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南京市太陽城小學 江蘇南京 210049)
在素質教育時代,“因材施教”以及“以生為本”等教育理念極其受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如今,小學體育課堂上,細心的教師總能發(fā)現(xiàn)班級中有幾名孤獨的孩子。據(jù)了解,患有輕微自閉癥的學生不愿意與人溝通,但可以嘗試與其交流,而且這一類孩子經常出現(xiàn)隨意走動、無故發(fā)脾氣等現(xiàn)象,不利于體育教師有序維持體育課堂教學秩序,最關鍵的是,輕微自閉癥學生參加體育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遠比正常學生低很多。因此,在隨班就讀形勢下,就要求每一名體育教師都能以班級內的輕微自閉癥學生為重點關注對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探討促進學生融合于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策略,從而幫助輕微自閉癥學生高效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并鍛煉體魄及增強素養(yǎng)。
眾所周知,小學生體育能力是由小學生體育技術、體育技能、體育知識以及智力等構成的“綜合體”,這一“綜合體”在體育運動時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果學生具有較強的體育能力,可保障其高效完成體育活動。然而,目前在隨班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展開體育教學活動時,一些體育項目難度偏高,便導致一些體育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被大隊伍落下,個別學生完全跟不上,進而導致本就輕微自閉的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學習體育,甚至對體育喪失了信心,導致其在體育課堂中的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
每一名小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有不同背景,這便導致小學生個體在人格以及心理特征等方面有一定差異。從總體上來看,因小學生在自身成長時不斷變化,導致其始終處于弱勢的狀態(tài)。家庭成員對小學生的態(tài)度、做法,會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性格。若家庭成員過于溺愛孩子,很多事情都由家長一手包辦,則會導致小學生情感非常脆弱,過度依賴家長,在體育學習時主動性不高,且不夠自信,從而在體育課堂上越來越孤獨。
實質上,在小學教育課程中,體育課程滿足學生興趣需求,能夠令學生掌握體育技能,而且可以愉悅學生身心,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幫助學生強身健體。在體育課堂上,學生是快樂與自由的,然而這種快樂與自由需要得到優(yōu)良師生關系的支持,并且需要教師的良性指導。目前,體育教材相對枯燥,且一些教師選擇“填鴨式”“注入式”教育方式,導致學生感受不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同時,個別教師過于嚴厲,在體育課堂上極其嚴肅,令輕微自閉的學生內心產生了恐懼之感,不愿意與體育教師交流與互動,從而加劇了學生的孤獨心理。
經心理學家研究顯示,自閉癥學生和普通學生在學習接受能力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為了幫助輕微自閉癥學生消除孤獨感,就需要體育教師全面審視隨班就讀背景下輕微自閉癥學生的基本狀況,這樣才能制訂針對性計劃幫助學生融入體育課堂。為此,要求體育教師深諳“全納教育理念”,即要樹立容納全體學生的理念,禁止出現(xiàn)歧視排斥現(xiàn)象,促進特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課堂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集體合作,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發(fā)展需求。只有教師在內心深處包容孤獨的學生,實施同等教育,才能令這一類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此外,小學體育教師應與特殊教育教師配合,實時跟蹤了解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的具體情況,并向這一類學生的家長了解孩子的康復史、成長史,具體評量學生實際近況,進一步掌握輕微自閉癥的學生行為特征、情緒表現(xiàn)、運動能力、個人品格、溝通方法、溝通效度等方面的狀況。另外,小學體育教師需要注重觀察常規(guī)化教學時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學生的實際表現(xiàn),找到其學習體育的優(yōu)勢,并且認清其最近發(fā)展區(qū),這樣才有利于學生針對這一類學生制訂個性化體育教學計劃,貫徹“一人一案”理念,真正引導輕微自閉癥學生融入小學體育課堂。
