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川儀隴新發(fā)現(xiàn)的三處畫像崖墓群

2021-12-17 05:3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儀隴縣文物管理所
考古與文物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斗拱門框畫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儀隴縣文物管理所

儀隴縣位于四川省南充市東北部,處于四川盆地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以低山為主,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境內(nèi)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勢復(fù)雜。地貌以低山梁丘為主,山體切割較深,海拔高差300~793米。這種地貌為儀隴縣崖墓的開鑿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據(jù)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該縣境內(nèi)共發(fā)現(xiàn)60余處崖墓群,主要集中在東漢至南北朝和宋代兩個時期,還有少量為明代。

儀隴最早置縣為南朝梁天監(jiān)元年(502年),當(dāng)時置隆城郡和儀隴縣,郡縣同治,均在今金城山頂。同時置大寅縣,縣治在今儀隴縣大寅鎮(zhèn)。梁大同元年(535年)置伏虞郡(今龍城寨)及安固縣(營山縣安固鄉(xiāng)),大同中又置宣漢縣(大羅鄉(xiāng))。西魏仍襲梁制。為進一步弄清儀隴縣崖墓的分布狀況、文化內(nèi)涵、年代等問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儀隴縣文物管理所聯(lián)合對該縣的王家壩、石壩、海螺溝三處崖墓群(圖一)進行了重點調(diào)查,現(xiàn)將本次調(diào)查情況簡報如下。

圖一 儀隴縣三處崖墓群地理位置示意圖

一、王家壩崖墓群

墓群位于儀隴縣金城鎮(zhèn)電光村北1.5千米,距離金城鎮(zhèn)約3千米。一條鄉(xiāng)村公路從其前部穿過,崖墓圍繞山體呈一列分布,坐東北向西南,距地面1~3米,共發(fā)現(xiàn)崖墓7座(圖二)。這7座崖墓,墓葬形制相似,均為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構(gòu)成。其中2座崖墓墓門可見雕刻。一座(M5)僅見墓門上部高浮雕的斗拱,另一座(M1)雕刻精美,現(xiàn)將M1的情況介紹如下。

圖二 王家壩崖墓分布示意圖

(一)M1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的最西側(cè),方向247°,全長5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圖三)。

圖三 王家壩M1平、剖面圖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長1.2、寬2.26、高2.4米。在墓道下部近門框處的左、右兩側(cè)均高浮雕一獸,左側(cè)墓道壁的中部線刻一跪坐人像。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4、現(xiàn)高1.04、墓門洞寬0.7、現(xiàn)高0.98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周鑿刻出抱框,兩側(cè)各圓雕一門吏。門頂部左側(cè)雕刻方枋一個,承挑門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三間的建筑,四周留有邊框,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兩柱,左側(cè)為束柱狀,柱腳下高浮雕一力士,右側(cè)柱為方柱,柱腳下高浮雕一蹲熊。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兩柱之間雕刻啟門圖,兩柱的左、右兩側(cè)分別雕刻親吻圖和秘戲圖。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重合。枋上雕圓椽5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承托門廡屋面。屋面僅雕刻出屋脊,屋脊兩端起翹,因為平面雕刻,垂脊附于門額兩側(cè),根據(jù)雕刻的屋脊情況,推斷當(dāng)為廡殿頂。正脊上雕刻人物圖像一組(圖四)。

圖四 王家壩M1墓門正視圖

甬道與墓門之間有一高6厘米的踏步,甬道平面呈長方形,長0.7、寬0.7、高0.92米。

墓室平面呈梯形,弧頂,底部略斜。長2.7、寬2.4~2.54、高1.66米。墓室左側(cè)鑿有灶和壁龕,其中灶處于前部,平面呈方形,中鑿有一直徑20厘米的圓形火塘,灶邊長32、高26厘米。墓室右側(cè)鑿有崖棺,損毀嚴重,平面呈長方形,長2.7、寬0.8~0.9、高0.6米,其內(nèi)鑿有棺槽,棺槽平面呈長方形,長2.24、寬0.64~0.74、深0.36米。崖棺下部鑿2個直徑20厘米的圓形棺枕。

