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安徽三聯學院外語學院,合肥 230601)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互聯網+”等新概念的出現, 催生了新的教學方法的實踐。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 ,翻轉課堂模式應運而生。翻轉課堂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有效的教學模式, 顛覆了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和課堂作業(yè)[1]。教師提前進行教學設計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進行學習,除此之外,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也需要直接交流,以便教師能更好地了解學生之前的自學情況并且為學生答疑解惑。在翻轉課堂中,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西方國家,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嘗試翻轉課堂,并被應用于許多學科,其中大多是跟自然科學學科有關。中國在過去的幾年里引進了翻轉課堂教學,許多大學將其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翻轉課堂作為當今最流行的教學技術,已經無處不在。盡管在教學中可以使用大量的再現教學工具,但教學和學習并不完全與技術有關[2]。此外,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對于翻轉課堂有效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它是否真的比傳統(tǒng)教育更有效還有待研究,因此本文旨在探討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被定義為一種現代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首先將所要求的文本知識轉化為視頻, 然后向學生展示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家或課后觀看視頻。為此,2004年中國教育部實施了 “大學英語課程要求”,而在2007年又發(fā)布了“逆轉版”。以上兩篇報告對教學思想、教育模式和評價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變得個性化、協(xié)調化、超文本化[3],旨在提高大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英語水平。
盡管我國教育部門和各高校為實現這一目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如教育信息的輸入和吸收等。中國大學英語的教學主要依靠教師的講授,課程內容龐雜,課時短。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忽視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導致課堂氣氛枯燥,學生參與度低。在中國社會,學習英語最大的不便就是缺少語言氛圍,而且,大學教師的文本語言內容和活動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教學內容就不能幫助學生進行日常交流和寫作,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傳統(tǒng)大學英語教學注重的是課堂講授,而對于翻轉課堂來說,知識的內化更加重要。翻轉課堂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發(fā)布的教學資料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翻轉課堂更有利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體系。
哈佛大學物理學家Eric Mazul是翻轉課堂研究的先驅。20世紀90年代初,他創(chuàng)立了“同伴指導”的教學方法,即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yè),在家里完成授課。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給學生一個主動提問的機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從而使學習更有活力。從他的實驗中可以看出,同伴教學可以促進知識的內化,從而可以再次提高學習的準確性。美國經濟學家Lage M J和Platt G J認為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徹底挑戰(zhàn)[4]。對于翻轉課堂來說, 原本應該在教室里進行的活動被移出了教室,而課堂活動轉向了課外活動。老師們進行好教學設計,制作好視頻之后,學生隨時可以觀看自學,時間比較靈活,而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中國不少學者也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研究。張金磊等認為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是知識教學和知識內化的逆轉[5]。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和課堂時間發(fā)生了變化。鐘曉流等認為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在信息環(huán)境下向學生提供視頻作為學習資源[6]。馬秀麟等[7]給出了翻轉課堂的定義,即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翻轉。學生在課堂外完成了知識學習和自主學習,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對于中國翻轉課堂的應用來說,它涵蓋了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非學歷教育、企業(yè)培訓等。對于學生來說,利用網絡學習是可行的,他們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此外,大學里有許多高技能的學者,他們善于從事新技術和新思想的研究,從而實現翻轉課堂在高校課堂中的應用。毫無疑問,翻轉課堂的研究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這種趨勢下,大學英語的教學有可能利用翻轉課堂來取得更好的成績。
