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唐明華
[摘? ?要]針對當前校園手機管理的復雜形勢及困境,落實校園手機管理可從目標、策略、原則三點考慮解決思路,在實施管理時踐行尊重教育,探索化“管”為“育”的路徑,開辟學校德育新局面,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中小學生;校園手機管理;尊重;德育
2021年初,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倡導為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防止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倡導中小學加強在校手機管理。依此,各地根據(jù)實際,相繼出臺了中小學校園手機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中小學也根據(jù)實際情況實施了手機規(guī)范管理。在此,將討論我國中小學校園手機管理的現(xiàn)狀、困境與解決途徑,并分析一些特色實踐的可借鑒之處。
一、校園手機管理面臨的復雜形勢及利弊分析
1.中小學生使用手機上網的人數(shù)眾多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于2019年發(fā)布的統(tǒng)計信息顯示,中小學學齡段的網民數(shù)量已達1.75億,這一學齡段人口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93.1%,且手機是中小學生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針對西安、北京、泉州、潮州四個城市的中學進行的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表明,85%以上的中學生擁有個人手機。可見,我國中小學生對手機的擁有量和使用率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具有人際交往和自主學習功能的手機已成為我國中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的重要工具,并且對其日常生活和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1]。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人們更加認可手機所提供的多元化學習資源的獲取方式以及更利于互動和體驗的學習方式。大規(guī)模的中小學生手機網民數(shù)量,以及手機對學生生活、學習以及成長所產生的影響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探討。
2.中小學生使用手機有利有弊
針對手機使用對中小學生的影響,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不同領域的學者展開了研究。其中,對于中小學生使用手機的弊端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一是中小學生每天通過手機在社交網絡上花費3至4小時,頻繁檢查信息會影響他們的睡眠,他們在無手機的情況下感到更多焦慮、憤怒等情緒,這是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潛在因素之一,將直接導致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不佳[2]。二是中小學生過度使用手機會產生手機依賴、手機成癮的情況[3]。三是中小學生在校園中使用手機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如手機作弊、手機攀比、充電安全等[4]。在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的優(yōu)勢的相關論述中,主要有以下觀點:中小學生通過使用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課堂內外的學習資料;有利于人際交往;能與父母、教師建立更方便的溝通渠道,尤其是對青春期的女生來說,手機可提升她們在緊急情況下的安全感等。
3.中小學手機管理制度
學界認為當前中小學生使用手機的利弊并存,而在針對手機的校園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爭議。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認為學生使用手機弊大于利[5]。在一項針對北京市多所中小學教師的調研中,近70%的教師認為學生使用手機的弊端要遠遠大于利端,而持這一觀點的初中教師的比例又高于高中教師[6]。在國外教育系統(tǒng)中,多數(shù)教育者也同樣認為學生使用手機的弊大于利。例如,英國在2010年有約50%的學校對使用手機設備有嚴格規(guī)定,而到2015年,這一比例已升至98%。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已經通過立法的形式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了禁止或限制。鑒于中小學生校園手機管理工作面臨的復雜形勢以及手機對中小學生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我國教育部于2021年2 月專門印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則通知從學校標準化管理的角度為中小學如何監(jiān)管學生帶手機行為提供了及時必要的管理依據(jù)[7]。隨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積極部署,促進中小學校落實手機管理的宣傳等具體工作和措施。
二、校園手機管理的現(xiàn)實困境及解決思路
