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國,紀安玲
(安康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安康 725000)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輝煌中形成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鮮活的歷史,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淬煉了昂揚向上的紅色文化,構筑起綿延不斷的精神譜系。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存在天然關聯(lián)性,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為本地師生所熟知,具有親切感和現(xiàn)場感,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有效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全過程,對提高地方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具有重要作用。
紅色文化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先進知識分子和人民群眾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時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載體,并在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中不斷被豐富發(fā)展而形成的可供今天開發(fā)利用以滿足人們需要的各種物質及其精神載體的總和[1],革命精神與革命傳統(tǒng)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靈魂[2]。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是極具研究價值的生動、鮮活教材。
地方紅色文化是一個空間范疇,是紅色文化在地域范圍內的具體體現(xiàn),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既包括革命戰(zhàn)爭年代遺留下來的歷史遺存及社會主義時代以來修建的紀念碑、紀念館、展覽館等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資源,也包括革命戰(zhàn)爭年代及和平年代各種先進的革命事跡、革命文獻、革命歌謠、革命文藝、革命精神等非物質形態(tài)的文化資源。地方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生動、鮮活教材。[3]
地方紅色文化深刻反映著中國共產黨追尋初心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百年波瀾壯闊艱苦卓絕奮斗的偉大歷史,蘊涵其中的理想信念、愛國情懷、時代精神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鮮活教育素材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一致、教育目標相同、內容高度契合,存在天然關聯(lián)性,充分彰顯了思政課的功能和價值。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凸顯思政課的政治標識功能。高校思政課本質上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教育,目的是塑造大學生科學正確的政治觀念,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作為當?shù)厝嗣裨邳h的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形成的鮮活的歷史記憶,記載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主張、指導思想和使命擔當。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有利于引導大學生身臨其境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政治綱領、政治立場和奮斗目標,增強政治素養(yǎng),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引導大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積極擁護黨的領導,增強政治責任感,提升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自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彰顯思政課的思想引領價值。高校思政課的目的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自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4]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信念、無悔的堅定信仰、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豐富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碼,是新時代我們黨帶領人民英勇奮斗的文化旗幟和精神動力。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運用地方紅色文化,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培養(yǎng)愛國情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彰顯思政課的思想引領價值。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強化思政課的道德示范作用。高校思政課承載著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新人的重任,要堅持和落實好“育德”責任和任務,引導大學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成為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地方紅色文化鐫刻著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精神品質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脈相通,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內容。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用當?shù)仵r活的革命先進人物和他們的感人革命故事蘊含的道德文化、價值追求教育感化學生,有助于大學生在真實感受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平,引領自覺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努力成為品行端正、素質優(yōu)良的棟梁之材。
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為辦好思政課提供了豐厚素材。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內容上和價值導向上都與高校思政課教學高度契合,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素材,豐富了思政課教育內容。以革命精神、革命文化、革命理論為代表的精神形式紅色文化資源,鮮活了思政課教育的內容;以紅色遺址、紀念(場)館、紅色藝術作品為代表的物質形式紅色文化資源,豐富了思政課教育的載體。思政課中涉及的關于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成果,關于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等方面的理論知識,都反映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中。運用好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將有效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
1.加強組織領導,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思政課提供保障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黨。高校黨委要統(tǒng)籌協(xié)調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學院具體負責落實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思政課,要組織制定教學方案、擬定融入的形式、內容、方法和載體。高校負責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部門、馬克思主義學院要相互配合,共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進”工作。要建立思政課有效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保障制度。要加強思政課教師培訓,加強區(qū)域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提供充裕的紅色文化科研經費。落實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聯(lián)系思政課教師制度,高校領導班子走進課堂、推動思政課建設制度。要求思政課教師把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各門思政課,開設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公共選修課,將紅色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師生學習生活的各領域,充分發(fā)揮紅色文化的熏陶作用。要建立思政課有效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評價激勵制度,對融入程度、內容、方式和效果進行評價反饋,對突出課程特色和地方特色、教學中高質量運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政課教師和紅色文化研究成績優(yōu)異的教師,進行表彰、獎勵、宣傳,促進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地融入,提升思政課的質量和效果。
