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雅丹(鄭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在聲樂藝術表演領域,“聲情并茂”自始至終都是對藝術表演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國聲樂藝術的長期發(fā)展理念。聲樂藝術是以情感傳遞為根本途徑的藝術,情感表達貫穿了聲樂藝術表演的整個過程。但是,咬字吐字、音色力度等對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表達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探討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表達的方法具有非常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
情感是聽眾在音樂刺激下被喚醒的情緒活動,也是聽眾融合自身聯(lián)想與觀念系統(tǒng)的結果,認識性成分的接入是情感表達的必要因素。在聲樂藝術表演中,人們的情感多種多樣,通過表演者利用恰當?shù)氖侄我龑牨娬归_聯(lián)想活動,可以促使聽眾產(chǎn)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如《白毛女》中楊白勞表現(xiàn)出的悲憤、悲傷、憂愁等關于“恨”的情感。
在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是虛擬、主觀的臆想,因個人經(jīng)歷與思想的差異而不同,且藝術情感較之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般情感更加緩和,需要表演者喚醒。聲樂藝術表演的過程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表演者可以將自身對作品的情感融入作曲家賦予的特定情境中,引發(fā)實在情緒,奠定藝術的真實性再造基礎。
聲樂藝術作品誕生背景各異,隨所在地區(qū)、民族的差異而呈現(xiàn)出不同風格,融入了特定民族文化情感與地區(qū)個性情感。
在聲樂多元化發(fā)展背景下,聲樂藝術表演者從整體角度思考、處理、表達聲樂作品情感,可以協(xié)調聲樂作品內時代個性特點、民族氣節(jié),突出展現(xiàn)聲樂作品歷史風格與內涵。如《搖籃曲》蘊含的東北地區(qū)寬廣、豁達的情感表達特色,《小河淌水》蘊含的西南地區(qū)柔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個性等。
聲樂藝術表演中,咬字吐字是歌曲感染力的決定性因素,決定了歌曲表達情感是否展現(xiàn)歌曲靈魂。在聲樂藝術形成過程中,語言的差異決定了咬字吐字對聲樂藝術表演的重要作用。在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只有聲樂藝術表演者清晰吐字、準確咬字,才可以闡述歌曲的細膩,提升聲樂藝術感染力,讓聽眾更好地融入聲樂作品中,降低表演者、聽眾之間情感共鳴難度,獲得良好的表演效果。
聲樂藝術表演是借助人的聲音傳遞情感的活動,樂句是構成聲樂藝術表演作品的基本元素,聲樂藝術表演情緒整體發(fā)展受樂句長短、樂句分句安排的直接影響。只有聲樂藝術表演者關注音樂的連貫性、斷句,準確呼氣、吸氣,才可以規(guī)避情緒表達偏差。
音色力度是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表達的影響因素之一。根據(jù)音色力度的差異,聲樂藝術表演者表達的情感也存在一定差異。只有聲樂藝術表演者根據(jù)作品所在地域、風土人情差異細微調整個體音色力度,才可以準確表達歌曲情感,增強演唱感染力。
速度節(jié)奏是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影響因素,特別是速度的變化與對比。速度的快慢是聲樂藝術表演中情感表達的渠道,情感表達的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著速度的快慢節(jié)奏,速度節(jié)奏與聲樂情感表達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
聲樂藝術表演是一種整合視覺與聽覺的藝術,舞臺中肢體語言表達、服飾妝容展示等形體表演內容對情感表達效果具有直接的影響。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只有將音樂語言、歌曲文字語言、表情語言與形態(tài)語言融為一體,才可以順利完成演唱者內心情感向外在表現(xiàn)的轉化,并將歌曲蘊含情感傳遞給聽眾,促使聽眾感受聲樂藝術的魅力。
