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孟子忍性觀芻議

2021-12-29 20:55:19李璐平陳應吉
呂梁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2期
關鍵詞:動心孟子人格

李璐平,陳應吉

(蘇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蘇州 215009)

孟子討論“忍性”是想要為人們指出成仁成圣的途徑和方法,同時極大豐富了儒家思想的內(nèi)容。孟子論“仁”,講親親,談“仁民”,論“愛物”。曾明確指出,“仁”是人們一切活動的根本、事情成敗的保障。大至得天下、小至保四體,無不如此。仁義禮智生于心,即本于性。任其性,即以仁為己任?,F(xiàn)在人們普遍認為忍字就是對自己心理活動的某些方面進行克制,權衡忍與不忍無非關乎欲望與私心;而孟子忍性觀是堅韌人格,不違其仁的根源,同時又具備情感和理智特質(zhì)。

一、從忍的向度詮釋孟子的忍性

關于“忍”的內(nèi)涵,《說文解字》中說:“忍,能也。從心刃聲?!盵1]515說明這個字與“心”有關系?!稄V雅·釋言》曰:“忍,耐也?!盵2]386可見,“忍”有“忍耐”的引申義,是承受外界的痛苦?!度探?jīng)》中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盵3]2吳亮在《忍經(jīng)》序中說:“忍乃胸中博閎之器局,為仁者事也。”[4]3張壽鏞在《勸忍百箴》序中說:“非存仁義之心者不能忍也?!盵4]114把“忍”與“仁”聯(lián)系起來?!叭獭睘椤叭省保收邜廴?,體現(xiàn)的是仁者的仁愛之心,是有德行的表現(xiàn)。然而與“仁”義相反,在“忍”的引申義中還有“殘忍”的意思,形容人的心腸硬,做出常理難容的事情。如《左傳·文公元年》中說:“且是人也,蜂目而豺聲,忍人也,不可立也。”[5]130其中,“忍”就解釋為“殘忍”?!顿Z誼新書·道術》日:“惻隱憐人謂之慈,反慈為忍?!盵6]242把“慈”解釋為有惻隱之心、憐愛之義,“忍”與“慈”相反,那么就是“殘忍”。

除了古文典籍包含豐富的忍的內(nèi)涵,古代圣賢圣哲也極為認同并大力宣揚忍。儒家思想的“忍”體現(xiàn)在以“仁”為中心 ,透過“義”“禮”的制約來完成個體的成圣成賢?!度探?jīng)》中有戒子路曰:“百行之本,忍之為上?!盵3]5強調(diào)做各種事情的根本,忍讓最為重要;道家老子推崇“貴弱”“貴柔?!薄度探?jīng)》中舉《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訥?!盵3]5又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盵3]5老子主張“知足、不爭、寡欲”,這些與“忍”是血脈相成的;《忍經(jīng)》中舉佛曰:“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盵3]82佛教認為人生苦難要通過涅桀解脫,達到空的至高境界。而達到這一境界,須忍辱。佛家認為忍是一種智慧,相信因果報應的認知方式也提高了人們的忍辱能力。

綜合以上“忍”可歸納為:忍耐、容忍;克制、矯正;殘忍、狠心。而孟子所談的的忍性與“仁”和“心”相關。孟子的忍性觀至少有四種內(nèi)涵;第一,意志、志向、動機和行為傾向;具體指不動心;第二,情緒活動以及道德意識活動。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皆屬于此類;第三,命;包括得之有命,守其正命;第四,良心。即個體對道德觀念的認知。忍性觀是堅韌人格,不違其仁的根源,同時又具備情感和理智特質(zhì)。

二、孟子忍性思想一體之兩面

“動心忍性”中忍性多解釋為堅忍其性;使其性堅忍。趙岐注:“所以動驚其心,堅忍其性,使不違仁?!盵7]720孟子道性善,仁義禮智生于心,即本于性,任其性,即“仁以為己任”也。故云動心忍性的“忍性”解釋為“堅忍其性,使不違仁”[7]720。若不能任其性,則戕賊其性,滅亡其性,而違仁矣??资险x云:“檀材可以為車,故云強韌之木?!盵7]720這里強韌即強忍,謂其材性能勝任,不易損壞也。以性之仁自任,不使為外物所誘,喪其仁以失其性,是為忍性。任其性而后能仁,以仁為己任是孟之旨也,趙氏得之。趙氏以堅忍其性解忍性,而申以使不違仁。

