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
“史料實證”是在利用真實性史料文獻的基礎上,通過正確辨析史料,去偽存真,還原歷史真實面目的治史方法。它也是歷史學科確定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在單元教學的背景下,教師應以史料實證培養(yǎng)作為切入口,設計教學,實現(xiàn)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本文以初中歷史“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的教學來論述如何落實史料實證素養(yǎng)培養(yǎng),探討歷史單元教學設計的策略。
如何通過落實史料實證的深刻內涵,來進行合理的中學歷史單元教學設計,應是教師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以史料研讀為主線,將較為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構建具有整體性的單元設計教學體系。
在“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單元教學設計中,為達到課標要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內容做好歸納總結。在新課講解前,筆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合作,翻閱課本,將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原因、開始標志、重要文獻以及意義從課本提供的歷史資料中整理出來并列成表格,以這種形式促使學生將散碎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架構一個清晰的邏輯框架,形成單元系統(tǒng)認識。
單元教學設計實際上是將同類型或者性質相同的內容點集中到一起,避免因為碎片化的課時學習導致學生知識點掌握不連貫,致使教學目標無法順利達成。除此之外,還能層次分明地實施教師的教學方案,加強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聯(lián)系,擴大教學目標的實施范圍,解決課堂上因為討論探究而產(chǎn)生的時間不足的難題。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就是將同一時期的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革命事件設計為一個單元教學,使學生由對歐美國家的具體革命事件的掌握轉向對革命事件發(fā)生的共同的本質的理解,將散亂的知識碎片整合,形成對不同時空條件下的每個歷史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清晰認知,深化學生對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還有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的認識。此外,教師也要利用歷史單元設計的優(yōu)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在教學完成的時候布置一道“為何美國、英國還有法國會成為當今世界的強國,請概括出這三個國家成為強國的共同點。由此,你還能得到什么啟發(fā)”等類似的綜合思考題,引導學生加強對整個單元內容的理解,明白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在學習“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的時候,學生看到課題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疑問,對為什么資產(chǎn)階級進行革命、革命的過程以及革命的性質不是很理解。因此,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清晰地理解主題,身臨其境感受歷史,教師可利用幾則材料進行教學導入。
材料一:凡未經(jīng)議會同意,以國王權威停止法律或者法律實施之僭越權力,為非法權力……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如果遇到任何一種形式的政府變成是損害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權利來改變它或者廢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材料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xiàn)……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們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擔任一切官職、公共職位和職務,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別外,不得有其他差別。
將三則材料展示到PPT上后,教師再將問題拋出來:
問題:(1)材料一反映了當今英國的國王統(tǒng)而不治、議會掌握最高權力的政治現(xiàn)實。這一政治現(xiàn)象源于哪部文獻?從材料中可得出英國已確立了怎樣的政治體制?(2)材料二源于哪一份文獻?(3)材料三頒布于哪次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中?(4)三則材料所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什么?
通過對材料的分析還有問題的回答,學生可以從史料中得到問題(1)答案為《權利法案》和君主立憲制,問題(2)答案為《獨立宣言》,問題(3)答案為法國大革命,最后,經(jīng)過綜合分析和在教師知識點的講解下,學生可以總結出問題(4)的答案為資產(chǎn)階級有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的要求。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充分訓練學生正確解讀信息和邏輯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和分析中增長知識。
歷史課本中提供的文本內容都是經(jīng)過無數(shù)前輩學者研究篩選,再進行校對辨認后編排進教科書的,具有可靠的真實性。教學中運用史料,既有助于學生理解歷史結論,對歷史形成基于多元證據(jù)的認識,還能幫助學生展開合理想象表達。[1]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理解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形成自己的判斷,分析并表達自己對于歷史的獨特看法。
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在學生了解三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歷史進步作用后,教師可以運用史料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資產(chǎn)階級民主與法治”這一內容,如克倫威爾建立共和國后,獨攬大權,實施個人專權;《獨立宣言》宣揚“天賦人權”,卻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1787年憲法”同樣存在類似不足;雅各賓派執(zhí)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卻充滿極端暴力與血腥。教師通過相關史料呈現(xiàn)與佐證,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質疑、思維能力和唯物史觀。
單元教學,就是在大單元教學概念下,通過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而深度的學習。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體驗為導向,整合歷史單元的知識點,完善單元教學的體系建構。
在講授“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信息化手段,將鮮明的主題凸顯出來。文史知識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每個知識點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具有相互作用的關系。教師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可以清晰地將其中的知識脈絡標示出來。具體說來,教師可先用圖片展示一個地理平面圖,標注出英國、美國和法國三個國家的地理位置,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空間感。每學一課時,就將本課時的內容標注到圖片上,使整個單元的脈絡清晰可見。此外,教師還可以播放有關“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的視頻,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印象。之后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自由討論,總結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起因、結果以及影響。最后,教師再進行梳理,深化學生的認識。
在單元設計教學中穿插進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識活動,是幫助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途徑,但是要設計出可行性強、實踐水平較高又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活動,就需要教師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這一單元內容的教學方式加以拓展,在難易程度、任務量大小方面有所權衡,搭建起歷史學科知識和教學活動之間的平臺,促進學生知識水平與核心素養(yǎng)的共同發(fā)展。
例如,本單元歷史人物多且在歷史上影響大,教師可以選擇“走近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這一主題,將克倫威爾、華盛頓、拿破侖等重要歷史人物作為一個小型課題進行研究,學生自由組建團隊,分成三個小組,分工合作,通過網(wǎng)上查詢以及書本查閱等方式對課題進行論證,并形成正式的書面報告。教師在此過程可給出相關文獻資料,幫助學生鑒別、利用文獻來支撐和論證報告,探究文獻史料深層次的因果關系。
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是整個教學過程最重要的一環(huán),這也是教師能夠獲得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從學生的成果展示中所獲得的有效反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教學上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式,便于教師積累教學經(jīng)驗,在教導學生的同時,教師專業(yè)能力也得到培養(yǎng)。當然,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融通單元知識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獲得知識成果的重要階段,具有培養(yǎng)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