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輝
內容摘要:文學鑒賞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分析,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到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人物思想變化,豐富學生的見解和思想內涵,領悟蘊含其中的亙古不變的永恒真理。另一方面,通過對文學作品本身的語言分析和結構解析,增加學生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水平。而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公式化教學,一套模板講遍天下所有文章,自然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還會打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起這方面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僅僅通過“講”這一種方式來完成鑒賞,還要不斷思考,因何而講?如何去講?圍繞這個問題在課堂中體現(xiàn)自己的思考,完成教學實踐,總結出語文教學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文學鑒賞 核心素養(yǎng)
文學鑒賞究其本質是一種藝術審美藝術活動,之所以為美就是因為其有千人千面的獨特魅力。每個人的審美標準不同,產生美的藝術體驗也會不同,“一千個人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道理。對于一篇文學作品,教師在完成基礎的文本教學后,針對其中蘊含的情感和內容進行適當引導,而不能勉強學生完全接受自己的觀點。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方法和策略,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旁征博引,形成完整的語言背景
一篇好的文章如果脫離了其特定的歷史背景,也就失去了其意義,詩作類文學作品更是如此。能夠歷經千百年歷史錘煉留下的精粹之作,又怎會是附庸風雅、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泛泛之談。例如,我們在對辛棄疾的詩詞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對辛棄疾其人毫無了解、對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一無所知,又如何能夠真的理解辛棄疾詞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恨鐵不成鋼;又如何能夠真的明白“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钡母锌f千;又如何真的能夠知曉他“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為國為家九死不悔的忠心。辛棄疾是男生心中的英雄,是夜闖敵軍大營手擒叛徒的少年將軍;是女生眼中的完美情郎,“目光有棱,紅頰青眼,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寫的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柔情詩句。而他的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yè)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
在講解他的詞句之前,教師就可以對辛棄疾一生的經歷輔以必要的講解。辛棄疾雖為宋人,卻自幼生活在敵人占領的區(qū)域,親眼目睹著同胞們過著怎樣水深火熱的生活,在一心渴望統(tǒng)一的祖父的影響下,辛棄疾從小就有著報效家國的雄心壯志。直到公元1161年,金國又借機滋事開戰(zhàn),長期被金人統(tǒng)治的各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辛棄疾在這時也帶著兩千多弟兄投奔山東境內規(guī)模最大的起義軍。第一年,有叛徒義端偷走帥印,辛棄疾將其斬于馬下,因而在軍中有了聲望;第二年,又有叛徒趁辛棄疾不在軍中,殺了起義軍首領耿京投奔金人,辛棄疾一回軍中,便只帶了五十個勇士奇襲金人大營,將叛徒捆回押解回南宋朝廷審判,經此一役金人也為之膽寒?!俺嗍诸I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如挾狡兔。束馬銜枚,間關西走淮,至通晝夜不粒食。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圣天子一見三嘆息。”辛棄疾因而一戰(zhàn)成名,南宋朝廷趁機招納,歸附朝廷的辛棄疾滿腔熱血上書《美芹十論》、《九議》,想讓朝廷整頓軍隊,光復河山。奈何朝廷已然腐朽,由內而外的散發(fā)著暮氣沉沉的氣息,偏安一隅,貪圖享樂?;实壑饾u忘了自己曾贊賞過的“少年英雄”,反而只記得辛棄疾是從金人所占區(qū)投奔而來,不得不防,只讓他做些與打仗無關的官。就算如此,辛棄疾在盡心盡力的庇佑一方百姓的同時,上書陳情,自請上陣殺敵。一封封奏疏石沉大海,任憑多少雄心壯志都在歲月的蹉跎中消磨殆盡。因為諷刺朝廷的詞做多了,公元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罷官,直到公元1203年,朝廷讓辛棄疾帶兵北伐,卻也只是想借著他曾經的赫赫威名嚇唬金人,他所提的建議一概被否決,這時的辛棄疾終于看清朝廷的面目,再也不抱任何希望與幻想。公元1207年,金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南京應天府,朝廷危亡之際想起曾還有辛棄疾這么一個大將,找他回朝出兵,但是67歲的辛棄疾已經重病在床,臨終仍喊著“殺賊!殺賊!”。
如果學生對這些背景沒有了解,就很難體會詞人在寫下這些詞作時的心境和內心活動。在有了這些基礎以后,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打破神話,獨特視角理解文章內涵
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基本都源于經典之作,他們的作者大多都是名士大家,對于他們的生活經歷、歷史背景、審美情趣等對于學生而言是陌生和難以理解的。在傳統(tǒng)的文學作品講授中,往往會有將人物神化的傾向。屈原投江,留下千古遺恨;李白斗酒詩百篇,浪漫風流如謫仙;辛棄疾詞中慷慨悲壯,奔騰聳峙不可一世;但將他們從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剝離出來后,也同我們一樣是人,也有悲歡喜樂,也有缺點和不足。所以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鑒賞時,要持有辯證的觀點,學習其中的哲理和正面情感,但不必對其人產生過度的崇拜。對于他們生活化、平?;囊幻娼處熞惨谥v授過程中提及。例如在學生的認知中,一提起陸游,便是“愛國”二字再無其他,畢竟他連交代后事立遺囑的時候,都心心念念未完的統(tǒng)一大業(yè)。歲月耗盡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豪氣,磨平了“此身合是詩人未”的憤懣,淡去了“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的哀傷,但是他至死都沒有忘記“遺民淚盡胡塵里”的北方,沒有放棄對“王師北定中原日”的渴望。