(一)孟子的忍

在《孟子》一書中表現(xiàn)“忍”為使其堅韌的內(nèi)容很豐富,至少包含以下方面:首先,忍表現(xiàn)在不動心,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盵8]64那如何達到不動心的呢?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8]65“知言”是對別人的話語有明智的分析,也就是說,孟子的心不隨他人的話語而轉移?!昂迫恢畾狻笔敲献訉ψ约旱赖滦摒B(yǎng)的過程和結果的描述?!案覇柡沃^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盵8]65孟子說,作為一種氣,它最大最剛?!按蟆睆V大;“剛”則說明它很硬,不泄氣,是充滿的狀態(tài)?!爸薄笔琼樦B(yǎng)氣是需要順著養(yǎng)的;不順著它養(yǎng)從中作梗就是“害”。也就是說,順著它成長的過程,不加以妨害,它就可以養(yǎng)成。養(yǎng)成之后,它就充滿于天地之間。孟子對浩然之氣進行了形象而又帶有夸張的描述,說明浩然之氣的養(yǎng)成一定要堅持。

其次,忍表現(xiàn)在人格的淬煉。生在紛亂年代的杰出儒家思想家,孟子始終強調(diào)人要有獨立的人格,要有尊嚴和氣節(jié)?!肮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盵8]327孟子在很多地方都講到這一點?!暗弥荆c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盵8]149孟子講的“得志”是針對士人來說的。中國士人一個很重要的出路就是做官,得志就是做官,不得志就是沒有做官。得志的話,“與民由之”。不得志怎么辦呢?“獨行其道”。想成為一個大丈夫,在威勢和強權面前不能屈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有的忍氣吞聲茍延殘喘,有的放棄自己的原則,迎合強權人物,這都是屈服的,沒有堅持原則?!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盵8]149就是講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的主張,堅持自己的道義,堅持自己的道德,只有這樣才能稱作大丈夫。孟子的“三不主義”不但成為后世有識之士的座右銘,更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

最后,忍還表現(xiàn)在守其正命。孟子認為,人的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很多時候?qū)崿F(xiàn)不了,人們就說這是命。命有很多種,有的命我們要實現(xiàn),有的命根本實現(xiàn)不了,只能順從?!氨M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8]331“道”就是人生之道,在孟子那里就是修身養(yǎng)性,追求圣人君子的境界。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要堅持這個道,這就是正命,因為違背了社會的規(guī)則和道德,受到社會的懲罰而死就是非正命。這些都是命,但是對命要有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要“順受其正”?!傲⒚本褪谴_立正命,不要有非分之想,違反道德原則,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就是正命,孟子給我們指出了這樣一條從人的本質(zhì)出發(fā)的正確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要“盡心知性”,要“存心養(yǎng)性”不斷追求人格,磨練人性,提升境界,最后成就人生。

(二)孟子的不忍

在孟子這里,“不忍”一詞已經(jīng)被賦予了特定內(nèi)涵,也成為心性學的重要內(nèi)容,不忍”已經(jīng)被當作成仁的前提條件,也可以說“不忍人之心”就是仁的發(fā)端。通觀孟子關于“仁”的論述,可以看出他在很大程度上試圖從生命原則的角度探究“仁”的新的內(nèi)涵。對于“不忍人之心”有人釋作憐恤他人之心。朱熹則這樣解釋說:“天地以生物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因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者也?!盵9]65朱熹的解釋雖然把他的“理一分殊”思想強加于孟子,有曲意之嫌,但他以“生物之心”解“不忍人之心”卻不能不說深得孟子之意?!安蝗獭?,不忍什么?“憐恤”,憐恤什么?最大的不忍就是不忍他人失去生命,最大的憐恤就是憐恤他人慘遭厄運。見到孺子驚叫慘呼地墜向井底,心中油然怵惕悱惻,是其“不忍”,不忍幼小生命墜溺而亡。而齊宣王坐于堂上,“不忍”釁鐘之牛顫抖、哀鳴,是“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盵8]15

孟子曾說,“人皆有所不忍,達之于其所忍,仁也?!盵8]374又說:“人能充無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勝用也?!盵8]374這里“不忍”之心與“無欲害之心”互訓。合而言之,“不忍”之心即“無欲害人之心”:析而言之,因有“不忍”之心,斯有“無欲害人”的意識和動機。正是由于人人都不忍他人、同類的生命喪失,所以人人也就有了不想謀害他人性命、置他人于死地的打算和想法。孟子更明確地說,“殺無罪非仁也?!盵8]348他把“仁”與殺害無辜聯(lián)系起來足以說明這樣一個思想:愛護生命是最大的仁,濫殺無辜是最大的不仁。

