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以替代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嗎?

2021-12-05 08:33于洋杰謝坤高秀芳施海明李勇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21年1期
關鍵詞:低密度脂蛋白硬化

于洋杰 謝坤 高秀芳 施海明 李勇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心內科,上海 200040)

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是目前全球人口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和吸煙等。在眾多危險因素中,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是目前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最為有效的手段。預測ASCVD風險時,LDL-C是目前臨床上最為關注的血脂指標。然而,2015年《新英格蘭醫(yī)學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患者因急性冠脈綜合征服用辛伐他汀和依折麥布后,LDL-C降低到1.4 mmol/L,32.7%的患者6年內仍然發(fā)生心血管事件[2],因此需尋找LDL-C之外的ASCVD危險因素。2001年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首次提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這一概念[3],非高密度脂蛋白是一個計算值,它等于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減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在臨床上可輕易地通過計算得到。non-HDL-C相當于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和其他脂蛋白微粒的總和,因此很可能比LDL-C更好地預測ASCVD風險。近十年來的眾多研究及指南也在逐漸推崇使用non-HDL-C來預測心血管風險[4-5]。現簡述近年來non-HDL-C的相關研究進展,并將non-HDL-C與LDL-C進行比較,從而明確non-HDL-C的臨床價值。

1 從組成成分來看non-HDL-C和LDL-C

non-HDL-C相當于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p(a)和其他脂蛋白微粒的總和。目前認為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累積暴露量與粥樣硬化斑塊總負荷成正比,而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Lp(a)每個微粒都包含了ApoB的成分。但因為許多臨床中心無法測量ApoB,所以臨床實踐中,人們通常使用non-HDL-C來代替ApoB的測量值。ApoB是所有促動脈粥樣硬化的脂蛋白的基本結構[6],所有包含ApoB的脂蛋白,只要直徑<70 nm,都能跨過內皮屏障。在內皮功能異常時,它們會被困在內皮局部,并激發(fā)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最終導致脂質沉積,這就是動脈硬化的啟動過程[7]。因此ApoB的測量值可代表循環(huán)中促動脈粥樣硬化的微粒數[8],可用來預測ASCVD風險。其次,除ApoB外,non-HDL-C還包括了所有富含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脂蛋白,它們也有一定的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9]。再次,Lp(a)也包含在non-HDL-C中,Lp(a)的主要成分Apo(a)不僅具有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還具有抗纖溶作用和促炎作用[10]。Apo(a)的這些作用也與ASCVD的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non-HDL-C將所有具有促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成分都納入考量,因此從病理生理學角度,non-HDL-C的預測效應理應比LDL-C更強。

2 從計算公式來看non-HDL-C和LDL-C

non-HDL-C的計算公式為“TC-HDL-C”,而LDL-C的計算公式為“(TC-HDL-C-TG/2.2)mmol/L”(Friedewald公式)。臨床上多數情況下,LDL-C通常使用Friedewald公式計算得出,而不是直接測量。由此可見,LDL-C的取值與TG密切相關。正常取值范圍的TG下,該公式能很好地估算出LDL-C。然而在TG>4.5 mmol/L時,計算得出的LDL-C與真實值差距很大[11-12]。當然,也有研究表明,直接測量得到的LDL-C在TG升高時也會出現誤差,從而錯誤地估計ASCVD風險[13]。

而non-HDL-C的計算公式為“TC-HDL-C”,表面上看,non-HDL-C不會像LDL-C一樣受到TG的影響而出現計算誤差。但實際上,non-HDL-C中也包含了富含TG的脂蛋白,它們的促動脈粥樣硬化能力并沒有LDL-C那么強[14]。隨著TG的升高,會將更多的促動脈粥樣硬化能力弱于LDL-C的脂蛋白當作LDL-C來計算,因此non-HDL-C與LDL-C一樣會受TG的影響。在TG升高的情況下,non-HDL-C會高估LDL-C的風險。