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咬字吐字的原則是字正腔圓,以字行腔,收放自如。特別是在民族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表演者應遵循五音、四韻、四調的規(guī)則,熟練掌握十三轍歸韻收聲的咬字吐字方法,集中展現(xiàn)民族聲樂藝術的韻味與美感。一般漢字由韻尾、韻頭、韻腹幾個部分組成,聲樂藝術表演者需要清晰體現(xiàn)漢字的幾個部分,著重控制字腹、字尾與歸韻,盡可能彈性地咬字,避免出現(xiàn)吐字死板、平翹舌模糊等問題。對于字頭,多發(fā)輔音(氣流在咽頭、口腔內受阻形成的音),聲樂藝術表演者應盡可能干脆利落地處理字頭,精準把握發(fā)音著力點,保證氣息爆發(fā)力,避免延長拖沓甚至干擾字腹韻母發(fā)音。比如,喉音字頭聲母發(fā)音著力點為喉部,需要聲樂表演者放松喉部,稍微打開聲門,準確發(fā)音;再如,唇音字的字頭聲母發(fā)音著力點一般為上下唇,通過上唇、下唇的接觸而發(fā)音;牙音字的字頭聲母發(fā)音著力點為前上牙、下牙之間,需要聲樂藝術表演者在上牙齒、下牙齒之間著力,準確發(fā)出聲母讀音,有力表達歌曲情感。如在《蒼天把眼睜一睜》聲樂藝術表演時,第二部分具有突出的“垛板”特征,樂句規(guī)整、節(jié)奏短促,表演者可以將字頭作為咬字重點,采用拖腔與滑音結合的方式,配合漸慢的旋律節(jié)奏,演唱第5—7 小節(jié)、第11—16 小節(jié);進入第21—22 小節(jié),表演者可以最低音“a”為重點,整合真聲與共鳴、滑音;進入第26—29小節(jié),表演者可以將每一個字頭音嘆在氣上,在延續(xù)前期唱句的同時,更好地表達主人公悲痛欲絕、自我責備的情感。字腹是聲樂藝術表演的基礎,多發(fā)母音,需要聲樂藝術表演者落實圓潤、豐滿的原則,維持氣息恒定,保持口型不變。同時,跟隨聲樂藝術音色變化過程,擴充字腹音域,尋找共鳴位置,保持松弛而不緊張的聲音,形成優(yōu)美的音色。比如,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聲樂藝術表演時,聲樂藝術表演者應促使氣息充分流動,松弛咬字,圓潤吐字,完成“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的演唱,營造遼闊、美麗的大草原景觀。隨后提高音調,稍微收緊咬字,演唱高潮“牧草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表達牧羊姑娘愉悅的心情。字尾是聲樂藝術表演中咬字的終結,決定著咬字的完整性。聲樂藝術表演者應注重準確調整字尾,將字音落到字尾上,并放松肌肉,緩慢減弱氣流,逐漸減小音量,為下一個字的字頭發(fā)聲積蓄力量。比如,在《松花江上》聲樂藝術表演時,聲樂藝術表演者應以“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為重點,跟隨旋律,清晰咬字,準確把控開口音“候”的延長、收字,在實現(xiàn)字正腔圓效果的同時,表達主人公渴望回到家鄉(xiāng)但不知歸途的無奈之情。
句法是聲樂藝術表演中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藝術表演者應從語調著手提前了解句法,正確認識語音的輕重、快慢,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降調、升調、升降調、平調、降升調,配合斷句,深刻把握歌曲情感。比如,在《長相知》聲樂藝術表演中,作品源于漢樂府,是典型的蘊含古典韻味歌頌愛情的歌曲,而受古人信仰影響,主人公表達堅定愛情信仰的方式是利用上天做證,“上邪!”歌詞簡單明了,結尾感嘆號對應的語調需要適當提升,在上升到最高點后降調,整體維持“ang”字韻,呈現(xiàn)出清冽的情感。表演者在依據(jù)字行腔延長九拍控制氣息的同時,應在第一個附點音符3、5 的中間換氣,維持氣息似斷非斷,在完整表達詞語含義的同時,營造聲樂抑揚頓挫的韻味。進而適當平緩語調,演唱“我欲與君長相知”,表達主人公堅定的情感。
音色是聲樂藝術表演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情感表達真實性的影響因素。因此,表演者應根據(jù)自己對聲樂藝術作品的理解,細微調整音色力度,準確表達情感。比如,《跳蚤之歌》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表演者應根據(jù)歌曲諷刺意味,細微調整第二部分音色,通過冷笑展現(xiàn)人物狐假虎威的形象,或者通過苦笑表達無可奈何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達不同人物情感。再如,《紅旗頌》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表演者應全程使用抒情大氣的音色,第一句利用“啊”字貫穿4 小節(jié)小字一組的#g、小字二組的b,配合眉心高位與抬起軟腭,在“親你愛你的是那” “滾滾的鐵流” “你和英雄凝成那”等低音域高音區(qū)吸氣使用頭腔發(fā)聲,靈活展現(xiàn)花腔部分音色,尾聲“啊”則保持清澈的音色,保證哼鳴位置無誤的同時,將“我的心里” “升”先后歸到韻母‘eng’,并經(jīng)牙關打開軟腭向上頂推,表達激昂的愛國情感。
