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歐陽修天命觀再探
——以《新五代史》為中心

2022-03-03 07:57
許昌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災異天命歐陽修

張 博 陽

(廊坊師范學院 社會發(fā)展學院,天津 065000)

關于歐陽修,傳統觀點普遍認為他持“反天命”[1]“樸素唯物主義”和“無神論”[2]立場。近年來隨著中國學術界對本土學術話語的強調和對“唯物”“唯心”二分法的反思,這一類語匯的使用有所減少,但多數學者的觀點并未改變,仍然認為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反對各種迷信思想[3]107、“不記災異,唯言人事”[4]等。持這一觀點的學者眾多,有瞿林東[5]3-5、杜文玉[6]、曹家齊[7]、汪高鑫[8]269-271等二十多位。而認為歐陽修是“唯心主義者”[9],不反對天人感應說的學者,見諸論著的僅吳懷祺[10]59-62、劉子健[11]108-128、陶懋炳[12]等幾位。據此,說學界主流認為歐陽修反對天人感應、提倡天人相分應無大謬。然而,事實上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記載了大量神怪之言、迷信之說、占卜看相之事、禍福報應之談,但不知為何,這些記載不僅被那些認為歐陽修“唯物”的學者所忽略,即使認為歐陽修“唯心”的學者也基本沒有在論著中提及(1)如陶懋炳《評歐陽修的史學》論及這一問題時,僅據《新唐書·則天本紀贊》立論;劉子健《歐陽修的治學與從政》上編第五節(jié)《歐陽的信仰問題》論及這一問題時,未參據《新五代史》;吳懷祺《中國史學思想通史·宋遼金卷》探討這一問題,雖全據《新五代史》立論,但未涉及《新五代史》中大量出現的神怪迷信事跡。。

《新五代史》是歐陽修編撰的一部紀傳體史書,其寫作過程始于宋仁宗景祐二年,一直持續(xù)到歐陽修逝世,長達三十多年,能夠較好地反映其思想,一定程度上可稱為“歐陽修晚年定論”。有鑒于此,本文以歐陽修《新五代史》為主要依據,輔以“外證”(歐氏其他著述),綜論歐陽修的天命觀念。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一、歐陽修天命觀是唯物的嗎?

首先,《新五代史》中大量記載迷信之事,反映了歐陽修的唯心傾向。筆者對《新五代史》中涉及天命神怪的記載加以統計,共有51處,64事,其中傾向于天命迷信、神怪報應的有45處,58事;神怪迷信26處,35事(其中具有警戒性的有10次,13事);看相應驗8處,8事;善惡報應3處,3事;天象決定戰(zhàn)爭勝負3處,3事;占卜預測戰(zhàn)爭勝負成功2處,3事;占卜預測國政成功2處,2事;肯定敬畏天命1處,4事。《新五代史》中反對天命迷信思想的僅有10處,10事,分別包括反對依托天命作亂7處,7事(其中包含神怪記載2處,2事;看相應驗2處,2事);人事決定興亡1處,1事;占卜預測戰(zhàn)爭失敗1處,1事;占卜預測國政失敗1處,1事。僅就以上統計數字而言,所謂《新五代史》對于充斥《舊五代史》中的大量災異、符瑞、預言、讖語等迷信基本不取[13]180的說法難以成立,尤其是歐陽修記載了大量神怪迷信之事,占到了《新五代史》中涉及天命神怪記載的半數以上,只能說明歐陽修頗為迷信。

其次,一些關于歐陽修反對天命的論斷不是似是而非,就是言有偏頗。如歐陽修立《司天考》,不書災異,明確地把天象和人事分開,并指出:“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14]66有學者據此認為歐陽修反對天命,主張?zhí)烀c人事無涉[15]。但歐陽修所言實為天象與人事無涉,這在當時是相當進步的思想,然而天象與天命不能畫等號。再如,有的學者把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的“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14]844作為歐陽修反對占卜算命的證據[3]213。但歐陽修的原文是:“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14]844用的是疑問語氣。用斷章取義的方式論證歐陽修是唯物主義者,并不可取。

