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群秀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福建 福州 350015)
時勢造英雄。戰(zhàn)火紛飛的近代中國,造就了薩鎮(zhèn)冰的傳奇一生。薩鎮(zhèn)冰(圖1),字鼎銘,1859年出生于福州閩縣澳橋下(今鼓樓區(qū)福州大酒家附近)。其出生不久后,母親便去世。父親續(xù)弦后,薩鎮(zhèn)冰寄宿于三坊七巷黃巷叔父薩鏗藩家中。薩鎮(zhèn)冰與海軍產生聯(lián)系,最早竟是迫于生計。1869年,船政學堂在三坊七巷招生。畢竟寄人籬下多有不便,當薩鎮(zhèn)冰聽說這所新式學堂管吃、管住、給發(fā)獎金時,毅然前往報名。通過入學考試后,薩鎮(zhèn)冰順利成為船政后學堂駕駛專業(yè)第二屆的學生。1876年,派赴英國格林尼治皇家海軍學院留學深造。扎實的海軍知識和技能,使薩鎮(zhèn)冰在此后生涯中與海軍結下不解之緣。清末,其先后擔任天津水師學堂教習、“海圻”艦管帶、廣東水師提督直至海軍統(tǒng)制(總司令);民國時期任海軍總長、代國務總理、福建省省長;新中國成立后,任全國政協(xié)首屆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等顯要職務。
圖1 民國海軍上將薩鎮(zhèn)冰
泉山,即冶山,是福州最早的城址?!妒酚洝酚涊d:“閩之有城,自冶而始?!痹谌焦袍E內有一棟清凈、淡雅的小巧建筑,即為薩鎮(zhèn)冰晚年居住的仁壽堂。這是一座長寬約為15米的方形全木兩層樓房,上下各有六間房間。在仁壽堂堂側曾立有一方“薩公仁壽堂記”石碑。薩鎮(zhèn)冰是近代中國著名海軍將領,這方碑文中清楚記錄其事跡,是薩鎮(zhèn)冰為官處事的生動寫照。以下是“薩公仁壽堂記”石碑(圖2)的原文及釋義:
圖2 1948年“薩公仁壽堂記”石碑
海軍上將薩公仁壽堂石碑
《薩公仁壽堂記》
仁壽堂者,海軍上將薩公燕居之所也。往歲戊寅,公年八十,都人士及舊時袍澤相聚而謀曰:“何以壽公?傳之無斁?!蹦速徣阶蠼R氏宅,因其棟宇而新之。修者,崇者,狹者,廣者,悉如制,五閱月而堂成。董其役者,陳君培錕也。時方有日本兵事,公亦不遑寧處,先赴南洋,旋入蜀,歷滇、桂、湘、黔、陜、甘,凡八稔,兵解始歸而居之。今歲戊子,公九十矣。曩欲壽公者,復相與謀曰:“尋常頌辭,非所以厚公也;堂成而記闕如,亦非所以重工事也。”以屬兆鏘,謂兆鏘少公三歲,齒相埒,又夙隸舟師也。則敬諾。竊思公之名德,雖遠在友邦,聞者慕思,見者心折。其為政治軍也,若總理國務,若管領海軍,若主持省政,一本寬柔,士民悅服;其與人也,無貧富貴賤,皆謙而禮下之;其為善也,若耆欲,無食者食之,無衣者衣之,無所歸者廬舍之。自奉則觳薄如寒素然。惟其外臞而內腴,斯能老而不衰,非所謂仁者壽歟!今也,山堂起居,人將曰:“堂之奕奕,可以宴客;堂之穆穆,可以聚族?!倍珓t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無日不往來于方寸間。斯人也,斯堂也,其天資之,地毗之,而以繹來茲乎。爰書于石,俾勿壞。海軍輪機中將陳兆鏘拜撰;福建省參議會議長丁超五拜書;陳紹寬、楊敬修、陳培錕、高登艇、雷壽彭、吳山、李世甲、李午亭、丘漢平、陳遵統(tǒng)、林柏棠、王孝泉、史家麟、楊廷玉、林鼎華、沈筍玉、韓玉衡、楊逾、李熙年、方瑩、陳海瀛、魏熙滋、黃蔭、莊公輔、陳煦、陳調晨、張乃武、王康年、李允彬、林可、毛一豐、林心恪、黃震亞、林瑊、林肇宏、陳國瑜、張寅、陳景焜、陳國璆、石紀麟、王賡年、蔡達三、陳子奮、曾克兌、李向樟、郭頻、劉學基、鄭貞、藩方熺、藩同敬同敬獻。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四月谷旦。
