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亮
(清華大學 法學院, 北京 100084)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538條規(guī)定:“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北緱l規(guī)定了債權人撤銷債務人無償行為的構成要件,屬于不完全規(guī)范,而《民法典》第542條規(guī)定了撤銷債務人無償行為的法律效果,二者構成債權人撤銷債務人無償行為的完全性規(guī)范。(1)本文案例來源:北大法寶案例庫。
[2]按照《民法典》第465條第2款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也即合同具有相對性。據此,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合同關系,應當不能對第三人發(fā)生效力。但在第三人無償受讓或者以明顯不合理價格受讓且主觀上明知或應當知道的情況下,對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產生重大影響,從利益衡量角度,應當例外地允許債權人與債務人的合同對外發(fā)生效力,債權人可以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不當行為。(2)參見崔建遠:《合同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168頁。由于債權人撤銷權突破了債的相對性,所以對其適用范圍予以限制,在法律適用時,要從構成要件以及類型上進行限制。另外,債務人得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或新增加債務,債權人并不得加以干涉。但在債權成立之時的責任財產因其后債務人轉讓于第三人而不當減少的情況下(3)顧昂然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草案)〉的說明——1999年3月9日在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發(fā)言中,表達了撤銷危害債權的行為是為了防范合同欺詐,防止有的企業(yè)利用合并、分立逃避債務。參見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立法資料選》,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23頁。,會影響將來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這種對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影響是間接的,是債務人行為甚或第三人行為的反射效果。(4)參見許德風:《民法典中的債權人撤銷權行使的法律效果》,《人民法院報》2020年7月30日。在債務人無償處分其財產權益時,可以認定其不當操縱責任財產,而且,第三人無償獲得該財產利益,相對于有償獲得的第三人,更不值得保護。而債務人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的行為之所以可以被撤銷,主要是因為債務人惡意操控責任財產,不當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所以,本條規(guī)范目的主要在于規(guī)制債務人操控其責任財產的行為,避免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受到債務人操控其責任財產行為的影響。對于債務人惡意操控責任財產、不當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行為,我們可以稱之為“詐害行為”。
[3]債權人撤銷權制度源自于羅馬法上的“保羅之訴”(actio pauliana),其構成前提是有欺詐意圖和損害結果。(5)參見彼德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第407頁以下?!斗▏穹ǖ洹返?341條之二繼受了該規(guī)則,如果債務人的詐欺行為構成對債權人權利的侵害,后者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要求該行為不具有對抗力。在涉及有償行為的場合,債權人還需要證明第三人知情?!兜聡Ц恫荒艹绦蛞酝獾膫鶆杖朔尚袨槌蜂N法》第2條規(guī)定:如果對債務人財產的強制執(zhí)行不能使債權人得到完全償付,或者認定該強制執(zhí)行不可能使債權人得到清償,那么,已經取得可執(zhí)行的債務名義,并且其債權已經到期的債權人,有權進行撤銷。德國債權人撤銷權是在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實現(xiàn)的,債權人對債務人的相對人、即撤銷權相對人提起撤銷權之訴,目的是恢復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于強制執(zhí)行之下。(6)參見Brox/Walker, Zwangsvollstreckungsrecht, 5. Aufl., München:Carl Heymanns Verlag KG,1996,S.139.我國臺灣地區(qū)所謂“民法”融合了法國法債權人撤銷權以及德國法撤銷權之規(guī)則,其第244條規(guī)定: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申請法院撤銷之。債務人所為之有償行為,于行為時明知有損害于債權人之權利者,以受益人于受益時亦知其情事者為限,債權人得申請法院撤銷之。債務人之行為非以財產為標的,或僅有害于以給付特定物為標的之債權者,不適用前二項之規(guī)定。債權人依第一項或第二項之規(guī)定申請法院撤銷時,得并申請命受益人或轉得人恢復原狀,但轉得人于轉得時不知有撤銷原因者,不在此限?!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74條借鑒參考了上述經驗,一并規(guī)定了無償行為與有償行為的撤銷。(7)參見全國人大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與國內外有關合同規(guī)定條文對照》,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61頁?!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一》)第23條以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二》)第18條以下補充規(guī)定了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睹穹ǖ洹返?38條以下接受了《合同法》第74條及其司法解釋規(guī)則,但分別規(guī)定了無償行為的撤銷,以及有償行為的撤銷,并于第542條規(guī)定了債權人撤銷權的法律效果。另外,與《合同法》第74條相比,《民法典》接受了《合同法解釋二》中“放棄未到期債權 ”“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等類型,并以“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概括規(guī)定了無償行為,同時,將“損害債權人的利益”修改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
1.與《民法典》第535條以下的關系
[4]《民法典》第535條以下規(guī)定了債權人代位權制度。在債務人怠于行使債權及其從權利而影響債權人實現(xiàn)到期債權時,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債權人代位權針對的是債務人怠于行使債權及其從權利而聽任責任財產不當減少的行為。而債權人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積極減少責任財產的不當行為。(8)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北京:法律出版社,2020年,第1033頁;韓世遠:《合同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年,第432頁。另外,債權人代位權針對的大都是債務人消極的不作為,而債權人撤銷權針對的大都是債務人積極的作為。在法律效果上,代位權成立的,債務人的相對人應向債權人履行義務,債權人接受履行后,債權人與債務人、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相應的權利義務終止?!睹穹ǖ浜贤?草案)》(征求意見稿)第82條規(guī)定: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行為的,可同時依法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在其行為被撤銷后對相對人所享有的權利。按照債權人撤銷權與代位權一并訴訟的規(guī)則,債權人可以優(yōu)先獲得清償。但最終通過的《民法典》并沒有規(guī)定該規(guī)則。
2.與《民法典》第539 條的關系
[5]《民法典》第539條規(guī)定了債權人撤銷債務人有償行為的構成要件,其法律效果也規(guī)定在第542條。鑒于第539條針對的是債務人有償行為,在解釋本條無償處分財產權益行為時,原則上應限定在沒有對價的情況下。不過,由于第539條采取的是列舉規(guī)定的模式,沒有概括性規(guī)定。所以,可以認為,在第539條列舉的債務人行為類型之外,只要債務人向第三人(受領人)給付的財產價值與受領人對待給付之間超出市場限度的不對等狀態(tài)(9)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378頁。,即構成無償行為。
3.與《民法典》第154條的關系
[6]《民法典》第154條規(guī)定,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與原《合同法》第52條第2項相比,“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被改為“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由此可知,違法無效、悖俗無效的情況,不再適用該規(guī)則。在惡意串通的構成上,首先需要主觀上的惡意與串通,在客觀上具有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有學者認為,必須達到“實際損害第三人利益”時,方可構成。在惡意與串通的證明上,需要達到“確信該待證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能夠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高于民事蓋然性的一般標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109條)。不過,在司法實踐中,往往會降低惡意與串通的主觀標準,從客觀行為或者關聯(lián)關系上推斷。(10)參見茅少偉:《惡意串通、債權人撤銷權及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33號的實體法評釋》,《當代法學》2018年第2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債權人主張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因而導致合同無效,通常是確認之訴,并不含有返還之訴的內容。在案件事實同時構成惡意串通無效行為以及可撤銷的詐害行為的情況下,法院一般支持債權人擇一行使。實踐中,有當事人選擇主張債務人與其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其利益導致合同無效,并不主張債權人撤銷權,法院也不會依照職權適用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11)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第534頁;《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一終字第71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2012)民四終字第1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33號(2014年)》。不過,在判斷是否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問題上,有的法院也會考察債務人的詐害行為是否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問題。在“嘉吉國際公司與福建金石制油有限公司等買賣合同糾紛案”中,一審判決認為,田源公司與福建金石公司是關聯(lián)企業(yè),田源公司對福建金石公司欠嘉吉公司的債務明知,雙方約定的土地使用權、地上建筑物和設備轉讓價款明顯偏低,且無充分證據證明田源公司已支付該對價。匯豐源公司與田源公司的關聯(lián)關系可以證明他們之間達成《買賣合同》的目的就是為了轉移田源公司從福建金石公司受讓的資產。這些合同的履行導致福建金石公司實際上成為一個空殼公司,直接導致嘉吉公司的債權無法實現(xiàn),因此,福建金石公司與田源公司之間轉讓資產的行為以及田源公司與匯豐源公司之間轉讓資產的行為均應認定為惡意串通、損害嘉吉公司利益的行為。債權人主張因惡意串通而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債務人與受益人均為被告。(12)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33號(2014年)》。