2.畫像雕刻 5處11幅,不包括建筑類雕刻?,F(xiàn)依據(jù)其所在位置的不同分述如下。文內(nèi)提及的左右皆以面對墓門的方向論之。

(1)墓道 2幅。

虎 處于墓道右側(cè),風(fēng)化嚴重,為半圓雕,其下有一方形基座。整體呈俯沖狀,圓頭短耳,低頭縮頸,前足下蹲,直背,后足站立,翹尾。長56、寬30、高32厘米(圖五,1)。

舞者 處于墓道左壁中上部,風(fēng)化嚴重。僅可見一人身著袍衣,一手上舉,一手置于胸部,呈跪坐舞蹈狀。高40厘米(圖五,3)。

(2)抱框 3幅。

門吏 處于抱框的左、右兩側(cè),風(fēng)化嚴重。均為半圓雕。右側(cè)門吏身穿袍衣,圓臉,雙手交叉疊于胸前。高42厘米(圖五,5)。左側(cè)門吏頭戴冠,身著袍衣,雙手拱于胸前。高64厘米(圖五,2)。

圖五 王家壩M1墓門局部畫像石刻

馬 處于左側(cè)抱框中部,淺浮雕。馬形體較小,仰首,曲頸,弓背,垂尾,邁步向前。長32、高26厘米(圖五,4)。

(3)門額 5幅,均高浮雕(圖六、七)。

圖六 王家壩M1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啟門圖 處于門額中部。一人身著長袍,站立在一長方形的門框內(nèi),一手扶門,一手舉于胸前,作啟門狀。長36、高28厘米。

親吻圖 處于門額右側(cè),雕刻兩人,身穿袍衣,相互摟抱,做親吻狀。高36厘米。

秘戲圖 處于門額的左側(cè),雕刻兩人,身穿袍衣,相互摟抱,左側(cè)一人伸手摸右側(cè)一人胸部,右側(cè)之人則伸手摸左側(cè)之人勃起的生殖器。高35厘米。

力士 處于門額上部束柱下,當(dāng)作柱礎(chǔ)。力士圓臉,上肢下垂,下肢蹲踞,頭頂束柱。高18厘米。

圖七 王家壩M1墓門門額畫像

蹲熊 處于門額上部方柱的下,當(dāng)作柱礎(chǔ)。熊為人面,尖耳,雙手上舉托住方柱,下肢彎曲,呈奮力托舉狀。高28厘米。

(4)正脊上部 1幅,為一組7個人物,均淺浮雕。從右到左分別為:最右側(cè)為一身穿袍衣拱手站立的人,其左為一身穿袍衣,腰間佩劍,手持便面,側(cè)身站立的人。再左雕刻一建鼓,鼓上部似有一魚形飾。中間為三個身穿袍衣拱手站立的人。其左為一騎吏,手持便面。最左側(cè)一人身穿短袍,腰間佩劍,一手持長條形棍狀物,肩部挑有一長條形棍狀物,一端可見桶狀器物和一橢圓形器物。整幅畫像長180、高36厘米(圖八)。

圖八 王家壩M1墓門正脊上部畫像拓片

圖一一 石壩M1墓門正視圖

二、石壩崖墓群

墓群位于儀隴縣馬鞍鎮(zhèn)石壩村。一條小溪從其前部蜿蜒流過,崖墓均坐東向西,圍繞山體呈一列分布,距地面0.6~3米不等。共發(fā)現(xiàn)崖墓17座(圖九),從右向左依次編號為M1~M17。這批崖墓除M16、M17因掩埋無法進入外,其余墓葬墓門均可見。這批墓葬形制相似,皆為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構(gòu)成。其中5座崖墓(M1、M6~M9)墓門可見雕刻,現(xiàn)介紹如下。