HDL-C的降低同樣會增加ASCVD的風險,因此如non-HDL-C增加,ASCVD風險毫無疑問也會進一步增加。然而近年的研究發(fā)現,TC和HDL-C與ASCVD風險的關系并不是完全的線性相關。2017年,Hubacek等[15]對3個中心共計3 838個病例進行了研究,他們發(fā)現并不是TC越高,ASCVD風險越高。2019年,Kwon等[16]的研究(n=503 340)則發(fā)現TC與ASCVD風險并不是線性相關的——對于所納入的ASCVD患者,TC在4.6~5.1 mmol/L時,其死亡率最低。除此之外,HDL-C也有與TC類似的發(fā)現。2020年,Zhong等[17]匯總分析了與HDL-C相關的37個研究,其中涉及3 524 505例患者。他們的分析指出,HDL-C過高或過低均會增加全因死亡風險,而HDL-C為1.4~1.5 mmol/L時,全因死亡風險最低。這些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HDL-C和TC均與ASCVD風險呈U型相關,雖然其病理生理機制尚未研究透徹,但non-HDL-C作為“TC-HDL-C”的計算結果,其與ASCVD風險之間的關系有待進一步論證。

3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non-HDL-C和LDL-C

3.1 LDL-C對ASCVD的預測作用

自2010年以來,CTT研究通過meta分析論證了LDL-C絕對值的下降將帶來顯著的ASCVD終點事件的下降,隨后IMPROVE-IT、FOURIER和ODYSSEY OUTCOMES研究分別證實,LDL-C絕對值的下降會帶來ASCVD終點事件下降的獲益[2,18-19]。由此筆者得出“膽固醇法則”:即LDL-C每下降1 mmol/L,終點事件必將減少21%,因此LDL-C對于ASCVD的預測作用毋庸置疑。

3.2 正常人群中non-HDL-C比LDL-C能更全面地預測ASCVD風險

non-HDL-C也能預測ASCVD風險,2019年TheLancet雜志上的一項大型研究(n=398 864)證實,non-HDL-C與長期ASCVD風險強烈相關[20],但non-HDL-C是否比LDL-C的預測效應更全面呢?既往的研究認為non-HDL-C比LDL-C能更好地預測ASCVD,尤其是對LDL-C<2.6 mmol/L的患者,non-HDL-C的預測意義更加顯著[21-23]。近年的研究也進一步印證了上述結論。Framingham研究中(n=5 794),控制了LDL-C后,ASCVD風險隨non-HDL-C升高而增加。而控制了non-HDL-C后,LDL-C升高并不會引起ASCVD的風險增加[24]。2014年Circulation雜志上的一項研究對27 533例女性進行了一項平均隨訪時間為17.2年的研究[25],在他們的研究中,對于LDL-C小于中位數的女性患者,non-HDL-C大于中位數的患者ASCVD風險會增加1.92倍(修正年齡因素后,HR2.92,95%CI2.33~3.67)。2017年,Wongcharoen等[26]對發(fā)生過急性心肌梗死的868例患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該研究的隨訪時間平均為2.6年。他們發(fā)現,與non-HDL-C<2.6 mmol/L的人群相比,non-HDL-C>3.4 mmol/L的人群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發(fā)生率更高(HR3.15,95%CI1.46~6.80,P=0.003)。而與LDL-C<1.8 mmol/L的人群相比,LDL-C>2.6 mmol/L的人群MACE發(fā)生率卻更低(HR0.42,95%CI0.18~0.98,P=0.046)。因此在該研究中,non-HDL-C可預測既往發(fā)生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隨后發(fā)生MACE的風險,而LDL-C不能反映該風險。因此,從這些研究的結果來看,non-HDL-C比LDL-C的預測能力更全面。上述研究均提示non-HDL-C在預測ASCVD風險時或優(yōu)于LDL-C。