最后,必須加以說明的是,歐陽修堅決反對讖緯、祥瑞、五德終始思想、陰陽五行學說以及佛教與道教,主張“天意”即人事,并在分析歷史時重視人事的作用,這些都無可置疑。不過,他對于怪異之事、鬼神之說以及占卜看相、善惡報應、帝王受命、敬畏天命等問題的態(tài)度,就遠沒有那么“進步”了,對于天人感應、鬼神實存、天意如何等問題,他的態(tài)度搖擺不定。對歐陽修天命思想的分析必須全面辯證,既要看到其進步性,又要看到其不足。由于歐陽修天命觀“唯物”的一面前賢論述已詳,本文重點論述后者,即歐陽修的“唯心”思想。

二、歐陽修天命思想探析

(一)社會層面的天命思想

1.善惡報應

《新五代史》中關于善惡報應的記載共有3處,3事。

鄴,武人,所為多不中法度,判官譚善達數以諫。鄴怒,遣人告善達受人金,下獄。善達素剛,辭益不遜,遂死于獄中。鄴病,見善達為祟,卒于鎮(zhèn)。[14]275

崔氏性妒,良家子之美者,輒幽之別室,系以大械,刻木為人手以擊頰,又以鐵錐刺之,一歲中死者八十四人。崔氏后病,見以為祟而卒。[14]847

為惡不法的西方鄴、崔氏、蘇逢吉都“遭了報應”。

此外,還有一些具有警戒性的怪異之事,實質上也是善惡報應的一種表現。

漢高祖贈光遠尚書令,封齊王,命中書舍人張正撰光遠碑銘文賜承信,使刻石于青州。碑石即立,天大雷電,擊折之。[14]590

水運軍使曹千獲其(范延光)流尸于繆家灘,詔許歸葬相州,已葬,墓輒崩,破其棺槨,頭顱皆碎。[14]580

曦自昶世倔強難制,昶相王倓每抑折之,曦亦憚倓,不敢有所發(fā)。新羅遣使聘閩以寶劍,昶舉以示倓曰:“此將何為?”倓曰:“不忠不孝者,斬之?!标鼐优陨?。曦即立,而新羅復獻劍,曦思倓前言,而倓已死,命發(fā)冢戮其尸,倓面如生,血流被體。[14]852

揚光遠和范延光生前為惡,死后遭報。

歐陽修的其他著述中也有不少善惡報應的內容,包括對善惡有報之事的記載和對善惡有報的“理論論說”。

(寇準)自少年富貴,不點油燈,尤好夜宴劇飲,雖寢室亦燃燭達旦……杜祁公為人清儉,在官未嘗燃官燭,油燈一炷,熒然欲滅,與客相對清談而已。二公皆為名臣,而奢儉不同如此,然祁公壽考終吉,萊公晚有南遷之禍,遂歿不返,雖其不幸,亦可以為戒也。[16]15

訛哤教人之子殺其父,以為己利,而卒亦滅族,皆理之然也。[16]21

宋鄭公庠初名郊,字伯庠……有忌其先進者譖之,謂其“姓符國號,名應郊天”。又曰:“郊者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宋交’,其言不祥?!比首阱崦闹?,公怏怏不獲已,乃改為庠,字公序。公后更踐二府二十余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壽而終。而譖者竟不見用以卒,可以為小人之戒也。[16]13

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17]394

嗚呼!為善之效無不報,然其遲速不必問也。故不在身者則在其子孫,或晦于當時者必顯于后世。[17]943

天所助兮,惟善則降祥。[17]847

可見,歐陽修是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然而,現實中善人未必有善報、惡人未必有惡報的現象比比皆是,歐陽修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并試圖做出自己的解釋。

首先,歐陽修認為善惡正向報應是絕大多數情況。

夫吉兇之于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兇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于兇,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18]113