2.堅持遵循原則,為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思政課提供遵循
遵循歷史性原則。地方紅色文化有很強的地方性,在思政課運用中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篩選符合歷史事實的地方紅色文化素材輔助思政課教學。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根據學生對地方紅色文化的認知及興趣點,結合思政課內容進行整合、設計;要從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選取能夠充分闡釋教材觀點的地方紅色文化素材,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信仰。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過程中,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教育手段,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讓學生參與其中,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增強教學實效性。
3.強化頂層設計,做好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整體規(guī)劃
首先,做好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頂層設計。高校要對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進行整體安排部署,制定方案,建立專門的規(guī)章制度,確保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把是否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教學作為考核思政課教師教學的工作要求[4], 加強監(jiān)督考核,鼓勵嘉獎有效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的老師。其次,組織開展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資源開發(fā)。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課教學實施部門要組織教師編撰校本教材、開發(fā)主題課件,突出地方紅色文化,實現(xiàn)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向思政課教育資源的轉變,利于學生可知、可感、可信。最后,優(yōu)化思政課有效運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路徑方法。組織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集體討論篩選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素材。共同探討教學方法,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變,使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的“可敬、可親、可學”,并內化為“可行、可用”的動力。
4.融入思政課教學主渠道
一是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素材,使教學內容中的“大道理”與生活中的“小道理”緊密聯(lián)系、與社會現(xiàn)實密切聯(lián)系。二是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過程。首先,優(yōu)化教學方式、方法。思政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遵循認識的基本規(guī)律,先講述具體形態(tài)的物質類紅色文化,再升華提高到對精神類紅色文化的信仰;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具體情況,運用科學的教學方式方法,有效進行地方紅色文化教育。其次,善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巧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講授環(huán)節(jié)善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突出教學重點難點,課堂總結環(huán)節(jié)選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提高大學生學習和弘揚紅色文化的主動性。三是將地方紅色文化學習融入考核要求。課堂考核可以讓學生講紅色故事,演繹紅色經典,唱紅歌,談對經典紅色文獻的理解等;期中考核要求提交紅色經典文獻讀書筆記、紅色作品閱讀(觀看)感受等,對所學課程涉及的紅色文化內容進行檢測;期末考核設計以地方紅色文化為內容的開放式題目,考察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和運用。
強化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思政課的價值取向在于實踐,實踐教學一直是我國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本途徑。[5]實踐教學主要由兩部分組成: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6]要通過創(chuàng)建紅色文化網絡傳播陣地、創(chuàng)辦紅色文化社團、紅色文化知識競賽、特色紅色校園文化活動等方式和途徑,做實校內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組織學生到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訪談和研究活動,組織學生到中小學、社區(qū)開展紅色文化宣講活動等,做優(yōu)校外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要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踐行到思辨的認識規(guī)律,統(tǒng)籌開展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教學促進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深刻體悟,堅定對黨的理論理解和信仰,實現(xiàn)思政課的育人目標。
5.融入校園文化,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隱形教育”課程,是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有效載體。首先,完善和充實校園紅色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校園紅色文化標示建設,充分展示紅色文化,宣揚紅色精神,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其次,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公寓建設之中。學生公寓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領域,是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要加強學生公寓文化建設,用紅色文化所蘊含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等來引導大學生,創(chuàng)設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第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文化活動。地方紅色文化中蘊含著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等核心精神,是引領時代的先進文化。組織開展地方“紅色文化”知識競賽活動、“紅色經典”系列閱讀活動等,讓大學生感知英雄人物的堅定信仰和愛國情懷,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和地方人民的英勇奮斗,激發(fā)大學生自覺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傳播正能量,實現(xiàn)思政課的“下沉”和“接地氣”。
6.融入網絡,發(fā)揮紅色網絡平臺育人作用
互聯(lián)網技術和大數(shù)據手段極大地豐富了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的途徑,高校可以借助網絡,將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結合并利用“互聯(lián)網+”搭建紅色平臺,把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與思政課有機融合。建立紅色文化教育主題網站,將地方紅色文化與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有機結合。[7]例如,建立校園紅色網站,宣傳展示當?shù)丶t色文化;利用紅色微信平臺,推送地方紅色文化;與地方相關部門和機構合作,開展當?shù)丶t色文化挖掘和研究,建立地方紅色文化數(shù)據庫。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手機智能化的強勁趨勢,手機微信已經成為當下最受大學生喜愛的網絡溝通工具。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微信這一平臺,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上傳,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講好必勝信念和時代擔當,滋養(yǎng)大學生的思想,引導大學生的行為[8],助力思政課育人功能的發(fā)揮,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