譯文:海軍上將薩公仁壽堂石碑
《薩公仁壽堂記》
仁壽堂,是海軍上將薩鎮(zhèn)冰晚年休養(yǎng)的住所。戊寅年(1938),薩鎮(zhèn)冰八十歲,福州本地鄉(xiāng)民及過去的官場同僚聚在一起商量:用什么給薩公祝壽比較合適呢?大伙商量后決定集資購買泉山附近的馬氏宅子將其翻新后送給薩公。修繕時,其高度、寬度、面積等都按一定的規(guī)制,五個月后完工。工程監(jiān)督由陳培錕負責。當時正值日本侵華,薩公不愿待在敵后閑居,先后赴南洋、四川、云南、廣西、湖南、貴州、陜西、甘肅,抗戰(zhàn)勝利后,回福州居住。戊子年(1948),以往為薩鎮(zhèn)冰祝壽者又聚在一起商量說:“尋常歌頌的辭藻,都不足以贊美薩公。建設仁壽堂的目的并非只是為薩鎮(zhèn)冰建一座寓所(更重在對薩公人品的弘揚),如今仁壽堂已經建成,但是卻還沒有對這一事件進行記載?!彼_鎮(zhèn)冰的部下陳兆鏘,比薩鎮(zhèn)冰小三歲,年齡相仿,過去又同屬于水師,那么記錄之事就由陳兆鏘負責最為合適。薩鎮(zhèn)冰的名聲和功德遠赴海外,聽者仰慕,見著心服。在政治軍事上,不論是總理國務,還是管理海軍,或是主持省政,都是一如既往地寬厚仁和,士民都心悅誠服;在為人處世方面,無論對方是貧富貴賤,薩鎮(zhèn)冰都以禮待之;在做善事方面,薩鎮(zhèn)冰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即沒有飯吃的給予飯吃,沒有衣服穿的給其衣服穿,沒有住所的給其住所。但薩鎮(zhèn)冰自己卻單薄貧寒樸素。像薩鎮(zhèn)冰這樣外表消瘦而內心充盈,年紀大卻不衰老的人,不正是所謂的仁壽者嗎!現在,薩鎮(zhèn)冰在泉山仁壽堂起居,人們都贊美道:“仁壽堂的寬敞可以招待客人;仁壽堂的莊嚴也可以用來族人聚會?!彼_鎮(zhèn)冰憂人之憂、樂人之樂,沒有一刻不想著方寸之間。薩公、仁壽堂都是天地的饋贈,這就是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把這件事刻在石碑上,以使它不被破壞。海軍輪機中將陳兆鏘撰;福建省參議會議長丁超五書;陳紹寬、楊敬修、陳培錕、高登艇、雷壽彭、吳山、李世甲、李午亭、丘漢平、陳遵統(tǒng)、林柏棠、王孝泉、史家麟、楊廷玉、林鼎華、沈筍玉、韓玉衡、楊逾、李熙年、方瑩、陳海瀛、魏熙滋、黃蔭、莊公輔、陳煦、陳調晨、張乃武、王康年、李允彬、林可、毛一豐、林心恪、黃震亞、林瑊、林肇宏、陳國瑜、張寅、陳景焜、陳國璆、石紀麟、王賡年、蔡達三、陳子奮、曾克兌、李向樟、郭頻、劉學基、鄭貞、藩方熺、藩同敬同敬獻。中華民國三十七年四月谷旦。
仁壽堂是薩鎮(zhèn)冰八十大壽時旁人集資為其修繕的住所。薩鎮(zhèn)冰在福州居住過的寓所大致有五處,如三坊七巷中的黃巷、朱紫坊22號的薩氏府邸等,但這些都是其族兄的產業(yè),并非薩鎮(zhèn)冰自己的房產。1938年,薩鎮(zhèn)冰已八十歲,仍是寄宿于他人寓所。雖他本人毫不在意,但周圍的鄉(xiāng)親、同事卻認為不應該這樣。但為感念薩公功德,薩鎮(zhèn)冰舊時同事海軍中將陳兆鏘、時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丁超五、福建省財政廳長陳培錕及其他社會各界數十人便以賀壽之名,集資在福州市鼓樓區(qū)鼓東街道中山路購得馬氏宅子(今福州市鼓樓區(qū)能補天巷23號),修繕一新后,定名“薩公仁壽堂”,于薩鎮(zhèn)冰八十大壽時贈予薩公。