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北宋“導衛(wèi)”“從衛(wèi)”石俑的文化藝術(shù)分析

2021-12-09 01:17楊偉朋
理財·收藏版 2021年10期
關(guān)鍵詞:銘文墓葬

楊偉朋

河南省方城縣金湯寨村群眾于1971年2月在寨內(nèi)發(fā)現(xiàn)一處北宋墓葬,墓中出土石俑13件,其中女俑3件,男俑10件。有2件石俑根據(jù)其銘文可以明確判斷其為北宋時期的“導衛(wèi)”“從衛(wèi)”石俑(圖1、圖2)。

“導衛(wèi)” 俑高44厘米,“從衛(wèi)”俑高43.5厘米,均立于方座之上,采用石灰?guī)r雕刻而成。其中,“導衛(wèi)”石俑所執(zhí)器物不全,“從衛(wèi)”男石俑外形基本完好,所執(zhí)器物殘缺。石俑表面分別飾有彩繪,所繪顏色大都脫落,俑身上僅殘存有少量的朱色。

“導衛(wèi)”俑面型方正肅穆,頭戴軟腳幞頭,里著內(nèi)衣,外穿長袍,腰間系紅色革帶,并垂于膝下。石俑體腹下系有圍裙,穿長褲,雙足蹬靴,立于方座之上。此俑雙手上舉,似執(zhí)有物,出土時已佚。在底部方座的正側(cè)面,陰刻“有宋范府君之導衛(wèi)”銘文(圖3),可以明確其為導衛(wèi)。

“從衛(wèi)”石俑身著圓領(lǐng)右衽長袍,頭戴高檐巾,長袍前襜(古代一種短衣)折在革帶內(nèi)。內(nèi)穿長衫,外罩紅色齊膝衫,衫外飄曳兩條寬帶。胸前束紅色革帶,垂于背后左臀部。雙手執(zhí)長柄傘,立于方座之上,傘上半部分殘缺,僅余傘體下半部和傘柄。方座正側(cè)面陰刻有“有宋范府君之從衛(wèi)”銘文 (圖4),左側(cè)面陰刻有“尚千萬歲”銘文(圖5)。

根據(jù)墓葬中出土的銘文磚得知:這組石俑的主人是北宋尚書左丞范致虛之父范通直,石俑是陪葬儀仗俑中的“導衛(wèi)”和“從衛(wèi)”。據(jù)相關(guān)歷史文獻記載,“導衛(wèi)”是指官員出行時在前面開路的儀仗隊,“從衛(wèi)”則是隨從儀仗隊進行護衛(wèi)之人,在官員出行時擔任衛(wèi)護、防守之職。《宋史·儀衛(wèi)志》中有載:“導從之制,唐已前無聞焉?!笨梢姟皩l(wèi)”“從衛(wèi)”在宋代才出現(xiàn)在儀仗隊伍中,唐之前并沒有這樣的人員設(shè)置。

在中國喪葬文化中,墓俑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明器之一,最早是指出現(xiàn)在古代墓葬中的偶人,是用以陪葬而專門制作的?!笆甲髻刚摺北愠鲇诖?,見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宋朱熹在《孟子集注·梁惠王上》進一步解釋:“俑,從葬之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wèi),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fā),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后也?!薄蹲髠鳌ぐЧ迥辍分兴涊d的:“事死如事生,禮也。”這是由于古代科學技術(shù)不發(fā)達,喪葬習俗受靈魂觀念支配,人們大都希望自己死后能過著和生前一樣的生活。

北宋時期,是中國古代墓俑文化藝術(shù)一個非常顯著的轉(zhuǎn)折點,與前面唐代墓俑相比,其無論在俑的隨葬數(shù)量上,還是在質(zhì)量上,宋代的墓俑都呈急劇下降趨勢。作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區(qū)域的河南地區(qū),在近現(xiàn)代的科學考古發(fā)現(xiàn)中,除去北宋皇陵石刻外,僅有2座宋墓出土有石俑,上述2件“導衛(wèi)”“從衛(wèi)”男石俑就出土于北宋尚書左丞范致虛之父范通直墓葬之中,即1971年河南方城縣金湯寨村宋墓;另一座出土石俑的墓葬為范致虛母親疆氏之墓,即1958年方城縣鹽店莊村宋墓。據(jù)《宋史》《方城縣志》等歷史文獻記載,范致虛兄弟五人在宋代都在朝中為官,范致虛父親為太子太師范通直,母親為榮國夫人疆氏。北宋時期,陰陽堪輿盛行,認為陵墓對后世子孫興旺發(fā)達影響極大,加之事死如生觀念的影響,石俑就成了一種顯示家族勢力、身份地位的隨葬品之一。