為善之人一般會得到善報,但也有得到惡報的情況,為惡之人一般會得到惡報,但也不排除“免于懲罰”的情況,但絕不可因此認為“為善未必福,為惡未必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仍然是通例。

其次,歐陽修以儒家傳統之“不朽論”來進一步釋證善惡報應理論。面對現實中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相符合的大量事實,歐陽修善惡報應的說教難免“有時而窮”,于是他又以儒家傳統之“不朽論”來調劑。如:歐陽修的岳父薛奎只有一男,早夭無后,薛家“于是而絕”。對此,歐陽修認為,為善者的功德名譽為天下所傳,萬世不朽,即使沒有后代也無妨。

自古賢人君子,未必皆有后,其功德名譽垂世而不朽者,非皆因其子孫而傳也。伊尹、周公、孔子、顏回之道著于萬世,非其家世之能獨傳,乃天下之所傳也。有子莫如舜,而瞽不得為善人,卒為頑父,是為惡者有后而無益,為善者雖無后而不朽。然則為善者可以不懈。[17]405-406

真正能傳于后世的是“道”和“德”,無后的善人已經憑借立德而“不朽”,是真正的善有善報。

面對盜跖暴戾恣睢卻壽考而終、顏回履仁行義卻窮餓早夭的“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經典謎題,歐陽修的解答是:

顏回飲瓢水,陋巷臥曲肱。盜跖饜人肝,九州恣橫行。

回仁而短命,跖壽死免兵。愚夫仰天呼,禍福豈足憑!

跖身一腐鼠,死朽化無形。萬世尚遭戮,筆誅甚刀刑。

思其生所得,豺犬飽臭腥。顏子圣人徒,生知自誠明。

惟其生之樂,豈減跖所榮。死也至今在,光輝如日星。

譬如埋金玉,不耗精與英。生死得失間,較量誰重輕。

善惡理如此,毋尤天不平。[17]3

顯然,顏回短命,身獲萬代敬仰;盜跖長壽,死后千載唾罵。顏回在世之時享盡真樂,而盜跖一生又所得幾何?歐陽修擴充了“禍”與“?!钡亩x,用這樣的方式堅持著他的信念。

總之,歐陽修堅定地認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使事實與此相反,也依然不改他的信條。

2.帝王受命

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削去了所有五代帝王受命的靈征符瑞,學者們往往據此認為這是歐陽修反對帝王受命思想的體現。但是在歐陽修看來,五代諸王朝并非正統。

梁,賊亂之君也。欲干天下之正統,其為不可,雖不論而可知。[17]274

夫梁固不得為正統,而唐、晉、漢、周何以得之?今皆黜之。[17]273

五代之得國者,皆賊亂之君也。[17]273

五代既然不是“正統”,自然也非應“天”而建,歐陽修將其所偽造的各種符命、讖語、祥瑞刪削掉,是基于他的正統觀念和史學求真思想,并非反對帝王受命說。他在《新五代史》中宣稱宋朝是“應運而興”。

是歲,建隆元年也。鋹將邵廷琄言于鋹曰:“漢乘唐亂,居此五十年,幸中國有故,干戈不及,而漢益驕于無事,今兵不識旗鼓,而人主不知存亡。夫天下亂久矣,亂久而治,自然之勢也。今聞真主已出,必將盡有海內,其勢非一天下不能已。”勸鋹修兵為備,不然,悉珍寶奉中國,遣使以通好。[14]818

歐陽修借邵廷琄之口,稱宋太祖為“真主”,在論及宋朝統一時,更是明確宣稱:“清風興,群陰伏;日月出,爝火息。故真人作而天下同”[14]747,認為宋朝是得天命而興。

