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蔣明真
(作者單位系新疆教育學院)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其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語言感知,還為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學生的生活交際等提供了幫助,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需要明確朗讀的具體內(nèi)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構建中的朗讀,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通常指的是,學生能用普通話流利、準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此種朗讀方式主要要求學生可以自然地流露出真情實感,切勿夸張、做作地進行表演,否則就違背了朗讀教學的初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構建中朗讀,不是為了向學生傳授朗讀的技巧、對音量的把控等,而是為了在朗讀訓練教學中讓學生自然而然、渾然天成地形成語感,豐富自身的情感,刺激學生大腦的認知,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以及鑒賞文字的水平,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范讀有所缺乏。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朗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進行示范教學,以身作則,讓學生進行感悟。對于學生來說,最樸實、最真摯的朗讀,才最能打動人心。這種朗讀示范不需要教師添加過多的技巧與浮夸的演技,只需要教師按照自身的理解,真情實感地朗讀即可,這樣的示范才更貼近課堂、貼近生活,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
朗讀時間不足。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個別教師為了趕進度,往往會壓縮朗讀的時間,把時間分給課文講解和習題練習等,認為朗讀不是教學重點。另外,也有個別教師不能正確掌握朗讀教學法的定位,他們經(jīng)常把課堂時間都放在對課文的理解與解釋上,卻忽視了朗讀能給學生帶來獨特的感悟,這種感悟對學生情感的生成以及對課文的深層次領悟都大有幫助。學生如果有感情地朗讀,教師再予以指導,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以及情感上的共鳴,也能促進學生情感價值觀的確立,為學生日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引導示范,恰當表達。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由于小學生年齡太小,心智尚未成熟,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教師的責任重大,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教師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勾勒出學習體系,形成思維導圖結構,讓學生付諸行動。在朗讀課上,教師首先要敢于表現(xiàn)自我,盡全力示范,讓學生看到最真摯的感情流露以及教師的親和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帶動學生一起進行嘗試,共同練習、共同努力、共同進步,這種情感上的宣泄與交流,會使學生被教師的熱情所感染,更愿意走進課堂,敞開心扉,大膽地進行嘗試。此種朗讀訓練,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更透徹,也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情感得以豐富,逐漸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能力,綜合全面地發(fā)展。
把控時間,合理分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把控好課堂時間分配,對各部分教學內(nèi)容合理分配時間,切勿忽視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F(xiàn)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使其充分展現(xiàn)個性,提高綜合素質(zhì)及能力。在新課程開始之前,教師應該布置預習作業(yè),避免課上浪費時間、耽誤進程。教師應把預習當作學生應該完成的作業(yè),讓學生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自行翻閱字典查找出來,并提前練習朗讀,能流利地讀下來即可。
技巧評價,巧妙鼓勵。小學生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普遍較強,比較“愛面子”,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必須權衡、掌握評價的技巧,盡量組織好語言,既要鼓勵學生的優(yōu)點、長處,又要巧妙地點出其不足,讓學生保全“面子”的同時對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一個清晰、客觀且全面的認知,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綜合技能。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不要拘泥于課本,也可以對一些課外讀物進行朗讀,在每個月的最后一日舉行朗讀大賽,讓學生自行點評,教師把控全局及時指導糾正。這樣學生對朗讀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閱讀能力也會日漸卓越。
綜上所述,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建構中的朗讀進行分析是非常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一項研究,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適應新的教育需求的重要創(chuàng)新。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要給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足夠的重視,多角度多層次地進行教學方法革新,吸引學生興趣,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