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響響
文本細讀源于20世紀西方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流派——語義學。文本細讀是語義學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征。文本細讀是相較于文本粗讀、泛讀而言的,文本細讀的基本特征是以文本為中心,重視語境對語義分析的影響以及強調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等等。閱讀教學中經常會有學生粗讀、泛讀現(xiàn)象的存在,這樣的閱讀如蜻蜓點水,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在閱讀教學中,倡導文本細讀可以讓學生走進文本的深處,是實現(xiàn)文本深層閱讀的重要途徑。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細讀呢?
一、于文本陌生處細讀
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閱讀能力的增強,再加上課前預習閱讀等等,許多學生就會認為自己對課文內容了解得差不多了,如果繼續(xù)按照這樣的形式閱讀課文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此時,教師就可以在文本的陌生處,挖掘出文本中的陌生化資源,引導學生駐足品味感受,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在文本字里行間的探尋中真正細讀文本,讓學生的閱讀更進一層。
在《白鵝》(四年級下冊)一文中,作者主要是從“叫聲、步態(tài)和吃相”三方面來表現(xiàn)鵝的高傲這一特點的。在學生通過閱讀對鵝的高傲的特點有了一定體悟之后,教師聚焦“侍候”一詞來讓學生想象鵝吃食時的樣態(tài),學生們雖然能夠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鵝從容不迫吃飯,必須有人在旁邊侍候的畫面,但還是很難把鵝讓人侍候的感覺表達清楚。為此教師可把這部分當作陌生化資源處理,引導學生細讀。(1)結合影視作品中“侍候”人的場景,讓學生想象鵝吃食的樣子,把文字還原成為鮮活的畫面。(2)從生活經驗入手,問問哪位同學學生喂過鵝吃飯,以移情的方式說說自己對鵝吃飯的感受。有了這樣的引導與點撥,學生們對鵝吃飯需要有一個人在旁邊侍候已經有了全新的認知與閱讀體驗,并形成了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獨特感知。有的學生會以夸張的動作表演出飯店服務人員侍候人吃飯的樣子,有的會以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侍候一詞的理解,凸顯出鵝的高傲……這樣的描述演繹源于學生對生活的各種關注,豐富了學生對鵝吃食時高傲姿態(tài)的認知,更好地詮釋了“侍候”一詞的意思。
《白鵝》一文中,“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中“侍候”一詞多是用在人的身上,這兒用在鵝身上,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新鮮的陌生化的認知體驗。教師從“侍候”一詞引領學生多維品析與辨析,讓學生獲得了鮮活的畫面感,豐富了學生在遣詞造句方面的認知體驗,促進了學生言語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二、于作者用意處細讀
統(tǒng)編本教材選編的課文類型豐富,不同文體的課文在教材中均有編排。這些文章蘊含著編者的用意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師從文體樣式出發(fā),引導學生挖掘出最能體現(xiàn)出文本意蘊的內容進行細讀、品味、鑒賞等,可以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內涵,感受到作者真正的寫作意圖,實現(xiàn)對文本內容的深刻解讀。
《祖父的園子》(五年級下冊)一文重點描寫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祖父的園子里,“我”與祖父一起勞作,祖父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即使把園子里的植物鏟壞了,祖父也不會批評“我”。從表面來看,學生們通過閱讀感知到的是園子里植物生長的自由以及“我”在園子里嬉戲玩耍的自由,其實細讀文本你就會發(fā)現(xiàn)隱藏在這自由下面的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戀以及對祖父深深的懷念之情。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一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再次回歸文本,回到“我”與祖父在園子里相處的點點滴滴的細節(jié)描寫之中,如“祖父整天都在園子里……反而把它踢飛了”。這些句子中描寫的祖父對自己的溺愛及自己在園子里的種種胡鬧對作者來說是多么難以磨滅的回憶。隨著細讀的深入,學生們很容易就會感受到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祖父的追憶與懷念。
在教學中,教師如果不能引領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字里行間進行細讀,文本所流露出的表達意蘊學生也就很難有深刻的感受,也是學生在粗讀狀態(tài)下所無法企及的。因此,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就作者看似毫不在意或者漫不經心之處細讀,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揣摩作者的表達意圖。
三、于凸顯主旨處細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對話、分享、交流與研討等活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同的課文,教師提出話題的角度不同、層面不同,對學生觸發(fā)的學習狀態(tài)也是不同的。教師針對文本特點,對話題資源進行整合,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細讀文本的方向,深化學生的認知體驗,凸顯出文本主旨,讓學生的閱讀真正走向深處。
《景陽岡》(五年級下冊)一文主要通過對武松打虎行為的描寫,把武松這個梁山好漢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學生通讀課文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學生們圍繞著課文提出了許多具有含金量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篩選以后,讓學生對武松這個人物評價后進行交流,并把它作為核心問題進行教學。在這一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回歸文本,抓住文中描寫武松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詞句進行細讀。在學生的細讀中,有學生從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中感受到了武松的多疑,有學生從武松打虎的“三閃”中感受到了武松智勇雙全等特點,尤其是關于武松打虎中的“掄”“劈”“揪”“按”“踢”“提”“打”等幾個動詞的運用,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氣勢,把武松武藝高超的特點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些文學作品中,作者意欲表達的中心與方向一般都不會和盤托出,也不會直接告訴讀者自己想要表達的是什么,而是會蘊含在文本的字里行間,這就需要學生以文本細讀的方式去感知、去思考、去品評,這樣才會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于思維提升處細讀
閱讀行為與閱讀思維是分不開的。學生思維水平的高低與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學生的思維以感性思維為主,而忽視了理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從文本的內在價值出發(fā),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結構脈絡等進行梳理,可以讓學生逐步由感性的思維層面走向理性的思維層面,形成對課文的獨特感受體驗。
《夜間飛行的秘密》(四年級上冊)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蝙蝠與雷達之間的關系,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對于一篇科普說明文來說,作者是怎樣把要告訴學生的科學道理有條不紊地布局在文中呢?經過細讀,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在文章的布局上可謂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獨具匠心。文章一開始先交代了蝙蝠在夜間飛行的秘密是怎樣被探索出來的,然后又通過三次具體的實驗結果來說明,最后又介紹了科學家從揭秘到創(chuàng)造發(fā)明出雷達的過程,以及雷達的發(fā)明對飛機夜間飛行的貢獻。作者之所以如此安排布局就是從讀者的好奇心出發(fā),把蝙蝠和雷達的關系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文本內容之間邏輯性特別強。這樣從表達視角引導學生細讀可以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與思維意識的發(fā)展。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帶著學生以細讀的視角去梳理文章的脈絡、內容、結構等,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隱藏在文本中的行文思路。這個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倪壿嬎季S訓練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文本細讀,學生的閱讀也逐步走向了深刻。
在教學中,文本細讀是一種閱讀策略,也是一種閱讀意識。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就文本值得探尋處引導學生細讀、品味、感受等,可以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粗讀所未能發(fā)現(xiàn)的精彩,真正彰顯文本的價值。
(作者單位:浙江浦江縣龍峰國際學校)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