對于輕微自閉癥的小學生來說,由于性格內斂,在班級內與其他人接觸頗淺,常常不愿意與他人展開深入交流以及溝通情感。為此,體育教師和這一類學生談話時,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不可像與其他學生溝通時那樣“一刀切”,而是要按步驟、有條不紊地推進談話工作。比如,體育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①仔細研究學生個人檔案,針對學生既往學習情況、家庭情況及生活情況加以了解,掌握學生第一手基本資料。②與任課教師加強溝通,了解學生在各學科課堂上的表現(xiàn),掌握學生作業(yè)完成度、上課聽講狀態(tài)及各科成績等。③從這一類學生身邊的人入手,從與其接觸稍多的學生那里了解這一部分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和言談舉止。④積極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了解學生在家狀況,是否與家庭成員關系和睦,以及是否參與家庭勞動,是否與父母談心等。⑤必要之際,可以進行心理測試,依據(jù)測試結果,了解這一類學生是否心理健康。只有加強準備工作,才能找到這一類學生存在問題的“根”,從而幫助其擺脫提防心理,令其對教師及同伴產生信賴之感,更愿意在他人面前發(fā)表個人想法,進而增強談心工作效果[1]。
體育教師在與輕微自閉的學生談話時,整體談話過程具有一定難度,談話效果直接影響能否令這一類學生融入體育課堂。為此,體育教師要做好談話準備,把握最佳談話時機,以便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關注學生點滴進步,在其取得進步之際,應立即與其談話,這非常契合輕微自閉生渴望得到他人認可與贊揚的心理。一些輕微自閉學生,非常希望體育教師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所以,體育教師抓住這種時機,便可以進一步融洽師生感情,調動學生與自己的談話意愿,令學生敞開心扉,接受來自教師的指導及建議。這就意味著,需要體育教師及時關注學生閃光點,肯定學生成績,并通過談話促進學生努力,幫助其認知自我價值,樹立學習信心,增加學習勇氣。其次,在輕微自閉學生出現(xiàn)異常表現(xiàn)時,也是體育教師談話的關鍵契機。輕微自閉學生雖然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但是卻非常容易沖動,而且不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這就導致其在行為及情緒等方面常常容易走向極端。所以,體育教師在日常管理班級時,要留心觀察這一部分學生的異常舉動。如果發(fā)現(xiàn)其在學習及課間等發(fā)生異常變化,就應與其及時談話,以避免各種不良事情的發(fā)生。通過有效預防措施,掐滅危險因素的火花[2]。最后,在學生內心受挫或生病之際,與其談話也會取得優(yōu)良的效果。學生傷病之時,急需得到他人溫暖,尤其是對于輕微自閉學生來說,因自身情商偏低,缺少知心朋友,所以此時此刻如果體育教師能及時探望,便會在學生內心深處留有“良師益友”印象,迅速拉近師生情感,令這一部分后進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從而為班主任“以情激情”帶來新的可能性,在不知不覺的談話中點燃學生參與體育課堂學習活動的熱情。
輕微自閉癥學生由于內心欠缺安全感,且缺少外在控制能力,對生活環(huán)境以及學習環(huán)境的要求要比普通學生更高一些。舒適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及隨班就讀課堂環(huán)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緩這一類學生的情緒,防止其出現(xiàn)失控行為、過激行為。體育教師要正確鼓勵學生融入隨班就讀的環(huán)境,并且在學生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融冰”以及“破冰”等活動,從而促進正常學生與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之間相互了解,營造良好的體育課堂學習氛圍,促進學生間互相包容及互相幫助。眾所周知,大多體育教學活動均在室外進行,而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3]。如果外界環(huán)境對其內心帶來影響,很有可能導致其產生激烈的情緒以及失控的行為,這不僅會影響到普通學生的學習秩序,還會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成效。為此,體育教師不妨將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安排在班級隊伍的前方,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環(huán)境為他們帶來的干擾,也便于體育教師及時了解這一類學生的動態(tài),方便體育教師耐心地向輕微自閉癥學生講明體育課堂規(guī)則和紀律,幫助其更好地融入體育課堂的訓練環(huán)境。
