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喜歡音樂,尤其大多都喜歡流行音樂。高中生同樣會通過聽音樂來緩解學習壓力,放松身心。也就是說,部分學生所進行的基礎音樂鑒賞都是較為隨意的,缺少正確的引導。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需調整教學方法,提高對音樂鑒賞課的重視,融合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最正確的引導,使其能更好地鑒賞音樂作品,實現(xiàn)其音樂素養(yǎng)、鑒賞能力的提高。
高中學生正處于不斷發(fā)展和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協(xié)調能力、注意力、抽象思維能力都會得到快速提升,音樂能力也會得到有效鍛煉和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其對各種音樂要素的綜合性掌握方面。高中生的記憶能力、聽覺能力等都在穩(wěn)步發(fā)展,音樂感知能力、感悟能力也在不斷得到提高,尤其是具備較高的聽覺敏感度[1]。另外,高中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因而更加愿意去學習和積累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也能掌握更多的基礎樂理知識,實現(xiàn)音樂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能夠闡述自己對于不同音樂的理解和感悟,評價音樂表現(xiàn)、音樂作品、音節(jié)創(chuàng)作等,也愿意去了解與演奏家、作曲家、歌唱家等相關的知識,從更加深入的角度去理解和感知音樂作品。
大多數高中生在欣賞音樂時帶有一定的偏愛。很多學生較為喜歡流行音樂和通俗音樂,在課余時間通常會聆聽此類型的音樂,甚至有些學生出現(xiàn)狂熱追星的情況。這一審美趨勢與學生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教育因素等都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lián)[2]。
音樂鑒賞課的存在不僅能夠實現(xiàn)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提高,還能使其受到良好的熏陶,樹立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為其日后發(fā)展奠定基礎。但是從當前具體的教學情況來看,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未能真正認識到音樂鑒賞課教學的重要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仍舊將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未能與學生一起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給予學生美的享受。此外,部分教師認為音樂鑒賞課的存在會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這些錯誤想法和觀點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到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在開展音樂鑒賞活動時,教師通常會運用多媒體技術,借助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使學生快速集中分散的注意力。但部分教師未能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地位和作用,未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如果設計出的多媒體課件過于花哨,不僅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還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無法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此外,部分教師不夠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未能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也未能探究和分析教材內容,無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當前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用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讓學生能夠從更加全面的角度了解作者與歌曲。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容易使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無法更好地去鑒賞作品,也無法產生全新的感悟和體驗。此外,部分教師未能從音樂知識、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fā),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教學,讓學生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知識。由于教材中的內容和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在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
要想保證音樂鑒賞活動的有序開展,就需要多方提高重視,認識到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1.提高家長的重視程度
很多家長對音樂科目的了解較少、重視程度較低,認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需要學習好必考科目即可。當學生在音樂鑒賞課中花費較多的時間時,部分家長就會認為學生不認真學習。不注重學生音樂素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的這種觀點需要得到糾正。家長如果不夠重視音樂鑒賞課,就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證音樂鑒賞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就需要利用多種渠道,積極宣傳音樂教育,讓更多家長能夠了解和重視音樂教育,認識到音樂鑒賞課對學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例如,在每學期正式開展教學前,教師可利用微信、QQ 等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并適當地宣傳音樂鑒賞課教學。教師可利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一些與音樂鑒賞課教學相關的文章,讓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和了解音樂鑒賞課。此外,學校還可定期開展音樂鑒賞會,邀請家長參與其中,使家長能夠借此了解音樂鑒賞教學和學校教學的情況。
2.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
教師所選擇使用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4]。從當前音樂鑒賞課教學情況來看,仍舊有部分教師沿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不夠重視氛圍的營造,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基礎等開展教學活動,僅是單純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這就導致部分學生不愿意學習音樂知識,認為這些知識過于深奧和陌生,無法有效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在音樂課堂中,部分教師未能帶給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體驗,未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融合起來,整個課堂氛圍顯得十分乏味和單調。學生若缺乏較強的學習欲望、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就無法主動去接受和學習新的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正確認識到音樂鑒賞課的重要性,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選擇教學方法,保證音樂鑒賞活動的穩(wěn)定有序開展。
在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中,靈活教學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5]。要想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手段,從更多角度引導學生。
