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及生存分析

2022-01-05 05:30:24陳潔馮勇狄文憶尹麗郭昌何俠
中國腫瘤外科雜志 2021年6期
關鍵詞:復發(fā)性中位放射性

陳潔,馮勇,狄文憶,尹麗,郭昌,何俠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見惡性腫瘤,也是發(fā)展中國家與癌癥相關死亡的最常見原因之一[1]。早期宮頸癌的標準治療是手術和(或)放療[2-4],局部晚期宮頸癌,放療、腔內(nèi)后裝治療及化療的綜合治療是一線治療方案[5-8]。然而有10%~74%的宮頸癌在治療后復發(fā)[9]。復發(fā)性宮頸癌預后較差,5年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僅為14.8%~25.1%[10-11],是導致宮頸癌死亡的重要原因。宮頸癌復發(fā)后的治療需要根據(jù)初次治療方式、復發(fā)部位及狀態(tài)進行個體化的選擇。NCCN指南[12]推薦放療后中心型復發(fā)可行盆腔廓清術。但是,盆腔廓清術難度大且術后并發(fā)癥高[9,13];對于盆壁受侵的,盆腔廓清術很難達到完全切除,需要行擴大盆腔內(nèi)壁切除術,其手術范圍較盆腔廓清術更廣,對治療的耐受性要求更高[14]。當宮頸癌在照射區(qū)域內(nèi)復發(fā)時,再次放療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并且由于先前照射過的組織血供較差,化療療效也相應降低[15-16]。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用于治療復發(fā)性病變和無法手術切除的病變,這為復發(fā)性宮頸癌提供了一個新的治療方向。本研選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蘇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31例復發(fā)性宮頸癌,在CT引導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回顧分析病史、劑量-體積直方圖參數(shù)、手術并發(fā)癥、局部控制(local control,LC)、OS和影響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組條件 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審定。研究病例納入標準:①經(jīng)病理或影像學證實為復發(fā)性宮頸癌;②KPS評分≥70分;③拒絕手術或外照射放療,有手術或外照射放療絕對禁忌證。排除標準:①預計生存期不超過3個月;②有嚴重出血傾向、凝血功能嚴重紊亂和??鼓委熂翱寡“逯委煏r間不足1周;③有嚴重肝、腎、心臟或肺部疾病或腦功能缺陷及嚴重糖尿病。每例術前均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肝腎功能和心電圖等常規(guī)檢查,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材料與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SOMATOM Definition 16 排大孔徑螺旋CT機定位。粒子植入治療計劃系統(tǒng)(particle implant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粒子植入設備為Mick粒子槍和18 G粒子植入針(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天航科霖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6711型125I籽源(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密封在圓柱形鈦棒內(nèi),長度4.5 mm,直徑0.8 mm,半衰期59.43 d,平均光子能量為21.1~31.5 keV,籽源活度選取0.5~0.8 mCi。

植入前行定位CT檢查,層厚及層距均為2 mm,常規(guī)CT平掃加增強掃描,觀察病變與鄰近組織的結構和關系。將CT圖像數(shù)據(jù)傳輸?shù)絋PS計劃系統(tǒng)制定術前計劃,勾畫出治療靶區(qū)(gross tumor volume,GTV)及危及器官,并設定靶區(qū)處方劑量及125I粒子活度。根據(jù)TPS系統(tǒng)確定粒子的數(shù)量和分布并獲得劑量分布曲線和劑量-體積直方圖。

進行粒子植入術時,根據(jù)術前計劃選擇合適的體位及皮膚穿刺進針點,消毒鋪單后注射鹽酸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CT引導下逐根、分步穿刺進針。穿刺過程中注意避讓大血管、氣管、腸管、輸尿管等鄰近組織及器官。待所有粒子植入針按照術前計劃到位后行CT掃描,將圖像傳輸?shù)絋PS系統(tǒng)行術中驗證。待術中計劃驗證符合處方劑量后行粒子植入,按照計劃用Mick植入槍將粒子以0.5~1 cm的間隔植入到病灶靶區(qū),再行CT掃描獲取圖像后傳輸?shù)絋PS系統(tǒng)行術后計劃驗證,觀察粒子在病灶中的分布情況,同時觀察有無出血、氣胸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若靶區(qū)欠量出現(xiàn)冷區(qū)則需繼續(xù)補充植入粒子達處方劑量。術中實時心電監(jiān)護觀察生命體征。

1.3 劑量參數(shù)采集 收集復發(fā)性宮頸癌所有病灶術前及術后TPS劑量參數(shù),驗證治療計劃,包括術前及術后90%GTV(D90)和100%GTV(D100),接收100%GTV(V100)和150%GTV(V150)處方劑量,同質性指數(shù)(homogeneity index,HI)、目標區(qū)域外部指數(shù)(target area external index ,EI)和保形指數(shù)(conformal index,CI)。HI用于評估劑量分布的均勻性,HI越接近100%,GTV的劑量分布越均勻。EI描述了在GTV外超出規(guī)定劑量的體積,EI值越大,在GTV之外接受的處方劑量越大。CI評估劑量分布的合格性,最佳保形指數(shù)為1,表示GTV剛好被處方劑量覆蓋,而GTV之外的劑量低于處方劑量。

