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嫻
【摘要】識字,是學生閱讀的基礎,是寫作的基礎,是學好其它學科的基礎,而有效地開展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打下堅實基礎。但是,通過調查發(fā)現,我們的識字教學方式大多都是生硬且枯燥的,這對學生大量識字會產生一定的阻礙?!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要變枯燥乏味的識字為快樂識字,增加識字的趣味性、參與性和可接受性。下面通過探討如何高效識字,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快樂,從而愛上中國漢字,愛上語文學科。
【關鍵詞】識字教學;多媒體;寓教于樂;獎勵機制;自主識字
一、善于利用多媒體認識生字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币虼耍覀兛梢陨朴谶\用多媒體,烘托場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激發(fā)學生的樂學之心。比如,筆者在執(zhí)教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視頻,這種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感官,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了。從看視頻過渡到學文,再自然引出學習本課生字。在學習生字過程中,我們依然可以借助多媒體讓教學充滿“神奇力量”。比如,筆者在執(zhí)教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識字四》這篇課文的時候,通過借助多媒體圖片出示“日、月、水、火”這幾個象形文字是如何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字,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也輕松且深刻地記住了本課需要掌握的生字。教師輕松教學,學生輕松學習,所謂一舉兩得。
二、游戲識字,寓教于樂
剛踏入小學校園的一年級學生,由于之前沒有接觸過全面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對自主學習也沒有概念,有的學生心智甚至還停留在幼兒園階段。如果一味地按照傳統(tǒng)教學,可能學生會更多地出現“丈二的和尚摸不著腦袋”的情況,這對我們的教學是十分不利的。我們都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不管是怎樣的“玩”的方式,只要是“玩”,學生的興趣可以即刻被燃起。其實,我們的識字教學也可以“玩”起來。通過“玩”,不僅可以讓學生“玩”轉知識,還能愛上學習,感受到認識漢字的樂趣。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識字三》里面有兩句話:“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比绻皇菃渭冏寣W生跟讀,學生很有可能會出現無精打采的情況,像個機器人一樣重復、機械、麻木、乏味并不是快樂學習、幸福教育的目的。因此,筆者在執(zhí)教本課的時候,通過采用趣味游戲的方式,教師邊讀邊做相對應的動作,然后學生跟著模仿,讓學生跟著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由此被帶動,快樂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激發(fā)學習動機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有較強烈的自尊心和喜歡被肯定的心理特點。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獎勵,教師對學生良好表現的肯定,將是學生努力學習的內在推動力,在往后的學習中,學生也會更傾向“親其師而信其道”。而低段學齡的學生尤為明顯,教師一句贊揚的話,可以讓學生神采飛揚,教師一個小小的獎勵,學生視為珍寶。因此,在低段識字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學生喜歡的獎勵機制來使我們的教學更輕松愉快。比如,筆者在上課的時候,會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給課前紀律最好的小組加分,給在課堂上最專注的小組加分,給在課堂上寫字最好看的小組加分,給朗讀聲音最好聽的小組加分……得分最多的小組可以得到教師獎勵的紅花,積攢了一定數量的紅花可以向教師兌換學習用品。在這樣一種氛圍中,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表現得更好,為小組加分,也為自己贏得獎勵。
四、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識字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漢字,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隨時隨地識字的好習慣。首先,可以利用家里的日常用品識字,比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包裝盒、包裝袋,當看到包裝上不認識的字,懂得去主動向他人請教。其次,可以利用報紙報刊和街道商店大字、街道大屏幕廣告識字?,F在的電視和廣告大部分都是聲音配有文字,學生可以跟著記憶,不會的記下來,可以網上查詢或者字典查明。最后,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課外書。有些家長并不知道閱讀課外書的重要性,以為學好課本知識就足夠。其實不然,課外閱讀不僅是一種快速有趣的識字方法,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和評判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因此,教師可以告知家長其重要性,對于低年級還不具備獨自閱讀能力的學生,有條件、有時間的家長可以陪伴學生閱讀。當然,教師也可以利用午間閱讀時間和學生共同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漸漸養(yǎng)成閱讀習慣。
教學生識字是一個循序漸進和反反復復的過程,記憶生字對學生來說是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在教低年級學生認識生字的時候,還要靈活多變,結合學生身心特點,秉持耐心、細心、恒心,不斷努力,為學生在識字道路上開辟一條更寬廣的道路,優(yōu)化我們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梁二紅.淺談幼兒語言識字教學[J].讀書文摘,2016(26).
[2]韓玲.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劉秀玲.小學語文生字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
責任編輯? 溫鐵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