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
(鄭州西亞斯學院 河南鄭州 451150)
《孔雀東南飛》是一篇經(jīng)典的古典名著作品,收錄于《漢樂府》,流傳至今,具有極大的影響。作品描繪了劉蘭芝以及焦仲卿這對苦命鴛鴦充滿凄涼的愛情畫卷,使人在品讀的過程中不自覺為之落淚。這部作品能夠保持深遠的影響,與它在描繪凄美愛情時絲絲入扣的寫作手法有著分不開的關(guān)系,但除此以外,還需透過作品內(nèi)容,探索劉蘭芝與焦仲卿悲劇命運的由來,從而給予自身在生活中有益的啟示,以免重蹈覆轍。而事實上,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悲劇由來,細細思索之后,更添振聾發(fā)聵的悲涼感。這一切早已在作者的筆下有所暗示,并埋下了伏筆。下文以此為切入點,探究這部作品中蘊含的悲劇美,帶讀者領(lǐng)略一場涕泗橫流的人文奇觀。
縱觀該作品內(nèi)容的來龍去脈,許多讀者對焦仲卿母親這一印象極為深刻。在這部作品的主線情節(jié)中,焦仲卿母親是推動情節(jié)的核心力量,無論是給焦仲卿許配秦羅敷,還是趁焦仲卿出外公干逼迫劉蘭芝改嫁,甚至偽裝自己重病,都描繪了一個利欲熏心的老嫗形象。而焦仲卿的母親也“不負眾望”,正是因為她一系列的動作,才逼迫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苦命人魂歸九霄,同掛東南枝,引得子規(guī)啼,令讀者傷感不已。因而,讀者無不對她恨得咬牙切齒,將她列為這出愛情故事悲劇的主謀。但是事實上,焦母的橫加阻攔和暗里動作,只不過是這場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書中可以看到,焦母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女性,在指責劉蘭芝的過程中,她給出的具體原因并沒有追溯到劉蘭芝與焦仲卿的婚姻生活,而是強調(diào)了焦母個人對劉蘭芝的形象。如: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1]
事實上,雖然全書對于焦母評論劉蘭芝的細節(jié)屈指可數(shù),但是聯(lián)系上下文,能夠很明顯得出的是劉蘭芝和焦母存在主觀理念上的極大不合,而這種不合也促使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矛盾頻發(fā)。開頭中描繪出劉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能裁衣”等一副賢妻良母的形象,但是這段話并不是他人敘述的,而是劉蘭芝個人自言自語。盡管在后面焦仲卿維護劉蘭芝,萬死不會休妻,但是焦仲卿在焦母面前也沒有很強烈地反駁焦母指責劉蘭芝的事情,而是只說“如果送還這個女人,我就不再娶了”這種話。而這只能反映焦仲卿與劉蘭芝兩人感情很好,并不能印證焦仲卿認可劉蘭芝賢惠的模樣。而全書也并沒有其他人物進行客觀評價,因而讀者對劉蘭芝生活能力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在焦母對焦仲卿所說的話中,她說劉蘭芝為人自由放浪,不聽焦母使喚,而這是能夠與前文相印證的,只有這樣才能解釋得通劉蘭芝自言自語的形象,只有一個擁有自主獨立人格的形象的人才能將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抖露得一清二楚,在劉蘭芝反映自己苦難的過程中,包括其后,焦仲卿對劉蘭芝說起焦母想讓他休妻的事,劉蘭芝過激的反應(yīng),也能體現(xiàn)出劉蘭芝剛強不屈的性格。而這種性格源于劉蘭芝心內(nèi)的善良和純潔,她不愿意委屈自己委屈別人,不愿意向別人解釋個人的苦痛,選擇默默承受,因而顯得自怨自艾,無法排解[2]。但這種性格最大的缺點就是不夠圓滑,因而無法得到有效的溝通交流。這也就釀成了劉蘭芝與焦母之間強烈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將焦仲卿夾在中間,又都沒有客觀地說出癥結(jié)所在,導致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慘劇發(fā)生。
