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析錢鐘書對四庫館臣輯編《竹隱畸士集》的三則誤判
——兼駁(元)吳師道對宋代七體佳作《七進》的曲解

2021-12-31 19:55張繼定
關(guān)鍵詞:潘氏

張繼定

(浙江師范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 浙江 金華 321004)

錢鐘書先生是我國現(xiàn)當(dāng)代杰出的學(xué)者和文學(xué)家。他學(xué)貫中西,識蓋古今,智睿思敏,著作等身。在錢先生仙逝5年之后的2003年,遼寧人民出版社、遼海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了《〈宋詩紀(jì)事〉補正》。錢先生夫人楊絳女士在書的序言中說,這套書是錢先生“利用四十多年來業(yè)余小憩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做成的”[1]。又說欒貴明先生受錢先生之托,花了許多精力協(xié)助整理書稿,才得以正式出版。可見,此書從材料積累、構(gòu)筑框架、撰寫初稿、整理核對到定稿,編著者和整理者所花費時間之久,付出精力之多。應(yīng)該說,該書補正了《宋詩紀(jì)事》的許多不足,功不可沒。

但金無足赤,書難盡善。正如陳??岛透佃认壬群笞闹赋龅?,錢先生這套補正《宋詩紀(jì)事》之書,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錯訛和失誤。筆者最近翻檢該套書第五冊第三十二卷對《趙鼎臣小傳》的“補正”,即發(fā)現(xiàn)它基本屬于失檢誤判。

《宋詩紀(jì)事·趙鼎臣小傳》曰:

鼎臣,字承之,衛(wèi)城人,自號葦溪翁。元祐進士, 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鄧州,召為太府卿。有《竹隱畸士集》[1]2315。

錢先生對此小傳的“補正”是:

按,今本《竹隱畸士集》乃四庫館臣所輯,以《后村詩話》所稱引之南宋徐似道《竹隱集》詩摻入,又以元潘祖仁竹隱老人《七進圖記》張冠李戴,《夷堅支志癸》卷一全錄趙鼎臣《游岱岳記》,自注“載于《竹隱畸士集》中”,洋洋大文,卻未輯入[1]2316。

錢先生的這一“補正”,是對《宋詩紀(jì)事·趙鼎臣小傳》最后一句“有《竹隱畸士集》”所做的補充,也是對四庫館臣所輯二十卷本《竹隱畸士集》三個方面的批評:一是把徐似道《竹隱集》的詩當(dāng)作趙鼎臣的詩“摻入”《竹隱畸士集》之中,二是把“元潘祖仁竹隱老人《七進圖記》”張冠李戴地收在趙鼎臣《竹隱畸士集》之中,三是漏輯了趙鼎臣的“洋洋大文”《游岱岳記》。概言之,“補正”前兩則指館臣誤輯了他人的作品,后一則指館臣漏輯了《竹隱畸士集》作者趙鼎臣本人的“洋洋大文”。

為什么說錢先生的這三則“補正”屬于誤判呢?筆者不揣冒昧,現(xiàn)試予以辨析如下。

一、 并非館臣摻入“徐詩”,而是館臣誤解了劉克莊詩評

《四庫總目·竹隱畸士集提要》(以下簡稱《提要》)曰:

《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宋趙鼎臣撰。鼎臣字承之,衛(wèi)城人……其集見于《宋史·藝文志》者四十卷。陳振孫《書錄解題》云:其孫綱立刊于復(fù)州,本百二十卷,刊至四十卷而代去,遂止,是在當(dāng)時板行者,已非完本。劉克莊《后村詩話》又云:“竹隱集十一卷,多其舊作,暮年詩無棗本?!彼浘砟慷喙杨H不合,疑克莊所稱十一卷者,乃專指其詩而言也……劉克莊稱其詩,謂“才氣飄逸,記問精博,警句巧對,殆天造地設(shè),略不人喉舌,費人心目”,其推挹甚至。今克莊所摘諸句,已多佚其全篇,而即所存諸詩觀之,工巧流麗,其才實未易及。克莊之言,故非溢美[2]113。

上引劉克莊《后村詩話》的兩段文字,在館臣看來,都是劉克莊對趙鼎臣《竹隱畸士集》的介紹和詩評。然而,只要了解一下南宋詩人徐似道(字淵子)及其《竹隱集》的有關(guān)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館臣將徐似道《竹隱集》與趙鼎臣《竹隱畸士集》相混了,把劉克莊對《竹隱集》作者徐似道的詩評錯安到了《竹隱畸士集》作者趙鼎臣的頭上,造成“張冠李戴”之誤。