仁壽堂興建及落成期間,薩鎮(zhèn)冰受福建省政府的邀請赴南洋考察?;貒笳昕谷諔?zhàn)爭,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依然心系國家前途命運,不甘家中閑居,奔走于全國各省宣傳抗日救國??箲?zhàn)勝利后,這位漂泊半生的老人回到福州定居于仁壽堂。他對這座小樓十分滿意,在其所著的《仁壽堂詩并序》中對此事有詳細記錄:“戊寅之歲,余年八十。里中諸君子暨舊時袍澤為集貲筑堂,名曰仁壽。時余方西游……逾八年始歸里,即居是堂?!睘楦屑槠湫藿ㄈ蕢厶玫闹T君,薩鎮(zhèn)冰作詩:“群君昔日建華堂,仁壽為名意緒長,使我老年身有托,倚欄及見國威揚?!彼麑窍轮虚g的房間作為自己臥室,左邊的房間作為客廳,其他剩余的十間房間則分給無家可歸的族人居住,包括守寡的族弟媳桂生嫂及兩孩子、幼喪父母的薩本勛和薩本崐兩兄妹等。薩鎮(zhèn)冰在仁壽堂渡過了生命中最后的六年時光,直至1952年病逝,享年94歲。薩鎮(zhèn)冰生前曾留下遺囑:在其去世后將仁壽堂捐獻給政府。2013年,仁壽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薩鎮(zhèn)冰七十誕辰、南港(今閩侯南通地區(qū))救災時,鄉(xiāng)民便要為其祝壽,但他執(zhí)意不肯。1948年,薩鎮(zhèn)冰九十大壽。雖薩鎮(zhèn)冰依然反對慶壽,但福州各界人士、鄉(xiāng)民還是成立了祝壽組織委員會,并在福州南臺吉祥山救火聯(lián)合會新廈舉行盛大的慶祝儀式。除“劍社”發(fā)起的折枝詩宣唱會外,薩鎮(zhèn)冰謝絕其他任何祝壽形式。但即便如此,仁壽堂依然掛滿了與“仁”和“壽”相關的壽詩、壽聯(lián)。
在薩鎮(zhèn)冰九十誕辰(圖3)之際,仁壽堂的堂側也多了一方石碑,即為“薩公仁壽堂記”石碑。此前,在商討如何為薩公祝壽之事時,眾人商議由陳兆鏘撰寫《海軍上將薩公仁壽堂記》,并將其刻在青石碑上,立于仁壽堂。這方石碑后由薩鎮(zhèn)冰的侄孫薩本鐘、薩強收藏。2017年9月,薩本鐘、薩強將其捐贈給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其另捐贈薩鎮(zhèn)冰佩戴過的徽章2枚、藤箱1件、眼鏡1副、鋼筆1支、全國政協(xié)會議紀念冊2本、薩鎮(zhèn)冰參加1950年福建省中蘇友好協(xié)會第一次代表會議的合影1張,在此不加贅述。
圖3 1948年春薩鎮(zhèn)冰九十華誕時,子福鈞、媳商子玉返榕,與薩鎮(zhèn)冰共影于仁壽堂側石階上
這方石碑為三級文物,碑身高108厘米,寬55.5厘米,厚5.5厘米。青石材質,邊沿破損,底座殘缺。碑額篆體,碑文楷體,碑額部分文字殘缺,據史料記載原文共計572個字。雖青石作為碑石有其天然優(yōu)勢而運用廣泛,但也存在質地較脆、不耐腐蝕、易風化等的缺點。所以久而久之在碑石的表面和邊緣有些許缺損,但總體不礙閱讀,除碑額殘缺部分,其他文字均清晰可辨。一般類似紀念事業(yè)、功勛的石碑,除鐫刻文字外,會輔之以圖案,但這方石碑只有正面鐫刻文字,四周并無花紋修飾,這正與薩鎮(zhèn)冰低調的性格、簡樸的作風相呼應。
