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育;教育理念;學校教育;教育管理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的教育理念逐漸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普遍接受與認同,很多教師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斷改進教學實踐,努力探索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教學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亟待提升。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在實踐工作中表現出諸多不足,具體表現在德育修養(yǎng)不足、專業(yè)能力欠缺、耐心度不足、缺乏寬容與愛等。第二,教學管理措施不當。教學管理人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不科學的教學手段,導致教學管理效率急劇下降。第三,師生關系不和諧。小學階段的學生認知力有待提升、心智依舊不夠健全,因此在情感表達以及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邏輯性,這將阻礙師生關系的構筑,也大大增加了師生溝通的障礙,與現階段所施行的新課程標準相背離。
若想進行更好的教學管理,首先應該具備一個完整的教學管理機制,確保教師在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時能夠有一個科學的管理依據,從而在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同時,做到學生完善自身、提升自身、全面發(fā)展的目的。例如,教師在對學生某一堂課進行教學管理時,可以根據所建立的管理機制內的有效手段,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管理,從而為學生在管理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文化知識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教師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包容和愛護,即使面對成績不好、調皮搗蛋的學生,教師也應讓學生認識到他與其他同學沒有任何不同,從而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任。其次,教師應多對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理解學生做出相關言行的初衷和驅動因素。教師一方面與家長溝通,另一方面與學生溝通,鼓勵學生抓緊時間在校內完成作業(yè)和鞏固,利用課余時間培養(yǎng)興趣愛好,調整學生的心態(tài),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升學為目標的理念,對教學課程進行改革,重視課程的靈活性和地方性,實現多學科之間的交叉。教師也要確立課程意識,實現從課程計劃的執(zhí)行者到課程的開發(fā)者、設計者和建構者角色的轉變,積極開發(fā)利用資源,參與課程的開發(fā),從而改善知識結構,重構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以人為本理念下,教學管理內容也需要發(fā)生變化。小學教學管理應該將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放在核心位置,在管理內容上更多地以一種軟措施來達到管理效果。例如教學管理要更重視教師隊伍的教育和培訓,結合現代小學教育發(fā)展形勢和實際教育需求來為教師提供針對性的培訓,提升其專業(yè)理論知識、教育教學技能和職業(yè)操守,進而使教師群體能夠通過素質的提升自然而然地提高工作質量,實現教學管理目標。
綜上所述,新時期教育改革發(fā)展下,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針對當前教學問題,還要注重教師素質培養(yǎng),加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整體水平,實現小學教育現代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慧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方法創(chuàng)新探討[J].東西南北,2020(1):124.
[2]杜江.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J].青年與社會,2018(29):100.
(作者單位:大同市云岡區(qū)天沐小學校? 孟永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