在調整音色的基礎上,表演者可以貫徹豐富而細膩的原則,細微調整力度,增強聲樂情感表現(xiàn)力。比如,在《孟姜女》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樂句的首個字音是力度強弱的主要變化點,第一部分“正月里來”、第三部分“九月里來”的起音位置先后出現(xiàn)“mp”,需要演唱者調小力度,鋪墊哀傷、凄冷的情感;而第四部分“大雪紛飛” “哭倒長城八百里”等位置,需要演唱者調大力度,層層增強,逐步進入情感表達高潮點。而聲音的鮮明收放配合突出的旋律強弱對比,可以烘托特定時期孟姜女悲傷的情感。
根據(jù)速度節(jié)奏與聲樂藝術表演相互影響的關系,表演者應根據(jù)作曲家標注速度術語以及個人調查的歌曲背景、理解的情感傾向,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在速度節(jié)奏把控過程中,聲樂藝術表演者應以情境想象與情感理解為重點,在短時間內經(jīng)字面標記速度術語體會歌曲歌唱速度,進而根據(jù)歌曲背景創(chuàng)造保留作曲家本意的情境,在情境下控制速度節(jié)奏。比如,在《蒼天把眼睜一睜》聲樂藝術表演時,對于第五部分第56—64 小節(jié),演唱者可以維持較快的速度節(jié)奏,進入第65 小節(jié),演唱者需要根據(jù)自身的獨特理解,調低演唱速度節(jié)奏,特別是“青山春又生”,保持充沛的氣息清晰吐出每一個字,將“生”放置到高位,調低氣息,配合大換氣延長,表現(xiàn)主人公悲傷痛苦但又暗含希望的復雜情感。
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形態(tài)語言的展現(xiàn)離不開日常大量的練習。根據(jù)聲樂藝術作品的差異,表演者需要事先設計其自然表情與形態(tài)語言,并提前練習自然且與情理相符合的從容肢體語言表述。如在《紅旗頌》聲樂藝術表演前,表演者可以設計以夸張大裙擺的大紅色禮服為主題的場景,配合大氣妝容,烘托偉大的主題。表演時,表演者可將歌唱時興奮狀態(tài)(抬起笑肌)與自然微笑相結合,經(jīng)眼神傳遞作品蘊含的喜悅、哀傷、憤怒、歡樂等復雜情緒。在演唱“藍藍的天空是你飄揚的背景”時,眼神隨緩慢抬起的手望向遠方,表達對祖國的真摯情感;在演唱“一個信念和我的理想重逢”時,伸出雙手各自向斜上方抬起,輔助表達沐浴在祖國春風中的自豪之情。
神形兼?zhèn)涫钦闲螒B(tài)表演與聲樂作品的最終目標,“神”要求聲樂藝術表演者在演唱中由內而外傳遞作品情感神韻;“形”需要聲樂藝術表演者借助肢體語言與動作表達聲樂作品情感。根據(jù)神形兼?zhèn)湟?,表演者應在準確理解作品情感的基礎上,通過肢體語言、動作表達聲樂藝術作品主觀審美情趣、作品思想情感,促使形與神自始至終貫穿于聲樂藝術表演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形與神在聲樂藝術表演中的表現(xiàn)并非完全隨意,表演者的一舉一動均需通過多次專業(yè)訓練以及長期總結提煉舞臺實踐經(jīng)驗,涵蓋面部表情、站立姿勢、肢體動作等,只有面部狀態(tài)達到最佳,表演者才可以順利打開喉嚨、提起笑肌,在適宜的時期加入動作、表情,完成情感的準確表達。如在《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聲樂藝術表演時,表演者應對“呀”進行輕聲處理,并運用下滑音處理“話”,配合羞澀但渴望的眼神,身體稍微靠前,演唱“有心想和你說呀,說上哪幾句話”,表達主人公羞澀但迫切的情感。除了根據(jù)自身理解設計形態(tài)語言外,表演者可以借助日常訓練機會分析音樂體態(tài)動作設計,尋找語言、情感補充技巧,逐漸升華內心,促使動作語言發(fā)揮聲樂情感表達價值。
綜上所述,聲樂藝術表演是對文學語言形象的一種升華,情感表達在聲樂藝術表演中具有極其顯著的作用。因此,聲樂藝術表演者應認識到情感表達的重要作用,綜合考慮吐字咬字、音色力度、節(jié)奏、形體等聲樂情感表達影響因素,全面把控。清晰咬字與吐字,恰當處理音色與力度、節(jié)奏、形體,完美傳遞聲樂藝術中蘊含的情感,促使聽眾產(chǎn)生共鳴,達到良好的表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