[7]在實踐中,還有法院依據職權審查合同效力,在債權人主張行使債權人撤銷權的情況下,法院還是先行審查合同效力,認為應當適用惡意串通導致合同無效的規(guī)則。(13)參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蘇民終字第0084號民事判決書》。也就是說,惡意串通導致合同無效的規(guī)則優(yōu)先于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的適用。不同觀點認為,在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上,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都較為特別,構成惡意串通無效規(guī)則的特別規(guī)則。在惡意串通無效規(guī)則與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競合時,應當優(yōu)先適用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14)參見茅少偉:《惡意串通、債權人撤銷權及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33號的實體法評釋》,《當代法學》2018年第2期。對此,本文認為,在惡意串通無效規(guī)則與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競合時,不能優(yōu)先適用惡意串通無效規(guī)則,債權人應可以選擇主張合同無效,還是行使債權人撤銷權。惡意串通無效規(guī)則的構成要件比較寬泛,可以包含構成債權人撤銷權的情況,債權人撤銷權規(guī)則更具體,要件更加清晰。在債務人的詐害行為無償的情況下,無須證明受讓人是否知情,而在債務人的詐害行為為有償行為時,由于證明受讓人知情或應當知情比證明受讓人與債務人惡意串通更為容易,所以,當事人可能選擇優(yōu)先適用債權人撤銷權。另外,在理論上,多有學者主張在惡意串通情況下,只有受損害的第三人可以主張合同無效,在法律效果上,依據《民法典》第157條處理。而當事人主張債權人撤銷權的,詐害行為也為自始不發(fā)生效力,但在立法過程中,曾經規(guī)定債權人同時行使代位權規(guī)則,第三人須將所獲得的財產利益返還給債權人,實際上達到了債權人優(yōu)先受償的效果。(15)參見龍?。骸睹穹ǖ渲械膫Hw系》,《比較法研究》2020年第4期。
4.與破產法上撤銷權的關系
[8]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以下簡稱《破產法》),企業(yè)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可以進入破產程序(第2條第1款)。(16)《破產法》僅承認企業(yè)法人具有破產能力,其他主體不具有破產能力。破產程序開始后,破產管理人可以撤銷受理破產申請前一年內的無償轉讓財產等行為(第31條),還可以撤銷受理破產申請前六個月內的清償等偏頗行為(第32條)。(17)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第373頁。破產撤銷權與債權人撤銷權的共同之處,都是排除因債務人可撤銷行為所侵害債權人的效果。但二者的程序目的不同:在破產撤銷權情況下,破產管理人行使撤銷權是為了債權人共同體的利益而進行的,并且力求通過返還給共同債務人來補充破產財團,從而實現(xiàn)全體債權人平等受償。而債權人撤銷權是由單個債權人提出的,并以該債權人的債權額為限,人民法院支持債權人撤銷權的,第三人原則上應向債務人返還,但《民法典合同編(草案)》(征求意見稿)第82條曾規(guī)定,債權人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行為的,可同時依法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在其行為被撤銷后對相對人所享有的權利。按照這樣的規(guī)則,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同時行使代位權,最終可以達到優(yōu)先受償的效果(參照《民法典》第537條)。
[9]在法院裁定債務人開始破產程序之前,債權人已經提起撤銷權訴訟,審理債權人撤銷權之訴的法院應當中止審理,在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后,應當駁回債權人撤銷權之訴。一旦對債務人開始破產程序,債權人就不得行使撤銷權或者終止行使撤銷權,而是應由破產管理人行使撤銷權。如果破產管理人可以行使破產法上的撤銷權,一般應不允許債權人再行主張民法上的撤銷權。但是,如果破產管理人不行使或拒絕行使破產法上撤銷權,那么債權人可以行使民法上撤銷權,請求撤銷債務人的詐害行為,追回財產,并將該財產歸入債務人責任財產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yè)破產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第13條)。(18)參見王欣新:《民法典債權人無償行為撤銷權對破產撤銷權的影響》,《人民法院報》2020年9月24日。在破產程序開始后,享有別除權的債權人,仍然可以行使債權人撤銷權。之所以原則上將債權人撤銷權限制在破產之外,一方面是因為,債權人撤銷權考慮的并不是破產財團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為,在債務人破產程序持續(xù)過程中,債務人新取得的財產利益同樣要歸入破產財團。在債務人破產的情況下,對于債務人財產的分配適用的是債權人平等對待原則。在破產程序終結后,債權人發(fā)現(xiàn)債務人存在可撤銷的行為的,債權人還是可以行使民法上的撤銷權的。(19)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第370頁。
[10]如果對第三人的財產開始破產程序,第三人被宣告破產而破產財團中有債務人無償或者以不合理價格轉讓給第三人的財產,那么,利益受到損害的債權人可以向第三人的破產管理人主張債權人撤銷權。
[11]債權人對債務人須享有債權,債權未產生或消滅的,即無從談起債權人撤銷權。(20)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年,第140頁。
1.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合同有效
[12]如果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其與債權人之間的合同已經被撤銷或者無效,但債權人因此享有返還財產、折價補償或者賠償損失請求權(《民法典》第157條)的情況下,仍可主張撤銷權;如果合同被認定無效或者被撤銷后,當事人之間沒有產生返還財產、折價補償或者賠償損失請求權,則不可主張撤銷權。在“陳東訴顧春蘭撤銷權案”中,陳東與顧春蘭所簽借款協(xié)議項下之款項已經過生效的刑事判決認定為:顧春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從陳東處騙取,簽訂借款協(xié)議是顧春蘭為實現(xiàn)其犯罪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故該借款協(xié)議屬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合同,陳東基于該合同對顧春蘭不享有合法有效的合同債權,也就不存在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顧春蘭與第三人顧煥明、徐玉仙房屋轉讓行為的法律基礎。(21)參見《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浙杭商終字第965號民事判決書》。
2.債務人對主債權享有抗辯與抗辯權
[13]原則上,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不一定是可實現(xiàn)的債權,比如該債權上負有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或者未到期的抗辯的,債權人也可以行使撤銷權。因為撤銷之后,財產仍歸屬于債務人;債權人向債務人主張債權時,債務人仍可以行使抗辯。
[14]有學者認為,在債權人的債權已經過訴訟時效而經判決敗訴確定不能行使時,債權人自沒有理由行使撤銷權。(22)參見黃立:《民法債編總論》,臺北: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第508頁。但是,在債權人的債權已經過訴訟時效、但沒有經過判決確定不能行使的,債務人進行無償詐害行為時,原則上債權人可以基于該已經過訴訟時效的債權主張債權人撤銷權,因為已經過訴訟時效的債權并沒有消滅。具體來講,在債權人提起的撤銷權訴訟中,如果債務人主張債權人的債權已經過訴訟時效,請求法院判決駁回債權人的訴訟請求,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不過,如果債務人沒有主張債權人的債權已過訴訟時效,人民法院應當支持債權人的撤銷主張,判決撤銷債務人的詐害行為。
[15]如果債權未屆清償期,債權人得否主張撤銷權?首先,從本條的文義來看,并沒有要求債權人的債權一定是清償期屆滿的。在債權期限尚未屆滿的情況下,債務人享有債務未屆期的抗辯,得阻止債權人行使債權。但是,從撤銷權的功能來看,債權產生之時,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即為其擔保,并不是以債權清償期屆滿時的責任財產為擔保的。其次,撤銷權針對的是債務人損害債權的積極行為,若不及時行使撤銷權,等到債權期限屆滿時,將無法補救。(23)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33頁;申衛(wèi)星:《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兼評我國〈合同法〉74條》,《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第2期;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4頁。最后,債權人需要以訴訟方式行使撤銷權,并且行使撤銷權的法律后果首先要歸屬于債務人,所以,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并不意味著自己債權的實現(xiàn)。綜上所述,本文認為債權未屆清償期的,債權人也得行使撤銷權。(24)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0頁。在“江蘇寶安電纜有限公司與沈國平、劉勤華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債務人與債權人簽訂追索權國內保理合同一份,預付款金額2 500萬元,期限為一年,兩被告為債務人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原告與債權人簽訂最高額保證合同。后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原告代為清償后,向債務人及兩被告追償。經法院判決,兩被告應承擔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據此,原告是兩被告的債權人?,F(xiàn)發(fā)現(xiàn),兩被告在債務人債務未到期前,即將其房屋贈與其女兒,于是,原告起訴兩被告,主張撤銷該贈與行為。本案中,一是在債務人實施詐害行為時,債權尚未到期;二是在詐害行為時,原告對兩被告的追償權也未發(fā)生。但兩審法院均認為,在保證合同訂立時,原告對兩被告的債權地位就已經確立,而且,兩被告的責任財產也是未到期債權的擔保,在債權未到期前,詐害行為對原告?zhèn)鶛嗟膶崿F(xiàn)也構成侵害。(25)參見《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法院(2016)蘇0282民初6468號民事判決書》《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蘇02民終1741號民事判決書》。
[16]在附生效條件的合同中,條件未成就前,合同尚未生效,債權尚未產生,債務人實施的減少財產的行為不會“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所以債權人不能行使撤銷權。(26)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32頁。在附生效期限的合同的情況下,合同尚未生效,債權人享有期待權,債務人實施的減少財產的行為也不會“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 不過,附生效條件或者附期限合同中的債權人,其將來債權發(fā)生的可能性很大,此時,債權人應享有撤銷權。在司法判決中,有判決認為附生效條件的債權可以作為行使撤銷權的根據。(27)參見《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蘇民終515號民事判決書》。對于須經批準等手續(xù)才能生效的合同中的債權,在合同未批準前,債權也未發(fā)生,但是批準可能性很大的情況下,債權人也享有期待利益,在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債權人也應享有撤銷權。綜合上述,本文認為,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雖然債權尚未發(fā)生,但在將來發(fā)生可能性很大的情況下,債權人也應受撤銷權保護。
[17]有學者認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時,其債權數額不必確定。(28)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1頁。從合同訂立角度看,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對標的、數量達成一致,合同即可成立。對于對待給付及其數額,可以通過任意法予以填補(第511條第2項)。在債權數額范圍不確定的情況下,并不影響債權人對債務人債權的成立。(29)參見《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贛民終484號民事裁決書》。所以,即使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數額范圍不確定,也可以行使撤銷權。但是,依照《民法典》第 540 條的規(guī)定,“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如果債權的數額范圍尚不確定,債務人實施的法律行為又是可分之債(如贈與金錢、放棄金錢債權等),將無法確定債權人的行使范圍。所以,應當認為,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時,應當提出一個確定的債權數額,并以此為限主張撤銷權。
[18]債權也無須在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即歸屬于現(xiàn)債權人,比如,主體變更不影響債的同一性,變更后的債權人仍得行使撤銷權。(30)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480頁。
[19]債權人、債務人之間就債權成立與否存在爭議并形成訴訟,對此并不需要最終法院裁決或司法確認后,債權人才可以行使撤銷權。(31)參見《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 (2016)川0191民初30號民事判決書》《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川01民終10990號民事判決書(之一)》。債務人的相對人以債權正在訴訟中、債權基礎不確定為理由進行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32)參見周寓先:《處于訴訟中的債權不影響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人民司法》2019年第14期。