圖九 石壩崖墓群分布示意圖

(一)M1

1.墓葬概況 處于墓地南部,方向240°。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現(xiàn)高1.5米。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6、現(xiàn)高0.58米,墓門洞寬0.7、現(xiàn)高0.5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頂部左、右兩側(cè)各雕刻方枋一個,承挑門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三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兩柱,左側(cè)僅鑿刻半朵斗拱,右側(cè)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拱下雕刻一人、一鳥、一馬。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4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承托門廡屋面。屋面僅雕刻出屋脊,屋脊兩端起翹,垂脊附于門額兩側(cè),根據(jù)雕刻的屋脊情況,當(dāng)為廡殿頂。正脊上雕刻人物、鳥等圖像(圖一〇、一一)。

圖一〇 石壩M1墓門保存現(xiàn)狀

2.畫像石刻 共2處4組。

(1)門額 共3幅,均淺浮雕(圖一三)。

圖一三 石壩M1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持刀人物 處于斗拱下,一人身著袍衣,一手置于胸前,一手持刀,刀為圓形圜首,短柄,寬刃。高28厘米。

鳥 處于斗拱下,呈側(cè)身站立狀,仰首,寬尾。高13厘米。

馬 處于半朵斗拱下,呈站立狀,仰首,長鬃,弧背,翹尾,前肢略彎曲。高24厘米。

(2)正脊 1組人物、鳥圖案,均淺浮雕。處于正脊上部,左、右兩側(cè)各雕刻一圓形,一高一底,中間從右向左依次雕刻:右側(cè)為兩身穿袍衣,拱手站立的人,均高26厘米;其左為一呈壺狀的建鼓,高15厘米;左側(cè)為一鳥,呈側(cè)身站立狀,仰首,寬尾,高16厘米(圖一二)。

圖一二 石壩M1墓門正脊畫像拓片

(二)M6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中部,方向243°。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現(xiàn)高1.36米。單層門框,門框?qū)?.94、現(xiàn)高0.5米。墓門洞寬0.56、現(xiàn)高0.46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周鑿刻出抱框,左側(cè)抱框雕刻一提罐人和犬,右側(cè)抱框雕刻一持杖人。門額位于門框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斗拱的左、右兩側(cè)分別淺浮雕有對稱的騎吏、人物和犬。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4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承托門廡屋面。屋面僅雕刻出正脊,正脊的左、右兩側(cè)雕刻一圓形,中部雕刻一組人物畫像。同時在墓道近墓門處的左、右兩側(cè)雕刻有門吏(圖一四)。

圖一四 石壩M6墓門保存現(xiàn)狀

圖一五 石壩M6墓門正視圖

2.畫像石刻 共4處7組,均為淺浮雕(圖一四、一五)。

(1)墓道 2幅。處于墓道璧的左、右兩側(cè)。左側(cè)門吏身著長袍,面目不清,雙手似持一物。高24厘米。右側(cè)門吏風(fēng)化嚴重,僅可見一人跨步向前狀。高28厘米。

(2)抱框,2幅。

持杖人 處于右側(cè)抱框內(nèi)。一人頭戴冠,身著短衣,右手持杖、左手持袋,邁步向前。高40厘米。

提罐人及犬 處于左側(cè)抱框內(nèi)。上部刻一人,頭戴冠,身著短衣,雙手各提一罐。高30厘米。下部刻一犬,垂首,垂耳,直背,垂尾,邁步向前。高14厘米。

(3)門額 2幅,均為騎吏、人物和犬。處斗拱的兩側(cè),以斗拱的立柱為中心相互對稱,但風(fēng)化嚴重,難以辨識。右側(cè)一組為:右側(cè)為一騎吏,其旁有一人做擺手恭請狀,其前有一蹲犬。左側(cè)一組為:左側(cè)為一騎吏,前有一人似牽馬,下部有一犬似在狂吠。均高34、寬64厘米(圖一六)。

圖一六 石壩M6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4)正脊 為1組人物畫像。風(fēng)化嚴重,僅可見中部兩人呈跪坐狀,右側(cè)有一馬,左側(cè)有三人呈站立狀,其左似刻一長方形門。長192、高38厘米。(圖一四、一五)

