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合,王玉萍
(1.泰山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齊魯工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3)
愛國是民族的精神脊梁,奮斗是時代的前進引擎。愛國決定奮斗的方向,奮斗書寫愛國的歷程。愛國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奮斗的行動。愛國從來都是具體的、實踐的,需要落實到行動,需要用熱血鑄就,用奮斗書寫。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因此,將愛國奮斗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對于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站穩(wěn)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強國偉業(yè),[1]具有重要意義。
愛國之志,中華之魂;奮斗之行,時代之基。愛國奮斗精神已成為新時代揚起的主旋律,是始終貫穿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精神基因。愛國奮斗精神不是凝固的,每個時代都為其增加著新的內涵,增加著有形的、感人的精神雕像,準確把握愛國奮斗精神的時代內涵是高校思政課激發(fā)青年大學生心懷愛國情、堅定強國志、實踐報國行的前提基礎。[2]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扎在土里。”心系祖國、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也是愛國奮斗精神的首要內涵。家國情懷作為中華文明賡續(xù)不絕、延綿至今的強大動力,古有司馬遷“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擔當,近有林覺民“為天下人謀幸?!钡闹鞠?,今有守島英雄王繼才、航空報國英模羅陽為國防建設貢獻出寶貴生命的壯舉。這些都是家國情懷在不同時代的經典闡釋,高校在號召青年大學生了解時代的主題和歷史使命,永葆心系祖國、天下為公的家國情懷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華民族革故鼎新、自強不息、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血液和靈魂。回顧建國70多年來開天辟地的創(chuàng)業(yè)史,那些展現奮斗精神的身影歷歷在目:“鐵人”王進喜縱身躍進泥漿;“公仆”焦裕祿帶頭頂著風沙去查風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3]今天我們所處的新時代,更是屬于奮斗者的時代。新時代的奮斗者,是為國爭光、頑強拼搏的中國女排;是鉆研技藝、務實進取的“大國工匠”;更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義無反顧、日夜奮戰(zhàn)的白衣天使,不畏艱險、深入一線的新聞工作者,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人民群眾。
奉獻就是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奉獻自己的力量,將服務社會報效人民的行動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奉獻要純粹樸實,不圖回報;奉獻要淡泊名利,不為追名逐利;奉獻還要堅持不懈,不論何時何地都堅守初心,不分崗位職責都赤誠奉獻。高校思政課應主動踐行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服務社會、報效人民的寶貴品質,只有這樣,才能使奉獻精神散發(fā)耀眼光芒,引領新一代青年成長;才能讓知識更有力量,讓學生保持社會責任心,滿懷時代使命感。
如今放眼神州大地,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但仍然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要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開辟國家發(fā)展新領域,就需要埋頭苦干、善于鉆研、勇攀高峰的創(chuàng)新人才。新時代大學生承載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應是勇挑大梁、敢擔大任,積極投身創(chuàng)新爭先行動,以昂揚向上的奮斗姿態(tài)擁抱新時代的主力軍。高校思政課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就應鼓勵學生勇立時代潮頭,翻越一座座科學研究和科技創(chuàng)造的高峰,在各行各業(yè)爭創(chuàng)一流業(yè)績,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對標時代發(fā)展主題。[2]
充分發(fā)揮愛國奮斗精神在高校思政理論課中的重要作用,既是高校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種好立德樹人責任田的客觀需要,更是引領思政課價值觀,豐富教學內容和提升教學實效性的內在要求。
高校思政課的核心目標是教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貫穿了思政課的全過程,因此,思政課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都應服務于這一目標。愛國奮斗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主要內涵、核心精神等方面一脈相承,二者都是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遠大理想和最終奮斗目標,因此,在奮斗目標和價值追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愛國奮斗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地都是主旋律和正能量,是打造思政“金課”的旗幟,從這方面來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需要我們繼承和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愛國奮斗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基石,為思政課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提供了正確的價值觀指引,并指明了教學的目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自覺踐行。