3.債權原則上須為金錢之債
[20]債權人的債權是否必須是金錢債權?《民法典》并未設此限制。但學者多認為,基于撤銷權旨在保全債務人責任財產,債權人的債權應當為金錢債權,而不能是金錢債權以外的特定物債權。(33)參見韓世遠:《債權人撤銷權研究》,《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3期;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0頁;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3輯,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年,第432-433頁。也有觀點認為,金錢債權不以現(xiàn)在的金錢債權為限,還包括將來的金錢債權,尤其是將來可以轉化為金錢債權的債權,如因不履行債務而轉化的損害賠償債權。(34)參見崔建遠、陳進:《債法總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年,第169頁、第170頁。金錢之債可以是基于法律行為產生的金錢之債,也可以是基于侵權行為發(fā)生的損害賠償之債。(35)實踐中,多是基于借貸合同關系產生的金錢之債,參見張霞:《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例分析報告》,《上海法學研究》2020年第2卷。在比較法上,德國法要求以金錢之債為限,債權人得主張撤銷權。(36)參見Kirchhof, MünchKommAnfG § 2,München: C.H. Beck, 2012, Rn. 13.主要理由有二:其一,因為債權人撤銷權指向的是基于債務人一般性的、原則上對所有債權人負責的財產,并不是債務人的特別財產。另依據《德國支付不能程序以外的債務人法律行為撤銷法》第2條文義,也可以推斷出作為撤銷權依據的債權必須是金錢之債的執(zhí)行。其二,撤銷權在構成上要求債務人財產減少、足以危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而其他類型給付債權的實現(xiàn),是通過對特定物或特定行為執(zhí)行,如對所有物返還請求權的強制執(zhí)行、不作為之訴的強制執(zhí)行等(《德國民事訴訟法》第265條、第883條第2款、第886條至第888條、第890條、第893條),與債務人責任財產的增減無關。也就是說,其他非金錢債權在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之后就有保障了,不會因為詐害行為而受到間接損害。(37)參見Kirchhof, MünchKommAnfG § 2,Rn. 13.不過,與德國法不同,我國債權人撤銷權并非在強制執(zhí)行程序中的權利,而是實體法上的權利。債權人對債務人具有財產給付內容的債權(不限于金錢之債)的實現(xiàn),均可能因為債務人的詐害行為而受到影響。最高人民法院有關人士認為,被保全的債權不應限于金錢之債,只要是以財產給付為目的的債權即可。(38)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5頁。不過,這樣認定,過于籠統(tǒng),應具體分析以給付為目的的債權是否會受到詐害行為的影響。
[21]特定物債權是否可以作為撤銷權的依據,存有爭議。以一物二賣的情形為例,甲將某物出賣給第一買受人乙后,又將其低價出賣給第二買受人丙(或者無償贈與給第三人丙),甚至已經將該物的所有權移轉給丙。此時,若甲作為交付標的物并移轉標的物所有權的債務人陷入無資力,第一買受人乙得否撤銷債務人甲將該特定物所有權無償或者低價轉讓給第三人的行為?持肯定意見者認為,特定物債權可以作為行使撤銷權的依據(39)參見徐開墅、張國炎:《論債權的保全制度》,《中國法學》1991年第4期;申衛(wèi)星:《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兼評我國〈合同法〉74條》,《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第2期。; 反對者則認為,債權人撤銷權目的在于保全債務人責任財產,而該責任財產又是全體債權人的總擔保,故此,債權人撤銷權具有共益性,僅有害于個別債權人特定物債權的,不得行使撤銷權。具體來講,第二個買賣合同是有對價的,并未導致債務人責任財產的減少。而且,一物二賣情況下,關鍵是保障債務人甲是否能交付特定物于第一買受人乙,而這是通過債權人撤銷權所不能達到的目的,因為撤銷之后,標的物首先還是應返還給債務人。(40)參見韓世遠:《債權人撤銷權研究》,《比較法研究》2004年第3期;王軼:《論一物數賣——以物權變動模式的立法選擇為背景》,《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另外,在一物二賣情況下,標的物所有權已經移轉給第二買受人后,若第一買受人得行使撤銷權,無異于賦予了第一買受人的債權以絕對優(yōu)先的效力。撤銷權的行使,還會否定物權變動或處分行為的效力,這與目前的不動產物權變動以登記為要件的規(guī)則是相沖突的。
[22]特定物債權,可以轉化為金錢之債的,也可以作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依據。(41)參見崔建遠:《合同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191頁。即一開始債權人的債權可能指向物的履行,但嗣后轉化為損害賠償之債,因為特定物請求權轉化為金錢之債之后,即可以依據金錢之債請求強制執(zhí)行(42)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1頁。,故可以作為撤銷權的依據。比如,在一物二賣情況下,若第二買受人確定取得標的物所有權,第一買受人對于債務人(出賣人)享有基于違約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此時第一買受人可以基于此損害賠償請求權,主張撤銷債務人與第二買受人之間的買賣合同以及所有權讓與合意等,但債務人的行為必須是無償行為或者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并且由此“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43)參見馬新彥:《一物二賣的救濟與防范》,《法學研究》2005年第2期。在“鄭建強等與王海晉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上訴案”中,2008年,鄭建強將房屋出賣給王海晉,王海晉依約履行了給付價款義務并取得該房屋鑰匙且搬入房屋內居住。鄭建強于2010年7月12日將該房屋以極低的價格過戶給曾祥吉。法院認為,王海晉基于特定物的債權,也可以行使撤銷權。本案中,王海晉實質上是基于對鄭建強違約損害賠償請求權而行使債權人撤銷權的。(44)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1)二中民終字第12319號民事判決書》。
[23]如果債權人的請求權與責任財產沒有關系,則債權人不得以其作為撤銷權的基礎,例如要求債務人作出意思表示的請求權,要求債務人個人作為或不作為請求權,要求債務人公開賬目、提供擔保等請求權,也不得成為撤銷權基礎。債權人也不可以根據以勞務為標的的債權行使撤銷權,因為勞務為標的的債權只間接影響債權人責任財產。(45)參見黃立:《民法債編總論》,第511頁。
[24]在租賃合同的情況下,出租人交付租賃物于承租人后,又將租賃物的所有權低價出賣給第三人或者贈與第三人的,此時,按照《民法典》第725條的規(guī)定,承租人的租賃債權不受所有權變動的影響,所以,承租人不享有撤銷權。(46)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31頁。
[25]如果債權上附有質權、抵押權等特別擔保足以保障債權實現(xiàn)的,債務人的行為一般不會危害債權的實現(xiàn)。所以,原則上,享有擔保物權的債權人,不得行使撤銷權。(47)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3)民一終字第71號民事判決書》,債務人為債務提供了足額抵押擔保,后債務人轉讓抵押物以外的財產時,債權人不能請求確認轉讓行為無效或請求撤銷轉讓行為。但在擔保物價值低于被擔保債權數額的情況下,就不足部分,擔保物權人只享有一般債權人地位,所以,可以行使撤銷權。(48)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79頁;徐開墅、張國炎:《論債權的保全制度》,《中國法學》1991年第4期;申衛(wèi)星:《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兼評我國〈合同法〉74條》,《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第2期。
[26]部分共有權人未經其他共有權人同意,無償處分共有物的,該未參與處分的共有權人,不能提起債權人撤銷權訴訟,而只能根據無權處分規(guī)則主張權利。(49)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1342號民事裁定書》。根據《民法典》第 301 條,需要區(qū)分按份共有與共同共有中的不同處分規(guī)則。在按份共有中,享有份額2/3以上的共有人可以處分共有物,此時并不構成無權處分。
4.將來債權人的撤銷權
[27]保證人償還了主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后,即享有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權利(《民法典》第700條);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法定移轉給保證人,保證人因此也應獲得債權上負有的擔保權,同時也取得作為主債權從權利的撤銷權(《民法典》第547條)(50)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327頁。,所以,此時,保證人可以行使撤銷權。(51)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31-132頁。如果連帶保證人之一對其他連帶保證人享有求償權,即使在其自己沒有清償債務期間,對于其他連帶保證人所為損害其追償權實現(xiàn)之行為,也可以撤銷。(52)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0頁。
5.數個債權的情況
[28]如果一個債權人對同一債務人,有數個債權,則基于每一個債權都可以產生一個撤銷權,債權人的數個撤銷權之間并沒有先后順位。
[29]如果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且均受到詐害行為損害,那么多個債權人可以同時就債務人的特定行為行使撤銷權,也可以單獨行使。
6.公法債權
[30]債權人的債權是否必須是私法上的債權?有學者認為,債權人的債權是必須以私法上的權利為限。(53)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29頁。不過,本條并未設此限制,故公法上的債權人也可以適用本條。公法上的債權,可以是稅務、罰金、罰款、收費等債權。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50條規(guī)定:“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債權,或者放棄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而受讓人知道該情形,對國家稅收造成損害的,稅務機關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四條的規(guī)定行使代位權、撤銷權。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guī)定行使代位權、撤銷權的,不免除欠繳稅款的納稅人尚未履行的納稅義務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p>
[31]一般認為,債權人的債權要成立在詐害行為之前。對于債權人而言,擔保債權的責任財產,應是債權成立時的責任財產。法律所保護的是債權成立后,債權人對債務人責任財產的預期。(54)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0頁。而且在債權發(fā)生之時或之后,債務人所為的詐害行為,才有可能減少擔保債權人債權的一般責任財產。(55)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2頁;申衛(wèi)星:《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兼評我國〈合同法〉74條》,《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0年第2期。在“江西龍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嚴戰(zhàn)忠及第三人丁霞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原告的債權產生于被告離婚協(xié)議中分割財產的行為之后,法院認為,這種情況下,債務人的行為客觀上無法對債權人造成損害。(56)參見《上海市浦東新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15民初71379號民事裁定書》。在“張帆與劉永海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抗訴案”中,法院以同樣的理由駁回撤銷權主張。法院認為,債務人將其財產贈與他人,如該贈與行為會導致債權人無法實現(xiàn)債權,債權人有權要求撤銷。但是,債務人在借款前將財產贈與他人,此時債權人尚未取得債權,不能認定該贈與行為損害了債權人的債權,不符合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條件。因此,債權人不能要求撤銷債務人在借款前的贈與行為。(57)參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級人民法院 (2012)寧民提字第34號民事判決書》。