在《歐陽修全集》中,這類論述就更多了:“大宋受命”[17]320“圣宋受命”[17]585“宋受天命”[17]564“洪惟有宋,受命造邦”[17]318“太祖受天命”[17]624,等等。如果說這些還可以被視為是歌頌“本朝”的諛辭,那么,“(漢)高祖受命,興于漢中”[17]2105“唐自戊寅武德元年受命”[17]2247“自古王者之興,必有盛德以受天命”[17]268等,則只能說是相信帝王受命了。

(二)個人層面的天命思想

1.神怪迷信

《新五代史》74卷中,神怪迷信記載26處,35事,平均3卷必有1處,幾乎2卷有1事,可謂神乎怪哉。略舉幾例:

(王仁裕)其少也,嘗夢剖其腸胃,以西江水滌之,顧見江中沙石皆為篆籀之文,由是文思益進。[14]662

鎮(zhèn)之城門抱關鐵胡人,無故頭自落。[14]585

海上黃崎,波濤為阻,一夕風雨雷電震擊,開以為港。[14]846

莊宗幸東都,定州王都來朝,莊宗命憲治鞠場,與都擊鞠。初,莊宗建號于東都,以鞠場為即位壇,于是憲言:“即位壇,王者所以興也。漢鄗南、魏繁陽壇,至今皆在,不可毀?!蹦藙e治宮西為鞠場,場未成,莊宗怒,命兩虞候亟毀壇以為場。憲退而嘆曰:“此不祥之兆也!”[14]312

這些神異事件龐雜混亂,可以說是民間迷信思想的大集成,不包含任何深刻的思想觀念。歐陽修對這些神怪記載“來者不拒”,統統收入《新五代史》,只能說明頗為迷信。其中,只有最后一條或許可以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找到一些解釋:拆毀即位壇給后唐君臣一種負面的心理暗示,但這也絕不足以導致唐莊宗政權的覆滅,其余皆不足論。

一些學者認為,《新五代史》大量刪削了《舊五代史》中的神怪記載,以此說明歐陽修反對神怪迷信思想。筆者認為這一觀點難以成立?!缎挛宕贰菲^短,只有《舊五代史》的一半,對《舊五代史》中各個方面之記載都大量刪削,并非僅僅刪削神怪記載。以上這些“神乎怪哉”之事見于《新五代史》,毫無疑問是歐陽修迷信思想的反映。

不僅如此,在歐陽修《歸田錄》中,同樣有神怪記載。

其后胡瑗改鑄編鐘,遂圓其形而下垂,叩之掩郁而不揚,其镈鐘又長甬而震掉,其聲不和。著作佐郎劉羲叟竊謂人曰:“此與周景王無射鐘無異,必有?;笾病!蔽磶祝首诘眉?,人以羲叟之言驗矣。其樂亦尋廢。[16]17

這些都說明,歐陽修相信這一類神怪之事,是一個“迷信”之人。

2.占卜看相

《新五代史》中記載占卜看相14次,其中應驗者12次,“應驗率”高達85.7%?,F臚舉如下:

行周隸明宗帳下,初為裨將,趙德鈞識之,謂明宗曰:“此子貌厚而小心,它日必大貴,宜善待之。”[14]548、549

初,載以文知名一時,樞密使王樸尤重其才,薦于宰相李谷,久而不用,樸以問谷曰:“扈載不為舍人,何也?”谷曰:“非不知其才,然載命薄,恐不能勝?!睒阍唬骸肮珵樵紫?,以進賢退不肖為職,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誥。及為學士,居歲中病卒,年三十六。議者以谷能知人而樸能薦士。[14]345

周送岳至太原,岳謂之曰:“吾少學星歷,且工相人。子方頤隆準,眉目疏徹,身長七尺,真將相也。吾占天象,晉必有天下,子宜留事晉,以圖富貴?!盵14]524、525

重績少學數術,明太一、五紀、八象、三統大歷,居于太原。唐莊宗鎮(zhèn)太原,每用兵征伐,必以問之,重績所言無不中,拜大理司直。[14]664

以上顯示,占卜看相不僅能識人富貴,而且還能成功預測戰(zhàn)爭勝負,甚至國家興亡。那么,歐陽修是否只是將其作為歷史上真實發(fā)生的事件記載下來,而不認為高行周富貴、后唐滅梁、康懷英兵敗與此有關呢?答案是否定的,他的其他著作可以證明這一點。