四庫館臣這一失誤,多年來似乎無人公開揭示,直到中華書局2009年出版的傅璇琮先生總主編《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宋代卷》(以下簡稱“傅編”)才簡要論及,指出“館臣所引劉克莊語,見《后村詩話》續(xù)集卷三,稱‘徐淵子有《竹隱集》十一卷’云云??夹焖频雷譁Y子,號竹隱,見《誠齋詩話》、樓鑰《石屏詩集序》,則劉克莊所評非趙鼎臣,館臣以集名略似而誤”[3]214。想來錢先生早就發(fā)現(xiàn)《提要》把徐似道《竹隱集》相混于趙鼎臣《竹隱畸士集》的問題,但是他在“補正”中批評館臣將“《后村詩話》所稱引之南宋徐似道《竹隱集》詩摻入”,卻并不屬實。翻閱《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從未發(fā)現(xiàn)其中有屬于徐似道創(chuàng)作的詩。確切地說,館臣此處的主要失誤在于,將《后村詩話》稱賞徐似道的詩評,當(dāng)成是對趙鼎臣詩的贊許而張冠李戴。試看《后村詩話》卷七所摘錄的《竹隱集》作者徐似道一些詩篇之警句,盡管其中有些并沒有注明其標(biāo)題和出處,但卻可以從南宋有關(guān)文獻(如張端義的《貴耳集》、韋居安《梅磵詩話》等)中找到答案,證明劉克莊所贊賞的這些詩篇警句正是徐似道的佳作。雖然趙鼎臣在宋代也是頗為著名的詩人,曾被其詩友張綱譽為“蓬萊宮中老仙伯,一首詩堪萬人敵”[4]167,韓駒亦稱道曰,“我獨依杖商聲謳,此公人間第一流”[5]11。但是翻遍劉克莊《后村詩話》,卻無一處引錄和評論趙鼎臣之詩作。四庫館臣都是博覽群書的飽學(xué)之士,何以竟把南宋徐似道《竹隱集》和北宋趙鼎臣《竹隱畸士集》相混了呢?關(guān)于這一點,筆者曾有專文探究其緣由(見《中國典籍與文化》2021年第1期),因非本文之論題,恕不涉及。這里只是想說明,錢先生的“摻入”說,有違事實。

二、 并非館臣誤輯《七進》,是錢先生 誤信了吳師道《七進圖記》

《提要》文末說到,《竹隱畸士集》“久經(jīng)失傳,謹(jǐn)就《永樂大典》各韻中搜采匯輯勒成二十卷,諸體具備,蔚然可觀”[2]113。這表明趙鼎臣《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原是由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搜輯編成的。集中各篇之所以能被館臣輯入,是因為它們本就屬于趙鼎臣其孫復(fù)州時刊刻的《竹隱畸士集》四十卷本的遺文,包括該書卷十四那篇仿效漢枚乘《七發(fā)》體式的“七”體作品《七進》。錢先生批評館臣“以元潘祖仁竹隱老人《七進圖記》張冠李戴”[1]2316。這是緣于記憶失誤或筆誤,將宋代的潘祖仁當(dāng)成了元代人,又將《七進》與元代吳師道的《七進圖記》(以下簡稱《圖記》)混為一談,更是誤信吳師道《圖記》所謂“《七進圖》者,畫金華潘氏父子也”[6]400之說,把本是韋城(今河南滑縣)趙鼎臣的《七進》誤作金華潘祖仁所撰,從而錯怪了館臣。

(一) 《七進》原是趙鼎臣所撰,非館臣誤輯潘祖仁之作

《七進》計有 1 280 余字,其大意是:竹隱老人晝臥于家,愴悢郁悒,沉吟嘆息。其兒曹憂之,共謀寬慰之策。于是其子侄奕、玫(女)、京、方、奇、亮分別各持一物先后進獻與老人并申說其功用。但老人對諸人分別所獻之物(酒、花、魚、茶、棋、博具)及進詞均不為所動,唯對最后獻詞的幼子育之勸導(dǎo)“惟南有竹焉,夫子之所種也,其下有屋焉,夫子之所廬也,聚書其中,夫子之所儲也,明窗凈幾,夫子之所朝夕燕坐而起居也……”[7]卷十四96深為稱賞。于是老人“釋然而笑曰:‘有是哉,吾與育也!’俄而起。既起,而病良已”[7]卷十四97。應(yīng)該說,這篇七體作品的價值取向是健康的,表現(xiàn)了作者清介有守的道德情操及晚年高潔的人生理念和企望。全篇語言流暢,人物形象逼真,其結(jié)構(gòu)布局也條理井然,頗有章法。筆者相信,這應(yīng)是由趙鼎臣晚年精心構(gòu)思、量身打造的一篇宋代七體佳作。

