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鑫,陳俊予,葛震,李宏
EB病毒(EBV)相關的淋巴上皮樣瘤樣膽管細胞癌(LEL-ICC)是一種極為罕見的肝臟惡性腫瘤。本文報道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收治的EBV相關的LELICC1 例,結合文獻復習,旨在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診療水平,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女性,44歲,已婚,身高160cm,體質量54 kg,因“體檢發(fā)現(xiàn)右肝腫物2 d”入院。全腹平掃+增強CT 檢查提示:肝右葉后下段占位,考慮惡性腫瘤,見彩圖8。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20 年,乙肝病毒前S1 抗原陽性,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E 抗體陽性,乙肝核心抗體陽性,未服用抗病毒藥物。
圖8 術前影像學檢查
結合影像學診斷考慮肝細胞肝癌,遂行腹腔鏡下肝癌切除術,術中解剖標本見最大徑約4 cm 腫塊,切面灰白色。術后病理提示:中-低分化淋巴上皮瘤樣癌,伴壞死,部分向膽管分化,腫瘤最大徑4.3cm。免疫組化:AFP(—)、EBER(+)、CK7(+)少量、Hepatocyte(—)、Ki-67(+)20%、CK19(+)、GPC3(—),見彩圖9。病理診斷為淋巴上皮瘤樣膽管細胞癌。
圖9 免疫組化圖
術后繼續(xù)恩替卡韋抗乙肝病毒治療,患者無明顯不適,術后9 d 拔除腹腔引流管后出院,門診隨訪。術后9 個月后復查MRI,未見明顯復發(fā)轉移征象,腹膜后多發(fā)淋巴結腫大,見彩圖10。
圖10 術后9 個月隨訪MRI 圖
淋巴上皮瘤樣癌(LELC)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由未分化的上皮細胞組成,并伴有明顯的淋巴樣浸潤,其組織學形態(tài)特征與未分化鼻咽癌相同[1]。LELC可發(fā)生在各種器官中,包括唾液腺、胸腺、氣管、肺、食管、胃、膀胱、宮頸和陰道等[2-10]。其中唾液腺、胸腺和胃的LELC與鼻咽癌一樣,與EBV感染密切相關[11]。在肝臟中可分為淋巴上皮樣瘤樣肝細胞癌(LEL-HCC)和LEL-ICC。LEL-ICC較為罕見,筆者僅檢索到62 例LEL-ICC病例,LEL-ICC在亞洲人群中明顯好發(fā),占總人數(shù)的90.3%;以女性為主,占總人數(shù)的59.7%,平均年齡52.9(19~79)歲。其中EBV相關的LEL-ICC有49 例[12-13],有24 例合并HBV 陽性,2 例患者合并丙型肝炎。截止目前,LEL-ICC 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未明,在已報告62 例患者中,EBV 感染率高達79.0%,這提示LEL-ICC的發(fā)生與EBV感染密切相關。
EBV 感染可能引起機體產(chǎn)生免疫反應,從而出現(xiàn)特征性的淋巴樣浸潤,在LELC中浸潤的淋巴細胞主要為CD4 陽性和CD8 陽性的T 淋巴細胞。與LELHCC 中浸潤的CD8 陽性T 淋巴細胞和CD20 陽性B 淋巴細胞不同,LEL-ICC浸潤的淋巴細胞由CD3 陽性T 淋巴細胞、CD20 陽性B 淋巴細胞和CD138 陽性漿細胞的混合組成,其中以CD3 陽性T淋巴細胞和CD138陽性漿細胞為主[14]。
由于LEL-ICC 患者沒有特異性的癥狀,早期也沒有特異的影像學表現(xiàn),因此給疾病的早期診斷增加了難度,通常被誤診為肝癌而進行手術,需排除其他部位尤其是鼻咽部LELC 轉移的可能性,最后結合組織病理結果及免疫組化才能確診。
LEL-ICC 的腫瘤標本切面呈灰白色,質地堅硬,平均最大直徑為40.4(12~130)mm。LEL-CC 除了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大量的淋巴細胞浸潤,還需要結合肝內(nèi)膽管細胞癌(IHCC)特異性免疫組化因子CK7(+)、CK19(+);若合并EBV 感染,則有EBER(+)。
一項研究顯示,LEL-ICC 2 年和5 年的總體生存率都是100%,明顯要高于IHCC 的52.8%和13.2%,總體生存時間明顯延長[15]。但是,LEL-ICC 2 年和5 年的無病生存率與IHCC 沒有明顯的統(tǒng)計學差異。其中,EBV 相關的LEL-ICC 和EBV 相關的其他部位LELC 一樣,與這些部位的其他腫瘤相比,通常有更好的臨床結局。但這是一項小樣本量回顧性研究的結論,其準確性和適用性有待繼續(xù)研究。本病例結合之前的報道統(tǒng)計出,EBV 陽性和陰性的平均隨訪時間分別為37.0 個月和24.8 個月[12-13],這表明EBV 感染可能對LEL-ICC 具有保護作用。但由于該病的例數(shù)少,EBV 陽性和陰性LEL-ICC病例預后的差異未知,因此需要積累更多的病例來進一步研究。
LEL-ICC的標準治療方案仍未達成共識,缺乏相對應的診治指南。在所有報道的病例中,對于可切除的患者,手術仍為最主要的方式,若術前影像學提示有明顯淋巴結腫大還需行腫大淋巴結清掃。但是對于有明顯手術禁忌證、分期較晚無法手術及術后復發(fā)、轉移的患者,是否需要介入、放化療和(或)靶向、免疫治療缺乏標準的治療方案。PD-L1 在LEL-ICC腫瘤細胞和腫瘤浸潤性免疫細胞中高表達,因此PD-L1 可能是與EBV相關的LEL-ICC 潛在的治療靶點[16]。
綜上所述,LEL-ICC 好發(fā)于亞洲中年女性,具有其特征性的病理表現(xiàn),通常CK7(+)、CK19(+)及EBER(+),預后好于IHCC,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提高這類罕見肝臟腫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