1.4 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評估 根據(jù)實體瘤反應評估標準(RECIST1.1版),于粒子植入術后1、3、6、12、18、24個月后評估局部腫瘤反應,分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穩(wěn)定(stable disease ,SD)和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LC是指接受125I粒子植入至靶病灶進展或死亡的時間。局部控制率(local control rate,LCR):是指靶病灶縮小或穩(wěn)定的患者的比例,包含CR、PR和SD的病例。OS是指接受125I粒子植入開始到任何原因引起死亡的時間,包括非腫瘤因素引起的死亡。3個月時達CR或PR定義為短期療效良好,SD或PD定義為短期療效不良。根據(jù)放射治療腫瘤學小組(RTOG)和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的標準評估粒子植入治療不良反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中位數(shù)表示。接受者操作特征(ROC)分析用于確定最佳臨界值,將分為高危組和低危組。同一接受2個及以上不同部位125I粒子植入時分析LC需分別考慮每個部位。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用于估計局部控制(LC)和總體生存(OS)。兩組間比較采用Log rank檢驗,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確定獨立影響LC和OS的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 共入組31例43個病灶?;颊咧形荒挲g為53歲(26~70歲),KPS評分≥70。初診FIGO分期Ⅰ期3例,Ⅱ期13例,Ⅲ期14例,Ⅳ期1例。病理類型鱗癌25例,腺癌6例。既往接受手術19例,未手術12例;接受化療26例,未化療5例;接受盆腔放療29例,其中15例為根治性放療,2例為術前輔助放療,9例為術后輔助放療,3例為復發(fā)后姑息性放療。從初始治療到復發(fā)中位間隔時間既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13個月(2~66個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共成功治療43個病灶,其中局部復發(fā)病灶5個,盆腔轉移21個,骨盆外轉移17個,骨盆外主要轉移部位有腹股溝淋巴結轉移5個,肺轉移3個,肝轉移1個,腹腔轉移5個,腰椎轉移2個,腹壁轉移1個。中位病灶體積17.2(0.5~138.1)mm3,放射性125I粒子中位活度0.7(0.5~0.8)mCi,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中位數(shù)24(3~87),D90中位數(shù)125.455(80.133~164.781)Gy。截至2021年3月17日,31例中10例死亡,21例存活,中位隨訪時間為10(3~37)個月。

2.2 局部控制 43個病灶中30.2%(13/43)達到CR,46.5%(20/43)病灶達到PR,16.3%(7/43)病灶為SD,7.0%(3/43)病灶為PD。中位LC為9個月(1~27個月),1年和2年LCR分別為73.3%(95%CI:65.9%~80.7%)和43.2%(95%CI:31.4%~55.0%)。典型病例粒子植入術前、術中、術后CT圖像對比(圖1)。

1A:術前CT示右側盆腔病灶;1B:植入術后粒子分布及D90等劑量線;1C:粒子術后驗證劑量-體積直方圖;1D~1F:粒子植入后1個月(1D)、6個月(1E)、12個月(1F)后病灶較前明顯縮小,僅見粒子影

對KPS評分、病理類型、初治后FPS、復發(fā)部位、腫瘤體積、D90、D100、V100、V150、HI、EI、CI和短期療效進行Log rank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腫瘤體積(P=0.019)、同質性指數(shù)HI(P=0.036)、保形指數(shù)CI(P=0.034)及良好的短期療效(P<0.001)與LC有關,表1。對上述因素進行Cox多因素回歸分析,保形指數(shù)CI、短期療效是影響LC的獨立因素,表2。

表1 局部控制的Log rank單因素分析結果

表2 局部控制的Cox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2.3 死亡和生存原因 隨訪期間10例死亡,1例(10%)死于病變局部進展,7例(70%)因遠處轉移;2例(20%)死于非腫瘤原因,其中1例腦出血,1例感染性休克。中位OS為10個月(2~36個月),1年和2年OS率分別為81.8%(95%CI:74.4%~89.2%)和51.3%(95%CI:37.8%~64.8%)。對KPS評分、病理類型、初治后FPS、復發(fā)部位、腫瘤體積、D90、EI和短期療效進行Log rank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KPS評分≥90(P=0.027)、腫瘤體積<23 cm3(P=0.018)、目標區(qū)域外部指數(shù)EI<0.814 5(P=0.022)和短期療效佳(P<0.001)的有更好的OS,見表3。Cox多因素回歸分析提示,目標區(qū)域外部指數(shù)EI是影響OS的獨立因素,見表4。