宋代有多種文獻(包括《竹隱畸士集》在內(nèi))均可證明《七進》是趙鼎臣所撰。

1. 《竹隱畸士集》有關(guān)詩文與《七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趙鼎臣嗜書愛竹的品格和退隱情結(jié)與《七進》一脈相通?!吨耠[畸士集》卷二有一首五言古詩,題目頗長,類似一篇詩前小序:“余少時嘗種竹于所居之南,號竹隱。今二十年矣,而隱之志葢未遂也。孫志康善篆,嘗欲得‘竹隱’二字題其上。因敘所以為詩以乞之,且呈好事諸君子,各乞一詩以為舊隱光華?!盵7]卷二7《七進》最后一段,則有“于是幼子育進曰:‘……惟南有竹焉,夫子之所種也,其下有屋焉,夫子之所廬也’”[7]卷十四97之句,正與上引趙氏之詩題相呼應(yīng)。且句中的“幼子育”又正與鼎臣之子趙育(字去病)之名相同。這一點,宋代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載“《酒隱集》三卷,宣州司理趙育去病撰,其父鼎臣承之號竹隱畸士者也”[8]281的說明亦可為之佐證。

《竹隱畸士集》中鼎臣與子侄諸人的互動和親密關(guān)系,乃至某幾位子侄的名字,在《七進》中都有所反映或呼應(yīng)。例如,《竹隱畸士集》中題為《奕、棄、奇、育皆賦集字韻詩,再次其韻示之》的古體詩:“……稍侵老景何足道,粗喜汝曹皆有立……金門他日看汝游,竹隱何年助吾葺。男兒志氣要軒昂,肯作楚囚相對泣?”[7]卷三21即深情地表現(xiàn)了趙鼎臣對晚輩上進的關(guān)切和鼓勵。詩題中“奕、奇、育”之名與《七進》“兒曹”中的三人稱呼也正相對應(yīng),詩題中的“棄”則正是繪制《七進圖》畫卷的鼎臣之侄。棄窮且嗜畫,鼎臣對他多有關(guān)懷和支持,對此,集中《跋猶子棄畫》《猶子棄畫盤谷圖戲書其后》這兩篇作品亦有充分的體現(xiàn)。固然,《七進》作為文學(xué)作品,其中的人物及其言行,作者完全可以根據(jù)思想藝術(shù)表達(dá)的需要進行虛構(gòu),更不要求這些人物與現(xiàn)實中的作者親族有關(guān)成員的身份和名字一一相對應(yīng),但為了增強作品的真實性和親切感,自然也可以適當(dāng)?shù)匕炎髌分械娜宋锕谝袁F(xiàn)實中相關(guān)親人的名字。

2. 佐證趙氏叔侄創(chuàng)作《七進》文、圖的宋代若干文獻

(1)王之望《漢濱集·跋趙祖文七進圖》

王之望(1102—1170年),字瞻叔。紹興八年(1138年)進士,累官為參知政事,系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其父趙綱,曾任徽州通判。王之望在跋文中談及宣和年間其父“在京師與竹隱公(即趙鼎臣)游,喜稱誦其詞章”[9]171,又說到,過了二十多年,趙鼎臣猶子趙祖文(趙棄)與他在京師臨安相遇,“出所畫《七進圖》及趙鼎臣《七進》辭以求跋”[9]171。跋文最后高度評價了此圖文,云:“文甚雅麗,畫又妙絕?!盵9]172該跋文可以說是趙鼎臣撰作《七進》、其侄趙祖文為之繪制《七進圖》畫卷的重要證據(jù)。

(2)洪適《盤洲集·題趙棄畫〈竹隱七逸圖〉》(一作《竹隱士逸圖》)

洪適(1117—1184年),字景伯,號盤洲,宋饒州鄱陽人。紹興十二年(1142年)得中進士第二名,累官至右丞相。與弟遵、邁皆以文學(xué)負(fù)盛名。

洪適在《題趙棄畫〈竹隱七逸圖〉》一文中曰:

泰陵初立詞科,一舉得五人,少蓬趙公其一也。予兄弟仰高蹈景,竊攀屈、宋之駕,而后先參辰,莫快一睹。其猶子能托繪事,彰其家望之美。開卷肅然,如升堂睹奧而瞻道德之光,又以見公消搖燕間,寄意筆墨,進諸子于道如此……[10]352