但是,陸游并不是是神,他也有最樸素的情感。在被母親逼著與唐婉和離后,陸游寫下有名的《釵頭鳳》。陸游一生近萬首詩,卻無只言片語關于自己的母親和續(xù)弦,直到七老八十,兒孫滿堂的時候,還寫下“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棉”、“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詩句來懷念唐婉。但他的生活并不是一直沉寂落寞,陸游一生養(yǎng)過許多貓,出現(xiàn)在他詩里的有“粉鼻”、“雪兒”、“小於菟”等等。不僅如此,他還在《贈貓》中寫道“裹鹽迎得小貍奴,盡護山房萬卷書。慚愧家貧策勛薄,寒無氈坐食無魚?!边@樣的陸游更像是鄰家的老爺爺,和藹可親,雖然一生坎坷卻仍積極樂觀,心懷天下。了解了作者的性格,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鑒賞作品。因而在課堂上,教師不要過分神化歷史人物,輔以作者或者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和趣聞軼事,讓作者或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生動真實。
三.廣開言路,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并不是一張成績單,而是在語文廣闊的環(huán)境中學習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先輩的經驗中體會人生哲理和處事哲學。能夠在歷史中熠熠生輝的人物、事件、作品必然有其特殊之處和共通之處,而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在對作品的鑒賞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完善和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最后達到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注意的是,語文雖然是高考中重要的一環(huán),但也不能為了成績照本宣科,舍本逐末,為了追逐成績而失去語文學習的趣味和意義。
對于同一篇作品的人物塑造和情感把握中,學生不可能理解的千篇一律。教師要注意不能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激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表達自我,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糾正自己的想法,能夠更加多角度、全方位的認知這個世界,從而達到教學要求的目標。在對小說進行賞析時,首先對小說小說的背景進行引入,以及對小說經常使用的技巧和手法進行講解,隨后讓學生對小說進行自主閱讀和理解,對于重點理解的部分給予適當?shù)奶嵝押蜆俗?,最后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和分析。以《裝在套子里的人》為例,契訶夫塑造了一個膽小怕事、性格孤僻的“守法良民”別里科夫。契訶夫生活的19世紀末的俄國是俄國歷史上沙俄統(tǒng)治十分黑暗的時期,政治上的封建專制和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的社會嚴重脫節(jié),沙皇政權不允許有人反對它的統(tǒng)治,進步人士的革命也被殘酷鎮(zhèn)壓。這篇文章就誕生在這個背景下,通過夸張的手法塑造出來的別里科夫滑稽又可悲,從自己給自己包上所謂安全的套子到最終墳墓的“套子”,別里科夫結束了自己的一生。但當時的社會,又有多人和別里科夫一樣,思想被局限在一個小小的“套子”中,終其一生也從未真正自由。契訶夫用幽默的筆調刻寫了這樣一個為扼殺一切新事物,不惜使用盯梢、告密等卑鄙手段,搞得全城都怕他的小人形象,呼吁人們起來改變這個社會。
學生在閱讀以后,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當時的背景下,如果是你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千萬別鬧出什么亂子來這句話在短短的小說中出現(xiàn)了九次之多,是否有什么隱含的寓意?”“你認為克瓦連科是一個怎樣的人?”等,讓學生嘗試著設身處地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基于自己的認知對人物給予評價,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小說最終想要表達的隱層內涵。
四.發(fā)散思維,巧用多媒體輔助
高中語文教學與初中語文教學相比,高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應該是在給予學生理論知識框架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度去自主思考和領悟。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基礎閱讀技巧以及文學鑒賞方法,這個階段一篇文學作品能夠吸引學生反復品鑒的原因往往是基于興趣愛好的,而不是因為其體裁或者格式。但是課本中選取的文章并非都恰好契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在上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去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多去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目前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互聯(lián)網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或者文學作品鑒賞類文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妨多去積累一些網址或者公眾號,推薦給學生閱讀,也可以提倡學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相關文學作品或者文學賞析作品。一方面,這種互聯(lián)網的海量文章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提高自我感悟能力,并且基于互聯(lián)網多媒體資源的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方式不依賴于教學課堂,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開闊自己的視野,充分發(fā)揮“碎片化”學習的優(yōu)勢,為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途徑。