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鑫
(湖北省圖書館 湖北武漢 430071 )
數字時代,讀者通過互聯網可隨時隨地獲取電子圖書等數字資源。相比于傳統(tǒng)“紙質閱讀”的信息獲取方式,“數字閱讀”海量資源的優(yōu)勢非常明顯,而更為關鍵的是“數字閱讀”不再局限于有限復本,這就使得“數字閱讀”在閱讀獲取上變得更便捷,在閱讀傳播上變得更高效。
然而,在當前的技術條件和人們的閱讀習慣下,“紙質閱讀”依然具有“數字閱讀”所缺乏的閱讀體驗感和獲得感,依然是全民閱讀活動中的“主力軍”。因此,公共圖書館在館藏資源體系優(yōu)化過程中,如何既可以充分滿足讀者對紙質圖書的閱讀需求,又能減少閑置圖書復本所帶來的空間、資源以及經費的浪費,便需要對復本進行有效的控制。在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標準里第A2045項,對館藏復本量控制也提出了要求:平均復本量2本為5分、平均復本量3本為4分、平均復本量4本為3分。這說明了在公共圖書館的評級中傾向于低復本策略,不鼓勵高復本政策。而復本控制中以“隱性”復本的控制為難點,是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體系優(yōu)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于復本如何定義,《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為“收藏的同一種書刊不止一部或文件不止一份時,第一部或第一份以外的稱為復本”[1]。而在《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則解釋為“表述同一種文獻收藏數量的概念。圖書館或其他文獻信息機構收藏多部同一版次及版式的同種文獻中,第一部被稱為正本或保存本,其余的都稱復本”[2]。
從上述定義可知,復本的概念更多的是在出版形式上進行區(qū)分,即同一版次及版式相同即為復本。根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對復本的界定:復本與正本必須在內容、出版、印刷、裝幀等方面完全相同。以下情況均不能按復本處理:①同一種圖書裝訂形式不同,有平裝、精裝、豪華裝;②同一種圖書裝訂印次不同,價格不同;③同一種圖書封面不同;④同一種圖書頁數不同;⑤同一種圖書,同一出版社出版時間不同。國家圖書館和版本圖書館,因擔負保存每一個版本與裝幀形式的文獻,對有細微差別的圖書均視為不同版本,不確定為復本。而其他圖書館主要保證讀者閱覽,把有細微差別的圖書視為復本處理[2]。
上述對復本的概念界定僅從出版形式上進行了區(qū)分,并未涉及到圖書的實質內容是否存在一致甚至相同。在采訪員的實際工作中,也常常只將有同一ISBN號的圖書歸為復本。而從讀者的閱讀視角來看,擁有相同版本,相同書名甚至是同一主題的圖書,都可視為一種文獻。比如:《管理學》和《管理學原理》,雖然作者、出版社、ISBN號、版本版次可能都有所不同,從概念上來說是兩種不同的圖書,但是對于讀者來說,這種具有相同功能、相同主題的圖書幾乎等同于相同復本,我們也可以稱之為“隱性”復本。
陳艷春在對復本的定義中指出:圖書館入藏那些外在特征不同,而內在特征卻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圖書,就稱為館藏圖書“隱性”復本。而館藏圖書“隱性”復本已成為當前圖書館所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3]。
“隱性”復本的問題廣泛存在于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體系中,以四大名著中的《紅樓夢》為例,自身版本就已多達十幾個,形成了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兩大版本系統(tǒng)。而由于公版書的版權幾乎沒有限制,再加上公版書一直比較暢銷,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份會不斷地推出新的版本,雖然版本、裝幀形式、ISBN號都有所不同,但是實質內容皆相差不大。這些公版書的不同版本的復本大量存在于館藏資源體系之中,雖然借閱量也較大,但是仍然造成了不少重復館藏,影響了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體系優(yōu)化,浪費了書架空間資源。因此,公共圖書館要盡可能地減少“隱性”復本的存在,提高書架空間資源利用率,優(yōu)化館藏資源體系。