從碑文內容看,文字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記錄此事的經過;另一部分是記錄祝壽者姓名。在開篇即指出修建仁壽堂的目的:基于薩鎮(zhèn)冰的功績及人品,所以社會各界主動集資修建仁壽堂以作薩鎮(zhèn)冰八十大壽的賀禮。后又提到修建仁壽堂更重要的目的,也是撰此文、立此碑的意義在于對薩鎮(zhèn)冰的生平事跡和品格美德加以記錄和弘揚,使之廣為流傳、功昭后人。碑文言簡意賅地記錄薩鎮(zhèn)冰的任職履歷、為人處世、熱心公益,贊頌其戎馬一生、殷勤國事、禮賢下士的高風亮節(jié),表達了社會各界、友人等對薩公人格的敬仰及康寧長壽的祝福之情。在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中,“高官”常常與“厚祿”相聯(lián)系,“升官”往往與“發(fā)財”有關,但身居要職的薩鎮(zhèn)冰卻并非如此,兩袖清風、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才是大家眼中的薩鎮(zhèn)冰。他在職時為官清廉、勤政愛民,在每一崗位都廣受同僚欽佩和敬慕,近代著名的福州作家冰心稱其為“平民省長”;私下更是熱心公益,或利用公職,或貢獻個人收入,賑災濟困,建橋修路,創(chuàng)建醫(yī)院,為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yè)不遺余力,因此在民間也深受百姓愛戴,有“薩菩薩”的雅稱。正是這種高尚的品格,使出身名門、曾擔任三朝官職的薩鎮(zhèn)冰清貧一生,不僅沒有置過一處房產,而且也未置辦過一畝田地,在他人眼中甚至還有些許“窮”,但難能可貴的是受到同僚的敬佩和老百姓的“一致好評”。正因如此,在薩鎮(zhèn)冰八十大壽時,無論其如何拒絕,大伙依然為其集資修建仁壽堂,結束他“寄人籬下”“居無定所”的生活,在其九十大壽時,又通過立碑將其事跡和品德加以宣傳。
另外,石碑中對修繕過程、工程監(jiān)工、修建時長、石碑內容等都作簡單介紹,文末還對記錄者、書寫者、祝壽者共52人予以記錄。仔細深究,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有個共同特點:屬福州籍,且都曾就職于中國近代海軍,如民國海軍總長陳紹寬、民國海軍總司令部少將候補員楊敬修、民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李世甲、民國海軍總司令部上校候補員沈筍玉、民國海軍總司令部高級參議韓玉衡、新中國華東海軍研究會委員方瑩等。福州自古以來不僅造船業(yè)發(fā)達,古代曾誕生過“溫麻五會”、水密隔艙福船等著名船型,而且也培養(yǎng)出無數走南闖北的水手家族。清末在福州設置的船政,造軍艦、育人才,因此中國近代許多海軍或是福州籍,或是畢業(yè)于船政系列學校。李鴻章曾說:“閩將輩出,赫躍于時?!钡拇_,近代中國的骨干力量多數與福州有關,僅在此石碑中記錄的福州籍的海軍祝壽者就有好幾位,更是印證了近代福州深厚的海軍文化底蘊、“無閩不成軍”的獨特歷史。
“薩公仁壽堂記”石碑是研究薩鎮(zhèn)冰生平功績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記錄近代先進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珍貴文物,更體現了善良的中國人自古以來樂于助人、扶貧濟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海軍史專家陳悅曾經對這方石碑作出高度評價:“可以說如同薩鎮(zhèn)冰的紀念碑一般?!庇纱丝梢娺@方石碑的珍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