本文在分析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與應用時,主要從實施條件、實施步驟及相關原則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硬件支持和視頻制作技術是翻轉課堂應用的基礎。 對于每一個學生, 他們應該有信息終端,如筆記本、臺式電腦、手持智能設備等。目前大部分學生上大學之后,父母都有能力給他們配備電腦。根據相關統(tǒng)計數字,電腦在大學中的普及率已達到90%,大學生們也可以很快學會操作互聯網技能。對于教師來說,他們需要利用網絡技術為開展翻轉課堂教學制作教學視頻,其他方法如課件閱讀、導學計劃、教材、補充材料等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然而視頻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翻轉課堂分為課后活動和課堂活動,學生必須在課后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習內容形成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課堂上與同學、教師進行互動。此外,教師有效的教學指導對翻轉課堂的應用至關重要。教師的指導包括解答學生問題、講解疑難問題、課堂討論等。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設計情況設計教學內容。良好的互動、面對面、有意義、有深度的學習對于翻轉課堂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學生和教師都會感到枯燥乏味。
安排好實施步驟對有效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至關重要,根據翻轉課堂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翻轉課堂的實施步驟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3.2.1 課前設計 教師仔細研讀教材,做好教學設計,錄制創(chuàng)建視頻,也可以從一些教學網站上找到合適的視頻教學資源,作為自己的課程教學內容。然而,開放教育資源可能與課程目標不完全一致,教師自己錄制視頻可以減少上述問題。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不同的教學材料。
3.2.2 課堂設計 根據建構主義,知識的獲取是指學習者在一定的語境下實現內涵建構的過程。 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語境、對話等要素提高學生的參加度并實現知識的內容。錄課視頻應確保學習內容并充分呈現給學生,要對學生有吸引力。除了錄制視頻外,教師應提出各單元的設計目標,總結教學重點,設計好課堂討論問題。教師可以從課程內容、學生看視頻的情況總結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應根據本次課的教學目的及重難點設計討論問題,并且設計的問題要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教師應充分利用語境、協(xié)調、對話等因素,提高學生的參與率,完成所學知識的內化[8]。
3.2.3 課后反饋和評估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評價由教師和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盡可能從多方面實現客觀的、整體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多進行交流,多鼓勵學生,同時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學生也可以根據對知識重點和難點的掌握及作業(yè)完成情況對自己做出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結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主要采用實現翻轉課堂后前后兩次考試成績對比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經過為期三個月的翻轉課堂方式學習后,學生再次進行英語考試,然后將所得考試成績與之前考試成績進行對比,采取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獨立樣本t分析和成對樣本t檢驗。另外,對282名大一非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每個班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翻轉課堂實驗。作者編制了問卷,在學生對翻轉課堂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親身體驗后,向學生發(fā)放問卷,以便收集更客觀、真實的數據。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的看法和態(tài)度。問卷問題涉及了三個方面:第一部分是關于翻轉課堂的有用性、可行性和可用性;第二部分針對各個階段的接受差異;第三部分是針對翻轉課堂表現的觀點和態(tài)度。翻轉課堂方式的教學進行三個月之后,所有的受試者都被要求填寫相同的問卷。
4.2.1 前后兩次考試對比 在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之前,學生進行了一次英語綜合能力測試;經過三個月的翻轉課堂教學之后,學生進行了第二次英語綜合能力測試。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英語成績有所提高,表1、表2為對兩次分數的對比,表1為群組統(tǒng)計資料,表2為獨立樣本檢定。
表1 群組統(tǒng)計資料
表2 獨立樣本檢定
從表1、表2可以看出,如果采用相等變異數,也就是假設線上教學前后成績不具有顯著差異,顯著性水平只有0.005, 說明假設不成立。如果不采用相等變異數,顯著性水平是0.000,小于0.005,說明線上教學前和線上教學后成績是有顯著差異的,這個統(tǒng)計結果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對成對樣本進行分析如表3~表5,表3為成對樣本統(tǒng)計資料,表4為成對樣本相關性,表5為成對樣本檢定結果。
表3 成對樣本統(tǒng)計資料
表4 成對樣本相關性
表5 成對樣品檢定結果
從表3~表5配對樣本t檢驗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線上教學之前的平均成績是68.07, 線上教學后的平均成績是74.20, 高于線上教學之前的成績。顯著性水平0.000<0.005,不存在顯著差異的概率是零,說明線上教學前后的學生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而成對樣本相關系數是0.908,可以判斷前后兩次的結果具有很大的相關性,所以這個結果是合理的。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在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方面更有成效。