(三)M7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中部,方向242°。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現(xiàn)高1.9米。為單層門框,門框?qū)?.78、現(xiàn)高0.96米,墓門洞寬0.68、現(xiàn)高0.9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額位于門框上,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四周留有邊框,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一方柱,柱下雕刻一蹲熊。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斗拱下部的左、右兩側(cè)雕刻有人物和雞。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4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承托門廡屋面。屋面僅雕刻出屋脊,屋脊兩端起翹,因限于平面雕刻,垂脊附于門額兩側(cè),根據(jù)雕刻的屋脊情況,當(dāng)為廡殿頂。正脊上雕刻趕牛圖畫像。同時在墓道璧的左側(cè)雕刻有蹲熊,右側(cè)雕刻有車馬圖(圖一七)。

圖一七 石壩M7墓門正視圖

2.畫像石刻 共3處10幅(圖一七)。

(1)墓道 3幅。

車馬圖 處于墓道左壁上。淺浮雕,風(fēng)化嚴重,僅可見一馬、一車,車有傘蓋。高30、寬50厘米(圖二一,2)。

圖二一 石壩M7局部畫像石刻

蹲熊 處于墓道右璧上。為高浮雕,熊的面目不清,僅可見兩手上舉,兩腿下蹲,作奮力托舉狀。高34、寬26厘米(圖二一,3)。

虎 處于墓道左側(cè)。風(fēng)化嚴重,為半圓雕,其下有一方形基座。整體雕刻成前低后高狀,圓頭,短耳,低頭、縮頸,前兩足下蹲,直背,后兩足站立,翹尾,呈俯沖狀。長64、寬30、高24厘米(圖二一,1)。

(2)門額,5幅,均淺浮雕(圖一八)。

圖一八 石壩M7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蹲熊 處于門額中部的方柱上。面目不清,僅可見兩手上舉,兩腿下蹲,作奮力托舉狀。高10、寬12厘米。

雞 分別處于斗拱的左、右兩側(cè),一個較大,一個較小,大者雞冠凸起,直頸,直背,翹尾。高15厘米。小者尖喙,縮頸,弧背,翹尾,高10厘米。

門吏 處于斗拱的左、右兩側(cè)。左側(cè)一人戴冠,著短袍,雙手攏于胸前,作邁步狀,高28厘米。右側(cè)一人戴冠,著長袍,雙手攏于胸前,作站立恭迎狀。高26厘米(圖二〇)。

圖二〇 石壩M7門吏

(3)正脊 有1組淺浮雕趕牛圖。風(fēng)化嚴重,不可辨識,僅可見左刻一下方呈弧形的槽狀物,中刻一牛,右刻一人,做手持鞭趕牛狀。下端有一似犬的動物,作狂吠狀。長72、高20厘米(圖一九)。

圖一九 石壩M7墓門正脊趕牛圖拓片

(三)M8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中部,方向244°,全長4.24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圖二二)。

圖二二 石壩M8平、剖面圖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長0.78、寬1.86、高1.7米。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76、現(xiàn)高0.98米,墓門洞寬0.68、現(xiàn)高0.92米。在左側(cè)墓道口的下部高浮雕一門吏。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周鑿刻出抱框,右側(cè)抱框內(nèi)雕刻雜耍畫像。門額位于門框之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一束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拱左、右兩側(cè)雕刻有兩舞者和一馬。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4根,椽伸出,椽頭上舉。上部未雕刻。甬道平面呈長方形,長0.86、寬0.7、高0.9~0.98米。甬道與墓室之間有一高6厘米的臺階(圖二三)。

圖二三 石壩M8墓門正視圖

墓室平面呈梯形,弧頂,底部略斜。長2.34、寬1.8、高1.6米。墓室右側(cè)鑿有崖棺,損毀嚴重,平面呈長方形,長2.34、寬0.64、高0.66米,其內(nèi)鑿有棺槽,棺槽平面呈長方形,長1.82、寬0.42、深0.36米。崖棺下部鑿3個直徑15厘米的圓形棺枕。

2.畫像石刻 共3處5幅(圖二三)。

(1)左側(cè)墓道口 1幅,為高浮雕門吏圖。風(fēng)化嚴重,僅可見一人,身著袍衣,雙手攏于胸前,呈站立狀。高66厘米。

(2)抱框 1幅,為高浮雕雜耍圖。處于右側(cè)抱框內(nèi),風(fēng)化嚴重,不可辨識,僅見兩人,一人在上,雙手向兩側(cè)打開,似拋擲彈丸;另一人在下,中有一圓環(huán),似正在飛躍鉆入狀。寬30、高40厘米。