[32]不過,值得反思的是,在債權發(fā)生之前,債務人所為法律行為,也是可能會損及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的(58)參見黃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而且,債權人撤銷權所保護的,也應包括將來的債權人免受債務人責任財產減少之危害。所以,在撤銷權構成要件滿足的時點,尚未成為債務人的債權人,而是在該時點之后很可能成為債務人的債權人,比如附生效條件合同中的債權人,也可能行使撤銷權。(59)參見Kirchhof, MünchKommAnfG§ 2, Rn. 5.經債權讓與而成為債權人的,詐害行為發(fā)生在債權讓與之前,也應當允許作為新債權人的受讓人行使撤銷權。(60)參見《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2020)陜民終322號民事判決書》。債權人對保證人的債權是潛在的,在一般保證情況下,只有在債務人不能清償的情況下,才可以對保證人主張權利,在連帶保證情況下,債權人可以直接對保證人主張權利。在主債務履行期尚未屆滿,保證人為詐害行為的,也可以使責任財產減少,從而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61)參見《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浙民再字第21號民事裁定書》。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再審認為,雖然洪美良的股權轉讓行為發(fā)生在李文淵償還擔保之債而對其產生追償權之前,但從事實和證據看,股權轉讓時,被保證人及康泰米業(yè)、金記米業(yè)已明顯無力清償債務,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進而在保證人之間發(fā)生追償權,幾乎已經確定。
[33]另外,在考察債權人債權發(fā)生時點問題上,尚需結合考察債權人的債權履行期、債務人無償行為的履行期。比如,債務人將其財產無償處分給他人,只要該法律行為的履行期遲于債權人的債權履行期,就不會影響到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62)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但是,如果債務人提前履行該無償行為,則有可能不當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那么,債權人應當可以提起撤銷之訴。
[34]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時,債權必須繼續(xù)存在。如果債權消滅,撤銷權即消滅。若債權被清償,則債權人撤銷權也消滅。在債務人為替代清償情況下,也可以消滅債權,從而導致債權人撤銷權消滅。在債權人提起撤銷權之訴后,債務人進行清償的,也可以導致債權消滅,從而阻止其行使撤銷權。債權人可以對其撤銷權訂立和解協(xié)議或者免除合同,或者單方放棄撤銷權。債權人放棄撤銷權之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可以被撤銷。根據《民法典》第524條第1款,債務人的相對人得自愿清償債權,或者在債權人提起撤銷權之訴之后,債務人的相對人可以通過付款阻礙債權人行使撤銷權。(63)參見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319頁。債務人之相對人清償以后,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債權會移轉給債權人的相對人(《民法典》第524條第2款)。
[35]從本條的文義來看,其列舉的都是債務人與第三人所為的行為,反面解釋,如果不是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則不能成為債權人撤銷權的標的。比如第三人為債權人提供抵押物的情況下,該第三人(抵押人)處分抵押物的行為,并非債權人撤銷權的對象。(64)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4頁。在“章晶歷與吳聯(lián)模等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上訴案”中,第三人(凱利澤公司)與債務人作為股東的公司簽訂增資擴股協(xié)議,導致債務人的股東財產權益顯著減少,但是案涉增資擴股協(xié)議的主體、資金接受方均為第五季公司,第三人所為行為屬于公司增資擴股行為而非與債務人吳聯(lián)模約定轉讓股權的行為,系通過向第五季公司投入資本金的方式取得股權,并非從公司股東吳聯(lián)模、龐泊處受讓股權。所以,債權人不得撤銷增資擴股協(xié)議。而且,增資擴股協(xié)議雖然會降低債務人持有的股權比例,但難以列入本條列舉的行為之中,而且從理論上說也不會降低債務人持有的股權價值,故不符合本條的要件。(65)參見《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浙民終163號民事判決書》。
[36]債務人與他人共同為詐害行為的情況下,比如處分共有之物或者共同享有的債權,債務人的行為可獨立分離的,比如作為按份共有人的債務人與其他共有人共同處分各自份額的,撤銷權人可以僅撤銷債務人之行為。
[37]債務人的行為不需要直接導致財產移轉給撤銷相對人,只要間接導致其所負擔的給付移轉給相對人即可。比如債務人指令其次債務人將其所負擔給付提供給第三人。再比如,夫妻共同財產情況下,不是債務人的丈夫一人處分共有財產,該行為也可以歸之于作為債務人的妻子的行為。如果債務人通過中間人將財產移轉給第三人,在表面上,中間人與第三人建立了直接法律關系,但基于一體經濟視角,債務人的意思是通過中間人將其財產給與第三人,那么該間接行為應當與直接行為是等同的。例如,甲與乙約定,由乙將價款支付給第三人,而乙也實際支付給了第三人,那么很明顯,該支付本來是買受人乙對出賣人甲的給付,甲間接地處分給了第三人。此時,出賣人甲的債權人可以撤銷乙支付給第三人的行為。該付款行為被撤銷之后,原合同依然有效,只是乙向第三人支付價款的行為并不發(fā)生清償乙對甲價款支付義務的效力,也就是說,乙仍負有向甲支付價款的義務。
[38]保證人為有害債權的無償行為時,在債務人沒有償還債務的資力的情況下,債權人(保證債權人)得撤銷該無償行為(66)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再437號民事判決書》。,但保證人主張并能證明主債務人有資力的,則被保證的債權人不得撤銷該無償行為。(67)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91頁。
1.法律行為
[39]本條列舉規(guī)定了債務人放棄其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的行為,或者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的行為,在性質上,均為法律行為。另外,結合本條中“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表述,債務人的行為是指所有能夠產生法律效果的、并且能使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發(fā)生不利于債權人變化的行為。債務人行為的主要形態(tài)是使債務人的財產發(fā)生脫離效果的行為,其針對的是積極財產的減少,而非消極財產的增加。一般而言,純粹的事實行為所造成的事實狀態(tài),是不可以被撤銷的,如物的毀損。(68)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3頁。但是,如果事實行為獨自或者結合法律行為可以導致債務人責任財產的減少,則是可以被撤銷的,具體如債務人的清償行為、給付行為、導致占有關系或者法律關系變化的事實行為、登記行為等。(69)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5頁。
[40]學界通說認為,如果債務人實施的行為無效,則債權人只需主張無效,沒有適用債權人撤銷權的必要。(70)參見崔建遠、陳進:《債法總論》,第169頁、第171頁;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例如無行為能力的債務人無償轉讓其財產,債權人可以主張該無償轉讓行為無效,而不需行使撤銷權。在債務人與相對人的合同無效,通常不會產生當事人意欲的債務,但可能產生返還或折價補償請求權。在邏輯上,的確債權人無從行使撤銷權,如果債務人怠于向相對人主張返還或者折價補償請求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代位權。不過,在債務人與相對人合同無效的情況下,債權人應可以選擇主張合同無效、還是行使債權人撤銷權。一方面二者構成要件不同,另一方面二者的法律效果也不同。在理論上,針對債務人與第三人的無效法律行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可以直接要求第三人向債務人返還(71)參見陳華彬:《債法通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294頁;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28頁;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356頁;朱廣新:《合同法總則研究》下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450頁。;而債權人主張確認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合同無效,則無此法律效果,須債務人自己根據不當得利或原物返還請求權向第三人請求返還或者折價補償。而且,針對當事人通謀虛偽行為,債務人與相對人可能不會主張他們之間的法律行為無效,而債權人證明債務人與相對人通謀虛偽又有難度,不若允許債權人撤銷債務人與相對人的通謀虛偽行為。例如,債務人設立擔保物權所要擔保的債權并不真實存在,或者債務人虛構與受益人之間的債務關系,假借設置抵押的名義轉移財產、逃避債務的行為,是可以被撤銷的。(72)參見《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榕民初字第40號民事判決書》。再有,如果債務人與相對人之間的法律行為是可撤銷的,而債務人或相對人又不行使撤銷權,此時,并沒有理由不允許債權人對該可撤銷行為行使撤銷權。
[41]準法律行為,如催告、債權讓與的通知、為中斷時效而作的債務承認等會減少債務人責任財產的行為,也可以成為撤銷權的對象。(73)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6頁。崔建遠、陳進:《債法總論》,第169頁、第171頁。不同意見參見朱廣新、謝鴻飛主編:《民法典評注 合同編 通則(2)》,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第42頁。在法律適用上,可以類推適用本條之規(guī)則。
[42]程序上行為,如承認、放棄起訴、撤訴或者撤回上訴,針對撤銷權人扣押的債務人請求權之實現(xiàn)的起訴、上訴,也可以成為撤銷權的對象。(74)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6頁。
[43]一般認為,單純的不作為,不能成為債權人撤銷權的對象 ,而是債權人代位權的對象。不過,債務人的不作為可能造成的是債務人責任財產的減少,而非導致應當增加的沒有增加,例如不主張權利,導致權利的喪失或者受到限制;錯誤或者欺詐情況下,不作出撤銷意思表示;在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承兌人拒絕付款時,放棄進行票據保全手續(xù),在約定檢驗期內不提出質量異議,不對他人債權提出經過訴訟時效的抗辯,不為中斷時效行為,不要求返還沒有發(fā)放貸款的擔保物權等(75)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第374頁。; 債務人對支付令不提出異議、不提出訴訟抗辯等不作為(76)參見王欣新:《破產撤銷權研究》,《中國法學》2007年第5期。;不提出公司法上的撤銷之訴;在之后不能再有效扣押并針對第三債務人實現(xiàn)債權的情況下,不主張自己的債權;在實體請求權產生的情況下,有意識不予以行使等。在“牛永華、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恒康公司在欠付民生信托公司巨額債務且已經北京市一中院作出執(zhí)行裁定的情況下,于2018年1月30日與牛永華簽訂《股權質押合同》,將其持有的西部資源公司4 500萬股股份向牛永華質押借款。其《股權質押合同》第4.5條約定,若質權人未能在出質人辦理質押登記45日內按合同足額發(fā)放借款,則出質人應當于該情形發(fā)生后1個月內解除質押,否則應當按照每日100萬元承擔違約金。2018年2月1日,恒康公司與牛永華辦理完成股權質押登記手續(xù),牛永華并未依約發(fā)放2億元借款。在牛永華違反合同約定的情況下,恒康公司卻長期怠于行使請求解除股權質押的權利。鑒于恒康公司不能提供其他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法院認為其行為已經構成對民生信托公司債權實現(xiàn)的妨礙,民生信托公司可以撤銷《股權質押合同》。(77)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終261號民事判決書》。在該案中,由于依據原《合同法》第73條,債權人不能代位行使解除權,所以,當事人主張債權人撤銷權,而且針對的是恒康公司不解除這一不作為行為,但最終法院支持的是當事人直接撤銷《股權質押合同》。在實質上,可以認為,債務人為他人設定擔保,而他人未提供貸款的情況,該設定擔保行為為無償行為,依據本條可以撤銷。對于債務人拒絕贈與要約、拒絕第三人承擔債務的行為,也不得予以撤銷,因為撤銷權的規(guī)范目的不是增加債務人的清償能力,而是保全債務人的責任財產。(78)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4頁;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2頁。
[44]從經濟整體性來看,單個的行為不能被孤立地看待,需要結合其涉及的法律行為、事實過程。在多方交易或者雙方多個交易的情況下,要綜合考察,是否滿足債權人撤銷權的要件,而且要對多個行為進行撤銷。在“林滿英與池萬姆等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上訴案”中,債務人與開發(fā)商訂立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為逃避債務,開發(fā)商廣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與債務人池萬姆、趙微萍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協(xié)議書,后又與債務人親屬陳婷茹簽訂商品房及車位預定協(xié)議,最終法院撤銷了該商品房買賣合同解除協(xié)議以及商品房及車位預定協(xié)議。(79)參見《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浙03民終1048號民事判決書》。