4.2.2 問卷調查結果 在282份有效問卷中,約82.83%的學生愿意接受翻轉課堂改革。達到84.34%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的發(fā)展前景不錯,16.66%的同學認為翻轉課堂的發(fā)展前景一般或者很糟。89.05%的學生非常喜歡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到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他們可以接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72.15%的學生認為自己具備在線學習所需要的網絡使用能力,能很快適應使用網絡進行在線學習,只有3.38%的同學非常不同意。
84.66%的學生認為課堂討論很實用,他們可以通過討論來練習口語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教師的評價,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剩余15.34%的同學認為小組討論是在浪費時間,有些學生會突然不知所措,有些學生則因為比較內向不愿意參加討論,更喜歡老師直接的教學方式。
此外,本研究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績效差別。因此問卷調查中有一部分內容是關注學習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觀認知。73.45%的同學認為通過在線學習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僅有3.18%的同學非常不同意。70.26%的同學認為適合用翻轉課堂的模式進行大學英語的學習,3.45%的同學則持反對態(tài)度。81.06%的同學在線學習對于學習的時間和內容更為靈活,僅有3.74%的同學否認。73.68%的同學認為在線學習提供的學習資源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僅3.65%的同學非常不同意。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顛覆性的教學模式, 能夠被大多數學習者所認識和認同,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并相信翻轉課堂可以提高他們的能力。
4.3.1 翻轉課堂的優(yōu)勢 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在線教學呈現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 首先, 在線視頻使個人在課堂之外學習成為可能。學生可以直接生動地看到教師對本單元的詳細講解,把握好重難點,他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有的放矢,學起來更加靈活有效。其次,通常情況下,信息傳遞先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實現的,然后課后由學生自己的復習回顧來實現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學生在課前獲取所學知識材料,然后在課堂上通過互動來完成知識的內化。第三,翻轉課堂上,同學互動的機會很多,比如主題討論、搶答、投票、分組任務等。教師還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為有疑問的學生答疑解惑。顯然,老師花在翻轉課堂上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學生之間也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與溝通,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也能夠有更好的了解。
4.3.2 翻轉課堂的缺點 翻轉課堂有很多優(yōu)點,但不足之處也同樣不可忽視。 對于教師來說,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增加了他們的負擔。第一個負擔是準備教學資料,包括教學視頻的錄制、微課和其他閱讀材料的準備。此外,教師還要選擇課程知識點,花上數個小時設計自己的課堂活動。另外一個負擔就是課堂練習的設計,翻轉課堂的練習不僅要求學生完成傳統(tǒng)課堂上的任務,還要幫助教師分析掌握學生學習效果,因此,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有更多的考慮和安排,以便學生能取得良好的成績。此外,練習題要一題一題地輸入電腦,也比較耗時。對于學生來說,首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一種考驗。對于習慣了跟從老師去學習的中國大學生來說,如果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其次,如果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沒有特色,也很難吸引激起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另外,翻轉課堂的一個必須的技術支持就是硬件技術設備。沒有電腦、智能設備、電子設備等,就不可能實現線上課堂教學,翻轉課堂的應用無疑給大學生帶來了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
面對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信息時代,學習方法和學習工具不斷更新。通過以上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分析,讀者和作者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和實踐有了更好的認識。雖然自身也有一些無法避免的缺點,但總的來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節(jié)省了面對面授課的時間,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積極的、體驗性的學習機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學知識,發(fā)展更高層次的認知技能[9]。然而,對于高校英語教學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幾千年的傳統(tǒng)教學相比,教師和學生很難完成角色轉換。他們必須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學會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等。高校也有必要引導學生以更加理性的態(tài)度接受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借助翻轉課堂有效地實現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