手機的使用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發(fā)生了改變,也對學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戰(zhàn)。教育部出臺的有關手機管理的工作通知,給學校管理提供了法治依據(jù),但具體到每一所學校,如何將該通知落實到學校以及具體管理如何進行調整,是考驗學校管理者的智慧。教育界也對校園管理具體落實的措施和效果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探討,其中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思路具體有以下三點。
1.管理目標在于“引導學生的行為”
在落實校園手機管理的過程中,多數(shù)學校采用的措施是阻止和限制學生在校接觸手機,即將管理目標集中在對“物—手機”或“人—學生”的管理。這樣,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就會造成兩個問題:一是管理制度流于表面,部分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不予理睬;二是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堂使用手機時,強行按制度執(zhí)行,將手機移除課堂內,學生則會產生抵觸情緒,造成師生間的矛盾。其實,手機本身并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學校如何科學有效地引導學生使用手機的行為,如何指導學生正確看待和使用手機,而不是簡單地進行物理隔離或強制執(zhí)行。將管理目標集中在手機上,勢必導致一些校園管理方面的過度限制,如教師簡單粗暴地處理手機可能激發(fā)一系列校園矛盾。在校園管理中,將手機引發(fā)的問題僅僅歸結到手機并不可取,這本身是一種誤區(qū)。例如有些教育工作者認為,手機會引發(fā)學生攀比心理,引發(fā)親子溝通減少等問題。其實攀比心理本就是學生群體存在的問題,手機僅僅是其中一個載體,學校應將管理目標聚焦于教育本身。校園手機管理的目標應集中于引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手機,制定在校園里使用手機的行為指南或規(guī)范,清晰地告知學生應該怎么做,培養(yǎng)學生使用手機的好習慣,而不僅僅是對手機本身進行限制。
2.管理措施在于“獲得學生的認可”
在落實校園手機管理的過程中,一些學校出現(xiàn)了管理負面效應較強的情況,甚至引起了師生對峙的緊張局面。肖敏和杜涵勃通過對廣東省六所公辦高中的實證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校園管理工作存在管理舉措失靈的問題,由于學校手機管理措施抑制了學生的使用需求,引發(fā)了師生關系的不和諧,使學生對學校管理產生了負面評價。學校為了進行手機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最終目的是保障學生在校的學習與生活能夠高效有序地開展,從而促進每一名學生的良好發(fā)展。手機管理的措施是和學校最終的教育目標緊密相連的,而不是僅僅為了落實管理制度而管理。因此,學校在制定和落實手機管理措施的過程中,須充分理解學生作為互聯(lián)網時代的“屏幕之民”[8],其生活和學習過程已然離不開互聯(lián)網以及手機等電子設備的輔助。手機已成為學生作為現(xiàn)代人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個人信息、人際交往等多方面的私密內容,因此很難將其完全隔離在教育場所之外;即使能夠隔離在課堂之外,也不是單方面落實上級管理規(guī)定,不是通過強制落實或者命令可以簡單實現(xiàn)的。校園手機管理措施的制定須經過民主合法的程序,需要充分聽取和征求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與建議。民主合法的程序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學生對管理落實工作產生的負面評價,更重要的是能夠避免出現(xiàn)隨意處置學生不尊重手機管理的行為。同時,學校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現(xiàn)實的需要,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修訂手機管理措施??梢悦繉W年、每學期向全體學生公布和宣傳具體措施,并且允許學生對手機管理的具體措施進行探討。管理措施的制定和應用應獲得廣大學生的認可,要讓學生了解制定管理規(guī)定和采取措施的前因后果,以及充分理解該管理的目標是促進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這樣,校園手機管理制度的正面效應才會顯現(xiàn)。
3.管理原則在于“尊重學生的權益”
在落實校園手機管理的過程中,一些學校將學生視作管理對象,使學生處于被管理、被規(guī)定的狀態(tài)。由此出現(xiàn)了諸如因學生違反手機管理規(guī)定而被教師“請”出教室的情況。這種僅僅為了落實手機管理規(guī)定而忽視學生受教育的平等權益的處理方式,很容易引發(fā)學生的反感。還有一些學校,出現(xiàn)了教師為執(zhí)行和落實學校手機管理措施,強制檢查或刪除學生手機內的信息或圖片,沒收或扔掉學生手機等不當行為,導致師生關系緊張,甚至引發(fā)了學生的極度不滿,以致將教師的不當行為上傳至自媒體,引發(fā)了社會輿情,對整個基礎教育領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提出了質疑和挑戰(zhàn)。學生的手機是其個人財物,教師在落實手機管理工作時,要注意尊重學生的基本權益。
三、基于尊重育人理念的校園手機管理
1.讓學生感受到平等與尊重
按照通知要求,學校在推行校園手機管理工作時,應當告知每一名學生及其家長,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該工作要求體現(xiàn)了從學校層面,利用教育教學工作集中和高效的管理優(yōu)勢,希望給每一位學生提供平等教育機會的愿望。而學生確有將手機帶入校園需求的,須經學生家長的同意,并提出書面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tǒng)一保管。