2.無償行為
[45]無償行為,是指無對價或實質上無對價的處分財產權益的行為。而所謂的處分財產權益的行為,具體可能是無對價減少財產權益的行為,如財產轉讓、債務免除、權利放棄等,有可能是增加財產權益負擔的行為,如無對價承擔債務(80)參見王欣新:《民法典債權人無償行為撤銷權對破產撤銷權的影響》,《人民法院報》2020年9月24日。,可能是處分行為,也可能是負擔行為,還可能是事實行為。
[46]有學者認為,從實質判斷來看,只要債務人向第三人(受領人)給付的財產價值與受領人對待給付之間超出市場限度的不對等狀態(tài)(81)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第378頁。,即構成無償行為。不過,《民法典》第539條有專門規(guī)定“明顯不合理的低價”“明顯不合理的高價”情形下的撤銷權。故此,本條所稱的無償,應當是指第三人實質上不支付任何對價的情況。在“上海旭寧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鄒智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當事人約定公司100%股權的對價為零元,法院即從目標公司是否資不抵債、是否償還債務、是否投資以及是否造成債務人(股權轉讓人)喪失償債能力等進行了實質判斷,最后認定這一行為是無償行為。(82)參見《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湘民終38號民事判決書》。如果區(qū)分處分行為與負擔行為,一般債權行為才有對價的問題。在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既有負擔行為、也有處分行為的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只撤銷負擔行為,而基于有因原則,負擔行為被撤銷,處分行為即喪失原因,第三人即應負有返還其所獲得財產的義務;債權人也可以只撤銷處分行為,此時,第三人也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但是對于處分行為是否無償,仍應從負擔行為進行認定;當然,債權人也可以將二者均予以撤銷,此時,第三人負有返還財產的義務,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行為是否無償,也應從負擔行為角度進行判斷。對于債務人轉讓股權的對待給付是否合理、轉讓股權行為是否為無償,須根據客觀事實構成判斷,而不能根據債務人單方關于可能經濟價值的設想進行判斷。而且,還應從投資款數額、股權對于債務人的價值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對待給付的價值。(83)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再93號民事判決書》《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粵高法審監(jiān)民再字第11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哈爾濱百貨采購供應站申請破產一案的復函(法函[1995]48號)》??沙蜂N的行為并不僅僅限于含有無償合意的贈與合同,還可以包括其他不含有無償合意的無償處分行為,具體如債務承擔、為第三人的債務提供擔保,還可能是指定第三人為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的行為等。
[47]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yè)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7條,在企業(yè)改制過程中,企業(yè)以其優(yōu)質資產與他人組建新公司,而將債務留在原企業(yè),對于債權人的債權,新設公司應當在所接收的財產范圍內與原企業(yè)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此種剝離資產組建新公司的行為,如果債務人沒有獲得相應股權對價,對于債務人的責任財產是極大的減損,屬于一種詐害債權的無償行為,債權人可以進行撤銷。債務人通過企業(yè)分立,轉移責任財產,不當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債權人可以撤銷該分離行為。(84)參見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年,第140-141頁。
[48]有相當對待給付的財產權益之處分,原則上構不成有害債權之行為。但所取得的對待給付若是債權,而該債權也不能實現(xiàn),此時該處分財產權益的行為可能被認定為無償行為,會導致債務人一般責任財產減少,所以,債權人可以對其進行撤銷。(85)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9頁。
[49]有些行為,可能構成無償合同,但未必構成無償行為。比如,債務人無償的出借或者無償借貸的情況下,債務人仍享有返還原物或金錢的權利,就此部分,并不構成無償行為。但就第三人所獲得的無償使用之權益,如借用時的物的租金、無償借款時的利息,還是構成無償行為的。不過,對于無償獲得利益的行為,不宜支持債權人撤銷,倘若允許債權人撤銷,第三人也可以通過約定微小的對價予以規(guī)避。而且,即使允許債權人撤銷了無須支付利息的無償行為,但根據《民法典》第680條第2款規(guī)定,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的,視為沒有利息,那么,即便撤銷了無須支付利息的條款,其結果仍然是沒有利息。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沒有意義。
[50]是否無償,主要是根據在一個交易中一方自相對人取得給付是否支付對價。不過,對于對價的判斷,有學者主張,不應局限于該交易本身,還應考慮與其他交易的關聯(lián)關系。比如,債務人在A交易中“吃虧”,但在B法律關系中“賺回”;或者數個主體之間交易,債務人無償處分財產給丙,但債務人可以從丙或其他交易伙伴手中獲得更大的利益。這些情況下,都不能認定為無償。(86)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在“張國南訴山東富而通投資置業(yè)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法院認為,雖然涉案三方協(xié)議第5條具有關于“無償轉讓”約定的字面意思,但從涉案三方協(xié)議的整體內容來看,三方當事人簽訂該協(xié)議的目的是擬通過深圳正東公司、山東正東公司以金錢補償、債務承擔等方式支付對價和富而通公司退出的方式,整體性解決各方就花園路153號投資項目產生的所有糾紛。富而通公司轉讓對五交化公司的債權與免除富而通公司債務、深圳正東公司和山東正東公司承繼富而通公司債務是互為條件的,實際上并非無償。(87)參見《最高人民法院 (2016)最高法民申第1308號民事判決書》;相同的判斷依據,參見《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鄂民終1234號民事判決書》。
[51] 對于買賣合同,即使當事人約定了對待給付,但是如果實質上沒有負擔支付義務的真實意思,可以被認定為無償轉讓行為。(88)參見《最高人民法院 (2016)最高法民終683號民事判決書》。一審法院認為,雖然《股權轉讓協(xié)議》中約定了股權轉讓價款,但轉讓人金航公司和受讓人宗國清、唐恩霞均明確表明約定的價款僅是形式,真實意思無須支付股權轉讓對價,因而可以認定該《股權轉讓協(xié)議》為無對價支付,即金航公司無償將其裕航公司1.2億元股權轉讓給他人。二審法院認為,該協(xié)議簽訂后,宗國清、唐恩霞未按協(xié)議約定支付1.2億元轉讓款,屬于無償轉讓。在《最高人民法院 (2019)最高法民申2666號民事裁定書》中,法院認為,百帝公司與萬亨公司簽訂的《土地轉讓協(xié)議》中雖約定轉讓價為810萬元,但百帝公司和萬亨公司均不能提供已經支付土地轉讓款的相關證據。百帝公司、萬亨公司主張百帝公司以土地轉讓款沖抵了百帝公司與案外人天津市磊達鋼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磊達公司)的欠款,但百帝公司、萬亨公司提交的證據不能證明其與磊達公司之間存在真實有效的欠款關系。故債務人百帝公司將其財產轉讓給萬亨公司,而萬亨公司未支付對價,百帝公司的財產轉讓行為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債權人主張行使撤銷權符合法律規(guī)定。如果只是買受人實際上沒有支付,則并不是無償行為。此時,如果出賣人怠于行使價款支付請求權的,其債權人可以行使代位權。在“武漢市新泰山化工有限公司與通城縣雋水鎮(zhèn)寶塔村村民委員會、湖北省通城縣寶塔砂布廠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債務人將其股權轉讓給第三人,第三人承擔其債務作為對價,但第三人沒有證據證明所承擔的債務真實存在,所以該股權轉讓行為被認定為無償行為。(89)參見《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鄂民終317號民事判決書》。當事人雖然約定了股權轉讓價款,但實際無真實支付的意思。
[52]對于形式無償性的認定,應以負擔行為或者無償行為做出之時為準。(90)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第389頁。一般只考慮負擔行為做出之時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對等性。如果履行時約定的價格或對價發(fā)生變動,大大低于訂立時標的物價值,也不會導致債務人的行為成為無償行為。
[53]對于實質無償性的認定,應以被撤銷行為的時點以及法律上取得完成的時點為準。只有在這一時點上,才可以判斷,取得人是否實際上提供了對待給付。
3.典型無償行為類型
[54]原《合同法》第74條類型化地規(guī)定了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兩種無償行為。而《合同法解釋二》第18條補充規(guī)定了債務人放棄未到期的債權、放棄債權擔保等無償行為類型,并特別增加了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類型。《民法典》第538條接受了上述所有列舉的無償行為類型,并且增加了“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的表述,意圖涵蓋其他各種類型(91)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同時,《民法典》第538條還并列規(guī)定了“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間的行為”。
(1)無償轉讓財產
[55]結合本條列舉的具體類型,可以認為這里的處分類似于處理的含義,主要是在表達債務人為了他人的利益而讓出其責任財產中的標的物?;谶@樣的理解,應將“無償轉讓”與“等方式無償處分財產權益”結合在一起理解。如此一來,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一方面指的是處分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92)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6408號民事裁定書》。該案涉及無償轉讓商標等知識產權,最終人民法院是根據無效返還的法律效果進行處理的。、網絡虛擬財產等權利的行為,另一方面指的是轉讓物權、債權、股權等權利以及財產利益的債權行為。前者如權利的設定與移轉行為,尤其是指物上權利以及繼承份額的設定與移轉,如船舶登記、不動產登記、動產的所有權讓與(93)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再151號民事判決書》;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36頁。,債權讓與、債務承擔或債務加入,合同的概括移轉(94)參見《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閩民終972號民事判決書》,債務人將《承包合同轉讓協(xié)議書》無償轉讓給第三人。另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8)京01民終8251號民事判決書》,債務人讓與債權,受讓人沒有支付對價。,整體財產的移轉、預告登記的設定;后者是指債法上財產移轉負擔行為,如贈與合同、借用合同等。設立公司、合伙企業(yè)的行為,其中存在出資合同或出資行為,公司機關決議、公司的變更、解散、企業(yè)分立、企業(yè)移轉以及股份的收取等行為,均是可撤銷的對象。(95)參見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141頁;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6頁。捐助行為以及捐贈給基金會或投資設立基金會,也是一種無償行為,即使經過主管機關許可,也可以作為撤銷之對象。(96)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2頁。
[56]另外,無償轉讓財產既可以是雙方法律行為,如贈與合同、無息借貸合同;也可以是單方法律行為,如遺贈、遺囑行為。(97)參見黃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有學者認為,在贈與合同情況下,如果贈與人沒有交付標的物,其是可以撤銷贈與合同的,此時,尚難謂對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構成妨害。(98)參見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二卷,第135頁。不過,在當事人已經合意訂立贈與合同后,贈與合同即發(fā)生拘束力,此時就可能影響債權人債權之實現(xiàn),債權人應當可以予以撤銷,而不必等到債務人去行使贈與合同撤銷權。遺囑或遺贈等行為屬于單方法律行為,在被繼承人死亡后,才發(fā)生效力。而且,繼承人繼承財產后,應在其繼承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被繼承人的債務。所以,遺囑或遺贈行為不構成無償行為。但是如果債務人以遺囑的形式,實際上是贈與的方式轉讓財產的,應屬于無償轉讓財產的行為。在“張永華等與黃德慶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上訴案”中,債務人將其唯一的房屋以遺囑的形式轉給其女, 原審法院認為債務人張永華、薛金俠將其共同共有的房屋以遺囑形式轉移至其女張艷妹名下且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 屬于無償轉讓財產行為。(99)參見《陜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安民終字第00107號民事判決書》。