3.3 2型糖尿病患者中non-HDL-C預測ASCVD風險的能力更強

在糖尿病患者中,non-HDL-C對ASCVD風險的預測能力也較LDL-C更全面。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發(fā)生脂代謝紊亂,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容易發(fā)現non-HDL-C升高的情況[27-28]。糖尿病患者的LDL-C和non-HDL-C不一致的概率也比正常人高。Modi等[29]的研究(n=769)發(fā)現,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83例(49.8%)LDL-C升高,有418例(54.4%)non-HDL-C升高。而在LDL-C升高的人群中,有90.3%的人non-HDL-C升高;在non-HDL-C升高的人群中,有83%的人LDL-C升高,這種不一致通常發(fā)生在TG>1.7 mmol/L時。此時只測量LDL-C會低估心血管風險。Zeng等[30]對1 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表明,在行PCI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中(HbA1c≥7%),non-HDL-C升高與圍手術期心肌損傷風險增加相關,而LDL-C與之無明顯相關性。non-HDL-C≥3.4 mmol/L的患者比non-HDL-C<2.6 mmol/L的患者ASCVD風險明顯增加。因此在糖尿病患者中,non-HDL-C的預測作用明顯優(yōu)于LDL-C。

3.4 non-HDL-C對不同性別的患者預測效能不同,但目前尚無定論

non-HDL-C在不同性別中均可預測ASCVD風險,但預測效能可能不同,這與HDL-C的正常值范圍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差別有關。2017年,Liu等[31]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納入了9個獨立的前瞻性研究,共計448 732例患者。他們發(fā)現non-HDL-C基線水平高的患者相對風險增大(RR1.79,95%CI1.68~1.91)。對于男性,non-HDL-C基線水平對相對風險的影響更大(HR1.98,95%CI1.70~2.30),而對于女性,相對風險則略小于男性(HR1.63,95%CI1.35~1.96)。2019年,Cao等[32]進行了一項meta分析(n=156 381),最終納入13項研究,發(fā)現non-HDL-C基線水平高的患者比低的患者相對風險更高(RR1.59,95%CI1.46~1.72),在男性中相對風險(RR1.98,95%CI1.70~2.30)比女性中的相對風險(RR1.63,95%CI1.35~1.96)更高。上述兩項研究均認為non-HDL-C對男性的ASCVD風險貢獻更大,但近年也有不同的聲音。ATTICA研究(n=2 020)是一項隨訪時間為10年的前瞻性研究[33],2020年,Kouvari等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fā)現,對于整個研究人群,non-HDL-C可預測ASCVD風險(HR1.10,95%CI1.00~1.21)。對于男性,non-HDL-C>4.8 mmol/L的患者ASCVD相對風險會陡增,而對于女性,non-HDL-C>3.8 mmol/L的患者ASCVD相對風險即開始陡增。因此該文章指出,對于女性,可能更應關注non-HDL-C而不是LDL-C。在這個研究中,LDL-C與ASCVD的風險僅在男性人群中呈現相關。因此,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non-HDL-C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預測ASCVD風險,但在何種性別中預測效能更強,以及風險預測的閾值該如何確定仍需未來的研究闡明。