再看這2件石俑的制作工藝技術(shù),采用了北宋石雕技法中的圓雕工藝,由石灰?guī)r青石雕刻而成。石俑的冠帽服飾表面用平刀工藝,線條轉(zhuǎn)角處用圓刀工藝,最后用工整簡練的刀法,雕刻面部五官形態(tài)。石俑雕刻成型后,俑體上施以彩繪,增強墓俑的藝術(shù)效果,使石俑更具真實感。在制作技術(shù)上,工匠的雕刻刀法圓渾流暢,無刀口痕跡,人物形象和服飾雕刻自然,人俑面部寫實略加夸張,且對俑自身攜帶的器物也做了精細的刻畫,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導衛(wèi)”“從衛(wèi)”石俑的身份、職司及性格等特點,顯示出宋代圓雕技術(shù)的高度成熟,雖然沒有鞏義北宋皇陵石刻雕像的宏偉氣勢,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北宋藝術(shù)精品。

宋代墓俑的下降,主要是由于當時整個國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以及由此影響的思想意識發(fā)生了改變。由于國家受到侵擾,社會動亂,一般人只貪圖現(xiàn)世的生活享受,對送死俑人已不太重視;另一方面,是為了“節(jié)儉”,多數(shù)改用紙扎明器送葬。宋趙彥衛(wèi)《云麓漫鈔》載:“古之明器,神明之也,今以紙為之,謂之明器,錢曰冥財?!庇置显稀稏|京夢華錄》云:“諸門紙馬鋪,皆于當街用紙袞疊成樓閣之狀?!睆囊陨系囊恍┯涊d,說明了宋代風行紙糊明器(冥器)并于葬時焚燒,一如清代風習。由于這種原因,宋代墓俑少見也就是很自然的了。以上僅是一般的情況,河南方城的兩墓葬保留石俑這一葬俗習慣則是特殊的實例,也是家族財富和實力的一種體現(xiàn)。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方城的范致虛家族,就可知道為什么這一家族會有這樣的財富和實力。

范致虛,字謙叔。原籍建安郡高平(今屬福建)人,后遷居唐州方城縣。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中進士,官居太學博士。范致虛因太常博士鄒浩諍諫勿立劉后為皇后事被削官,羈管新州。范致虛因給鄒浩餞行而獲罪停官?;兆谒梦?,召見范致虛,授給他執(zhí)掌規(guī)諫諷諭的左正言官職,后出任郢州通判。崇寧初年,改任負責記錄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官職,繼而提升為執(zhí)掌起草詔令的中書舍人官職。不久,改任兵部侍郎。政和七年(1117年),官居侍讀、修國史、刑部尚書,遷尚書右丞,進左丞,后以母喪罷。宣和七年(1125年),以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率兵勤王,為北宋時的一位抗金將領(lǐng)。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因兵敗失城責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1137年),高宗至建康,召復資政殿學士、知鼎州,行至巴陵卒,贈銀青光祿大夫?!端问贰し吨绿搨鳌分杏涊d:“范致虛,字謙叔,建州建陽人,宋徽宗時任北宋尚書兵部侍郎兼侍講同修國史,歷知東平府、大名府、河南府等。”從范致虛生平來看,我們知道其在北宋時期應是一位身份顯赫的官員,下面我們再了解一下他的家族及其在方城的墓葬群。

在1958年至1986年期間,河南方城縣古莊店鄉(xiāng)鹽店莊村和金湯寨村先后發(fā)現(xiàn)3座墓葬,均為典型的宋代磚券墓,其所蘊含的文化信息極其豐富,將宋代的建筑、繪畫、服飾、器用、民情及風俗融合在一起。經(jīng)考古工作者科學勘探發(fā)掘后,先后出土各類器物共計200余件,其中包括鐵器、銀器、銅鏡、瓷碗以及石刻等。

其中,3座墓葬中分別出土了不同類型的銘文磚和墓志石,墓磚銘文分別以隸書、篆書、楷書模印而成,為我們進一步探尋墓葬的主人,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1958年初,方城縣鹽店莊村發(fā)現(xiàn)的宋代墓葬中,棺床面上鋪有30多塊篆書銘文磚,其中載有:“人孰無親,亦既念子,哀我人斯,負土封此,毋戕我宮,毋斧我松,我筑孔艱,我植孔勤,勒銘于茲,以告后人。有宋宣和改元十一月,為故贈太子太師范公之配榮國夫人疆氏之墓。男:致君、致明、致虛、致祥、致厚泣血銘?!庇?4字。由此可知此墓葬為范致虛母親榮國夫人疆氏之墓(圖6),同時也了解到范致虛家族有兄弟5人,分別為范致君、范致明、范致虛、范致祥、范致厚,范致虛為范氏家族第三子。