(3)門額 3幅,均為淺浮雕(圖二四)。

圖二四 石壩M8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舞者 處于斗拱左、右兩側(cè)。風(fēng)化嚴重。左側(cè)一人,身穿袍衣,雙手擺動,一腳抬起,似舞蹈狀,高28厘米。右側(cè)一人,似有雙髻,身著袍衣,雙手持物,呈跪坐狀,高30厘米。

馬 處于右側(cè)樂舞下,呈站立狀,仰首,長鬃,弧背,翹尾,前肢略彎曲。高20厘米。

(四)M9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的中部,方向244°,全長3.34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長0.1、寬1.84、高1.98米。在墓道口的左、右兩側(cè)上部高浮雕持盾人物圖和親吻圖。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2、現(xiàn)高1.06米,墓門洞寬0.76、現(xiàn)高0.96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拱左、右兩側(cè)分別雕刻有一鳥和一挑擔(dān)人、馬。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雕刻一斗拱,形制與門額相同,斗拱的左、右兩側(cè)雕刻一組人物畫像,風(fēng)化嚴重,不可辨識(圖二五、二七)。

圖二五 石壩M9墓門保存現(xiàn)狀

墓門與甬道之間有一高6厘米的踏步,甬道平面呈長方形,長0.74、寬0.76、高0.88米。

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弧頂,底部略斜。長2.14、寬1.84、高1.6米。墓室右側(cè)鑿有崖棺,損毀嚴重,平面呈長方形,長2.14、寬0.64、高0.76米,其內(nèi)鑿有棺槽,棺槽平面呈長方形,長1.78、寬0.42、深0.34米(圖二六)。

圖二六 石壩M9平、剖面圖

2.畫像石刻 3處6幅(圖二五、二七)。

(1)墓道口,2幅,高浮雕。

持盾人物 處于左側(cè)墓門外的上部。一人頭戴冠,身著袍衣,側(cè)身隱于一長方形的物體后。高34厘米(圖二八,1)。

圖二八 石壩M9局部畫像拓片

親吻圖 處于右側(cè)墓門外的上部,風(fēng)化嚴重。兩人均身穿袍衣,相互摟抱,作親吻狀。高34厘米(圖二八,3)。

圖三〇 海螺溝M1、M2墓門保存現(xiàn)狀

(2)門額 3幅,均淺浮雕(圖二八,2)。

鳥 處于門額的左側(cè)。鳥呈覓食狀,長喙,曲頸,弓背,寬尾。寬30、高16厘米。

牛 處于門額的右側(cè)。牛為寬嘴,長頭,雙豎短耳,短頸,弓背,細短尾上翹,四肢呈站立狀。長20、高10厘米。

挑擔(dān)人 處于門額的右部,風(fēng)化嚴重??杀嬲J一人頭戴冠,身著短衣,雙肩似挑一擔(dān),擔(dān)的前、后分別為壺狀物和圓形物,作跨步行走狀。高20厘米。

(3)枋上部 1幅,處于斗拱的左、右兩側(cè),為淺浮雕舞蹈圖。分化嚴重,僅可見兩人,身著袍衣,作舞蹈狀,高20厘米(圖二七)。

圖二七 石壩M9墓門正視圖

三、海螺溝崖墓群

2009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時新發(fā)現(xiàn)。墓群位于儀隴縣九龍鄉(xiāng)海螺村,分布在約150平方米的崖壁上,一條小溪從其前部流過,墓葬均坐東向西,圍繞山體呈一列分布,距離地面約1米。發(fā)現(xiàn)崖墓4座(圖二九、三〇),從左向右依次編號為M1~M4。除M4無法進入,情況不明外,其余3座墓葬形制相似,均為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構(gòu)成,墓門可見雕刻?,F(xiàn)將3座墓葬介紹如下。