在教學中,老師講深悟透愛國奮斗精神作為思想旗幟的引領作用,才能讓學生清晰的了解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實現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正是愛國奮斗的結果,了解我們國家之所以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當驚世界殊”的發(fā)展成就,是因為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賡續(xù)愛國奮斗的光榮傳統。[4]新時代青年弘揚和踐行愛國奮斗精神,就是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政課堂上唱響愛國奮斗的主旋律,才能感召青年大學生為實現民族復興奮發(fā)有為,在時代洪流中綻放青春光彩,書寫青春無悔的靚麗詩篇。
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內容是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基本依托和重要環(huán)節(jié),它與涵養(yǎng)大學生愛國奮斗精神息息相關,緊密聯系,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愛國奮斗精神是高校對青年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獨特優(yōu)質資源,像根植于黨的奮斗歷程中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貫穿于現代化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兩彈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女排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脫貧攻堅精神,它們都形象地還原了波瀾壯闊的愛國過程,鮮活展示了風起云涌的奮斗事跡,是感召學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生動教材。這些寶貴的精神的融入,是對教學資源的挖掘和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能更好地講透新時代愛國奮斗的道理、情理和事理。
愛國奮斗精神,是高校立德樹人寶貴的思想文化資源和引導大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扛起愛國奮斗大旗的精神營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也對高校思政課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學內容也要不斷深化和與時。將愛國奮斗精神作為重要素材、鮮活案例和現實題材融入思政課教學,能讓更多的學生接受思想洗禮,通過理論認同、思想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來體會新時代的家國情懷和民族擔當,繼而在微觀表達和個體行動中自覺弘揚和踐行愛國奮斗精神。
愛國奮斗精神作為一種實踐精神、行動哲學,是革命英雄碧血丹心、精忠報國、不怕犧牲的生動寫照,也是時代先鋒無私奉獻、扎根人民、奮勇拼搏的真實見證。愛國奮斗精神及其衍生品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直觀性、感染性等特點,一首首優(yōu)美的歌曲、一張張老照片、一部部紀錄片,讓它們走進課堂,既可以調節(jié)課堂氛圍,也可以調動學生愛國情感的強烈共鳴。使教學內容從刻板變得活潑,教學理論從抽象變得具體,當學生自主認知照片或視頻反映的歷史,自主感知歷史背后所折射出的愛國奮斗精神,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易于學生入眼、入耳、入腦、入心。
高校思政課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的目的,是要教育青年大學生以祖國的利益、尊嚴和榮譽為重,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而奮斗。伴隨著我國邁向宏偉征程中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一方面他們積極活躍、視野開闊,另一方面他們也追新獵奇,更加自我,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上也更容易游弋,這要求高校必須把加強大學生愛國奮斗精神作為重點推進。然而,對新時代愛國奮斗精神的詮釋,彰顯了時代性、前瞻性、思想性,這無疑應該成為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和引導力的寶貴財富。大學生與新時代的奮斗者生活的年代相近,對他們的先進事跡也熟悉,以此激勵學生學習他們心有大我的愛國情懷,傾心付出的奉獻精神,至誠報國的使命擔當,勢必更容易觸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自覺將愛國之志轉化為報國之行。如此一來,既可以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激發(f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也能使高校思政課擔負起培育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千方百計地守好主陣地。
高校思政課可從優(yōu)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育載體、開展實踐教學等多方面入手,引導青年學生高揚愛國主義偉大旗幟,用汗水澆灌碩果,用奮斗標注足跡,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精彩人生。
