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鵬博 楊璐
河南博物院藏紅色刊物產生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歷程中,對諸多重要歷史事件均有詳細記載。這些刊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不息的見證物。歲月流逝永遠磨滅不了先輩們浴血奮戰(zhàn)和艱苦奮斗的功績,今天,紅色刊物正向我們深情訴說著革命者的熱血誓言和一幕幕動人的故事。
《新青年》
《新青年》為五四運動時期著名革命刊物,該刊于1915年9月由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按月刊形式發(fā)行。該雜志第1卷(1—6號)名為《青年雜志》,從第2卷起改名《新青年》,1923年6月該雜志由月刊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理論刊物。它提倡個性解放,批判傳統(tǒng)封建觀念,是我國最早舉起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的刊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五四運動中,《新青年》逐漸轉為以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心內容,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準備。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繼續(xù)以《新青年》作為公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推動中國革命運動的不斷發(fā)展。
河南博物院珍藏有《新青年》第7卷第6號,發(fā)行于1920年5月1日,該期為勞動紀念號,縱24.7厘米,橫17厘米,登載有《李大釗:五一運動史》《陳獨秀:勞動者徹底覺悟》及蔡元培題字“勞工神圣”、孫中山題字“天下為公”等。
《中國青年》
《中國青年》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團結和教育青年而創(chuàng)辦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刊物。該雜志創(chuàng)刊于1923年10月20日,1927年停刊,共出版168期,創(chuàng)刊主編為惲代英、蕭楚女等。1939年在延安復刊,改為半月刊,1949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以該雜志為青年團機關刊物。1949年12月2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了指導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決定該雜志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負責出版工作。1966年5月???,1978年9月復刊。自創(chuàng)立至今,《中國青年》始終以關注青年生存生活、服務青年成長成才為宗旨,是黨對青年進行思想文化宣傳教育的重要理論陣地。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本《中國青年》為匯刊(第1集),出版于1926年1月21日,縱18.2厘米,橫12.5厘米。登載的文章有《惲代英:怎樣才是好人》《對于有志者的三個要求》《鄧中夏:解惑》《努力周報的功罪》《革命主力的三個群眾》《蕭楚女:教育界的法西斯》《國軍》《革命的信仰》《陳獨秀:列寧之死》《瞿秋白:那個城》等,記錄了中國共產黨成立早期對于青年人的諄諄教導。
《京漢工人流血記》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京漢工人流血記》于1923年3月由北京《工人周刊》社出版,縱 18.3厘米,橫12.5厘米。作者署名“文虎”,即中共早期著名工人運動領導人羅章龍。
封面上畫有一位體格強健的工人,高舉一把鐵錘,表示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書中詳細、真實地記載了“二七慘案”的全過程,激勵人們前仆后繼,繼續(xù)革命,爭取最后勝利。此書對于研究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一本難得的史料。
《濟難》
