元素,要關注學生差異性,同時還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訴求,以具有針對性、切實性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的認同,讓這一課上得有意思、上得更為特殊。
思政教育是全方位、全過程的,其內(nèi)容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教材內(nèi)容,又有對社會各個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的內(nèi)容,還包括每名教師所展現(xiàn)出來的良好道德品質(zhì)和行為習慣,成為思政教育“行走”的榜樣。教師身體力行產(chǎn)生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其一言一行學生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模仿在行動中。每一名教師,尤其是教授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更要用實際行動詮釋思政教育的內(nèi)涵,同時展現(xiàn)自己愛國的情懷,釋放滿滿的正能量,由此,道德與法治課的內(nèi)容才能播散到每個學生的心中。因此,單方面的評判一堂道德與法治課是否有效、有質(zhì)量還遠遠不夠,要從“人”這一因素上做文章,要對教師這一教育者的素養(yǎng)進行培育。正是因為教師的示范引領,學生才會在耳濡目染中向美、向善、向好。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的需求也不相同,教師需分層次、分年齡、差異性地進行教學,圍繞學生的認知需求,講解符合學生認知的道德與法治內(nèi)容。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用生活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事情應該怎么做才是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以及行動力。如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引導學生齊唱紅歌或者講革命故事,讓學生不斷從傾聽故事以及演唱歌曲中了解祖國的艱難創(chuàng)業(yè)歷程;不斷認識更多的英雄人物,從而讓學生心中崇尚真正的英雄,培養(yǎng)濃厚的愛國情懷;亦或者通過趣味的游戲,使得年齡小的學生在參與之中自覺產(chǎn)生一種規(guī)則意識;同時也讓各種文明禮儀細節(jié)化在學生課上課下、做游戲、參與活動以及放學回家等環(huán)節(jié)中。低年級的學生自理能力還遠遠不夠,教師要側重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整理能力、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學會整理自己的書包、衣物、文具盒等,是一名社會公民的基本責任,自己應該干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俯下身子傾心交談的方式,多征求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如一起商量如何排練一場富有思政內(nèi)涵的紅色劇目,又或是組織開展主題辯論會、小組競賽等。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授課,更容易讓學生吸收真正的思政內(nèi)涵。如在角色扮演的劇目以及舞臺劇中,學生全身心投入,自然使得思政教育內(nèi)容真正入腦、入心、入行。也能讓學生的思想獲得啟迪,從自己所演繹的英雄人物身上進一步體會英雄精神,獲得震撼,受到啟發(fā),對自己的思想觀念進行凈化,從而生發(fā)出勇敢向前、不畏艱苦的精神力量??梢哉f,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方式要量體裁衣,靈活多變更能實現(xiàn)有效性。
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教學手段也更為現(xiàn)代化,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作用,從而不斷讓學生拓寬視野,獲得新鮮的信息,感受科技的發(fā)達,筑牢愛國情懷,借助現(xiàn)代信息手段可以變成“看得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F(xiàn)代社會信息手段多種多樣,“天涯海角咫尺之間”。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借助視頻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在觀看之中受到震撼、受到鼓舞。教師結合信息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授課形式,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在講授“飄揚的五星紅旗”時,它所涉及的歷史事件是比較多的,如果教師照本宣科進行講解,會顯得枯燥而呆板,教師可以通過結合當?shù)氐募t色資源設計一些有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投入其中,感悟以及體驗。如此,學生的興趣盎然,學生的思想活躍想法更多,真正展示出個性化的學習。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要結合學生的認知需求,采取適宜的教學手段有效開展,使得思政之花開在小學生的思想里、行動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實現(xiàn)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