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雪云
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群是在大語文、群文閱讀等教學體系的基礎上發(fā)展形成的全新教學理念,它體現(xiàn)出對于語文學習任務的組織化與結構化。教師要立足學科育人視角,結合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有效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形式,高效地完成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教學。
新課標指明了各個學習任務群的具體學習目標,教師可以此來確立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其中必修階段著重強調高中生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要求;選修階段則要在這一基礎上進行深化、提高與拓展。學習任務群目標可為師生指明相對籠統(tǒng)的方向,而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將其下移至具體的群文閱讀單元之中,進行轉換、分解與細化。
比如對《短新聞兩篇》《飛向太空的航程》展開群文閱讀教學時,學生需要接觸新聞這種實用性閱讀材料,對應的學習任務群包括“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寫作”,教師在任務目標的指引下,結合這一單元的具體課文內容,可設置了解新聞報道的結構方式與一般特征、基本寫作常識等知識教育目標,在能力目標的選擇上,可增設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以及篩選重點信息的能力;情感價值觀教育方面,則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關注國家大事的意識,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熱愛與追求和平等情感。教師針對這些教學目標,可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與自主研讀等學習方法,閱讀文本,提取信息,提煉與總結短篇新聞與長篇新聞的結構特點,可通過繪制與填寫表格的方式來使新聞表達的內容以更為清晰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將三篇新聞的導語、主體、背景與結語分別填入到表格中,并進行對比。教師基于讀寫結合的語文教育理念與任務群目標,可引導學生嘗試撰寫新聞,在模仿標題、導語以及主體的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對新聞語言進行適當創(chuàng)新。教師最后還應讓學生認識到新聞的重要價值,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信息化工具來獲取新聞,了解國家、社會的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并能夠正確解讀新聞內容,形成客觀、理智、獨到的見解,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實用性閱讀能力。
教師應當把握群文閱讀活動中的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群的基本目標要求,篩選出合適的文本,建設群文閱讀體系。案例中選擇了同為新聞體裁的文本,教師可在任務群提供的大方向上,圍繞新聞文本的讀寫教學任務,精準設立了具有層次性與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對教學任務的層層細化,以此也能夠使學生更加精準地把握重點學習內容。
教師對群文教學議題進行選擇時,同樣需要考慮到學習任務群,確保議題能夠對于群文文本起到帶動與貫通的作用,其本身要具有可建構性、可討論性與統(tǒng)領性。教師可從人文話題、經(jīng)典作家、觀點、思維、學習策略等維度來篩選合適的議題,確保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與學生共同完成群文體系的架構。
比如針對“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選擇“情與景的共奏”這一議題,群文文本則選入《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文本中描寫自然景物的內容,體會作者選取的不同角度以及情景交融寫作手法的特色之處,感受典型的民族審美心理。學生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有助于形成比較式、貫通式的學習思維,以此可以打破單篇閱讀帶來的局限性,拓展閱讀視野。首先,需要在“游賞自然之美”的環(huán)節(jié)中,熟悉文本,具體可選擇撰寫解說詞、繪制游覽圖以及品析朗讀等方式來初步解讀文章內容。其次,進入“發(fā)現(xiàn)自然景色背后的‘我’”的環(huán)節(jié),透過自然物,了解作者(朱自清與郁達夫)的審美意趣與情感,在把握重點詞句的同時,學生還需要對作者寫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再次,進入“了解民族審美心理”階段,學生可結合自身閱讀經(jīng)歷,列舉所知的寫月寫秋的古今文學作品,體會作者之間一致的寫作心理,激發(fā)民族文化審美意識。最后,進入“如是我寫,我眼中的景與情”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微寫作,以家鄉(xiāng)之美為主體,采用情境交融的寫作手法,將技巧與情感融入到練筆之中;完成寫作后,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流所創(chuàng)作的寫作片段,互相鑒賞與品評,實現(xiàn)讀與寫的融會貫通。
“情與景的共奏”這一議題貫穿整個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文本的共同主題,指引學生逐步深入到文本之中,從最初的淺讀文本內容,直至理解審美趣味與思想情感,最終不僅僅使學生掌握鑒賞現(xiàn)當代散文的鑒賞方式,同時還增強了學生書面表達能力,實現(xiàn)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教師還可安排學生針對朱自清以及郁達夫,展開專題性的閱讀與鑒賞活動,閱讀其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了解其文化人格與精神世界。
以往為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時,大多以問題為支點,開展教學活動,而在學習任務群導向下,教師需要將問題驅動模式轉化為任務驅動模式,以整合與比較等典型任務來串聯(lián)整個學習過程。同時要設置更多的情景化任務,以此來讓學生深度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比如針對《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開展群文閱讀時,選擇了《紅樓夢》的《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榮國府歸省慶元宵》的節(jié)選內容,構建群文閱讀體系,議題定為“同進賈府,不同境遇”,教師綜合運用整合法與比較法,讓學生通過閱讀小說片段,形成同異比較思維,了解不同人物的身世與命運,明確《紅樓夢》這一著作的文化內涵,增強對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初讀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在閱讀的過程中,整合從文本中獲取的信息,為林黛玉、劉姥姥、賈元春建立人物檔案,區(qū)分賈母外孫女、遠房親戚以及成為皇妃的孫女身份,明確各個人物“進賈府”的原因。在比較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情節(jié)、環(huán)境、人物等角度,進行對比活動;學生可預先編寫與演繹短劇,分角色扮演片段中的重要人物,以此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以及行為特點,無論是“觀眾”還是“演員”,都能夠獲得比單一閱讀文本更好的學習效果。學生對于文本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后,可逐一攻克閱讀教學專題任務:“不同人眼中的大觀園”,分別從三個任務的視角來描述大觀園圖景;“同一人眼中的不同時間點上的大觀園”,學生需要針對原有的文本實施結構化重組,對比劉姥姥“一進”“二進”“三進”大觀園時,園里出現(xiàn)的變化,以此折射出賈府由興盛到衰敗的過程,體會人情世故與人間冷暖。
對比與整合是群文閱讀中使用得相對較多的方法,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需要接觸大量的文本內容,因此教師需要鍛煉學生的整合能力,同時還要學會多維度對比文本,把握文本間的關聯(lián)。在《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學習中,還可引入“整本書閱讀與研討”,鼓勵學生去閱讀《紅樓夢》原著,更多地接觸傳統(tǒng)文化與古典著作。
學習任務群為高中教師指明教學方向,提供必要的教學設計依據(jù),使教師能夠更為有效地運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目標的確立,議題的選擇以及方法的使用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教師應以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基本導向,科學篩選文本,適當增加課外文本,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增加閱讀量,以此能夠更好地適應群文閱讀教學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