《濟難》為中國濟難會的機關刊物。中國濟難會為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性救濟組織。五卅運動后,為了營救被捕的革命志士并籌款救濟他們的家屬,中國濟難會成立。1925年9月20日,中國濟難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籌備會,推舉韓覺民為主席,通過《中國濟難會發(fā)起宣言》、組織章程,選舉惲代英等13人為籌委會正式委員,侯紹裘等5人為候補委員。會址設在上海閘北寶山路三德里。1925年11月,中國濟難會出版機關刊物《濟難》月刊、《光明》半月刊、《濟難畫報》,《濟難》月刊由惲代英主編,以宣傳救濟事業(yè)、革命之道理為宗旨。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濟難》出版于1926年,為當年第1號,縱23.4厘米,橫15.3厘米。登載的文章有《中國濟難會的發(fā)展與中國革命的前途》《中山逝世第一周年國濟難會與革命民眾》等。
《中州評論》
《中州評論》于1925年9月1日在開封出版,為中國共產黨豫陜區(qū)委機關報,由蕭楚女主編。該刊以政論文章、時事評論為主,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鼓舞人民進行反軍閥的斗爭。1926年春,反動軍閥吳佩孚的嫡系寇英杰占據河南鎮(zhèn)壓革命活動,蕭楚女被迫離開河南,《中州評論》停刊,先后共出版12期。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中州評論》為第1期,縱27.5厘米,橫19.5厘米,登載的文章有《我們見面的話》《追悼廖仲愷先生》《在現(xiàn)在時內憂外患高壓下》《河南國民軍應取的政策》等。
《我們的通信》
《我們的通信》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編的機關刊物,在開封出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我們的通信》出版于1925年,為當年第1期,縱27.7厘米,橫19.5厘米,報道了當時社會上廣為關注的政治事件,為后人研究河南革命史提供了珍貴的文字資料。收錄的文章有《孫中山之死》《孫中山先生之死與國民黨》《段祺瑞二次禍國之罪狀》《東大三月九日之暴動》《馬克思資本論入門》等。
《河南青年》
《河南青年》由河南青年協(xié)社出版,它是統(tǒng)一領導全省青年運動的重要刊物,在當時進步青年中影響很大。該刊縱18.3厘米,橫12.8厘米,登載了文章《新宇:“第一聲——見面的幾句話”》《文甫:多層壓迫下的青年團結起來》《迪生:農民運動》等。
《紅旗》《紅旗》副刊
《紅旗》為中共鄂豫皖省委機關報,創(chuàng)刊于1932年。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期《紅旗》出版于1932年8月30日,縱36厘米,橫52.5厘米。中共鄂豫皖省委書記沈澤民發(fā)表社論,提出“打到武漢去!活捉蔣介石!”及“為保護土地革命,消滅圍剿而戰(zhàn)!”的口號,他指出蔣介石國民黨統(tǒng)治為救自己,準備半年之久,開始了以鄂豫皖蘇區(qū)為中心的第四次圍剿,他號召蘇區(qū)軍民為保護土地革命,消滅圍剿而戰(zhàn)。這篇社論及時反映了當時的形勢,為反圍剿吹響了號角,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紅旗》副刊于1932年10月29日出版,縱53厘米,橫37厘米。副刊中指出:“第四次圍剿是帝國主義幫助國民黨組織的。我們要打倒帝國主義,消滅國民黨反動派?!薄皵橙说膰艘欢ㄒ。瑒倮菍儆谖覀兊??!?/p>
《拂曉報》
1938年9月29日,在彭雪楓的倡議下,《拂曉報》在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zhèn)創(chuàng)刊。這份報紙一經面世,就以其鮮明的立場、真實的報道、生動的文字受到根據地廣大抗日軍民的歡迎,是抗戰(zhàn)時期華中抗戰(zhàn)的一顆璀璨明珠。該報與騎兵團、拂曉劇團一起被譽為新四軍四師的三大寶。該報出版時間歷時20年,它在打擊敵人、教育群眾及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彭雪楓同志犧牲后,為紀念他為黨和人民革命事業(yè)做出的豐功偉績,《拂曉報》改名為《雪楓報》。
這里選取的河南博物院藏《拂曉報》出版于1944年11月26日,縱53厘米,橫38厘米,登載了《關于竹溝事變》《駭人聽聞的竹溝事變》等文章。
《新華日報》太行版
《新華日報》太行版的前身是《新華日報》華北版,1939年1月1日在晉東南沁縣正式出版,為中共中央北方局機關報。1943年10月1日,《新華日報》華北版改為太行版,成為中共太行區(qū)黨委機關報,1949年8月19日終刊。該報對華北軍民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頑強斗爭進行了詳細報道,鼓舞了廣大軍民將革命進行到底。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新華日報》太行版為1944年6月1日發(fā)行,縱53厘米,橫38厘米,登載的文章有《麥收進入緊張階段》《左權鞏縣長親自修灘,黃漳灘地變良田》《干部群眾不甘落后,喬家莊生產好轉》。