忍與不忍是需要存心養(yǎng)性的過程。所謂“存心”就是在盡心、知性達到自覺的基礎上把良心、善端保存起來。當然,“存心”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時“心”可能丟失,即“放心”,那么還應該把它們找回來,重新確立道德意識,即“求放心”。有時候這個過程還是個反復的過程。就像孟子在“牛山之木嘗美”篇章中所說的那樣。心丟失了,晚上又找回來了,可是第二天又丟失了。這樣幾次三番,良心竟最終丟失了。因此“存心”不僅要確立在良心基礎上的道德意識和觀念,也要不斷更新這種觀念,而且要一次比一次牢固地確立這種道德意識。

三、孟子的忍與不忍的辯證關系

忍與不忍是兩種心理表象?!叭膛c不忍意指向否定,”[10]60但忍的立足點是自我克制與把持,不忍則是因場合刺激,不能忍受而內(nèi)心產(chǎn)生原發(fā)性的抑制阻礙的沖動。忍與不忍是事物的兩個層面。洪應明于《菜根譚》講:“人之過誤宜恕,而在己則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則不可忍?!盵11]110忍是內(nèi)求于心,由于自身作為而達不到意志、志向、動機和行為的目的,須忍。不忍是對外的表象,不忍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則這種要求制止的沖動就與忍無關。由此忍是獨善其身,不忍是兼濟天下。

孟子忍“命”,不忍“無道”。齊宣王伐燕無視孟子勸說,不忍而去齊。王謂時子曰:“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yǎng)弟子以萬鐘,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子盍為我言之?”[8]109孟子曰:“然。夫時子惡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辭十萬而受萬,是為欲富乎?”[8]109王使時子留孟子,駁之。孟子去齊,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8]115首先,“君子不怨天,不尤人”。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孟子做了轉述。為什么孟子說“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呢?因為君子是反求諸己的,嚴于律己,只從自己的內(nèi)心尋找原因。對于得失與際遇,孟子曰:“莫非命也?!盵8]331命的必然和限制,孟子以忍其命,盡其道而處之。

孟子的忍與不忍又是相互關聯(lián)的,忍于“不動心”,不忍于“動心”。不動心是孟子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方式。不動心注重內(nèi)在心志的修養(yǎng)。孟子“尚志?!薄昂沃^尚志?”[8]348曰:“仁義而已矣。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盵8]348“尚志”就是堅定地實行仁義。仁者愛人,故殺一個無罪之人,便是不仁;義即正義,故不是屬于自已的東西而拿來,便是不義。仁好比人的安居之所,義好比人的行走之路,居仁而行義,大人要做的事就齊備了。尚志者即居仁由義之人自然做到“不動心”。“動心”是依場合刺激而產(chǎn)生的惻隱之心,齊宣王不忍心見牛去死;人們乍見孺子將入井,會有怵惕惻隱之心,都是為了突顯人的不忍的天然情感,通過具體發(fā)生在自己的身邊的事件來表現(xiàn)出不忍之情是根源性的,它呈現(xiàn)出一種萌芽的狀態(tài),只要是人都會流露出這種情感?!安蝗獭钡那楦惺橇贾⒘寄?;“良知”、“良能”是人不待學習,不待思考便能做到的。“忍”是持志,矯正,修養(yǎng)方能成就。

因此,孟子主張從相互關聯(lián)的兩個方面入手成就忍性觀,力求養(yǎng)而不失,成而全之。一則在確立了不忍道德意識和自覺性的前提下以理性制約感官活動及其感官欲望,使其在一定的限度內(nèi)得到滿足和補償。不致無限制地發(fā)展而損害、背離良心。即所謂“先立乎其大者?!币粍t“寡欲”,即主動自覺地減少和節(jié)制欲望,使不動心。所謂“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8]378。正是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持而養(yǎng)之,使良心、善端逐漸地成長起來,塑造忍性觀,成就圣人君子的人格。

猜你喜歡
動心孟子人格
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力量
遠去的平凡背影,光輝的偉大人格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1:38
磨刀不誤砍柴工
再也不會遇見第二個她了
青少年日記(2018年4期)2018-11-29 10:52:29
相見歡
孟冰 “動情”“動心”“動氣”是寫戲的三大境界
論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4
中年動心
海峽姐妹(2014年2期)2014-02-27 15:08:59
漫畫之頁
长宁区| 达拉特旗| 宝山区| 乐清市| 故城县| 高陵县| 利津县| 拜城县| 玉林市| 阿鲁科尔沁旗| 翁牛特旗| 磐安县| 项城市| 梁平县| 山阳县| 马尔康县| 瓮安县| 左贡县| 清远市| 红安县| 通化县| 广州市| 南昌市| 称多县| 兴仁县| 孙吴县| 萨迦县| 黑河市| 改则县| 金溪县| 喀喇沁旗| 甘孜县| 丰原市| 来凤县| 广南县| 祥云县| 乌拉特前旗| 大关县| 天全县| 赣州市| 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