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維娜
(克州人民醫(yī)院麻醉科,新疆克州 845350)
近年來,肺癌死亡率呈現上升趨勢,疾病負擔日益加重,是一種嚴重威脅著居民生命健康的慢性病[1]。目前,治療肺部腫瘤的主要手段是手術治療,胸腔鏡被大量運用在肺葉切除術中?;颊咴谌砺樽砘謴推谥校霈F術后躁動是經常發(fā)生的現象,對其原因進行分析,與疼痛、尿管刺激及胸腔引流管刺激等有密切的聯(lián)系[2]。術后疼痛躁動嚴重的患者,還會產生精神方面錯亂等不適癥狀,生活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因此,在患者麻醉恢復期,對患者進行充分鎮(zhèn)痛至關重要,而右美托咪定被經常運用在鎮(zhèn)痛及鎮(zhèn)靜中[3]?;诖耍狙芯刻接懥顺掷m(xù)小劑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患者術后蘇醒和躁動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克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0例接受胸腔鏡肺葉切除的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研究,按不同麻醉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0~69歲,平均(49.52±18.2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31~70歲,平均(50.54±18.27)歲。納入標準:①美國麻醉師協(xié)會(ASA)分級I、Ⅱ級;所有患者均符合肺癌的診斷標準并確診,具有手術切除病變肺葉的指征[4];②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②合并嚴重哮喘病史或者其他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③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或有手術禁忌證者。本研究經由克州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為所有患者均開通外周靜脈通路,監(jiān)測兩組患者心電圖(ECG)、血氧飽和度、腦電雙頻指數(BIS)及動脈血壓。兩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誘導:依托咪酯脂肪乳(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511,規(guī)格:10 mL∶20 mg)0.2 mg/k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2,規(guī)格:1 mL∶ 50 mg)0.5 μg/kg、順式阿曲庫銨(浙江仙琚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02,規(guī)格:5 mg/支)0.2 mg/kg,及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19990282,規(guī)格:20 mL∶0.2 g)2 mg/kg。手術中運用靜脈吸入復合麻醉,吸入七氟烷(上海恒瑞醫(y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172,規(guī)格:120 mL/瓶)1.5%~2.0%,靜脈泵注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508,規(guī)格:2 mL ∶ 0.1 mg)6~12 μg/(kg·h)。同時,觀察組持續(xù)泵注右美托咪定(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10097,規(guī)格:2 mL∶0.1 mg)0.5 μg/kg。對照組持續(xù)泵注丙泊酚3~8 mg/(kg·h),按照需要間斷給予順式阿曲庫銨。手術中將患者的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維持在 35~45 mmHg(1 mmHg=0.133 kPa),BIS維持在40~60。在手術切皮前3 min,給予舒芬太尼0.05 μg/kg。在手術結束前30 min,給予昂丹司瓊8 mg及舒芬太尼5 μg。進行縫皮時,連接患者的自控靜脈鎮(zhèn)痛泵。送到麻醉恢復室后為患者拔管,待患者清醒后送回病房。
1.3 觀察指標 ①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記錄其拔管前(T1)、拔管時(T2)及拔管后5 min(T3)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血氧飽和度。②觀察比較兩組的拔管時間及手術時間。拔管指征是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wěn)、有自主咳痰能力。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躁動率,共為4級,1級為平靜、無躁動;2級為輕度躁動,偶有呻吟;3級為中度躁動,呻吟持續(xù)發(fā)生,且沒有任何刺激也會發(fā)生掙扎;4級為重度躁動,必須要借助外力按著患者四肢[4]。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其中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重復測量資料比較行方差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均比對照組時間短,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s,min)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s,min)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 拔管時間對照組 40 209.04±63.91 15.56±2.92觀察組 40 205.98±58.23 14.97±2.59 t值 0.224 0.956 P值 0.823 0.342
2.2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段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血氧飽和度 平均動脈壓重復測量方差檢驗結果中,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滿足球形假設(χ2=2.579,P>0.05),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747,P< 0.05)。T1、T2、T3個時間點,觀察組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時間對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的單獨作用均滿足球形假設(均P>0.05),即隨時間延長均呈升高趨勢(均P<0.05)?;A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比較(±s,mmHg)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平均動脈壓比較(±s,mmHg)
