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輝
[摘? ?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有不少學習板塊,其中法律板塊是十分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要采用案例法,從生活中選擇案例,促使學生圍繞矛盾點分析案例,讓他們追溯其中的悲劇原因,并進行資料補充和拓展,嘗試在反思后撰寫相關文本。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從各種案例中得到啟迪,從而更好地理解法律,增強法治觀念。
[關鍵詞]案例法;法律板塊;初中道德與法治
教學案例是服務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實例,能為課堂教學提供真實的場景,促使學生得到參考,更好地學習。教師要積極開發(fā)教學案例,采用案例法輔助教學,能讓學生感覺道德與法治的知識點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這樣他們就會提升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展開法律板塊的學習時,由于初中生對法律的了解不夠深刻,所以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法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從而更深入地了解各種法律知識。
一、指向生活實際,提取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取案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這樣他們能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討活動中。若能選擇一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對學生則能有較大的震撼作用,進而起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產(chǎn)生防微杜漸的作用,幫助學生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杜絕青少年犯罪的問題。
在學習“法律為我們護航”時,教師如果只是引導學生了解各種法律知識,了解《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相關內(nèi)容,那么學生的興趣不大,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如果教師能指向生活實際,帶領學生來挖掘相關的真實案例,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更濃厚。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一些網(wǎng)絡上和家暴有關的新聞,看看是否有家暴是針對青少年展開的,然后看看案例中的主人公最后是如何解決問題,并思考如果自己處在其狀態(tài)下,應該如何尋求幫助。這樣的案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我國法律為何會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法律如何保護未成年人,青少年應該如何做等問題。這樣的學習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而且他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也能找到解決的方案。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促使學生形成法治思維,提升法律意識,拒絕沾染不良風氣,不觸碰法律的紅線,爭當遵紀守法的青少年。若能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選擇例子,學生能認識到這些例子其實距離自己并不遙遠,他們能提高警惕,思考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提升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抓住認知矛盾,分析案例
教師要抓住學生思維的矛盾點和沖突點,用問題引導他們自覺深入,采用抽絲剝繭的方式探究案例,充分激發(fā)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認知。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案件展開辯論,看看有什么不同的觀點,然后說出來和大家分享,這樣他們就能圍繞矛盾點展開討論,提升自己的認識。
在學習“我們與法律同行”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思考在自己身邊是否有青少年犯罪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對于那些違法的青少年,青少年保護法是否還會對他們起到保護作用呢?你是如何看待青少年犯罪這個問題的呢?”這個問題抓住了學生認知的矛盾點,引發(fā)他們的思考。教師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了解身邊的案例中有哪些青少年因為犯罪而給自己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同時也促使他們思考青少年如果遇到侵害應該如何保護自己。如有學生認為:“青少年要懂得保護自己,如果遇到了傷害,要尋求科學的解決方法,而不是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解決問題。那樣的話,就會造成犯罪,這是我們要避免的問題。”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案例展開分析,說說自己遇到了這些情況該如何應對,如遇到校園霸凌,該如何尋求保護等,促使學生解決認知上的問題。
教師要促使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經(jīng)驗展開探討分析。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所以難免會形成不同的觀點,教師要把握機會,讓他們圍繞思維的矛盾點展開探究,這樣才能促使他們層層遞進,深入思考,更好地分析案例。
三、追溯悲劇原因,探究案例
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了解主人公內(nèi)心的感受,分析其為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滅亡。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追溯主人公悲劇的原因,同時也促使他們提升警惕,展開自我反思,思考如何能遠離犯罪,做一個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不要迷失自我,悔恨一輩子。
在學習“依法行使權利”時,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目前網(wǎng)絡上思考未成年女性要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受到傷害。學生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暢談了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學生認為未成年女性應該懂得保護自己,要避免盲目追星對自己帶來的傷害。還有的學生認為這件事情不能光靠未成年少女自己保護自己,有關部門也應該加強監(jiān)督,對女性起到保護的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尤其說說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如何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公眾形象,要避免做哪些事情。學生認識到未成年女子要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這樣的案件探究就更為有效,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在探究悲劇的原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反思,說說對自己有什么警示作用。這樣學生能認識到青少年犯罪對自己、家庭、社會都是巨大的危害,他們就能在日常的生活中端正想法,認識到如何才能做一個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補充相關資料,延伸案例
在學生對案例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教師要組織他們展開互動討論,看看是否有什么理解不夠深入的地方。此后學生可以嘗試上網(wǎng)搜索補充資料,并圍繞這些資料展開進一步探討。在此過程中,學生延伸了案例,探究的范圍也更為廣博。
在學習“公平公正的守護”時,教師組織學生圍繞特定的案例展開思考,說說該如何守護法律的平等。在此基礎上,教師還組織學生進行資源拓展,如圍繞《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展開閱讀,嘗試了解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此外教師還引導學生觀看《法治中國》等和法律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并嘗試從中尋找案例,看看我國目前如何建立法治社會,如何維護公正公平。教師還組織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嘗試描繪一下法治藍圖,說說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在這樣一番資料拓展后,學生通過電視節(jié)目了解了更多的案例,而且也對我國依法治國的目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起到了拓展思考的效果,使學生形成了法治共識。
在學生延伸拓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輔助思考的問題,讓學生找到繼續(xù)探究的方向。這樣學生能進入發(fā)散思考,提升思維能力。同時教師也能結合學生的探究結果修改自己的教學案例,加以補充,從而開發(fā)出更高質量的教學案例。
五、撰寫專題文本,反思案例
在學生完成了自主探究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反思,并將反思的結果用文字展現(xiàn)出來。教師可以搭建平臺,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樣能促使學生舉一反三,讓他們遷移運用自己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點,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依法履行義務”后,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資料整理,不僅要回顧公民的義務有哪些,還要思考一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然后將兩者整合起來,圍繞具體案例展開分析。學生可以就“高鐵霸座案”等社會現(xiàn)象展開討論,并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寫出來和大家分享。如有學生圍繞“高鐵霸座案”進行分析,認為其中的主人公就是錯誤地認識了自己享受的權利,但是卻忽略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該學生認為公民應該加強法律學習,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而各大網(wǎng)站、電視臺等也應該圍繞權利和義務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活動,促使公民能積極參與其中,了解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在撰寫小論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有了深刻了解,而且還出謀劃策,對社會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在總結反思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探究的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化整理,要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知識脈絡,了解重點和難點是什么,此外還要讓大家圍繞自己在思想認識上的不足點展開討論,促使他們增強思想品德。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法律,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價值觀念、道德修養(yǎng)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了給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必須要展開法律板塊的教學活動,讓他們提升法治意識。教師要避免直接灌輸相關的法律知識,要用豐富多彩的例子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他們收集、處理、運用各種材料,從而深入了解法律,認識到法律的公正、公平,從而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
參考文獻:
[1]余國珍.初中道德與法治法律板塊教學案例開發(f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0.
[2]蘭金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整合案例教學的實踐嘗試[J].中學課程資源,2020(6).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