另一方面,通過補充閱讀可以增加學生對課本中課文的背景知識或者作品賞析有更深的理解。文學作品賞析每個人的賞析角度不同,自然會有差異性,互聯(lián)網多媒體相當于將這個差異性放大了,學生更能感受這種思想碰撞的火花,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文學作品賞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多媒體輔助的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另一個重要優(yōu)勢在于能夠通過借用多媒體豐富的視頻聲音等表現(xiàn)形式,彌補學生在情景再現(xiàn)的想象力或感受力欠缺問題。比如在上《沁園春·雪》這一課時,“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短短幾句詩,卻展示了一個乍暖還寒的北國壯麗雪景,展現(xiàn)了偉大祖國的壯麗山河。但是學生可能并沒有這種萬里雪飄的生活體驗,很難想象當時山河壯麗的雪景,也就難以理解為什么面對壯麗雪景下闋會引出縱論歷代英雄人物的感嘆。如果教師能巧妙利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資源,用視頻的方式再現(xiàn)當年萬里雪飄的壯麗山河,相信每個同學都會在感嘆詞風雄健大氣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理解當時作者縱論歷代英雄人物,贊美今朝革命英雄地偉大抱負和胸懷。所以,巧用善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能夠極大程度地提升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同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課堂趣味性。
五.師生互動,碰撞鑒賞火花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往往是知識的灌輸者,而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這種傳統(tǒng)方式的優(yōu)勢在于教師完全掌握教學的節(jié)奏,劣勢就是教師很難了解到學生的參與程度和理解深度?;诤诵乃仞B(yǎng)的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更加提倡教學角色改革,教師和學生應該都作為教學過程的重要參與者,教師重在引導學生思考,而非直接灌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看似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其實不然,反而對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將文學作品鑒賞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與學生互動,碰撞鑒賞的火花,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對不同鑒賞角度的包容性,逐漸鍛煉學生多方面思考能力。另外,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很難采取一對一的教學互動,所以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多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讓不同的思想先在小組激烈的碰撞中進行融合,然后分組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每個同學都充分參與到文學作品鑒賞過程中,更能鍛煉學生的總結和表達能力。
比如在教學現(xiàn)代抒情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拋出問題:作者想通過這篇文章表達什么樣的感情?這些感情又是如何在文中體現(xiàn)出來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過激烈的分組討論,學生們基本給出了以下的兩個方面的解答:(1)作者通過描寫亭亭碧綠的荷葉,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霧繚繞的荷塘表達了自己置身于良辰美景時的喜悅之情;(2)作者雖然身處良辰美景,但字里行間透露出自己的憂愁,說明作者內心一定有難言的苦衷。教師首先需要肯定每個人的鑒賞角度,不能居高臨下地灌輸自己的思想。其次,教師在這個時候需要向同學們補充一定的背景知識,比如《荷塘月色》的寫作背景就是舊中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學生在理解了當時的寫作背景后,就不難理解文中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了,比如“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都沒有。”這句話,說明作者雖然深深感嘆景色的美麗,但深知美景只是暫時的,還是無法擺脫那一縷愁緒。反而是這種淡淡的愁緒和淡淡的喜悅疊加在一起,讓整篇文章如同荷塘月色一樣增添了不少朦朧感。最后,教師進行總結,綜合不同組的鑒賞結果,并提倡學生在平常的文學作品鑒賞過程中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表達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與別人進行思想碰撞,實現(xiàn)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的穩(wěn)步提升。
通過旁征博引、打破神話、廣開言路、發(fā)散思維、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文學作品鑒賞過程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語文文學作品鑒賞的技巧,教師也能夠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材料,內化知識,搭建自己的知識結構框架,最終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海霞.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42.
[2]鄒奮利.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4):41-43.
[3]錢曉強.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知識.2014(08):142-143.
[4]陳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23(8):21-22.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中恒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