透過文中主要人物劉蘭芝、焦仲卿以及焦母三人來看,彼此之間性格理念之間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才是悲劇的核心來源。但是這種性格理念始終無法調(diào)和,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時代背景的不可改變,劉蘭芝作為一名擁有獨立人格的女子,她不同于一般的封建婦人,在她身上有著強烈的追求個人幸福的愿望,并且數(shù)次地表達過剛烈的想法[3]。而這體現(xiàn)在她身上,事實上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又希望能夠獨立做主自己的婚姻,另一方面,又保持著被休就自盡的貞潔情操。因而,劉蘭芝的心理活動是極為頻繁的,在她心里也有著糾結(jié),促使她的精神情緒無法穩(wěn)定,從文中對她的情緒描寫就能看出,她對焦母的話無法釋懷,在沒有等到焦仲卿回來就自盡了,一方面是成全自己的貞潔,另一方面則是她處于極度的沖動情態(tài)中。而這就是一種被奴役的人格,出于不能自主個人精神的考慮,又如何自主個人的生活。焦仲卿相比于劉蘭芝,盡管他是家中唯一的男人,但是他幾乎缺少話語權(quán),在母親那里他插不上話,只能一味地懇求母親,從焦仲卿懇求母親的話語可以看出,焦仲卿言語單一,基本上都是表達自己的決心,沒有站在焦母角度考慮,想辦法安撫焦母,這并不是焦仲卿沒有情商的表現(xiàn),而是因為長期習慣性的思維主導了焦仲卿,使焦仲卿根本沒有聯(lián)想到這一層的能力,他只能被動地接受母親主宰的命運。而這源于封建時期百善孝為先的思想,焦仲卿同樣是一種被奴役的代表。再反觀焦母,作為全文最大的反派,她幾乎沒有站在自己是女性的角度上看問題,而是一心為兒子考慮,為了兒子的仕途上升,加上劉蘭芝行事自由的行為給了她理由,從而強烈地抨擊劉蘭芝,將秦羅敷則捧得極高。這一方面代表焦母夫死從子的理念,另一方面則是封建女人出嫁從夫的觀念禁錮她,認為劉蘭芝也必須維持一樣的精神狀態(tài)。也就是在這種封建思想中,三個人之間的碰撞都沒有將話挑明,尤其是焦仲卿,原本焦母夫死從子,只需要他強硬的反抗,就能躲過悲劇,可是他習慣性的盡孝,導致背道而馳。
很多讀者將焦母作為批評對象,殊不知,焦仲卿作為家中的頂梁柱,他的無能懦弱,不敢擔當,才是悲劇產(chǎn)生的關(guān)鍵要素。細細分析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焦仲卿這一人物本身就帶有悲劇性,在封建時期等級鮮明,焦仲卿不過是一個小吏,雖然能維持溫飽,但是他處于較為底層的存在。而這樣的他還不思進取,每日只想著領(lǐng)取餉銀。也正因為他的不思進取,焦母才會激發(fā)出為他另謀高位的想法,而劉蘭芝與焦母不同,她幾乎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因此無怨無悔地跟著焦仲卿,反而助長了焦仲卿懶惰的氣焰。而這也是焦母另一方面看不慣劉蘭芝的癥結(jié)所在。焦仲卿會形成這種性格,也與焦母嚴厲的家教分不開,他自身的能力達不到焦母要求,可是焦母依然不依不饒,這也就造成焦仲卿逃避的性格,焦仲卿越逃避,焦母越覺得是劉蘭芝帶來的,而三人之間缺乏溝通,將這種誤會發(fā)揮到極致,最終釀成了悲劇。
很少有人會聯(lián)系到這一層,幾乎在許多論文研究者也鮮少發(fā)現(xiàn)。但是地緣特征也是釀成悲劇的一條元素。從標題中可以發(fā)現(xiàn),焦仲卿與劉蘭芝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應(yīng)該是面向東南的西北偏遠地帶,也稱關(guān)中地區(qū)。自古以來,關(guān)中就是有名的糧倉,更是建都的首選。劉蘭芝與焦仲卿所處的年代也符合關(guān)中地區(qū)主宰天下的時間,因此焦仲卿與劉蘭芝的生活容易受到戰(zhàn)亂以及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哪怕是巨富之家,也需要節(jié)儉度日。類似于劉蘭芝這樣的女子并不在少數(shù),本身焦仲卿家也不算大富,劉蘭芝如此實屬應(yīng)該。而從焦仲卿這邊來看,焦仲卿則更應(yīng)該奮發(fā)圖強,但他安于現(xiàn)狀。因此,懦弱的焦仲卿是無力保護劉蘭芝的,最終劉蘭芝依舊只有一死了之。因此,這其實是早就注定了的結(jié)局,兩人本就不該結(jié)合。