君(杜杞)學問之余,兼喜陰陽數術之說,常自推其數曰:“吾年四十六死矣?!逼溆H戚朋友莫不聞其說,至其歲,果然。嗚呼,可謂異矣!所謂命者果有數邪?其果可以自知邪?[17]450

張堯封者,南京進士也,累舉不第,家甚貧,有善相者謂曰:“視子之相,不過一幕職,然君骨貴,必享王封?!比顺跄獣云渲?。其后,堯封舉進士及第,終于幕職。堯封,溫成皇后父也,后既貴,堯封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封清河郡王,由是始悟相者之言。[16]32

自古以來,大圣大智之人有所不知者,必問于蓍龜而取決,是則枯草死骨之有知,反過于圣智之人所知遠矣。[17]313

歐陽修在其著作中,不僅用實例肯定占卜算命,而且明確宣稱“大圣大智之人”無法判斷的事情可以靠占卜解決。此外,蘇軾之言也可借以旁證。

歐陽文忠公嘗語:“少時有僧相我:‘耳白于面,名滿天下;唇不著齒,無事得謗。’其言頗驗?!倍子诿?,則眾所共見,唇不著齒,余亦不敢問公,不知其何如也。[19]63

不僅如此,歐陽修在《新五代史》中還斷定:“占者,非常之兆也,以驗吉兇,以求天意,以覺人事。其術藏于有司?!盵14]669“蓋命有長短,稟之于天,非人力之所能為也?!盵17]950

但是,《新五代史》中有不少看似反對占卜算命的言論,這該做何解釋呢?

嗚呼!天人之際,為難言也。非徒自古術者好奇而幸中,至于英豪草竊亦多自托于妖祥,豈其欺惑愚眾,有以用之歟?蓋其興也,非有功德漸積之勤,而黥髠盜販,倔起于王侯,而人亦樂為之傳歟?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于氣象者,豈非其孽歟?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歟?是皆無所得而推歟?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14]844

這里探討的并不是較為廣泛的“天人之際”,而是其中一個專門領域——“占算之學”。這六個“歟”字和六個問號反映的歐陽修對占卜算命的態(tài)度,至少是半信半疑。

而且這一段文字究竟是反對“術者之言,好奇幸中”,還是“英豪草竊,自托妖祥”,大可玩味。前文已經指出,在《新五代史》中,占卜看相的應驗率高達85.7%,其反對“術者之言”的可能性不大。而“英豪草竊,自托妖祥”之事,在《新五代史》中有7件,其中周世宗符皇后之事尤為典型。

守貞事漢為河中節(jié)度使,已挾異志。有術者善聽人聲以知吉兇,守貞出其家人使聽之,術者聞后聲,驚曰:“此天下之母也!”守貞益自負,曰:“吾婦猶為天下母,吾取天下復何疑哉!”于是決反。而漢遣周太祖討之,逾年,攻破其城。崇訓知不免,手自殺其家人,次以及后,后走匿,以帷幔自蔽,崇訓惶遽求后不得,遂自殺?!?周世宗)納以為繼室。世宗即位,冊為皇后。[14]233

符氏當時是李守貞的兒媳,有術者為其算命,稱其為天下之母,李守貞本有反心,聽后更決意造反,但最后結局卻是李守貞兵敗身亡,符氏成了柴榮之妻,并在其登基后成為周世宗的皇后。符氏經過“善聽人聲”的“術者”測定應為“天下之母”,這一點在后來應驗,我們不能說歐陽修反對算命。但起兵奪位的李守貞兵敗自殺,柴榮則“合法”繼承了皇位。由此可以看出,歐陽修反對的不是算命本身,而是“英豪草竊,自托妖祥”,旨在為其尊王的政治思想服務。