多年來,出版業(yè)的發(fā)展主要是“量”的增長和擴張,在一定程度上輕視了產品的“質”的鍛造。在圖書行業(yè)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從讀者的角度來看,確實有不少出版物的質量有所下滑。有的出版機構在自身選題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中,不從自身的優(yōu)勢出發(fā),對公版書不加選擇地“亂砍濫伐”,甚至將一些大師的作品“大卸八塊”地進行歪曲出版,從而嚴重破壞了原著的影響力和思想藝術魅力。據統(tǒng)計,《安徒生童話》有上百個中文版本,《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中文版本超過500個,中文版《小王子》多達490種。這種現象在公共圖書館的書架上也能夠如實地反映出來,大量重復題材的圖書開始占據書架,降低了書架的整體利用率。圖書出版市場所產生的大量同質化圖書會直接反映到圖書館的館藏中來,從而成為“隱性”復本。
首先是公版圖書領域的經典暢銷書籍,以國學經典、名家名著最為典型,如:四大名著、《詩經》等。這類圖書受眾廣、銷量好,出版社爭相出版,同質化現象在圖書市場中是最嚴重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著作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后50年。隨著時間推移,知名作家的作品會相繼進入“公版”領域,成為不用支付版權費即可出版的“公版書”,這樣“公版書”的版本會越來越多,也影響到圖書館的館藏復本。
其次是大學教材以及各類培訓考試教材教輔。教材的編寫是職稱評定的重要材料,編寫的模式和內容相對固定,因此也相對容易編寫。而且,很多學校也都會開設相同的專業(yè),而相同專業(yè)下的教師在不同年份都會編寫或續(xù)寫,這就使教材出版的同質化現象也非常嚴重。培訓考試類的教材教輔也是同樣情況,學歷類、職業(yè)資格類、技能水平類等考試每年都會舉行,雖然考試內容和形式每年都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動,但是讀者往往只會選擇最新的教材進行學習,過期的教材則會成為無人借閱的復本。
外國的翻譯作品同樣是同質化的“重災區(qū)”,以國外的文學名著為甚。和國學經典的不同注釋版本一樣,國外經典著作的不同譯本也是版本繁多。不同譯者會構成不同的版本,同一譯者同一種書由于出版社不同也會成為不同版本,甚至同一出版社同一譯本由于書名不同或冠有不同的叢書名,而成為不同版本的圖書。這些情況都造成了圖書館“隱性”復本的產生。美國“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凱魯亞克1969年去世,50年后其作品進入公共版權范疇。剛進入公版領域一年,筆者從當當網上就發(fā)現凱魯亞克的代表作《在路上》新出版已達12種。
控制好圖書館“隱性”復本量,是一個綜合性的難題。不僅要求外部圖書出版大環(huán)境的改善,也要求圖書館從內部采訪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工作。
“隱性”復本過多,雖然有整個出版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預算完成壓力的影響,但是主要還是采訪人員自身所造成的,采訪員沒有對“隱性”復本的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要想防止“隱性”復本過多,控制“隱性”復本量,首先就要千方百計地提高采訪員的綜合素質。
作為圖書館業(yè)務工作的第一環(huán)、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第一道屏障,采訪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有利于圖書館借閱、讀者活動等工作的開展,也會便于讀者更好地利用圖書館。采訪員要充分認識到采訪工作的重要性。如果采訪員只是為了完成采訪任務,簡單進行復本ISBN號查重、簡單進行題名篩選,而不從圖書的實質內容進行采選,就會忽視掉那些隱藏的“隱性”復本,從而使館藏圖書的“隱性”復本過多,就會給圖書館的工作帶來損失,使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因此,提高圖書采選人員自身的思想素質和責任意識非常重要。