趙鼎臣元祐六年(1091年)中進士,紹圣二年(1095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后曾任秘書少監(jiān)。從此題詞可知,時隔多年,洪適兄弟三人對趙氏叔侄的才學(xué)依然極具仰慕之情。他題詞的那幅畫,即是王之望為之作跋的趙祖文《七進圖》(只是標(biāo)題稍有不同)。由此亦可看出趙鼎臣《七進》辭和其猶子棄之配畫《七進圖》在當(dāng)時的流傳情況和影響。

(3)周必大《文忠集·題趙棄雪圖》(棄一作弁)

周必大(1126—1204年),字子充,吉州廬陵人。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進士,累官至左丞相。慶元元年(1195年)以觀文殿大學(xué)士、益國公致仕。自號平園老叟。去世后賜謚“文忠”。有《文忠集》《平園集》傳世。

周必大《題趙棄雪圖》曰:

趙棄祖文,徃至臨安,諸公貴人愛之,凡秘書省及夫新作政府所畫照壁,多出其手,迄今尚存。觀此《雪圖》,風(fēng)度可想[11]418。

從這一題詞可以了解到,鼎臣這位侄子在當(dāng)時南宋畫壇和都城有著相當(dāng)?shù)穆曂陀绊?,表明他為其叔父的《七進》辭配畫而作《七進圖》足具能力,也是順理成章、極其自然的。

(4)汪藻所撰《承議郎通判潤州累贈朝議大夫趙君墓志銘》

汪藻(1079—1154年),字彥章,號浮溪,宋饒州德興(今屬江西)人。崇寧二年(1103年)進士,任婺州(今浙江金華)觀察推官,后官至顯謨閣大學(xué)士、左大中大夫。卒,贈端明殿學(xué)士。

該墓志銘中的“趙君”即鼎臣之兄趙鈞臣,字秉之,卒于宣和五年(1123年)。汪藻在其中敘及其趙氏家族概況時曰:

(趙鈞臣)與承之(即其弟鼎臣之字)齊名,而友愛尤篤。平居唱酬贈答,若朋友然。故君之卒,承之哭之過時而哀。(秉之)聚劉氏,封安仁縣君,贈恭人。四男一女,男曰奕、曰京、曰奇、曰亮,女適承事郎永靜軍司錄事韓承胄……[12]217

該墓志銘中不僅反映了趙鼎臣與其胞兄鈞臣之手足情深,還鄭重地提到趙鈞臣四個兒子(即鼎臣的侄子)奕、京、奇、亮等名字。從中可發(fā)現(xiàn),他們與《七進》“竹隱老人”之“兒曹”奕、京、奇、亮數(shù)人的稱名驚人的一致。顯然,如果《七進》不是趙鼎臣所作,斷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巧合。

(二) 所謂金華潘祖仁撰《七進》,乃元代學(xué)者吳師道的曲解偽說

從上文所列趙鼎臣撰《七進》、其侄趙棄(祖文)繪《七進圖》的各項依據(jù),可知四庫館臣于《永樂大典》中把《七進》輯入趙鼎臣《竹隱畸士集》之中并沒有錯。但是為什么自元至今的許多文獻包括當(dāng)代一些著名學(xué)者的著作和辭書,反而把宋代婺州金華的潘祖仁奉為《七進》之作者呢?筆者以為,這一顛倒事實的始作俑者,便是元代學(xué)者吳師道。

吳師道(1283—1344年),字正傳,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至治元年(1321年)進士,授高郵縣尹,遷寧國路錄事、任建德縣尹,所至有治聲。后為國子助教,尋遷博士。致仕后朝廷授以奉議大夫、禮部郎中(后人即以此所進之官,簡稱之“吳禮部”)。有《戰(zhàn)國策校注》《敬鄉(xiāng)錄》《吳禮部集》《吳禮部詩話》等傳世。作為元代著名的理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吳在經(jīng)學(xué)研究和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上都有較大的建樹和貢獻,但在某些問題上也存有偏見和失誤。他所撰《七進圖記》,就是一篇并無文獻依據(jù)的主觀臆斷、移花接木之作。

下面即針對《圖記》的幾個問題予以必要的辨駁。

1. 謂《七進圖》畫的是“金華潘氏父子”,乃吳氏的曲意偽說

《圖記》一開始即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斷語:“《七進圖》者,畫金華潘氏父子也。竹隱老人名祖仁,字亨父;子奕,女玫,次子京、方、奇、亮、育七人?!盵6]400