關于唐廢帝登基的記載也很有典型意義。廢帝李從珂假傳“神言”,裝神弄鬼,得以登基為帝,但不到三年就被石敬瑭推翻,自焚而死。歐陽修對此發(fā)論:“嗚呼,禍福成敗之理,可不戒哉!張蒙神言驗矣,然焉知其不為禍也!予之所記,大抵如此,覽者可以深思焉?!盵14]294他承認“張蒙神言驗矣”,這與李守貞兒媳符氏最終母儀天下完全一致,李從珂“為禍”則與李守貞造反失敗結局相同,結合拆穿錢镠“英豪草竊,自托妖祥”,其讓覽者深思之事已昭然若揭——不能假借“占算之術”造反!

如若仍不明確,還有以下記載佐證。

術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莊宗尤信重之,以為北京巡官。明宗為內衙指揮使,重誨欲試玄豹,乃使他人與明宗易服,而坐明宗于下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內衙,貴將也,此不足當之?!蹦酥该髯谟谙伦唬骸按耸且?!”因為明宗言其后貴不可言。明宗即位,思玄豹以為神,將召至京師,鳳諫曰:“好惡,上所慎也。今陛下神其術而召之,則傾國之人,皆將奔走吉兇之說,轉相惑亂,為患不細?!泵髯谒觳粡驼?。[14]309

至此,歐陽修究竟是反對占卜看相,還是反對“英豪草竊,自托妖祥”,已經再明白不過了。

3.畏天命不懼天變

對于“天命”,歐陽修的看法是折中的:他一方面“唯心”地相信天命,認為應敬畏天命;另一方面卻又“唯物”地主張不應懼怕任何天象。一言以蔽之,即“畏天命不懼天變”。這種矛盾統一,在《新五代史·唐明宗本紀》的后論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予聞長老為予言:“明宗雖出夷狄,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庇谖宕?,有足稱也。嘗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人,豈足治天下!世亂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減罷宮人、伶官;廢內藏庫,四方所上物,悉歸之有司。廣壽殿火災,有司理之,請加丹雘,喟然嘆曰:“天以火戒我,豈宜增以侈邪!”歲嘗旱,已而雪,暴坐庭中,詔武德司宮中無掃雪,曰:“此天所以賜我也?!睌祮栐紫囫T道等民間疾苦,聞道等言谷帛賤,民無疾疫,則欣然曰:“吾何以堪之,當與公等作好事,以報上天?!崩粲蟹岗E,輒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詔書褒廉吏孫岳等,以風示天下。其愛人恤物,蓋亦有意于治矣。[14]66

當是時,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時事,其言曰:“為國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yè)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弊R者皆多澄言切中時病。若從榮之變,任圜、安重誨等之死,可謂上下相徇,而毀譽亂真之敝矣。然澄之言,豈止一時之病,凡為國者,可不戒哉![14]67

在第一段中,歐陽修強烈主張敬畏天命,有意塑造一位因敬畏天命而實現善治的“夷狄之君”。在他看來,“夷狄”沒有資格治理天下,但身為“夷狄”的唐明宗卻能夠“愛人恤物”,“于五代之君,有足稱也”,完全是因為敬天的緣故。“仰天而?!薄疤煲曰鸾湮摇薄疤焖再n我”和“以報上天”,清楚明白地告訴人們敬畏天命的重要性:即使是不配做天子的人,如果誠意敬天畏天,也能成為一代明君。歐氏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了唐明宗這位因寅畏天命成為明君的“蠻夷天子”的形象,不僅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且更深刻地反映了他的天命觀。

第二段中的“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 “水旱蟲蝗不足懼”則清楚地表示,不要懼怕任何異常天象;后面的“六深可畏”更是明確宣稱,天象如何異常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事荒亂!這兩段話結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歐陽修天命觀的核心部分:畏天命不懼天變。而且,這一觀念貫穿于歐陽修的所有著述中。