圖書采訪是圖書管理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采訪員就必須掌握相關的專業(yè)技能,練好“眼力”。據國家新聞出版產業(yè)分析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新版圖書只有16.8萬種,到了2019年,盡管新書品種數較上一年壓縮了6%,但總品種數卻壯大為50.5萬種,10年時間,圖書品種總量翻了近三番。從海量的圖書信息中篩選出適合館藏的圖書是采訪員的一項重要專業(yè)技能。而這些專業(yè)技能又包括了了解圖書出版行情、獲取圖書出版信息、了解讀者需求、理解圖書知識和信息、熟練使用圖書管理系統(tǒng)等。采訪員只有具備了這些專業(yè)技能,才能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去正確分析產生館藏圖書“隱性”復本的原因,防止入藏的圖書“隱性”復本過多,嚴格把好圖書入藏關。
采訪員的工作是互動的,因此,采訪員不僅要練好“眼力”,也要練好“話術”,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交流。通過加強與讀者的溝通交流,采方員能夠迅速了解是否存在過多的“隱性”復本,從而及時調整采訪策略,減少某種或某類圖書的復本采購,提高圖書采訪質量。根據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發(fā)布的文化行業(yè)標準《公共圖書館業(yè)務規(guī)范:省級、市級、縣級公共圖書館》(WH/T 87.1-2019、WH/T 87.2-2019、WH/T 87.3-2019)顯示,圖書館要以適宜的形式對讀者的文獻需求進行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研究,了解和明確讀者對文獻的實際需求,以指導文獻購買工作。這就要求采訪員定期對讀者需求進行調查,形成讀者需求報告。
通常來說,公共圖書館采用ISBN查重的優(yōu)點是它具有唯一性,能快速且大批量地進行查重,從而節(jié)省工作時間。即使現場采購,采訪人員也只需要使用條碼掃描槍對準書上的ISBN號條形碼進行掃描,立刻就會出現查重結果。所以ISBN號查重是目前各圖書館采訪員最常用的查重方法。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這種查重方法導致了“隱性”復本的產生。這是因為雖然作者、出版社、ISBN號、版本版次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這些“隱性”復本卻具有著相同的功能、相同的主題,僅以ISBN號的查重方式,是無法順利查重“隱性”復本的。所以,采訪員在采選的過程中,還是要對每本圖書進行內容審核,不僅要有“隱性”復本查重的意識,也要有“隱性”復本的查重過程。
首先,采訪員需要完善訂單書目信息。采訪員僅憑題名信息,是無法判斷“隱性”復本的。書目信息越齊全,采訪員就越能從中進行內容判斷。因此,采訪員需要要求書商盡可能地提供主題、內容概要、作者信息、出版日期等書目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轉化為MARC數據導入圖書館工作系統(tǒng)中,以備下一步查重。
其次,根據當前公共圖書館所普遍使用的INTERLIB系統(tǒng)條件,我們可設置多個查重字段來完善查重條件,找出相同內容的“隱性復本”。比如,可以通過題名+主題詞字段的設置來實現主題內容的查重,以便顯示相同主題內容圖書的收藏情況,從而控制主題內容相似的“隱性”復本。
從編目意義上來講,擁有不同出版社、不同ISBN號的就是不同復本。但是,從讀者角度來看,有著相同內容的“隱性”復本,對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作用是一樣的。那么,為了充分揭示“隱性”復本在內容上的內在聯系,我們可以在這些書目記錄之間建立起主題關聯,這樣就可以幫助和引導讀者全面而準確地利用圖書館的館藏圖書資源。隱性復本的著錄需要明確兩點,一是需要分別建立書目記錄,這是基于圖書編目意義上的復本定義和編目工作的確認原理所確定的,即一種書一條記錄;二是應該對隱性復本的書目記錄進行關聯處理[4]。
一方面,通過關聯著錄,我們可以引導讀者獲得更多的檢索結果,讓讀者能有更多的閱讀選擇。尤其是在某熱門圖書被全部借閱后,讀者可以通過關聯搜索的形式,按照檢索結果的指引,查閱與該種圖書的書目記錄相關聯的記錄,借閱該種圖書的“隱性”復本,來滿足自己的閱讀需求,從而提高圖書館讀者需求滿足率和文獻資源利用率。
另一方面,關聯著錄對采訪工作也意義重大。經過關聯著錄的圖書,就像一張巨大的關系網,便利了讀者搜索的同時也便利了圖書館采訪人員對全館館藏資源體系的了解。圖書館采訪人員通過調閱關聯著錄的數據統(tǒng)計,能全面掌握同一主題內容下館藏圖書“隱性”復本的情況,知曉哪一類圖書的“隱性”復本過多,然后制定合理的采訪計劃,避免盲目采購,從而提高采訪工作質量,實質上減少“隱性”復本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