這個斷語只是吳氏先入為主的臆想而已。潘祖仁雖然自號竹隱,但宋代自號“竹隱”的文人名士有多位,如浙東的徐似道、福建的傅伯成、廣東的李用和河南的趙鼎臣等都自號“竹隱”,吳氏有何依據(jù)認(rèn)定《七進》作者是潘祖仁?又,吳氏將《七進》中的“兒曹”奕、玫、京、方、奇、亮、育七人,解釋為潘氏六男一女的“原名”,試圖以此證明《七進圖》畫的是“金華潘氏父子”。但檢考宋代文獻有關(guān)潘氏家族的記載,潘祖仁子女從來沒有這樣的原名?!秷D記》“原名”云云,無非是吳氏配合潘祖仁之元代后裔從《七進》原文逆向推繹而來,這顯然是違背邏輯推理原則的。文學(xué)作品原可虛構(gòu),但吳氏這一刻意索隱,反而顯露出編造的痕跡。為了掩蓋這一破綻,《圖記》下文還專門解釋說“奕后名良佐”“京后名良貴”“方后名良瑗”“奇后名良翰”“亮后名良知”“育后名良能”,然而這只是吳氏自說自話,因為無法舉出潘氏六子有“原名”“后名”的任何一個佐證材料?!端问贰づ肆假F傳》只說潘良貴“字子賤,婺州金華人”[13]3910,淳熙丙午(1186年)朱熹為《潘默成公文集》(十五卷)寫的序言曰:“公諱良貴,字義榮,一字子賤,自號默成居士?!盵14]1744明代宋濂為潘良貴所作的《年譜》,對潘良貴的身世敘述詳,亦均未說到其“原名京”。相反,《七進》“兒曹”中名字與趙鼎臣的子侄輩多人相同,卻有前述的《竹隱畸士集》和汪藻《浮溪集》、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等為證。兩相對比,誰自然對應(yīng),誰刻意編造,自是立馬可斷。

2. 潘祖仁并不具備創(chuàng)作《七進》的文學(xué)基礎(chǔ)和條件

《圖記》介紹潘祖仁(1046—1136年)曰:“竹隱后贈中奉大夫……紹興乙卯,默成自佐史除西掖,竹隱年已九十,次年卒。計其生當(dāng)慶歷中,及見累朝文治之盛,濡染既深,言語自妙,而超然清素之風(fēng),行于家庭者如此?!盵6]402

考宋代文獻,很少有關(guān)于潘祖仁身世的記載。我們僅從其次子潘長貴《默成文集》附錄中看到宋高宗《勅贈潘祖仁》和李光《宋中奉大夫竹隱祖像賛》兩則短文,前者褒揚潘祖仁“韜光自晦,守道安時,積其慶源,克生賢子,躬全才德,名列縉紳”[15]22,從而特贈其“中奉大夫”[15]22;后者除了證明他號竹隱之外,就是幾句空洞夸大的并無文獻佐證的贊語。從潘祖仁的生平經(jīng)歷,看不出他在經(jīng)史方面有什么建樹,僅僅因其幾個有仕歷的兒子,特別是由于其次子潘良貴為官耿介清直、正色立朝,曾受到皇帝表彰,父以子貴,他才獲得朝廷敕封中奉大夫的稱號和有身份人士的夸贊。實際上他既無政績記錄,也無詩文傳世。 《圖記》也承認(rèn):“竹隱之文,他無見于世?!盵6]403大概吳氏擔(dān)心人們會懷疑潘氏寫作《七進》之能力,所以在《圖記》中特別強調(diào)其“生當(dāng)慶歷中,及見累朝文治之盛,濡染既深,言語自妙……”[6]402。然而這樣的說辭顯然是蒼白無力的。且不說潘氏并無跡象表明曾在朝為官,即便有之,他就能被“累朝文治之盛”潛移默化,從而“言語自妙”,創(chuàng)作出《七進》這樣的優(yōu)秀作品嗎?實際的情況是,無論從潘氏的經(jīng)歷、文學(xué)素養(yǎng)和所在地域文化背景看,他都很難寫出《七進》這樣一篇具有中原區(qū)域文化特色的七體辭章。與趙鼎臣相比,潘氏顯然缺乏寫作《七進》的基礎(chǔ)和條件。這一點,由趙氏佳作紛呈的《竹隱畸士集》,再對比潘氏一字“無見于世”的事實,就不難理解了。

這里有必要言及宋代民間所謂潘祖仁向陳了翁之父“借妾生子”、陳了翁和潘良貴“同母”的傳言。

周密《齊東野語》記載:“陳了翁之父尚書與潘良貴義榮之父情好甚密。潘一日謂陳曰:‘吾二人官職、年齒種種相似,獨有一事不如公,甚以為恨?!悊栔?,潘曰:‘公有三子,我乃無之?!愒唬骸嵊幸绘?,已生子矣。當(dāng)以奉借,他日生子,即見還。’既而遣去,即了翁之母也。未幾,生良貴。后其母遂往來兩家焉。一母生二名儒,前所未有?!盵16]137