先說相信敬畏天命。

占者,非常之兆也,以驗吉兇,以求天意。[14]669

歐陽修認為占卜能夠“求天意”,毫無疑問是信奉天命。

(段希堯)使于吳越。是時,江、淮不通,凡使吳越者皆泛海,而多風波之患。希堯過海,遭大風,左右皆恐懼,希堯曰:“吾平生不欺,汝等恃吾,可無恐也!”已而風亦止。[14]658、659

這段話頗有“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之意,既符合歐陽修一貫的盡人事即是聽天命的思想,同時又有一種對“天”的敬畏深藏其中。

此外,在歐陽修的其他著作中,也多有相信天命、天人感應之處。

凡山川能出云為雨者,皆有神以主之,以節(jié)豐兇,而為民之司命也。[17]683

神之召呼風云、開闔陰陽而役使鬼物,頃刻之間也。[17]687

雨者龍神之所作。[17]1042

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地之氣沴,三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jié)。[18]872

風雷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罰有司者。[17]934

竊以天人之際,影響不差,未有不召而自至之災,亦未有已出而無應之變。[17]1658

上降詔責躬求直言,學士草詔,有“大臣惕思天變”之語,上夜批出云:“淫雨為災,專戒不德?!卞崃畛ァ按蟪妓甲儭敝浴I现Ъ何诽?,自勵如此。[16]32-33

君子之畏天也,見物有反常而為變者,失其本性,則思其有以致而為之戒懼,雖微不敢忽而已。[18]872

天災之示人也,若響應聲;君心之奉天也,惟德與誠。固當務實以推本,不假浮文而治情。[17]847

歐陽修認為山川風雨都是神的作為,反復強調應誠心誠意地敬畏天命。不僅如此,歐陽修認為“儒者學乎圣人”,就是要“通天下之理,以究陰陽、天地、人鬼、事物之變化,君臣、父子、吉兇、生死凡人之大倫”[17]594,并明確指出“神能以禍福加之(民)也”[17]1043,甚至在潁州將護母喪歸先塋時,還向“沙山太守之神”祈禱,希望能“假三日之不雨”[17]1043。統觀歐陽修文集,無論早年晚年、位高位卑、在朝在外,他都相信天意,敬畏天命。顯然,這不能單用“皇權合法性之論證”“進行政治斗爭和人事傾軋”來解釋,也不全是因為呼應宋仁宗“對天命的重視”“禮天敬天……其心之誠”[20],而是其內心真實思想的寫照。筆者認為,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他在《畫舫齋記》中的這一段話:

予又嘗以罪謫走江湖間,自汴絕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峽,轉而以入于漢沔,計其水行幾萬余里,其羇窮不幸而卒遭風波之恐,往往叫號神明以脫須臾之命者數矣。當其恐時,顧視前后,凡舟之人非為商賈則必仕宦,因竊自嘆,以謂非冒利與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賴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負列官于朝,以來是州。[17]568-569

根據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人在困苦時的表現,最能反映其內心的真實情狀。歐陽修不僅窮極呼天,且在理性重新占據上風之后,仍然認為賴天之惠,全活其生,毫無疑問他是一位虔誠信天的人。

下面再說不畏天變。

至于三辰五星常動而不息,不能無盈縮差忒之變,而占之有中有不中,不可以為常者,有司之事也。本紀所述人君行事詳矣,其興亡治亂可以見。至于三辰五星逆順變見,有司之所占者,故以其官志之,以備司天之所考。[14]706

歐陽修認為天變與政事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有司之所占”,體現了他不畏天變的思想。

嗚呼,圣人即沒而異端起。自秦、漢以來,學者惑于災異矣,天文五行之說,不勝其繁也。[14]706

這里歐陽修直斥災異之說為“異端”,立場鮮明。他將《五行志》改為《司天考》,只書災異而不書“事應”,也說明其“不畏天變”。此外,康澄之言“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被歐陽修高度認同:“凡為國者,可不戒哉!”[14]67