我們深知,高校思政課過度依賴宣講的教學形式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會對學生失去吸引力和感染力,導致思政課“到課率”“抬頭率”偏低。既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校思政課就應該不斷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不光用優(yōu)質的內容吸引人,還要以鮮活的形式打動人。要兼顧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與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思政課教學的方法。摒棄單向度的“聆聽”,教學過程通過榜樣示范法、啟發(fā)式教學法、情感教育法、互動式教學法、參觀考察法、情景教學法,實現愛國奮斗精神的教學闡述,帶動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自我表達中加深愛國奮斗情感,赤心愛國,至誠報國。
在這些新型教學方法中,對于榜樣示范法而言,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是鮮活的價值觀。在課堂內容講解中,將青年榜樣身上鮮活的事跡和優(yōu)秀的品質傳遞給大學生,鼓勵學生用青春和汗水創(chuàng)造出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像中國5G技術最年輕的核心研發(fā)人員申怡飛,操控光子芯片的“魔術師”沈一辰,展示中國硬核實力的北斗團隊,航天報國的嫦娥團隊,神舟團隊,他們都是強國富民的青年一代,他們?yōu)榱藝业臉s耀和民族的夢想,始終奮斗在工作一線。還要深挖抗擊疫情中的青年榜樣,扎根基層的扶貧干部,他們激揚青春力量,用行動書寫青春篇章,以愛國奮斗精神放射出新時代中國年輕一代的榮光。同時,課堂上要善于挖掘學生周圍的愛國奮斗榜樣,把愛國奮斗精神具體化,要潤物無聲、春風化雨般高揚愛國奮斗主旋律,教育學生對照身邊的榜樣找方向、找差距,以自己的點滴行動踐行愛國奮斗精神。
只有讓愛國奮斗教育的載體活潑起來,以學生愛學、易學的方式承載愛國奮斗因素,才能提升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高校弘揚愛國奮斗精神要積極改變傳統邏輯,以技術變革為進路,緊密對接當代中國愛國奮斗教育的具體要求,堅持知國之理、愛國之情、報國之行相貫通,用多種途徑廣泛開展愛國奮斗的主題教育,全方位地彰顯愛國奮斗精神,讓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真正香起來、活起來、亮起來、強起來。高校應把握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牢牢抓住新媒體帶給我們的機遇,充分利用新媒體和網絡技術,構建全媒體場域,將愛國奮斗教育有效嵌入四通八達的微循環(huán)網絡體系中。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VR)搭建現實場景,利用網絡連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特定的網絡延展式教學體驗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時刻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大,鼓勵他們通過個人奮斗使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加強愛國奮斗網絡內容的建設,推廣體現愛國奮斗內容、適合網絡傳播的音頻、短視頻、網絡文章,開設專門弘揚愛國奮斗精神的公眾號、官微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增強學生的參與性。將《可愛的中國》、《我的青春在絲路》、《不負青春不負村》、《江山如此多嬌》等有溫度、有力度的優(yōu)秀主旋律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成為鮮活有力的素材,活躍課堂氣氛。這些作品相比高屋建瓴的宏觀敘事,則是扎根大地、融入觀眾的真實情感,將鏡頭對準青年,以“故事化”講述當代青年奮力投身祖國建設的熱情和堅持,幫助學生尋找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之間的共振,在日常生活當中體會拳拳愛國之心,汲取現實奮斗的養(yǎng)分,奏響時代凱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绷暯娇倳?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yǎng)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5]實踐教學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沒有實踐教學的鞏固,空談理論不能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所以為了真正讓愛國奮斗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高校思政課要整合實踐教學資源,用實踐教學激發(fā)新的活力,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家國情懷。
引導學生走出課堂,來到廣闊的現實社會中。第一,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觀革命教育基地,使其身臨其境地領略到當年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所表現出來的英勇奮斗精神,使其思想得以洗禮,情感得以升華。第二,帶領學生訪問戰(zhàn)“疫”英雄、先進人物、時代楷模等,他們的人生不能復制,愛國奮斗精神卻能共鳴,探尋他們熱愛祖國、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創(chuàng)新的感人事跡,讓學生用實際行動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yè)。第三,組織學生加入到工廠的生產勞動、農村的公益勞動、社區(qū)的共建活動中。讓他們在專業(yè)見習中,實現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雙提升”,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第四,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2]讓青春之花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積極引導學生在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平凡崗位中升華愛國奮斗精神,勇挑時代賦予的責任,鼓勵廣大青年學生腳踏實地、砥礪前行,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實現中國夢注入青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