注:與T1比,*P<0.05;與T2比,#P<0.05。
組別 例數 T1 T2 T3觀察組 40 70.45±2.6173.77±2.78*74.61±3.24*對照組 40 73.80±1.7779.20±2.56*77.25±2.03*#
心率重復測量方差檢驗結果中,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不滿足球形假設(χ2=7.210,P<0.05),Epsilonα=0.888> 0.075,選擇Huynh-Feldt矯正,交互作用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7.447,P< 0.05)。T1、T2、T3三個時間點,觀察組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時間對兩組患者心率的單獨作用均滿足球形假設(χ2=2.526,P>0.05),隨時間延長均呈升高趨勢(P<0.05)?;A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心率比較(±s,次/min)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心率比較(±s,次/min)
注:與T1比,*P<0.05;與T2比,#P<0.05。
組別 例數 T1 T2 T3觀察組 40 63.35±2.82 72.89±2.90* 73.42±3.02*對照組 40 73.99±3.58 79.10±2.96* 78.58±2.94*#
血氧飽和度重復測量方差檢驗結果中,時間與組別的交互作用滿足球形假設(χ2=0.235,P>0.05),交互作用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476,P> 0.05)。T2和T3兩個時間點,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T1時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時間對兩組患者血氧飽和度的單獨作用滿足球形假設(χ2=2.642,P>0.05),隨時間延長均呈升高趨勢(P<0.05)。基礎數據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血氧飽和度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手術后不同時間點的血氧飽和度比較(±s,%)
注:與T1比,*P<0.05;與T2比,#P<0.05。
組別 例數 T1 T2 T3觀察組 40 97.33±0.76 98.27±0.56* 98.95±0.60*#對照組 40 98.55±0.69 98.60±0.61 99.26±0.50*#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躁動率 觀察組中有中度躁動患者1例,輕度躁動患者5例,躁動發(fā)生率為6/40(15.00%);對照組中度躁動患者5例,輕度躁動患者8例,躁動發(fā)生率為13/40(32.50%),觀察組的躁動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634,P<0.05)。
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因為創(chuàng)傷較小、安全性高且效果良好等優(yōu)勢[5],已成為目前治療肺癌的首選方法。而術后躁動是全身麻醉手術中常見的并發(fā)癥[6],如果未及時進行有效的處理,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非常嚴重的影響[7]。臨床上對于術后躁動常規(guī)的處理藥物包括丙泊酚等[8],但是在大部分情況下,如果已出現躁動,此時再進行補救,效果并不理想。右美托咪定作為一種高選擇性的α2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可顯著抑制脊髓交感神經釋放的沖動[9],理論上可以減少躁動的發(fā)生。
在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的麻醉誘導方式相同,觀察組的麻醉方案將泵注丙泊酚換為右美托咪定。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拔管時間均比對照組時間短,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據此結果尚不能判定使用右美托咪定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更早完成拔管,但考慮可能本研究所選取的樣本較少,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樣本量不足有關。
在拔管前、拔管時及拔管后5 min3個時間點上,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動脈壓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均低于對照組;拔管時和拔管后5 min 2個時間點,觀察組患者的血氧飽和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T1時兩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且,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均隨時間延長均呈升高趨勢。這表明右美托咪定對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在拔管后5 min的影響要弱于丙泊酚,且對患者平均動脈壓、心率在拔管時的影響也要弱于丙泊酚,推測右美托咪定對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影響更小,使用更安全。
觀察組患者的躁動率為15.00%,遠低于對照組的3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右美托咪定對于減少術后躁動有明顯效果,與丙泊酚相比,具有明顯優(yōu)勢。
由于此次研究所選取的樣本較少,得到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應逐漸擴大納入的樣本數量,增加隨訪時間,進一步研究持續(xù)小劑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患者術后蘇醒和躁動的影響,希望可以提升研究的準確、有效性。
綜上所述,給予胸腔鏡肺葉切除患者,持續(xù)小劑量泵注右美托咪定,對心血管功能影響小,可降低患者術后躁動的發(fā)生率,提升安全性,推薦臨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