這個傳言流傳甚廣,明代李耀文《天中記》、清代《宋稗類鈔》、趙翼《陔余叢考》和袁枚《隨園詩話》等讀物都有過轉(zhuǎn)述。但這則傳言不僅思想意識有問題,而且根本就是謠傳,毫無事實根據(jù)。陳了翁(1057—1122年)之父陳偁(1015—1986年),比潘良貴(1094—1150年)之父潘祖仁年長32歲,二人更未同朝為官,何曾有“官職年齒種種相似”“借妾生子”之事?而陳了翁(名瓘,字瑩中,了翁其號)也比潘良貴年長37歲,所謂“潘陳同母”也絕無可能。試想,陳母即使早在十七八歲少女之時生下陳瓘,37年后亦已年逾五十,哪有可能被借與他人生子? 關(guān)于此傳言之無稽,明代楊德周的《金華集識》已有辨駁,四庫館臣也指出:“良貴父有子六人,亦非晚年乏嗣?!盵17]2385《圖記》所謂潘氏“及見累朝文治之盛,濡染既深,言語自妙”,雖與此荒誕傳言非同一類型,但沒有文獻依據(jù)的猜測,顯然也屬莫須有。

3. 推測《七進圖》作者為李伯時(名李公麟,號龍眠居士),亦經(jīng)不起事實的拷問

《圖記》介紹《七進》和《七進圖》曰:“其文規(guī)模放達(dá),而藻麗出新意。書以漢隸,亦工。每段次畫于文,用李伯時白描法,精絕似之,然未有考也?!盵6]403

與吳師道同時且同屬婺州籍的學(xué)者胡助《純白類稿·題竹隱老人》亦曰:“右竹隱老人潘公《七進》辭、圖一卷,龍眠筆也……老人之七世孫壎出示,助斂衽以觀,肅然生敬。自宋季至今諸名士議論發(fā)明略盡,殆無余蘊。蓋老人以默成先生為之子故也。或疑作圖時龍眠已病,恐非親筆,豈其弟子耶!”[18]102

其實,吳、胡二人上述所言均是一種莫須有的猜測,并無文獻依據(jù)。據(jù)《七進》篇首“歲在荒落,月紀(jì)中呂”[7]96二句,可推知其文當(dāng)撰于宣和年間作者休閑于家的“已”年四月末。而此時趙鼎臣(1070—1124年?)55歲左右,潘祖仁(1046—1136年)則已年屆80歲左右,不論兩人之中誰撰作《七進》,李伯時均不可能起死回生為之繪制《七進圖》。因為據(jù)《宋史·文苑傳》相關(guān)文獻,李氏早在崇寧五年(1106年)業(yè)已病逝。

考宋代潘祖仁家族的宗譜及文集(包括南宋淳熙年間問世、朱熹為之作序的潘良貴《默成文集》),均未提及潘祖仁撰寫《七進》之事,更別說賞讀過其作品和李伯時為之繪制的《七進圖》了。那么潘氏之元代后裔何以藏有號稱潘氏所作的《七進》及配圖呢?

由于有關(guān)文獻資料之缺失,我們?nèi)缃褚央y以了解趙氏叔侄創(chuàng)作于北宋末年的這套為后人稱賞的藝術(shù)品流傳路線圖。但從上文所引王之望《跋趙祖文七進圖》之跋文,可確知該作品已于南宋紹興年間出現(xiàn)于京城臨安。到了元初,作品之刻本或早已流傳到了婺州?!镀哌M》在流傳、擴散的過程中,原作者的署名或已失佚,潘氏元代后裔發(fā)現(xiàn)《七進》中有“竹隱老人”之稱,聯(lián)想到自家祖上潘祖仁即自號“竹隱老人”,于是便如獲至寶地將該作品視為祖?zhèn)髦淦酚枰允詹?。出于光宗耀祖的目的,潘氏后裔爾后曾?lián)絡(luò)當(dāng)?shù)匾慌娜藢W(xué)者對其家藏的《七進》作品開展研討,加以揄揚(胡助《純白類稿·題竹隱老人》對此曾有簡要的介紹),吳師道所撰《圖記》也就在這場宣傳潘氏家族功德的鬧劇中應(yīng)運而出了。

4. 《圖記》曲解《七進》、以假亂真的實質(zhì)

《圖記》最后曰:“予既從潘氏借觀,錄其文,因略記畫之次第,并附六人者之官位名字,而竊論默成公之淵源焉。使世未見圖者,于是而有考焉,尊敬尚德之心,將竦然而生,顧不美歟!”[6]403