歐陽修的其他著述也反映了他不畏天變的思想。

至為災異之學者不然,莫不指事以為應。及其難合,則旁引曲取而遷就其說。[18]872

孔子于《春秋》,記災異而不著其事應,蓋慎之也……蓋圣人慎而不言如此,而后世猶為曲說以妄意天,此其不可以傳也。故考次武德以來,略依《洪范五行傳》,著其災異,而削其事應云。[18]873

堯、湯大圣,不能使無水旱,而能備之者也。古者豐年補救之術,三年耕必留一年之蓄,是凡三歲期一歲以必災也。此古之善知天者也。[17]872

既然天變并不可怕,“災異”不會有“事應”;天災不是惡政的反映,“堯、湯大圣,不能使無水旱”,那么,“若政失其道,用物傷夭,民被其害而愁苦,則天地之氣沴,三光錯行,陰陽寒暑失節(jié)”[18]872“風雷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罰有司者”[17]934“天人之際,影響不差”[17]1658,應該如何解釋呢?

所謂“災異之學”,是認為災異必定是由惡政導致的。歐陽修認為“天象變見不足懼”,卻又力主天人感應,則是認為惡政必然導致災異,但災異并不一定為惡政所致。所以他說:“德茍至兮,雖妖而不勝”[17]847。歐氏之說雖然還沒有完全剝離災異與人事之間的關系,但之于傳統的天人感應說,無疑大大前進了一步。列寧指出:“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21]154歐陽修沒有提供給我們所“要求”的——完全擺脫天人感應,但他的天人感應說,已經“比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這一點應加以肯定。

總之,歐陽修相信并敬畏天命,但不懼怕天變天災?!拔诽烀粦痔熳儭笔菤W陽修天命觀或天人思想的核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歐陽修的天命觀可概括如下:1.反對一切讖緯迷信思想;2.反對祥瑞之說;3.反對佛老;4.反對五德終始說;5.相信鬼神和許多神怪迷信之談;6.相信占卜看相,甚至認為占卜能預測國政;7.相信善惡有報;8.相信帝王受命思想;9.主張敬畏天命,但認為天象天變不足為懼。其中,“畏天命不懼天變”是歐陽修天命觀的核心。

歐陽修的天命觀是龐雜的,其中包含一定的矛盾與糾結,這些矛盾與糾結不僅體現出其個人思想缺乏嚴密性和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其所處時代的矛盾與糾結。當時舊的天人思想已漏洞百出,而新的天人思想還未形成,這同當時科技水平已達到新的高度但仍未產生近代科學、“市民社會”初現但新的生產關系尚未形成、政治制度愈益文明理性但君主專制體制并未改變等社會發(fā)展狀況十分吻合,又互為因果。但正因為如此,這些矛盾與糾結才使歐陽修的天人思想更具辯證性和創(chuàng)新性。筆者認為吳懷祺對歐陽修天命觀的評述非常精當,借此作為結束語:歐陽修從史學到經學,對天人感應的災祥說,進行全面的攻擊,并且把這種思想貫徹到修史的書法上面。但歐陽修對天人感應的批駁,依然停留在物證的范圍內,缺乏理論的深度,同時對天人感應說在批駁中又有所保留,認為天意不能說沒有,但天意體現在人事、人心上。在天人問題上,歐陽修的困惑、不徹底性,是時代的局限,他不可能跨過這個門檻[10]62。

猜你喜歡
災異天命歐陽修
畫眉鳥
“災異”新論:災異、災異思想與經學災異說
Chapter 14 Realize your personal legend 第十四回 履行天命
從天命到性命:唐宋命論演變初探
陸賈、賈誼到董仲舒的災異思想演進略論*
歐陽修快馬追字
《清史稿》災異卷及《聊齋志異》的形象設定
政治權力綁架下的西漢天人感應災異說
勤奮的歐陽修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