教師要明確體育結構化教學目標,因學生在體育學習能力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而輕微自閉癥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和普通學生體育學習效果明顯不同,為了保障隨班就讀的自閉癥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接收體育知識,提高體育技能,教師就應優(yōu)化體育結構化教學目標,并將這一目標貫徹在每一訓練環(huán)節(jié),從而確保輕微自閉癥學生能自如地完成體育學習任務,再通過體育實踐活動檢驗輕微自閉癥學生體育學習效果。根據(jù)其自身情況,優(yōu)化下一階段教學目標。比如,在足球課上,講解腳內側傳球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分析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以及普通學生的特征,設置不同的目標。普通學生需要學習以及掌握足球傳球的技術動作以及在比賽中的具體應用技巧。同時,要鍛煉自身的協(xié)調能力、反應能力,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互相合作的精神品質。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需要掌握停球動作、傳球動作,保持身體平衡,嘗試與其他同學溝通與交流[4]。在具體訓練過程中,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體育學習能力雖差,但是可以順利地面向同伴踢球,而當同伴將球踢過來后,輕微自閉癥學生會等待球溜走,再主動將球運回來,完成后續(xù)的傳球練習。通過設置差異化教學目標,可滿足普通學生和輕微自閉癥學生不同的學習訴求,并激勵輕微自閉癥學生與班級內的同伴互相合作,無須掌握足球傳球停球技巧在比賽中的應用規(guī)則,只須將球傳向同伴以及將同伴傳回來的球停下來即可。
眾所周知,輕微自閉癥學生注意力很難集中,在體育課堂上,時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長期以來,并未養(yǎng)成主動學習體育知識和鍛煉體育技能的習慣。體育教師通過使用相關的體育視頻、體育圖片,優(yōu)化結構化教學內容,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調動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其形成體育動作表象概念,促使其明確體育課堂上的動作要求。以籃球行進間運球為例,教師通過播放視頻以及進行動作示范,能夠為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講解具體的運球動作。于普通學生來講,需要原地運球三次運球,直線向前,繞“8字圖形”運球后與下一位同學擊掌交接[5]。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只須原地運球三次,直線運球,繞過右手邊標志桶,將球運回,與下一位同學交接即可。為了保障輕微自閉癥學生真正融入體育課堂,教師應針對這一部分學生展開實際練習活動,鼓勵其在實際練習過程中鞏固運球動作,并且引導其在有限時間內高效學習,逐步形成良好的體育學習意識。
從心理角度來看,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普遍缺乏信心,而且積極性較低,僅通過其個人力量,無法高效接受體育知識,難以完成體育訓練任務。為此,同伴在這一類學生學習體育時,發(fā)揮著重大作用。教師應發(fā)揮同伴的力量,幫助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學生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能力。在體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按照“異質”原則,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由普通學生陪同以及支持本組內的隨班就讀自閉癥學生學習體育。比如,立定三級蛙跳時,在教師科學分組后,鼓勵同伴帶領輕微自閉癥學生預習動作,令其了解跳躍動作這一概念。同伴與輕微自閉癥隨班就讀學生拉手,以喊節(jié)拍形式體驗動作,在同伴支持后,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學生即可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與溫暖,從而促使其學好體育知識,融入班集體[6]。
綜上所述,若想令體育課堂上躲在“墻角”的小孩融入大集體環(huán)境,教師應善于分析影響學生產生孤獨問題的具體因素,實施融合性體育教學策略。通過多元教學手段,使隨班就讀輕微自閉癥學生的情緒逐步平和,避免其在體育課堂上出現(xiàn)過激行為。通過同伴支持等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輕微自閉癥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動力,幫助其主動參加體育課堂活動,為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