如北京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科大附?。┰诿總€年級教室附近設置了帶鎖的手機保管箱,供學生本人放置手機之后上鎖,進行自主保管。這樣的手機保管設置既充分尊重了每一名學生的財產權,也保護了每一名學生的隱私。在手機管理的教育實踐中,學生在每一個細節(jié)工作落地過程中都能感受到被平等對待和尊重。
2.引導學生理解尊重
按照通知要求,進校后應將手機交由學校統(tǒng)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在落實該工作的過程中,學??梢韵驅W生解釋為什么不能將手機帶入課堂,解釋的過程也是尊重教育落地的實踐過程。如科大附小在進行解釋的過程中,著重講述了“尊重他人時間”的內容,并向學生們做出如下傳達:在課堂上,大家應尊重課堂規(guī)則,保持課堂安靜,才能夠聽清老師所講的或同學們回答問題的內容。如果在課堂上有手機發(fā)出的聲響,對全體同學都是一種打擾,因為會破壞同學們聽課的效率,也會破壞老師教育教學的節(jié)奏,從而無形中耽誤了他人的時間。這樣,通過尊重教育,使學生知曉自己作為平等的個體是被尊重的,同時也要將這種尊重傳遞或者回饋給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不帶手機進入課堂,就是尊重其他同學的時間和認真學習的權利,尊重老師的工作。
3.實施尊重規(guī)則的教育實踐
如何在落實校園手機管理過程中,使學生能夠真切地體驗到作為一個生命體、一個未成年人所受到的尊重,讓學生能夠自主管理好手機,進而使整個學生群體能夠在充滿尊重的氛圍中共同管理好手機,自覺遵守校園手機管理的規(guī)則,并從主體意識中去落實規(guī)則,是手機管理工作真正能在校園中落地的關鍵。按照通知要求,手機禁止帶入課堂這一規(guī)則,是由教師明確傳達的對學生表現(xiàn)和行為的期望。通常,在同一所學校里,各個課堂的規(guī)則最好能夠保持一致,才能更好地保障師生專注地投入教學活動。通過平等尊重每一個學生,以及讓學生學會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教育實踐,實施尊重規(guī)則就相對容易了。因為規(guī)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因此,遵守手機管理規(guī)則的過程,浸潤著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比如,“尊重”包括尊重自己,對自己的物品、行為和周邊環(huán)境承擔責任,還要尊重他人的時間和精力、尊重他人的財產等含意。實施尊重規(guī)則的教育實踐,其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在校的基本行為規(guī)范和習慣,同時進行潛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四、以立德樹人
為最終目標的化“管”為“育”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手機管理是為了更好地營造校園中專注安靜的教育氛圍,而將學生作為管理的對象,在該工作具體落地執(zhí)行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行為和物品都會有一定的約束,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不滿以及不配合。但管理的過程概是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全程育人的過程。應以校園手機管理細節(jié)中的尊重教育實踐為例,探索化“管”為“育”的路徑,即通過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自己的同時也尊重他人、尊重規(guī)則三方面的教育實踐,從“管”學生行為變?yōu)椤坝睂W生品格的過程,使學生在校園真實的教育情境中感知到自己作為校園的主人翁被尊重和愛護。如此,學生才可能真正建構起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品格,學校才能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通過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周常穩(wěn).“解題神器”軟件對中小學作業(yè)設計思路的影響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6(4):77-79.
[2]單舒平,隨雯茜,程誠.中學生使用手機對學習成績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30(5):46-50.
[3]王海慈.中學生手機依賴的小組工作介入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4]于翠杰,蔡曉梅,陶金金,等.小學生使用手機的現(xiàn)狀及心理影響研究——以北碚區(qū)朝陽小學、小磨灘小學為例[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8):183-184.
[5]張虹.推進手機移動學習:中小學教師態(tài)度與需求[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5):71-78.
[6]張虹.區(qū)域教師隊伍建設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7]許朝軍.“禁機令”是道智能考題[N].中國教師報,2021-(2)-24.
[8]凱文·凱利.必然[M].周峰,董理,金陽,譯.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92-94.
(責任編輯 郭向和? ?校對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