表3 總生存的Log rank單因素分析結果

表4 總生存的Cox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3 討論

宮頸癌是全球女性腫瘤發(fā)生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的統(tǒng)計,2020年全球宮頸癌新發(fā)病例數(shù)約60萬,而死亡病例高達34萬,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居女性癌癥的第4位[1],嚴重威脅著女性的健康及生命。隨著手術、放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的不斷發(fā)展,早期宮頸癌的治愈率明顯提高,但晚期宮頸癌以及治療后復發(fā)的,再次治療效果欠佳,預后不理想[17-18]。提高復發(fā)性宮頸癌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是臨床熱點問題。放射性125I 粒子是一種由人工合成、半衰期為 60 d 的微型放射源[19],在腫瘤組織間主要通過持續(xù)釋放低劑量 γ 射線,破壞腫瘤細胞 DNA 的合成,并通過產(chǎn)生氧自由基誘導腫瘤細胞氧化應激損傷及腫瘤細胞凋亡而發(fā)揮作用[20]。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屬于近距離植入放射治療范疇,具有如下優(yōu)點:首先劑量分布可依據(jù)腫瘤的形態(tài)和大小進行調整,使放射范圍盡可能局限在病灶內(nèi),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性損傷;其次放射性125I粒子具有較長半衰期,能使腫瘤組織接受更長時間的照射,從而提高療效;再者放射性125I粒子治療范圍有限,易于防護[21-22]。近年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逐漸應用于復發(fā)宮頸癌的治療,但關于其臨床療效和不良反應的報道較少。Tong等[23]報道了一項研究,該研究招募了33例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有盆腔放療史的復發(fā)性宮頸癌,中位隨訪16個月,1、3、6、12 和 18 個月的局部控制率分別為 84.5%,74.2%,60.0%,55.5%和 33.3%,粒子植入后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中位局部腫瘤PFS和 OS 時間分別為 7 個月和 12 個月。Qu等[24]的一項回顧性分析報道了36例接受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的盆腔復發(fā)性宮頸癌的療效,結果顯示中位隨訪11.5個月,1年和2年LPFS率分別為34.9%和20%;多因素分析顯示復發(fā)部位(中心或骨盆壁)、病變體積、D90是影響LPFS的獨立因素;1年、2年OS率分別為52.0%、19.6%;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類型和復發(fā)部位是影響OS的獨立因素;劑量因素方面,當D90≥105 Gy或D100≥55 Gy或V100≥91%時,LPFS延長。在本研究中,LC及OS率在1年時分別為73.3%和81.8%,在2年時分別為43.2%和51.5%,高于既往的研究報道;不良保形性(P=0.019)及短期療效差(P<0.001)的LC明顯降低,與既往報道一致,這提示粒子植入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是否能達到處方劑量,還需保證劑量分布的合理性,避免冷區(qū)及熱區(qū)的形成。GTV之外接受的處方劑量越大,OS越低(P=0.038),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靶區(qū)外放療劑量的增加導致周圍鄰近組織的損傷所致。研究表明,D90、D100和V100可能是臨床療效的劑量學預測指標[25-26],但本研究中未發(fā)現(xiàn)其與LC、OS間的統(tǒng)計學關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樣本量較少且約50%為近一年病例,隨訪時間相對較短所致。

在Liu等[27]的研究中,103例盆腔復發(fā)性宮頸癌接受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術,術后10例(9.71%)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疼痛加重、粒子遷移、急性直腸炎、直腸陰道瘺,其中2例(1.94%)陰道直腸瘺行挽救性手術,未發(fā)現(xiàn)5級晚期毒性。本研究中,未發(fā)現(xiàn)嚴重的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肺炎等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CT引導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是一種安全、有效、微創(chuàng)的手段。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有待于擴大樣本量進行多中心長期隨訪研究,進一步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復發(fā)性宮頸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歡
復發(fā)性中位放射性
Module 4 Which English?
居里夫人發(fā)現(xiàn)放射性
從扶正祛邪法探討免疫性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防治
調速器比例閥電氣中位自適應技術研究與應用
大電機技術(2021年3期)2021-07-16 05:38:34
復發(fā)性流產(chǎn)的中醫(yī)治療思路
真相的力量
中外文摘(2020年13期)2020-08-01 01:07:06
跟蹤導練(4)
自擬加味理中湯辨治復發(fā)性口瘡分析
放射性家族個性有不同 十面埋“輻”你知多少
來自放射性的電力
太空探索(2015年10期)2015-07-18 10:59:20
德化县| 调兵山市| 东乡县| 泉州市| 景谷| 威海市| 尼木县| 长治市| 壤塘县| 专栏| 梓潼县| 四平市| 惠州市| 搜索| 朝阳区| 连城县| 博兴县| 淅川县| 新邵县| 邵东县| 万宁市| 谷城县| 恩平市| 临海市| 磐石市| 玉林市| 门头沟区| 保康县| 廊坊市| 达州市| 高清| 阳春市| 普兰店市| 眉山市| 宁陕县| 平遥县| 鱼台县| 赤水市| 华蓥市| 岳阳县| 廉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