圖二九 海螺溝崖墓分布示意圖

(一)M1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南部,緊鄰M2,兩墓共用一個墓道,從墓門上部的開鑿痕跡來看,M1打破M2,推測先開鑿M2,后開鑿M1。方向250°,全長5.08米(圖三一)。

圖三一 海螺溝M1平、剖面圖

墓道平面呈長方形,長1.48、寬2.06、高1.9米。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2、高0.94厘米,墓門洞寬0.68、高0.88厘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屋面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內(nèi)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無小斗,曲拱。拱左、右兩側(cè)分別雕刻有圓形。拱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4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承托門廡屋面。屋面僅雕刻出屋脊,屋脊僅雕刻正脊,正脊上部雕刻一組人物畫像(圖三二)。

圖三二 海螺溝M1墓門正視圖

甬道平面呈長方形,長1.3、寬0.68、高0.9米。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弧頂,底部略斜。長2.3、寬1.68、高1.66米。墓室右側(cè)鑿有崖棺,損毀嚴重,平面呈長方形,長2.3、寬0.56、高0.82米,其內(nèi)鑿有棺槽,棺槽平面呈長方形,長1.8、寬0.4、深0.38米。

2.畫像雕刻 1幅。

處于正脊上,淺浮雕。最右側(cè)兩個人風(fēng)化嚴重,不可辨識;其左為一頭牛,牛低頭,直背,垂尾,邁步向前;中間兩人均身著袍衣,一人作舞蹈狀,一人肩部扛一長方形器物,邁步向前;其左為一匹馬,馬仰首,鬃毛明顯,弧背,翹尾,呈站立狀,身上可見雕刻的馬鞍;最左側(cè)兩人均身著袍衣,一人雙手持一物向前站立,另一人兩手上舉,一手持便面,呈站立狀。整幅畫像長2.06、高0.41米(圖三三)。

圖三三 海螺溝M1墓門正脊和門額畫像拓片

(二)M2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南部,緊鄰M1,方向265°,全長5.44米。

墓道平面呈梯形,長1.34、寬1.6~2.3、高1.94米(圖三四)。

圖三四 海螺溝M2平、剖面圖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8、現(xiàn)高1.16米,墓門洞寬0.66、現(xiàn)高1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構(gòu)成一面闊三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分上、下兩層,下層中部高浮雕兩組套馬圖。上層左、右兩側(cè)各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兩斗拱之間淺浮雕有啟門圖。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5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圖三五)。

圖三五 海螺溝M2墓門正視圖

甬道平面呈梯形,長1.1、寬0.64~0.74、高1~1.2米。甬道與墓室之間設(shè)有高10厘米的兩個踏步,墓室平面呈方形,弧頂,底部略斜。邊長2.36、高1.92米。墓室內(nèi)未見附屬設(shè)施。

2.畫像雕刻 共2處3組(圖三六)。

圖三六 海螺溝M2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1)門額上部 處于兩斗拱之間,為1組陰刻啟門圖。一人身著袍衣,站立在一長方形的門框內(nèi),半身隱于門后,一手扶門,探頭,作啟門狀。長13、高20厘米。

(2)門額下部 為2組淺浮雕套馬圖。兩兩相稱,形制相似。一人立于馬身后,身著短袍衣,雙手持長繩,繩子的另一端在馬頭部呈圓形狀,作套馬狀。馬仰首,鬃毛凸起,弧背,翹尾,雙前足騰起,似正被后面的人套住。長120、寬30厘米。

(三)M3

1.墓葬概況 處于墓群中部,方向260°,墓口被掩埋,無法進入(圖三七)。

圖三七 海螺溝M3墓門保存現(xiàn)狀

墓門立面呈長方形,為單層門框,門框?qū)?.8、高1.08米,墓門寬洞0.68、高0.88米。墓門整體雕刻成門廡的形式,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下部為門,上部為額。門額位于門框之上,系采用減地淺浮雕鑿刻而成,整體與頂部的椽構(gòu)成一面闊兩間的建筑,上部邊框與枋重合。門額正中雕刻一方柱,柱頭上雕刻三升拱,無櫨斗,曲拱,拱上承接的三個小斗中僅中部小斗雕刻成蹲熊狀。斗拱兩側(cè)均雕刻有畫像。小斗上為枋,枋與門額邊框的上框重合。枋上圓雕圓椽5根,椽伸出,椽頭小于椽身,有收分,椽頭上舉(圖三八)。