[57]夫妻一方婚前財產婚后變更登記為夫妻共有財產的,或者債務人所有財產變更為其與第三人共有,在本質上,也是一種無償轉讓行為。(100)參見《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2018)京0115民初20662號民事判決書》《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9)京02民終381號民事判決書》《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7)滬二中民二(民)終字第1872號民事判決書》。夫妻間贈與、離婚財產協(xié)議以及婚前財產共同所有之約定,均可能構成債務人不當減少責任財產以及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故均可以成為債權人撤銷權的對象,但結婚行為以及婚后所得共同制之事實,一般不會構成不當減少債務人責任財產、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而且,婚后的未來收入也并不確定,也未必減少債務人責任財產。在債務人與債權人訂立合同時,債權人不能假定并信賴債務人應當處于無婚姻狀態(tài)。所以,對于債務人結婚行為以及法定共同財產制的事實,債權人原則上不得撤銷。(101)參見賀劍:《夫妻財產法的精神——民法典夫妻共同債務和財產規(guī)則釋論》,《法學》2020年第7期。
(2)放棄其債權
[58]原《合同法》第74條規(guī)定,債務人放棄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已屆清償期的債權的行為,可以被撤銷,但在邏輯上,債務人放棄未到期的債權,也可能侵害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所以,《合同法解釋(二)》第18條補充規(guī)定了債務人放棄其未到期的債權的情況。本條統(tǒng)合了二者的規(guī)定:債務人以放棄其債權……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胺艞壠鋫鶛唷币话阋ㄟ^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作出(102)參見黃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3頁。,最終會導致債權全部或部分地歸于消滅(103)參見戴孟勇:《“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也可能是債的某方面內容的放棄。
[59]放棄債權,既可以是放棄全部債權,也可以是放棄部分債權。而放棄部分債權既可能是放棄部分本金債權或者僅放棄利息債權等,也包括同時放棄部分本金債權及相應的利息債權等。(104)參見戴孟勇:《“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放棄的可能是到期的債權,也可能是未到期的債權。
[60]放棄債權,具體包括債務免除、和解等以無償方式處分債權的情況,也包括在訴訟上進行的具有實體法效果的行為,如和解、承認以及放棄請求等行為。(105)參見崔建遠:《合同法》,第197頁。還包括通過法院或仲裁機構制作的調解書這種裁判行為放棄到期債權,以及通過破產和解協(xié)議和重整計劃這種決議行為放棄到期債權。(106)參見戴孟勇:《“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
[61]放棄債權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債務免除。債務免除是債權人對其債權放棄的行為,在性質上屬于處分行為(107)參見崔建遠、韓世遠、于敏:《債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179頁。,應以意思表示為之,并無形式要求,但是只有債務免除人有處分權能的,債務免除方能有效。
[62]在“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與被申請人上海福岷圍墾疏浚有限公司、龍灣港集團上海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海南龍灣港疏浚集團有限公司撤銷權糾紛案”中,原告主張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簽訂的工程結算《協(xié)議書》并予以給付,因為其中存在大量放棄到期債權行為,但兩審法院均無法查明龍灣公司放棄到期債權的具體數額,成為一個審理難點,其實這里的放棄債權性質上是債務承認,本來無須明確查明其中放棄多少債權,只要認定債務承認中有放棄債權的情況即可。(108)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二提字第58號民事判決書》。
[63]和解協(xié)議也是放棄債權的主要形式,通過和解,當事人雙方相互讓步以排除當事人對于法律關系的爭議或不確定性。(109)參見王洪亮:《債法總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94頁。在性質上,和解是一種確認性合同,并不是債的更改,而是重新規(guī)定,并有拘束力地予以確定。一方面,和解的內容可以是對相對人主張數額的承認或者減少相對人主張的數額而承認,有可能是推遲支付時間或者提高對待給付,還可能是放棄原來所主張的債務數額。另一方面,和解協(xié)議的內容也可以是擴張或限縮目前的債務關系,比如約定到期日、承擔額外的義務或者放棄從權利(如解除權)。(110)參見Karl Larenz,Lehrbuch des Schuldrechts I, München:C.H. Beck, 1987,S. 94.在“萬敏與史小平案”中,債務人史小平在對債權人萬敏負有15 000元債務的情況下,某公司尚欠有被告?zhèn)鶆杖素浛?0 000 元,債務人與該公司約定,該公司一次支付被告30 000元,從而抵銷其享有的40 000元債權。因此原告以被告放棄到期債權10 000元的行為損害其債權, 請求法院予以撤銷, 法院對原告主張予以支持。(111)“萬敏與史小平案”轉引自尹秀:《論債權人撤銷權制度的司法適用》,《私法研究》第15卷,第277頁;另參見《陜西省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2011)安民終字第00107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二終字第322號民事判決書》。
[64]當事人可以在訴訟中和解,也可以在訴訟外和解。當事人在訴訟中和解的,法院或仲裁機構會根據和解協(xié)議作出調解書。調解書本身不能成為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障礙。所以,訴訟上的和解可以成為債權人撤銷權的標的。(112)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1頁。不過,債權人不必進一步撤銷調解書,因為調解書并非不正確,而且其也不是債務人的行為結果。(113)參見戴孟勇:《“債務人放棄到期債權”與債權人撤銷權》,《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從維護法院、仲裁機構裁決或者重整程序或破產和解程序角度,作者得出債權人不得撤銷的思路,實際上,債權人的撤銷權只會針對債務人的行為,而非法院或仲裁機構的行為。對于債務人以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方式進行的財產處分行為,也是可撤銷的,但該在執(zhí)行階段達成的和解協(xié)議必須影響了債權人到期債權的實現(xiàn)。(114)參見楊志鋼:《債務人另案達成的執(zhí)行和解協(xié)議可撤銷的條件——江蘇高院判決長城公司南京辦事處訴副食品公司、射洪煙草公司撤銷權糾紛案》,《人民法院報》2008年7月4日。
[65]放棄債權還可能是變現(xiàn)為合意解除合同,在“吉林市中泰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校與吉林市江城實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債權人撤銷權糾紛上訴案”中(115)參見《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7)吉民終456號民事判決書》。,江城公司是中泰駕校的債務人,江城公司與華隆公司之間在2011年8月15日簽訂的《置換協(xié)議》第5條第2款、第7條約定,在江城可能被中泰駕校追究責任時,華隆公司承諾自愿替江城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大成公司對華隆公司的承諾予以擔保。2013年10月9日,江城公司與華隆公司簽訂《協(xié)議書》,解除了《置換協(xié)議》。對于此《協(xié)議書》,債權人主張予以撤銷。
[66]夫妻離婚的情況下,通過離婚協(xié)議分割共有財產或者約定夫妻共同財產歸屬的,也屬于放棄行為,在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情況下,也可以被撤銷。(116)參見《四川省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 (2016)川0191民初30號民事判決書》《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川01民終10990號民事裁定書(之一)》。債務人在離婚協(xié)議中放棄法定的夫妻共同財產份額的,離婚協(xié)議中的房產、車位分割約定也是可以被撤銷的。(117)參見《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粵01民終9834號民事判決書》。
[67]在解釋上,可以對債務人放棄其債權予以擴張解釋,債務人放棄的可以是債權,那么放棄的當然也可以是物權、知識產權等。對于這些絕對權的放棄,被稱為拋棄,性質上是單方的處分行為。處分行為一旦做出,即造成了債務人責任財產的減少,從而導致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會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應當也是可撤銷的行為。
(3)放棄債權擔保
[68]相對于《合同法》的撤銷權規(guī)則,《民法典》第538條增加了債務人放棄債權擔保的無償行為。放棄債權擔保,表面上不會減少債務人的責任財產,但實際上增加了責任財產減少的風險。所以,對于債務人放棄債權擔保的行為,債權人可以撤銷。(118)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7頁。債務人放棄擔保物權的情況下,其具有優(yōu)先受償的債權就變成了平等受償的普通債權。而在債務人放棄保證的情形,則債務人只能依賴其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實現(xiàn)債權。如果在債務人放棄擔保,第三人沒有對待給付的情況下,放棄債權擔保即構成無償行為。不過,債務人放棄債權擔保未必都是可撤銷的,只有在債務人的相對人的責任財產不足以清償的情況下,才會危及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119)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7頁。
(4)惡意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
[69]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也屬于“無償處分財產權益”的一種。這里的到期債權可能是有償的,也可能是無償的,但這并非關鍵,關鍵的是延長到期債權履行期是否有對價,如果沒有對價,則是無償的。(120)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債務人延長對次債務人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未必對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構成影響。對此,需要實質考察,不僅考慮是否資不抵債或者是否已經陷入支付不能,還須考慮主觀動機與目的。比如在延長期限沒有超過債權人債權的履行期的情況下,就不會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但是,如果債務人延長的期限超過了債權人債權的履行期,則是在操縱其責任財產,并會導致實質上減少其積極財產的效果,債權人因此可能會受到不能屆期清償的損害,以及因資金鏈斷裂造成交易關系連鎖受損或者交易機會喪失等重大財產利益損害。所以,對于這種情況下的延長期限行為,對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構成不當影響,債權人可以進行撤銷。(121)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4頁。實際上,債務人惡意延長未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也會導致實際履行期限延長,影響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所以,在債務人惡意延長未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的情況下,可以類推適用本條所規(guī)定的“惡意延長到期債權的履行期”規(guī)則。在債務人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的情況下,還要求債務人是惡意的,債權人才可以撤銷。而所謂的惡意,是指債務人知道延長其到期債權的履行期限會害及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但仍故意為之,或放任危害結果的發(fā)生,而且在構成上,僅要求債務人惡意,而不要求債務人的相對人具有此種惡意。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本條規(guī)定的其他無償行為的撤銷,僅要求具備客觀要件,而不要求具備主觀要件,其目的在于平衡債務人合理處分自由與債權人免受詐害行為損害的利益。(122)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5頁。
4.債務人被訴訟以及被執(zhí)行