《圖記》這段文字,直白地道出了吳氏挖空心思求證《七進》為潘祖仁所作的主要目的,就是“竊論默成公之淵源焉”,以使后人知道潘祖仁對兒子潘成貴清正品格形成的重大作用,從而竦然而生“尊賢尚德之心”。這個目的看似高尚,卻是并無文獻依據(jù)的主觀臆測。實際上不過是無根基的空中樓閣,美則美矣,但一旦其偽飾的假象被揭穿之后,便會在人們的心目中轟然倒塌,蕩然無存。

筆者不愿惡意揣測吳氏無視宋代趙鼎臣、趙祖文叔侄《七進》圖文的創(chuàng)作及王之望、洪適、周必大等名士關(guān)于《七進》作者的論述,蓄意編寫張冠李戴的《圖記》,為曾受朝廷敇封的潘祖仁、潘良貴父子及其家族增光添彩,而寧愿只將《圖記》看作吳氏由于失于對宋代有關(guān)文獻的了解,而對《七進》《七進圖》作牽強附會的錯解誤釋。但是由于吳氏在元代學(xué)術(shù)界的地位,他所輯《敬鄉(xiāng)錄》收入署名潘祖仁的《七進》且親撰《圖記》,對后世所造成的負(fù)面影響卻不容小覷。

5. 《圖記》以假亂真帶給后世的嚴(yán)重影響

自吳師道據(jù)潘氏元代后裔出示其家族收藏的《七進》《七進圖》,以撰寫《七進圖記》,并將署名潘祖仁之《七進》連同吳氏自撰的《七進圖記》輯入《敬鄉(xiāng)錄》之后,所謂潘氏創(chuàng)作的這一七體辭賦,自此堂而皇之地登上浙江,特別是婺州的學(xué)界和文壇,引起諸多不明真相的文人學(xué)者的重視和贊譽。明清以來,浙江(特別是金華等地)的不少地方志或?qū)W者文集紛紛將其編入其中(如明代應(yīng)廷育的《金華先民傳》,清代曹重遠(yuǎn)重編、潘氏后裔潘后重訂的《默成文集》八卷本,多部金華府、縣方志等),乃至現(xiàn)當(dāng)代某些圖書資料、辭書或索引,也大都據(jù)《圖記》所云,視潘祖仁為《七進》之作者,認(rèn)同其六子原名為“奕、京、方、奇、亮、育”,紛紛載于有關(guān)文獻之中。而四庫館臣輯編的《竹隱畸士集》(二十卷)收有的《七進篇》,反而遭到今之一些學(xué)者的懷疑甚至否定。繼鐘書先生在《宋詩紀(jì)事補正·趙鼎臣小傳》中批評館臣“以元潘祖仁《七進圖記》張冠李戴”之后,曾棗莊先生主編的《全宋文》和《宋代辭賦全編》中也以假作真,將《七進》的作者標(biāo)為潘祖仁,并附注批評“館臣不察”[19]279,誤收潘祖仁的《七進篇》于趙鼎臣《竹隱畸士集》中。這不免令人感到遺憾。

不過,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能也與四庫館臣的一個疏失有關(guān)。館臣據(jù)實順理成章地將《七進》輯入趙鼎臣的《竹隱畸士集》,并將此集收錄于《四庫全書》,卻不曾注意《四庫全書》收錄的吳師道《禮部集》,內(nèi)中居然編入視潘祖仁為《七進》作者的《七進圖記》,且附有署名潘祖仁所作《七進》,以致出現(xiàn)《七進》作者署名不一而《四庫總目提要》對此又未曾加以甄別和考辨的情況。但愿隨著《七進》作者為趙鼎臣之真相被學(xué)界所公認(rèn),那些受吳師道《敬鄉(xiāng)錄·七進圖記》誤導(dǎo)的方志、辭書及著作集,在再版時能予以相應(yīng)的更正。

三、 并非館臣漏輯“洋洋大文”,而是錢先生失于檢校,誤責(zé)館臣

錢先生曰:“《夷堅支志癸》卷一全錄趙鼎臣《游岱岳記》,自注‘載于《竹隱畸士集》中’?!盵1]2316

翻展《夷堅支志癸》卷一,卻發(fā)現(xiàn)書中所載與錢先生所說有較大出入。

首先,《夷堅支志癸》卷一并沒有全錄趙鼎臣《游岱岳記》,只載有洪邁據(jù)《竹隱畸士集》四十卷本中的《游山記》改寫的《趙承之游岱岳》,它與趙鼎臣的原作《游山記》(《竹隱畸士集》二十卷本曰《游山錄》)有著明顯的不同:一是,《游山記》是以作者趙鼎臣為第一人稱的日記體游記,而后者《趙承之游岱岳》主人公已改為第三人稱,體裁已變?yōu)榉侨沼涹w的記敘文。二是,《游山記》全文計 2 100 多字,而后者經(jīng)洪邁改寫壓縮,字?jǐn)?shù)僅 710 余,只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三是,二者記敘和表達(dá)的內(nèi)容和思想傾向有區(qū)別。前者按18天行程先后順序,全面地記敘游覽泰岳的具體經(jīng)過和感受,后者則根據(jù)《夷堅支志》的寫作宗旨和體例,有重點地記敘趙承之及其隨行游泰山之中的不平常經(jīng)歷,突出了途中結(jié)識道人的神異色彩。