無論我們想不想承認,劉蘭芝都是一個獨立女性的典型形象。即使劉蘭芝仍做得不夠好,但是相比于懦弱無能的丈夫和受封建荼毒的焦母而言,已經(jīng)稱得上是那個時代的模范。讀者在品讀這篇文章時,很容易被劉蘭芝守節(jié)的堅貞所感動,卻忽視了她身上自帶的那種英氣。劉蘭芝剛硬堅強,絕不是只懂得躲避的焦仲卿能夠配得上的,但是在那個封建時代,劉蘭芝無法反抗,而劉蘭芝有了啟蒙的獨立意識,完全可能被休以后改嫁,她卻謹守死志,這其實是劉蘭芝認可忠貞這一概念的做法。只不過在那個時代,劉蘭芝沒有能力拓展自己的未來,也沒有人給她指一條明路,她不愿玷污自己的名聲,與其茍活,不如早早歸去。這也啟示給我們兩個事實,第一就是必須獨立自主,無論哪朝哪代,都離不開人和社會,能受人尊重的一定是自尊自強的人,忠貞堅韌則是從古至今所傳唱的不朽旋律,都需要恪守于心,決不能在物質(zhì)的腐蝕中忘記初心。第二,還必須能夠?qū)W會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劉蘭芝的錯誤就在于她一旦認定了就被動地接受,朝著她所認為的美好去奮斗,當奮斗不了就選擇自裁。她沒有想過換一條路繼續(xù)走,也或者是那個時代不允許她這么做。
當然,劉蘭芝的自尊自強值得大家學習,她在文中最為淺顯的體現(xiàn)就是忠貞不屈的態(tài)度。她對待愛情的果敢態(tài)度,也給許多人以警示。相比于焦仲卿的懦弱,劉蘭芝一直在抗爭,盡管最后失敗了,但是這種勇氣是值得敬佩的。只有邁出第一步,才會有更多可能。啟示世人一定要努力伸出自己的雙手,抓住屬于自己的幸福,那樣才能看到屬于自己的東西。而除此以外,劉蘭芝在守護愛情的過程中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名言:“君當做蒲葦,妾當如磐石。蒲葦絲可斷,磐石無轉(zhuǎn)移?!边@種諷刺的說法也印證了劉蘭芝內(nèi)心的剛強,她對焦仲卿是深深的失望。但是文后當焦仲卿得知劉蘭芝自殺以后,則是一同掛在東南枝,引發(fā)后人紀念。這勸誡世人不要輕易地放棄,并且要看清自己守護的東西是否值得,只有一腔熱血和慧眼識珠,才能有美好結(jié)局的可能。
在文中,令人窒息的不僅僅是焦母強烈的反對,更多的是圍繞著劉蘭芝和焦仲卿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是那樣的蒼白無力,令人無法掙脫。以秦羅敷來說,雖然文中并沒有交代她的外貌品性,只是焦母簡略地敘述了一些,但是焦仲卿作為一個小吏,本身已經(jīng)有過一房妻子,按照封建時代的等級觀念來看,秦羅敷要么長相丑陋,要么身有殘疾,才能答應(yīng)與焦仲卿結(jié)親。從這里面可以看出,人性的扭曲暴露無遺。焦母看重的是焦仲卿的前程,秦羅敷看重的則是個人的婚姻大事,沒有人為劉蘭芝和焦仲卿發(fā)聲。甚至于直到焦仲卿出去逃避后,也沒有人前來安慰劉蘭芝,我們從文中的語言描寫和環(huán)境描寫可以看出一斑。劉蘭芝選擇梧桐樹上吊時是在劉蘭芝后院,而這根梧桐樹是有枝干的,從文末描寫來看,能夠引得世人懷念,焦母在兩人死后要么同樣自殺身亡,要么老死,但絕對不會將兩人殉情的事實吐露,因為以焦母的性格,絕不會將錯誤攬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劉蘭芝上吊的時候是有人看見的,而且有極大可能是鄰院的鄰居,但是卻沒有人上來勸解,更多的只是冷冷地看著,這也對應(yīng)了梧桐樹的凄冷。所以,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之嚴酷,令人心寒。這也啟示我們在生活中構(gòu)建和諧社會極其的重要,每個人都應(yīng)該出一份力,保持美好溫暖的風貌。
隨著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人們在組建家庭的過程中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對方的原生性格,從而有效地避免悲劇。從焦仲卿的態(tài)度來看,他的猶豫不決實際上就是缺乏魄力和擔當?shù)谋憩F(xiàn),在殘酷的環(huán)境中很難保持競爭力,又如何守衛(wèi)自己的愛情以及生活。而在維護人倫秩序中,更需要調(diào)動個人的全方面能力,無論是劉蘭芝還是焦仲卿,都有所欠缺。在當今時代,更需要提升個人的素質(zhì),從而為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增光添彩。
《孔雀東南飛》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古典文章,以深刻而豐富的語言為世人揭示了許多人生哲理,值得后人借鑒和規(guī)避其中的悲劇。本文對其中的悲劇原因進行探究,并將其蘊含的主題進行分析,以期能夠給讀者帶來些許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