[70]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2019]254 號)第120條第1款第2項規(guī)定,“因債務人與他人的權利義務被生效裁判文書確定,導致債權人本來可以對《合同法》第74條和《企業(yè)破產法》第31條規(guī)定的債務人的行為享有撤銷權而不能行使的”,債權人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根據該規(guī)定,一旦債權人撤銷權所針對的債務人可撤銷的行為為生效裁判所確定,債權人即不得行使債權人撤銷權,但作為替代,債權人可以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123)參見《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20)皖民終229號民事判決書》。法院認為,《民事調解書》確認董訓虎應給付董訓龍的借款本金390萬元及利息的事實,沒有足夠的事實依據,侵害了王小麗的權益,應予以撤銷。該條實質上是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主體擴張到了可以獨立訴訟的當事人。債權人撤銷權是債權人的一項實體權利。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的規(guī)則,即會產生如下問題:實體權利的實現(xiàn)路徑為何為他人之間的訴訟所阻斷?債務人與其相對人的程序上的裁判為何直接約束債權人?在邏輯上,債務人與相對人的訴訟并不涉及債權人撤銷權本身,也沒有審查與處理債權人撤銷權在實體法上是否構成的問題。所以,債權人的撤銷權不能因此而喪失。如果債務人與相對人的生效裁決具有排除債權人撤銷權的效力,那么實質是自始排除了債權人依據普通訴訟程序維護自己實體法律地位的機會。在程序上,對于債務人與相對人的裁決的對象一般是相對人對債務人的債權,不應對債權人產生效力,而且,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律效果缺乏彈性,無法應對實體法上多層級的法律效力結構。另外,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行使前提是裁決內容錯誤,損害了第三人民事權益。但對于債權人而言,債務人與相對人的訴訟以及裁判均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之前進行的,并是建立在債務人與相對人合法有效的法律行為基礎之上的,并不存在內容錯誤的可能性,而且,訴訟或裁決也不會對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產生影響。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人撤銷之訴對債權人的訴權保障要大大弱于債權人撤銷之訴,比如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訴權期間只有六個月(《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而撤銷權的除斥期間為一年(《民法典》第541條);第三人撤銷之訴構成要件還需要“因不可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在債權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債務人與相對人在進行訴訟,就應當參加其訴訟,否則即喪失提起第三人之訴的權利。(124)參見金?。骸对V訟與執(zhí)行對債權人撤銷權的影響》,《法學》2020年第11期。有鑒于上述分析,本文認為,在債務人與相對人存在訴訟,人民法院作出生效裁決的情況下,債權人仍有權利主張債權人撤銷權。
[71]根據債務人與相對人的裁決不具有阻止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效力的規(guī)則,可以推知,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或相對人基于生效裁判進行的強制執(zhí)行也不具有阻礙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效力。在對撤銷權針對的標的進行強制執(zhí)行程序的情況下,撤銷權人可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125)實踐中,有人主張,債務人將不動產贈與第三人,而第三人的債權人對第三人受贈的不動產進行強制執(zhí)行,債權人須提起執(zhí)行異議之訴。參見范春忠:《債權人行使撤銷權不能排除對已登記于被執(zhí)行人名下不動產的強制執(zhí)行》,《人民法院報》2020年6月11日。不過有疑問的是,撤銷權人可否不經撤銷權之訴,直接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在人民法院判決支持債權人撤銷權之前,債權人并不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zhí)行的撤銷權。所以,在債務人的其他債權人或相對人基于生效裁判進行強制執(zhí)行時,債權人得提起撤銷權之訴,此時,人民法院應中止該強制執(zhí)行(《民事訴訟法》第256條第5款)。如果債權人撤銷權之訴勝訴,即可以參加其他債權人進行的強制執(zhí)行程序。如果債權人均為自然人,則平等受償;如果一方為法人或雙方均為法人,則根據二者時點確定優(yōu)先順位,撤銷權之訴在先的,撤銷權判決基礎上的強制執(zhí)行優(yōu)先。如果債務人的相對人基于債務人無償行為進行強制執(zhí)行,則因債權人撤銷權的生效裁決,該強制執(zhí)行應予以完結。在實踐中,有的人民法院在執(zhí)行中發(fā)現(xiàn)被執(zhí)行人為逃債無償轉讓財產的,即可以中止執(zhí)行,并向申請執(zhí)行人釋明其另案行使債權人撤銷權。(126)參見《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4)二中執(zhí)字第542號執(zhí)行裁定書》;裴婷、胡建勇:《執(zhí)行中債權人撤銷權的行使要件》,《人民司法》2017年第2期。這樣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并不經濟。不過,在執(zhí)行階段,我國法上并沒有基于撤銷權的容忍執(zhí)行之訴。所以,在程序上,人民法院只能向債權人釋明,請債權人另行起訴。
1.詐害行為具有財產屬性
[72]債務人的行為必須具備財產屬性,因為債權人撤銷權的目的在于保全債務人的責任財產,如果債務人的行為沒有財產內容,與責任財產無關,應不在撤銷之列。(127)參見崔建遠、陳進:《債法總論》,第169頁、第173頁。對于詐害行為的財產價值,涉及合同的,不能因其中含有義務而否認其財產價值,也不能以是否能夠盈利判斷詐害行為涉及客體的價值。(128)參見《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閩民終972號民事判決書》。
[73]債權人撤銷權的正當性并不在于撤銷相對人有所取得,而是債務人有所放棄或給付。而債權人撤銷之后,責任財產也不能因此有所擴張,只是恢復原狀而已。在結果上,要考察的是債務人行為是否導致某一客體從債務人財產中被給付。所以,處分財產利益,是指債務人消耗財產或者減少財產的行為。
[74]對于債務人沒有使責任財產增加的行為,債權人是不可撤銷的,比如債務人拒絕了合同要約(贈與要約)、不接受遺產或遺贈、不主張?zhí)亓舴菡埱髾嗟取τ谶@些債務人不作為,可以適用債權人代位權。
[75]對于債務人所為高度人身屬性的行為,債權人不得撤銷,如結婚、離婚、收養(yǎng)或終止收養(yǎng)、非婚生子女的認領等,不得撤銷。(129)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3頁;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1頁。
[76]債務人放棄繼承財產的行為,是有財產屬性的行為,當無爭議。不過,有爭議的是,債務人放棄繼承權的行為,是否具有財產屬性,從而是否可以被債權人所撤銷。有學者認為,繼承權是身份權,基于人格自由的保障的思想,得由繼承人自由決定。而且,放棄繼承具有溯及繼承開始的效力,也即債務人自始未取得財產,并沒有放棄自己財產的行為,故不得撤銷。(130)參見黃立:《民法債編總論》,第511頁。不同觀點認為,繼承開始后,繼承人即承受被繼承人的所有財產,如果其拋棄繼承,實際上是在處分原已經取得的權利,債權人得予以撤銷。(131)參見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下,第316頁;陳小君主編:《合同法新制度研究與適用》, 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年,第196頁。還有學者進一步認為,繼承人放棄的,并非繼承權,而是對遺產共有份額的權利。所以,如果債務人放棄繼承權的行為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當然可以被撤銷。(132)參見《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2007)青羊民初字第1247號民事判決書》《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成民終字第1129號民事判決書》。對此,司法實踐也持肯定態(tài)度,對于放棄繼承而侵害債權實現(xiàn)的行為,有的法院即認為構成可撤銷事由。(133)參見《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2011)渝五中法民終字第1994號民事判決書》。另外,有的判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5年)》第46條規(guī)定處理,該條規(guī)定:“繼承人因放棄繼承權,致其不能履行法定義務的,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睋?,負有法定義務的債權人得主張放棄繼承權的行為無效(134)參見王繼然:《拖欠朋友8萬不還 放著65萬遺產不要 法院認定惡意放棄行為無效》,《法制日報》2006年9月15日。,但在解釋上,一般未履行債務并不是該條規(guī)定的“法定義務”,所以,非負有法定義務的債務人放棄繼承權的,并不當然無效。具體還是要判斷,對于債務人放棄繼承的行為,債權人是否可以撤銷。(135)參見《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人民法院(2007)青羊民初字第1247號民事判決書》《四川省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成民終字第1129號民事判決書》;楊塞蘭:《債務人放棄繼承危及債權的,債權人可行使撤銷權》,《人民司法》2010年第2期。在實質上,債務人作為繼承人放棄繼承,即具有溯及繼承開始的效力,也就是說,即喪失繼承人身份,繼承人就不能獲得遺產,如此也就談不上應繼份,也不會產生其應繼份歸屬于同順位其他繼承人的法律效果。所以,債務人作為繼承人放棄的是繼承權而非遺產所有權。按照這樣的邏輯,債權人應不能撤銷債務人放棄繼承的行為。但在債權人對債務人作為繼承人應享有繼承權的事實產生合理信賴的,應當允許債權人撤銷債務人的放棄繼承行為。另外,如果債務人放棄繼承就是為了使得債權人債權不能實現(xiàn)的,則屬于違背誠實信用、濫用權利的行為,也應當允許債權人撤銷債務人放棄繼承的行為。如果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放棄繼承權的,通常不會發(fā)生效力。如《北京高院關于審理繼承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第16條前段規(guī)定:當事人以繼承人在繼承開始前已明確表示放棄繼承期待權為由,請求確認繼承權喪失的,法院不予支持。據此,債務人在繼承前放棄繼承的,不會發(fā)生效力,債權人無須行使撤銷權;在繼承開始前,債務人自己放棄繼承,并指明遺產應由某人繼承,此種繼承權轉讓行為也是無效的。(136)參見《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人民法院(2018)粵0104民初14577號民事判決書》《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5)渝一中法民終字第03362號民事判決書》《陜西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2016)陜07民終674號民事判決書》。在實踐中,當事人通常還通過簽訂分家析產協(xié)議,約定繼承人死亡后,部分子女因承擔了贍養(yǎng)父母的主要義務可多繼承遺產,部分子女則自愿放棄遺產繼承,或者繼承人放棄繼承權之外,還涉及繼承權之外其他權利義務安排,對此,法院通常認為是有效的約定。(137)參見《北京高院關于審理繼承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解答》第16條后段。司法裁判也是如此認定的,參見《北京市西城區(qū)人民法院(2006)西民初字第10728號民事判決書》。在分家析產協(xié)議中放棄繼承權的,通常都會有對價,不構成無償行為,但可能構成不合理低價處分財產權益的行為。在作為繼承人的債務人濫用自己權利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或者導致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繼承權信賴落空的情況下,債權人可以基于《民法典》第539條予以撤銷。(138)參見《遼寧省鞍山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遼03民終2322號民事判決書》。楊麗書在尚欠張某債務未清償的情況下,無償將案涉房產中屬于其的二分之一部分所有權贈與給李某1的行為及放棄其應繼承爭議房產六分之一份額的行為,已對債權人張某實現(xiàn)債權造成了損害,張某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撤銷。
[77]人身屬性的債權之放棄,如債務人所訂立的勞動合同,通常也不是可撤銷對象,即使證明債務人可以訂立獲得更高報酬的勞動合同,也不得撤銷,原因在于,不得強迫債務人勞動。(139)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3頁;另可參見《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2021)皖03民終2084號民事判決書》。因此,債務人無償為第三人勞動、服務均不是可被撤銷的行為。如果債務人有償變價其勞動,并將工資或報酬中可被扣押部分讓與給第三人,或者放棄可扣押的收入,此時,其債權人可以撤銷。在企業(yè)資產買賣的情況下,要區(qū)分買賣客體是具體的物、權利還是債務人勞務(個人客戶關聯(lián)、商業(yè)秘密),勞務不是撤銷權的客體。(140)參見Kindl/Meller-Hannich,Gesamtes Recht der Zwangsvollstreckung, 4. Aufl.,Baden-Baden: Nomos,2021,AnfG§ 1,Rn. 20.