4 從治療角度來看non-HDL-C和LDL-C

各大觀察性研究已證明,non-HDL-C越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病風險越低[34],那么從治療的角度來看,降低non-HDL-C是否能為患者帶來獲益呢?因此臨床上現有的針對LDL-C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和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劑等,均有降低non-HDL-C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他汀類藥物也具有一定的降低TG和提高HDL-C的作用,而PCSK9抑制劑在降低LDL-C的同時還能降低25%~30%的Lp(a)[35]。從這個角度來看,他汀類藥物和PCSK9抑制劑也是針對non-HDL-C的藥物。除此之外,具有升高HDL-C和降低LDL-C作用的膽固醇酯轉移蛋白抑制劑anacetrapib也可有效地降低non-HDL-C。2017年,REVEAL-HPS3研究(n=30 449)結果表明,對LDL-C達標的患者應用anacetrapib后,患者的MACE下降幅度與non-HDL-C下降比例明顯相關[36],并且non-HDL-C降低幅度和MACE降低的對應關系與既往他汀類藥物相關的meta分析的研究結果完全一致[37]。主要降低TG的藥物也具有降低non-HDL-C的作用,并且這類藥物很可能是通過降低non-HDL-C的途徑來降低ASCVD風險。di Angelantonio等[38]發(fā)現,TG與心血管風險的相關性在使用non-HDL-C校正結果后便消失。Silverman等[39]也在2016年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使用貝特類藥物降低TG后,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會降低,但這種心血管風險的降低與non-HDL-C的降低相關性更高。因此,降低non-HDL-C的確可為患者帶來獲益,并且與LDL-C相比,non-HDL-C與ASCVD風險相關性更高。當然,談到non-HDL-C對ASCVD患者預后的影響,很難避開2019年發(fā)表的REDUCE-IT研究(n=8 179)[40],它是首個干預TG后對預后產生顯著影響的藥物。Icosapent ethyl是一種可降低TG的高純度二十碳五烯酸乙酯。REDUCE-IT研究發(fā)現,每日服用4 g的Icosapent ethyl組患者TG降低了18%,同時相對于安慰劑組,MACE發(fā)生率降低了25%。但作者在分析中提到,該研究的MACE的降幅很難單純使用TG的降低幅度來解釋,non-HDL-C或LDL-C同樣無法很好地解釋。也許Icosapent ethyl相關的MACE降低還有血脂以外的因素參與其中,這有待未來研究來闡明。

5 從指南來看non-HDL-C和LDL-C

截至目前,美國和歐洲的血脂指南仍將LDL-C作為血脂控制的首要目標,而將non-HDL-C作為次要目標。2014年的美國國家脂質協會指南和2016年的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動脈硬化學會指南推薦使用LDL-C<1.8 mmol/L或non-HDL-C<2.6 mmol/L作為心血管風險極高?;颊叩睦硐肽繕薣41-42]。最新的2019年歐洲心臟病學會/歐洲動脈硬化學會指南進一步對LDL-C和non-HDL-C的目標值進行了調整。對心血管風險極高?;颊?,推薦LDL-C<1.4 mmol/L(或LDL-C降低幅度>50%)作為首要目標,non-HDL-C<2.2 mmol/L作為次要目標[11]。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指南中明確提出對糖尿病、TG非常高和LDL-C非常低的患者,應常規(guī)測量non-HDL-C來進行風險評估。由此可見non-HDL-C的地位相較于既往的指南有明顯的提高。

6 小結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ASCVD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預防ASCVD顯得十分重要,能早期識別高危人群并進行干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LDL-C這一指標來預測ASCVD風險,然而即使通過各種干預手段,使LDL-C達到指南中推薦的1.4 mmol/L[11],部分患者仍會發(fā)生ASCVD。因此不得不尋求更好的指標來控制ASCVD的殘余風險,non-HDL-C即是眾多預測指標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學證據表明,在糖尿病、TG過高或LDL-C過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具預測價值。因此,對于這類患者,在關注LDL-C的同時,也應當關注non-HDL-C;而對于常規(guī)患者,或許仍應將關注點放在LDL-C上。

猜你喜歡
低密度脂蛋白硬化
低密度隔熱炭/炭復合材料高效制備及性能研究
山東:2025年底硬化路鋪到每個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低密度超音速減速器
磨削硬化殘余應力分析與預測
非配套脂蛋白試劑的使用性能驗證
額顳葉癡呆伴肌萎縮側索硬化1例
一種低密度高強度導電橡膠組合物
高密度脂蛋白與2型糖尿病發(fā)生的研究進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對泡沫細胞形成的作用
聂拉木县| 余姚市| 新安县| 若羌县| 博湖县| 冷水江市| 贺州市| 柳河县| 马边| 工布江达县| 鹿邑县| 都昌县| 吐鲁番市| 苍南县| 水城县| 荃湾区| 永丰县| 新田县| 越西县| 德江县| 新兴县| 德庆县| 金阳县| 新郑市| 衡阳县| 绥宁县| 汾阳市| 工布江达县| 嘉禾县| 吉安县| 子长县| 浠水县| 云和县| 山东| 宜都市| 延川县| 兴城市| 海南省| 卫辉市| 武强县| 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