《群眾》合訂本
《群眾》于1937年12月11日在武漢創(chuàng)刊,1949年10月20日終刊,先后發(fā)刊405期。這份雜志是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和香港地區(qū)唯一公開發(fā)行的理論刊物。
河南博物院藏《群眾》合訂本為1946年11月4日出版,將3—8期、11期、12期合訂成冊,縱25.1 厘米,橫18厘米。登載的文章有:《朱德:祝高樹勛將軍起義一周年》《趙樹理:李有才板話》《張香山:外國記者看延安》《劉寧一:張家口的工人》《高樹勛:一年的回顧》《記七戰(zhàn)七勝的新四軍華中野戰(zhàn)軍司令粟裕將軍》《孔厥:中原九旅突圍記》《國民黨軍進攻延安形勢圖》《周恩來,董必武,吳玉章慶祝朱總司令六十大壽祝詞及時事漫畫》。
《反攻》
《反攻》創(chuàng)辦于1947年7月17日,由中共重慶市委編輯出版。創(chuàng)刊時間距離解放軍對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戰(zhàn)略反攻僅7天,大大適應了當時特定的形勢。這份刊物以刊登評論為主,除講解國內外特別是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斗爭形勢外,還鼓勵大家加強團結,廣泛深入開展反饑餓、反內戰(zhàn)、反迫害運動和抗丁、抗糧、抗稅斗爭,以配合解放軍的大反攻。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反攻》刊物縱18.8厘米,橫14厘米,出版于1948年3月20日。登載的報道有《目前中國革命中的各階級》(毛澤東著)、《地委高干整黨會議開幕》《做好三查工作,我黨就能天下無敵》《訴苦運動中的幾點體會》等,是反映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資料。
《人民戰(zhàn)士》
《人民戰(zhàn)士》為晉冀魯豫軍區(qū)機關報,1947年4月28日創(chuàng)刊于太行山下的河北省磁縣山底村,劉伯承司令員題寫報名,1955年終刊。該報對于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中原野戰(zhàn)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的光輝歷程進行了詳細報道。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人民戰(zhàn)士》出版于1947年,縱39厘米,橫27厘米。登載的報道有《大胡營殲敵戰(zhàn)戰(zhàn)果統(tǒng)計》《打下安陽城回答太行人民的慰問》《安陽外圍將軍不斷投誠》《收復湯陰之戰(zhàn)經過》等,對于研究解放戰(zhàn)爭時期豫北戰(zhàn)役很有價值。
《中原畫刊》
《中原畫刊》于1948年8月30日由中原軍區(qū)政治部、中原野戰(zhàn)軍政治部創(chuàng)刊。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份《中原畫刊》出版于1948年9月,縱26厘米,橫19厘米,登載了《解放襄陽樊城》《活捉匪首郭勛祺、燕德炎、董益三等的照片》《活躍在新解放城市的宣傳工作》等文章。
《太岳日報》
《太岳日報》是太岳根據地的黨委機關報,1940年6月7日創(chuàng)刊,1944年4月1日改名為《新華日報》(太岳版),1949 年4月1日恢復原名《太岳日報》,同年8月23日終刊。《太岳日報》致力于宣傳敵后抗戰(zhàn)及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報道全面反映了太岳根據地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基本情況,提出了斗爭策略與方法,推動了太岳根據地的建設。
河南博物院珍藏的《太岳日報》(合訂本)出版于1949年4月,縱39厘米,橫27厘米,登載的報道有《中共太岳區(qū)黨委關于春耕生產的指示》等。
《戰(zhàn)工報》
《戰(zhàn)工報》由南陽軍分區(qū)政治部出版。河南博物院珍藏的這份《戰(zhàn)工報》縱53厘米,橫38厘米,1949年7月22日出版。登載有《軍區(qū)首長發(fā)布剿匪動員令》《河南軍區(qū)命令:開展剿匪立功運動》《關于立功創(chuàng)模的領導問題》《鞏固部隊的模范連隊——基干一團一營三連介紹》等報道和“動員起來為肅清土匪,保衛(wèi)人民利益而戰(zhàn)”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