圖三八 海螺溝M3墓門正視圖

2.畫像雕刻 1處8幅。處于門額斗拱的周邊,分別為鳥、馬、親吻圖、吹笛圖、舞蹈圖、蹲熊各1,獸2,均為淺浮雕(圖三九)。

圖三九 海螺溝M3墓門門額畫像拓片

鳥 處于頭拱的右上角,一鳥仰首,曲頸,寬尾,呈站立狀,另一鳥伏于其上,作交配狀。寬14、高18厘米。

馬 處于斗拱右下角。馬前有一長方形馬槽,馬低頭,曲頸,直背,翹尾,四肢站立,馬背上隱約可見馬鞍,似正在吃草狀。寬40、高24厘米。

親吻圖 處于斗拱下。兩人身穿袍衣,相互摟抱,做親吻狀。寬18、高24厘米。

吹笛圖 處于斗拱下。一人站立,頭戴冠,身著袍衣,兩手持一物,放在嘴邊吹奏。寬10、高26厘米。

獸 均處于斗拱的左下角。其一組為一獸低頭,直背,呈站立狀,另一獸伏于其身上,做兩獸交配狀。寬40、高22厘米。另一組為兩獸,均低頭,直背,翹尾,作玩耍狀。寬20、高10厘米。

舞蹈圖 處于斗拱的左上角,兩人身穿袍衣,一人雙手舉過頭頂,雙手相連成圓形,作舞蹈狀。另一人弓背,雙手持一物。寬22、高27厘米。

蹲熊 處于斗拱上的斗上,雙手上舉,雙腳下蹲,呈奮力托舉狀。寬10、高8厘米。

四、結(jié)語

儀隴縣是川東地區(qū)(大致包括今重慶、廣元、巴中、達州、南充等市)目前發(fā)現(xiàn)畫像較多的區(qū)域,也是川東地區(qū)畫像雕刻的集中反映。通過此次調(diào)查,對于該地區(qū)的崖墓時代、畫像特點等有了新的認識。

1.墓葬時代

這批崖墓均被盜,未發(fā)現(xiàn)隨葬品,只能通過墓葬形制和畫像題材來推斷其時代。首先從墓葬形制看,這批崖墓均為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和少量附屬設(shè)施(崖棺、灶)構(gòu)成,墓室小而簡單,這與綿陽[1]、昭化寶輪院[2]南北朝時期的崖墓形制相似。其次從畫像題材來看,東漢中晚期至魏晉時期的樂山、宜賓地區(qū)的崖墓多以大畫幅墓門雕刻為主,而川中北地區(qū)的綿陽、德陽等地的崖墓,則注重墓內(nèi)雕刻,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文化類型。儀隴崖墓的畫像多分布于墓門,與樂山、宜賓等地區(qū)相近,但墓門較小,雕刻內(nèi)容相對簡單,應(yīng)晚于樂山、宜賓等地區(qū),故此推斷儀隴這三處崖墓群的年代主要集中在南北朝時期。

2.畫像特點

儀隴縣三處崖墓群的畫像雕刻簡單粗糙,雕刻技法主要有半圓雕、高浮雕、淺浮雕、線刻等。畫像內(nèi)容相對簡單,主要包括建筑類題材(斗拱)、反映現(xiàn)實生活題材(趕牛、門吏、挑擔(dān)人、樂舞、雞、犬、親吻、秘戲等)、升仙類題材(騎乘、持杖人、鳥)、驅(qū)鬼類(虎)等。與樂山、宜賓等地的畫像注重大幅雕刻,題材主要是天國、升仙、驅(qū)鬼、歷史故事、現(xiàn)實生活等相比,儀隴崖墓則更多展現(xiàn)的是實際的生活場景。漢晉時期川東地區(qū)崖墓具有畫像雕刻的較少,有雕刻的崖墓大部分僅雕刻出斗拱等反映仿木建筑結(jié)構(gòu)的題材,而反映生活題材的雕刻極為罕見。

