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海燕
我園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許多年輕的家長在外打工,將教養(yǎng)幼兒的任務交給了祖輩。而祖輩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育兒理念落后,使得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那么,如何開展留守兒童的德育教育工作呢?以下是我的點滴感悟。
每年,我都要為每個幼兒制作一本精美的《成長檔案冊》,從幼兒剛入園的第一天起,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每個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給幼兒們建立成長檔案。在建立好成長檔案的基礎上,還與留守兒童的祖輩、父母保持密切聯(lián)系,擬出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措施,形成教育“留守兒童”的合力。
我為留守兒童創(chuàng)設了各種有利于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機會,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讓他們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互助互愛。漸漸地,他們逐步學會了與同伴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充分感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愿意并能大膽地在各種活動中尋找溫暖和友誼。
父母的疏于照顧及祖輩的溺愛使得有些留守兒童的性格孤僻、不自信、膽小。針對這些情況,我努力地挖掘這些幼兒的優(yōu)勢,為他們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給予他們鼓勵和表揚,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成成是我們班的一個留守兒童,他性格膽小、內向,但是從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渴望被表揚、被肯定、被贊美的期盼。我發(fā)現(xiàn),每次成成畫畫特別認真,也很有創(chuàng)意。于是,我抓住這一點,常常給他贊賞,漸漸地,成成愿意和小伙伴交往了,也越來越自信了。
在班級德育工作中,我會根據(jù)每個留守兒童的性格以及近期表現(xiàn),適時向他們提出近期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要求,以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例如,我會在班級開展“我是小老師”的活動,鼓勵有進步的留守兒童來當“小老師”,既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又能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大部分留守兒童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有的幼兒膽小、羞于表達,也有的幼兒比較活潑、調皮。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我會結合班級里的主題活動,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祖輩家長也參與其中,以真實地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也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即使爸爸媽媽不在身邊,祖輩家長參加的活動一樣精彩有趣。如成長節(jié),我們會邀請爺爺奶奶與幼兒一起舉行 “集體生日派對”;草莓節(jié),我們邀請爺爺奶奶走進大自然,采摘草莓;重陽節(jié),我們邀請爺爺奶奶一起載歌載舞,共度美好節(jié)日。這些親子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祖孫之間的美好情感,還能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自己被關愛、被重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和思念,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在幼兒的心目中,父母的地位無可取代。所以,教師要加強家園聯(lián)系,建立與留守兒童父母的聯(lián)系,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兒理念。如去留守兒童家里家訪,與其父母交流溝通,全面掌握幼兒的情況,共同探討能促進其健康成長的方法。
大多數(shù)留守兒童從長輩那里得到了足夠的關愛,卻很少給周圍人以“回報”。如何讓他們學會關心他人呢?作為教師,要隨時洞察留守兒童的心理,傾聽他們的心聲,以身作則地為幼兒樹立榜樣。如經(jīng)常主動地關心留守兒童,利用周日進行家訪,幫助一些年老的祖輩家長做做事情、聊聊天;邀請留守兒童做值日生,鼓勵他為同伴服務,請他們做小老師,關心、愛護每個同伴。這樣,通過榜樣感染和愛的實踐的方式,讓留守兒童從被人關心的角色逐漸轉化為主動關心他人的角色,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