1971年2月,在方城縣鹽店莊村宋墓東北方1公里的金湯寨村,又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墓葬,發(fā)現(xiàn)墓葬四壁砌有隸書和篆書的銘文磚(圖7、圖8),其中隸書銘文磚寫有:“人孰無親,亦既念子,哀我人斯,負土封此,毋戕我宮,毋斧我松,我筑孔艱,我植孔勤,勒銘于茲,以告后人。宋建安范府君之墓,紹圣改元,男致君、致明、致虛、致祥、致厚泣血銘?!庇?6字。其內(nèi)容與鹽店莊村宋墓銘文磚相似,根據(jù)銘文內(nèi)容和相關(guān)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看出此墓為范致虛父親范通直墓葬。

1986年在方城縣金湯寨范通直墓的東北方約100米處又發(fā)現(xiàn)一座宋代墓葬,該墓墓壁上有銘文磚130余塊,還有墓志石3方(圖9、圖10、圖11),其一銘文為:“有宋范氏長兄編修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致君、次兄殿中侍御史致明、尚書兵部侍郎兼侍講同修國史致虛、季弟國學進士致厚,同葬歿故南安軍判官致祥于先府君通直墓之東北隅。鸰原之痛,風樹纏悲。嗚呼哀哉!崇寧二年七月卜地,次年四月六日掩壙?!惫?01字。其二銘文為:“宋故亡弟南安軍判官范仲和哀挽詞,嗟汝平生最可傷,少年丹桂早芬芳。一門春色先常棣,萬里秋風起雁行。何事遠官留庾嶺,竟罹煙瘴殞蠻荒。佳城永閟依先垅,極目東山抱九岡。致君題?!惫?4字。其三銘文為:“宋崇寧三年為南安軍判官范仲和之墓。于戲!愷悌君子,卜宅于茲。億萬斯年,尚其永固。男寅恭、寅賓、寅用泣血書?!惫灿?4字。3方志石合計229字,墓志銘由墓主人的兄、弟、子分別刻石,長兄范致君以詩為哀挽詞,此類做法在隨葬墓志石中十分罕見。

至此,從3座墓的銘文可以看出,此墓葬是北宋尚書兵部侍郎范致虛家族墓葬,墓主分別是范致虛母親、父親、弟致祥之墓。據(jù)《宋史》記載,范致虛是建州建陽人,在范致虛知鄧州時,其父母隨寓于方城而歿。其母贈榮國夫人,其父贈太子太師,死后葬于金湯寨?!端问贰し吨绿搨鳌份d,范致虛曾任宋欽宗時尚書右丞“徙知鄧州”。《方城縣志》又載,其兄弟致君、致明、致祥、致厚均流寓方城。宋徽宗趙佶曾為其親題“煉真宮”。

從范致祥墓志可以看出,范致虛兄弟五人均在朝中為官,范致虛在其兄弟五人中官階最高。長兄范致君,為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次兄范致明為殿中侍御史,其四弟范致祥為北宋南安軍(治所在今江西大余)判官,五弟范致厚為國學進士,靖康元年為“宣教郎通判萊州”。

方城在宋代屬于鄧州,范致虛曾兩次任鄧州知府。在此期間,其家族由福建建州建陽縣流寓方城,去世后多葬于方城。據(jù)地方志記載,范致厚墓在距金湯寨11公里處的招扶岡,清光緒年初,在范致厚墓旁發(fā)現(xiàn)其侄女范頤奴墓志。

由范氏家族的3座墓葬,我們可以看到北宋時期社會風俗發(fā)生了變代,但是傳統(tǒng)的喪葬文化習俗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在河南的一些地方仍然保持著以俑作為隨葬物品的舊文化風俗,在這些墓葬發(fā)現(xiàn)的石俑、瓷俑、磚俑等,雖然它們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不能與唐代相比,但其在墓俑的制作質(zhì)料和表現(xiàn)形式以及雕刻手法、藝術(shù)風格、文化內(nèi)涵等方面仍然有所變化和提高,至少是豐富了宋代墓俑雕塑的種類和特色。

猜你喜歡
銘文墓葬
《文心雕龍》與《文選》銘文研究
河南澠池發(fā)現(xiàn)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與陸渾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高規(guī)格夏代墓葬
西周時期文字淺說
四川地區(qū)戰(zhàn)國墓葬概況
河南洛陽發(fā)現(xiàn)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新見所謂“魚匕”銘文再考
無故不窺中門
和縣館藏銅鏡賞析
讀中山王銘文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