3.歷史背景

儀隴三處崖墓具有典型的地方特征,且這三處崖墓群均遠離水源和平壩,處于極為偏遠的區(qū)域,這可能與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有緊密的關(guān)系。

四川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現(xiàn)的墓葬不多,但是其墓葬葬俗與東漢中晚期至東晉時期相比發(fā)生了變化,到南北朝時期,墓葬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墓葬規(guī)模普遍小,同時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瓷器開始出現(xiàn)在墓葬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轉(zhuǎn)變?從文獻記載來看,自東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入蜀至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梁睿平定益州總管王謙之亂,在長達230多年的時間里,四川地區(qū)處于南、北方政權(quán)爭奪的核心區(qū)域,長期處于的連綿不斷的動蕩中,且因處于東晉、劉宋、南齊、蕭梁等南方諸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之下,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文化因素必然會逆流而上進入四川,如大量的具有長江中下游因素的瓷器的出現(xiàn),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因受蜀亡后幾次叛亂的影響,上層人士對巴蜀地區(qū)形成了“樂禍貪亂”的看法,因此形成了東晉南北朝對巴蜀人士的排斥,故河內(nèi)太守劉頌上表晉武帝稱:“夫吳、越剽輕,庸、蜀險絕,此故變釁之所出,易生風(fēng)塵之地?!巳⊥罩T王年二十以上人才髙者,分王吳、蜀?!盵3]這亦是促進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文化迅速傳播四川的一個主要因素,因此在新的文化因素裹挾政治因素中,其喪葬制度亦將發(fā)生重大變化。

引發(fā)變革的另一個主要因素為少數(shù)民族入川。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各民族大規(guī)模的遷徙和融合的時代,而僚人入蜀無疑是四川的民族構(gòu)成和分布發(fā)生巨大變化的主要誘因。蜀漢之時,曾將牂牁郡、興古的2000僚人遷往漢中[4]。成漢李壽之時,引僚人10萬余家入蜀,“蜀本無僚,至是始出巴西、渠川、廣漢、陽安、資中、犍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萬家”[5],雖引僚入蜀以實成都,但后患無窮,李壽死后,“諸僚始出巴西、渠川、廣漢、陽安、資中,攻破郡國,為益州大患”[6]。桓溫入蜀后,“力不能制,又蜀人東流,山險之多空,僚遂挾山傍谷”[7]。東晉王朝,基本上“羈縻而已,未能制服其民”[8]。僚人入蜀后,對東漢以來的四川墓葬文化造成重大影響,整體上墓葬偏少且規(guī)模變小。儀隴崖墓與樂山、宜賓地區(qū)的畫像崖墓較為接近,可能反映了南北朝時期“蜀人東流”的歷史背景。

領(lǐng)隊:陳衛(wèi)東

調(diào)查:鄭祿紅 李云飛 唐德兵 李 佳趙 建 柏順義 鄭祿成 付 蓉王 杰 魯小剛 王琳瑯

線圖:趙 建

執(zhí)筆:陳衛(wèi)東 鄭祿紅 王琳瑯 魯小剛

[1]a.綿陽博物館.四川綿陽園藝場鄉(xiāng)發(fā)現(xiàn)南朝墓[J].考古,1996(8).b.綿陽市博物館.四川綿陽西山六朝墓[J].考古,1990(11).

[2]沈仲常.四川昭化寶輪鎮(zhèn)南北朝時期崖墓[J].考古學(xué)報,1959(2).

[3]房玄齡,等.晉書:張載傳(第5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74:1516.

[4]陳壽.三國志:蜀書(第43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2:1052.

[5]郭允蹈.蜀鑒(第4卷)[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7:52.

[6]同[5].

[7]同[5].

[8]同[5].

猜你喜歡
斗拱門框畫像
威猛的畫像
清東陵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斗拱特點的研究
說不完的斗拱
畫像
斗拱
宋軍:一張肚、四代人,一個世紀的“老門框情懷”
斗拱系列燈具設(shè)計
畫像
死亡像羞澀的門框 [外一首]
潛行與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