1.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
在音樂鑒賞活動中,備課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正式教學前,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重視優(yōu)秀作品的導入,結合音樂知識選擇多樣化的教學素材,精心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適當地將故事、圖像、成語等加入其中,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保證內容的合理性,遵循詳略得當、難易結合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氛圍,避免課堂教學乏味和單調。另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資質等情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鑒賞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原本的作用。例如,在開展《祝酒歌》的教學時,教師就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既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作品內容,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思想情感,又要搜集一些與韓偉、施光南、李光羲相關的資料,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讓學生能夠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風格與特點結構。
2.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下,音樂教學迎來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多媒體技術也逐漸被應用到高中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使學生將原本的感性認知轉變成理性認知,更加深入地感知和體會作品的內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和了解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方法,明確其教學輔助作用,選擇更多合適的教學素材,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將原本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更加有趣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更加真實、有趣的意境。例如,在開展“五十六朵芬芳的花”單元教學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更多不同類型的民族音樂,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接觸到更多類型的民族音樂素材,進而實現(xiàn)學生音樂鑒賞水平的提高。
3.創(chuàng)設趣味性教學情境
大多數高中生都將大量的時間用在知識點的學習上,日常生活中缺少充足的時間去休息和放松,即使有部分空余時間,很多學生也會選擇去復習和學習文化課知識,無法經常接觸到音樂,這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使其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遇到更多問題,無法準確把握和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思想,最終影響到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要想保證音樂鑒賞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可創(chuàng)設與音樂作品相關的多媒體情境、故事情境等,利用音樂作品背后隱藏的故事講解知識,快速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使其能夠發(fā)現(xiàn)實際生活與音樂作品之間的關聯(lián),細細品味和體會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最終實現(xiàn)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進行“京劇大師梅蘭芳”單元教學時,教師就可先與學生一起分析標題,從中了解該節(jié)課的主題,明確本節(jié)課的研究方向。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借助講故事、多媒體展示等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梅蘭芳的生平事跡,了解民間流傳的各種京劇作品,探究和分析其所創(chuàng)設的“梅派”,借此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在觀看紀錄片、聆聽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全面了解梅蘭芳的一生,并根據其精彩的一生從更多角度鑒賞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知識體系能夠得到有效拓展,鑒賞能力也會得到有效提高。
4.積極開展實踐活動
單純地探究和學習理論知識。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課堂教學的枯燥性,不僅無法有效活躍課堂氛圍,還會影響到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而要想改變這一教學狀態(tài),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
例如,在開展“一唱雄雞天下白”單元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進行作品鑒賞,教師可開展實踐活動,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認真聆聽《在希望的田野上》,學習該首歌曲的演唱方法,聯(lián)系歷史、語文等學科,分析該首歌曲中的情感和精神,并在上課時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參與這一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全面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感受到革命時期人們所具有的優(yōu)秀品質和精神,從而深刻體會到音樂作品的情感。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使其能夠在實踐過程中陶冶個人的藝術情操,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音樂鑒賞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是鍛煉和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關鍵,高質量的教材能夠帶給學生較大的幫助。但教材中的內容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實現(xiàn)其知識面和視野的拓展。為了避免書籍的內容過于枯燥,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更多全新的元素。音樂鑒賞教材中的部分音樂作品年代久遠,會讓學生在鑒賞時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學生無法理解教材,就不會喜歡教材,甚至會從內心對其產生抵觸和疏遠。要想改變這一情況,教師就需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多樣化的鑒賞素材,引入更多合適的教學素材。教師必須要秉承與時俱進的思想,在教學中增加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流行元素,加入教材中缺少的新鮮素材,從而在第一時間集中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從根本上提高音樂鑒賞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總之,開展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不僅可以實現(xiàn)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與時俱進,了解和學習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制定出滿足學生需求、符合學生喜好的教學計劃,從多角度開展音樂鑒賞教育,最終實現(xiàn)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