其次,洪邁《夷堅支志癸》卷一《趙承之游岱岳》,其文末雖有自注,但其自注的文字是“承之作《游山記》,載于《竹隱畸士集》中”[20]298,并非錢先生所理解的《夷堅支志癸》卷一“全錄趙鼎臣《游岱岳記》自注‘載于《竹隱畸士集》中’”[1]2316。應(yīng)該說,洪邁的“自注”并不錯,倒是錢先生錯把洪邁改寫趙鼎臣《游山記》后的游記文《趙承之游岱岳》,當(dāng)成趙鼎臣的《游山記》(錢先生稱之為《游岱岳記》)原文了。看來錢先生在“補正”前并沒有仔細(xì)檢校洪邁《夷堅支志癸》卷一《趙承之游岱岳》和趙鼎臣《竹隱畸士集》(二十卷本)卷十四的《游山錄》。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竹隱畸士集》先后有過三種版本。前文已說到,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載,趙鼎臣最初編有《竹隱畸士集》一百二十卷(已失傳),其孫綱立于復(fù)州刊印至四十卷因故而止,洪邁所見的即是此四十卷本。這也說明《游山記》在宋代的《竹隱畸士集》四十卷本中已被收入。但該版本至明代末年已失傳。現(xiàn)存的《竹隱畸士集》(二十卷)四庫全書本,是館臣從《永樂大典》搜輯而成的,已非其原四十卷本之本來面目了。錢先生想是從這《竹隱畸士集》二十卷本目錄中未發(fā)現(xiàn)他印象中的《夷堅支志癸》卷一所載《游岱岳記》(實為《趙承之游岱岳》),以為是館臣疏忽失收了,于是不禁發(fā)出“洋洋大文,卻未輯入”的感慨,表現(xiàn)出莫大的遺憾。

其實,這是由于錢先生失于檢校而造成的誤會。想是錢先生不了解上述的緣由,僅看到館臣輯編的《竹隱畸士集》(二十卷)目錄中沒有《游岱岳記》這樣的標(biāo)題,以為漏收了該文,遂不知《竹隱畸士集》卷十四的《游山錄》,就是心目中的“洋洋大文”《游岱岳記》。

本文涉及古今諸多知名學(xué)者,他們博大精深的學(xué)識、在學(xué)術(shù)研究及著述上的重大貢獻,筆者一向抱有由衷景仰之情。即使他們的著作存在本文所指出的個別失誤,也只是百密一疏、白璧微瑕而已。這本是學(xué)術(shù)研究中的平?,F(xiàn)象,無損于學(xué)者的聲望和成就。此外,本文在論證的過程中,想來也存在未曾發(fā)現(xiàn)的訛誤,亦望各位專家和廣大讀者有以正之。

猜你喜歡
潘氏
搭建歷史意義與先驗形式的橋梁
——解析潘諾夫斯基的“藝術(shù)科學(xué)的基本概念體系”
常吃西餐更容易患腸炎
潘氏細(xì)胞及其與急性胰腺炎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
經(jīng)濟壓力大的人,老年疼痛更多
潘祖蔭與陸心源交游新考
黃袍不是隨便能加身的
防御素對腸道炎癥反應(yīng)和微生物的調(diào)節(jié)機制
黃袍不是隨便能加身的
從科舉到新學(xué):清代蘇州大阜潘氏的家族教育及其近代轉(zhuǎn)型
三寸·連載三
天全县| 乐业县| 枣强县| 前郭尔| 阿克| 姚安县| 靖安县| 藁城市| 礼泉县| 南皮县| 桐城市| 克什克腾旗| 五华县| 万宁市| 神农架林区| 康马县| 镇坪县| 吴旗县| 中山市| 双峰县| 灵山县| 安徽省| 衡水市| 北流市| 扶余县| 资阳市| 温州市| 靖边县| 淅川县| 宁城县| 郸城县| 雷山县| 海城市| 彝良县| 太仓市| 城口县| 邢台市| 正蓝旗| 南木林县| 平昌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