[78]盡管專利、實用新型、發(fā)明等知識產權含有人身權利內容,但也含有財產權利內容,故此可以成為撤銷的對象。在特許經營情況下,因此產生的債法上請求權也可以成為撤銷權對象。
2.第三人獲得財產價值
[79]要構成債權人撤銷權,還需要作為給付受領人的第三人通過債務人的給付獲得財產價值,但不要求其最終獲益,也就是說,并不要求第三人在撤銷請求權主張時其財產仍有所增加。在附負擔贈與情況下,第三人也要返還,即使對于其未必得利,也負有返還義務。撤銷針對的是獲得無償給付之人,對其是否獲得財產價值,應根據客觀標準,從給付受領者的視角予以判斷,當事人主觀錯誤設想,并非關鍵。
[80]如果沒有賦予第三人獨立的給付請求權,而是為其利益訂立了一個授權的合同,還沒有實際獲得該給付,則不得對其進行撤銷。比如,債務人以第三人名義開立賬戶,但自己還占有該賬戶存折。此時,只要該存折屬于債務人,就可以被扣押。
1.影響債權的實現(xiàn)
[81]原《合同法》第74條要求債務人的行為須對債權人造成損害,而本條將其修改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在構成上,并不要求債務人必須有損害債權的主觀過錯,只需債務人的行為在客觀上影響到債權的實現(xiàn),就可以構成撤銷權,實質上,強化了對債權實現(xiàn)的保護力度。(141)參見黃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債權人撤銷權是對合同相對性的突破,在邏輯上,應增加限制條件控制其適用范圍。而且,從本條列舉的債務人行為來看,均屬于不當減少債務人責任財產從而影響債權實現(xiàn)的行為。所以,對本條“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規(guī)則應做目的性限縮解釋,只有不當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的行為,才是可被撤銷的行為。而對于債務人惡意操控責任財產、不當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行為,又可稱為詐害行為。
[82]對于詐害行為是否影響了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通說采取的是無資力標準。(142)參見崔建遠主編:《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162頁;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2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159頁;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5頁。不過,對于無資力的構成,學者間有不同意見。有學者認為,在判斷無資力時,不僅要以有形財產為依據,而且要加上信用及勞務;在判斷無資力時,具體的標準是支付不能。(143)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6頁;薛榮、李江敏:《論債權人的撤銷權》,《河北法學》2001年第5期。但問題是,不能支付的債權,是指一般債權人的債權還是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的債權呢? 有學者認為,詐害性的判斷標準在于債務人總財產在計數上的變化:處分行為若致使責任財產總額和普通債權總額的差為負數,即為無資力狀態(tài), 若使該負數的范圍被進一步拉大,即為無資力狀態(tài)的惡化。(144)參見陳韻希:《論民事實體法秩序下偏頗行為的撤銷》,《法學家》2018年第3期。但如此界定,不好操作,債權人沒有辦法證明債務人無資力,而在法律上,債務人又不負有信息披露義務。所以,有學者主張,如果債務人在處分其財產后,其可控制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就可以認定無資力,從而認定該行為影響債權人的債權實現(xiàn)。(145)參見崔建遠:《論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清華法學》2020年第3期。類似的觀點,參見王家福主編:《中國民法學·民法債權》,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184頁;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第3輯,第423頁;黃立:《民法債編總論》,第511頁;崔建遠主編:《合同法》,第162頁。
[83]在司法實踐中,考慮的主要是詐害行為有害于債權人債權的實現(xiàn),并不會考慮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總額與普通債權總額的差額。法院一般會考察兩方面,一方面,要存在債務人不支付債權人到期債務的事實;另一方面,債務人沒有其他可用于清償債權的財產,或者沒有能力清償債權人的債權。(146)參見《最高人民法院(2009)民二提字第58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終字第172號民事判決書》。
[84]在比較法上,日本法上目前的有力說認為,對于詐害性標準采取的是綜合判斷觀點,具體綜合考察主客觀情況,尤其增加考慮債務人行為目的或動機正當與否、行為的手段方法是否妥當等因素,予以判斷詐害性。(147)參見下森定:《日本民法中的債權人撤銷權制度及其存在的問題》,《清華法學》第四輯,第249頁;另請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5頁。綜合判斷方法,更容易判定行為的詐害性,也方便債權人舉證證明債務人行為的詐害性。全國人大法工委相關的釋義書中,也采納了類似的觀點,認為對“影響債權人債權實現(xiàn)”的認定,應結合債權人的債權情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狀況等在個案中予以判斷,不可僵化理解,既要防止對債務人行為的不當、過分干預,也要防止設定過于嚴苛的條件損害撤銷權的正當行使。(148)參見黃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釋義》中,第1034頁。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9頁。
[85]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債務人行為危害債權人利益的構成,是否需要對債務人財產強制執(zhí)行未能滿足債權人或存在即使強制執(zhí)行也無法滿足的情況為要件呢?肯定說認為需要這一構成要件。(149)參見黃立:《民法債編總論》,第514頁。否定說則認為,無須這一要件。(150)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6頁。根據《民法典》第538條以及第539條的文義,并無這一要件,從規(guī)范目的的角度看,撤銷權的目的也不是保障強制執(zhí)行程序。所以,詐害行為的構成也不需要這一要件。不過,在實踐中,如果債權人對債務人財產已經進行強制執(zhí)行,且債務人沒有可供執(zhí)行的財產,那么就會認定詐害行為有害于債權實現(xiàn)。(151)參見《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8)京01民終8251號》《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9)渝01民終1629號民事判決書》《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魯商終字第101號民事判決書》。如果原告申請訴訟保全時發(fā)現(xiàn)債務人被超額查封而無法保全,而原告又未能獲得清償,此時被告將其財產贈與其子,或者在財產保全時發(fā)現(xiàn)被告無償轉讓財產給其子,或有在強制執(zhí)行時發(fā)現(xiàn)被告曾無償轉讓財產,最終導致債權人債權不能完全獲得清償,均可認定該無償行為有害債權的實現(xiàn)。(152)參見《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黔01民終6068號民事判決書》《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qū)人民法院(2017)黔 0201民初3802號民事判決書》《貴州省岑鞏縣人民法院(2017)黔2626 民初453號民事判決書》。轉引自張霞:《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例分析報告》,《上海法學研究》2020年第2卷。
[86]如果債務人的行為中既有負擔行為,又有處分行為的,在債務人做出負擔行為,但還沒有做出處分行為的情況下,其債權人主張權利時,負擔行為本身即構成對債權人的損害;如果債務人完成了負擔行為,也完成了處分行為,那么在完成處分行為之時,對債權人的損害確定發(fā)生。(153)參見許德風:《破產法論——解釋與功能比較的視角》,385頁。
2.時點
[87]一般來講,影響債權實現(xiàn)之事實,須于詐害行為時存在。如果在債務人為詐害行為時,債務人財產尚足以清償債務,即不能認定有害于債權。(154)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6頁以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29頁。另外,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0)二中民終字第02264號民事判決書》中,法院認為,對詐害行為之無資力認定的時間應以行為之時為準,即債務人處分財產時,其資力是否因財產處分行為而受影響,致使其無力償還已有的債務。即使嗣后債務人財產不能清償到期債權,也不能認為存在有害債權之事實。
[88]在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時,債務人處于無資力狀態(tài),如果在撤銷權行使中,通常在庭審辯論結束前,已經恢復資力的,即欠缺行使撤銷權的要件。(155)參見沈德詠、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理解與適用》,第142頁。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一]》,第530頁。但對于資力之恢復,債務人須承擔證明責任。如果債務人不能證明或者不予以證明,債務人的相對人可以證明債務人有資力。
[89]債權人撤銷權的構成,還需要債務人的詐害行為與債務人無資力之間具有因果關系。(156)參見史尚寬:《債法總論》,第487頁。這里的因果關系具體指的是直接因果關系,即通過詐害行為并無需其他行為即導致了對債權實現(xiàn)的影響。如果債務人處分標的物,同時獲得對待給付,則不存在直接的損害,并不考慮消耗以及價值增加等因素。如債務人盡管進行了無償處分財產行為,但在行為時尚具有清償債務的財產,而事后因經濟變動甚或不可抗力造成了財產減少的,債務人的詐害行為與債務人無資力之間即不具有因果關系。再比如債務人購買股票,嗣后暴跌,成為無資力人,此時,購買股票與無資力之間,并無因果關系。
[90]判斷因果關系的時點是進行法律行為的時點,也即法律行為發(fā)生效力的時點。比如,在登記行為情況下,判斷的時點是提出申請的時點;而在存在多個法律上行為的情況下,判斷時點是所有行為完成之時。
[91]《合同法》頒布時,全國人大法工委有關人士認為,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第三人主張行使撤銷權,也可以訴請法院撤銷。(157)參見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140頁。但依據本條,債權人僅能通過訴訟方式行使撤銷權,并不能在訴訟外自行行使撤銷權。主要理由是因為債權人撤銷權對于第三人利害關系重大,應由法院進行審查。(158)參見崔建遠:《合同法》,第203頁。債權人可以直接對第三人提起撤銷權訴訟,也可以參加債務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本訴,若撤銷權人勝訴,則會撤銷債務人與第三人的法律行為,如此會徹底改變本訴的訴訟結果。(159)參見金?。骸对V訟與執(zhí)行對債權人撤銷權的影響》,《法學》2020年第11期。不過,多有學者主張,債權人不能在訴訟中以抗辯的方式行使撤銷權。(160)參見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9頁。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是否構成詐害行為不容易判斷,而且,撤銷權的行使涉及第三人的利益。(161)參見崔建遠:《合同法》,第203頁;韓世遠:《合同法總論》,第469頁。
[92]債權人撤銷之訴的既判力,應當及于未行使撤銷權的其他債權人,一旦債務人的一個債權人提起撤銷權之訴并獲得生效判決的,其他債權人即不得另行提起訴訟。(162)參見胡康生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第141頁。債權人獲得生效判決后,相應的詐害行為即自始無效。其他債權人再主張撤銷權的,不必另行提起撤銷之訴訟,因為詐害行為已經自始無效。不過,債權人提起撤銷之訴,應以其債權數額為限。在其他債權人主張債務人相對人就其他債權人債權數額返還的,也可以根據撤銷之訴的既判力,向債務人的相對人主張返還,而不必另行提起撤銷之訴。
[93]債權人作為撤銷權人須證明撤銷權之構成要件成立。首先,撤銷權人須證明其對債務人享有債權;其次,債權人須證明債務人進行放棄債權、放棄擔保、無償轉讓財產等財產權益處分行為(163)參見朱廣新、謝鴻飛主編:《民法典評注 合同編 通則(2)》,第46頁。;再次,債權人須證明債務人的行為的無償性、對債權實現(xiàn)的影響以及該行為與影響債權實現(xiàn)之間的因果關系。對于惡意延長履行期的行為,債權人需證明債務人是惡意的、并存在延長履行期的行為。
[94]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對債務人行為無償性的證明。一般來講,撤銷權人通常只需主張債務人將其財產中的某個標的物沒有對待給付或者沒有相當的給付交給第三人。如果無償行為涉及的是被清除債權的無價值性,則撤銷權人還必須證明該無價值性。在實踐中,雖然撤銷權人無法證明債務人轉讓財產的行為是否為無償,但第三人與債務人之間系父母、子女等近親屬關系或者朋友、同學關系,而債務人也沒有證據證明自己與第三人的行為是有償的,則可以認定該行為為無償行為。(164)參見《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浙甬商終字第1033號民事判決書》;張霞:《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例分析報告》,《上海法學研究》2020年第2卷。在債務人與第三人以0元購買股權的案件中,法院也認為,只要公司沒有證據證明天時利公司100%股權價格為0 元的合理性,就應當認為構成無償行為。(165)參見《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9)湘民終38號民事判決書》。在“北京昊華誠和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與北京昊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債權人撤銷權糾紛案”中,債務人向第三人轉賬3 480萬元,法院認為債務人應當舉證證明該轉賬行為是有償的,債務人主張是擔保費,沒有被法院認可,最終被認定為無償行為。(166)參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京民終1647號民事判決書》。類似的案例,可參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9)京民終318號民事判決書》。
[95]最后,對于債務人與第三人的詐害行為是否影響債權的實現(xiàn),本來也應由債權人舉證證明,但該證據位于債務人領域,債權人難以舉證證明,而債務人又沒有法定的信息披露義務,所以,在實踐中,有法院將舉證責任倒置,由債務人來證明其為詐害行為后仍具有清償債權的能力。(167)參見《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6)魯民終1827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二終字第322號民事判決書》。
[96]至于第三人是否提供了對待給付,因為該情況位于第三人的領域,所以應由其承擔陳述義務。在司法實踐中,法院甚至會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第三人,由第三人證明其支付了對價。(168)參見《江蘇省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蘇民終字第0084號民事判決書》《福建省南靖縣人民法院 (2016)閩0627民初763號民事判決書》《福建省漳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2016)閩06民終1486號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