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財容
摘要: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作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通過情感朗誦教學學生才能對課文的整體脈絡擁有一個更好地掌握,也能對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意圖有一個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各種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朗誦興趣以及朗誦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朗誦;存在問題;有效性分析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是奠定學生基本學習能力與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而該課程教授過程中的閱讀教學是其重點組成部分。隨著新課程教學的大力推廣,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式的弊端在逐漸暴露和落后于時代。因此,教師應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增強情感朗讀教學方式,以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
1.在小學語文朗誦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1 學生朗誦時間不充足。隨著小學語文新課改的全面貫徹,雖然朗誦教學的課堂地位已經(jīng)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學生的朗誦時間不充足。例如很少會有語文教師利用課堂本身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文的朗誦練習,基本上都是讓學生利用課前以及課后寫作業(yè)的一點時間進行朗誦練習,這樣不僅會造成朗誦時間無法得到保證且學生的朗誦效果也無法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很多教師也沒有在學生朗誦以前做好課文的情感朗誦示范,這樣也就導致很多學生朗誦的內容缺乏一定的情感。
1.2 朗誦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小學語文朗誦教學實際上應該和其他課堂教學是一樣的,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朗誦積極性,并讓學生通過課文的朗誦學習對相關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都把朗誦作為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式,把更多目光都集中在了教材內容方面,或者為了讓教學活動可以開展地更加順利,教師也往往會選擇一些朗誦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朗誦環(huán)節(jié),忽視了其他學生的朗誦學習興趣以及朗誦學習需求。
2.追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的有效性
2.1 對朗誦教學引起重視,適當?shù)脑黾永收b時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和學生都對課文朗誦環(huán)節(jié)加強重視,才能讓朗誦真正成為整個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當中重要的一份子。所以語文教師需要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要通過自己的觀念和行為讓學生認識到朗誦學習的重要性,并提高他們的朗誦效果。首先,語文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現(xiàn)有的45分鐘內為學生提供10分鐘的朗誦學習時間,讓學生可以利用好十分鐘的時間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個完整的朗誦,并把個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一個有效的融合。
舉個例子,語文教師在講到《鄧小平爺爺植樹》時就可以在閱讀教學以后,給學生留出八分到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他們把剛剛提煉出來的文章宗旨,通過朗誦的形式整合在整篇課文當中,然后再把個人的情感融入到朗誦過程當中,從而升華課文的學習內容。這樣也就等于是教師給學生明確了朗誦的學習要求,然后再利用充足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朗誦練習,最后達到提高學生朗誦效果的目的。
2.2 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朗誦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展開情感朗誦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在咀嚼文字的過程中去全面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要想提高學生的課文朗誦興趣,就需要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并透過每一個文字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舉個例子,《媽媽睡了》就主要講述了在一個寧靜的午后在哄孩子睡午覺的媽媽卻先睡著了,孩子靜靜地看著熟睡的媽媽心里對她充滿了愛意,就像媽媽看著自己熟睡時所呈現(xiàn)出來的那種情感一樣,字里行間都在透露著濃濃的母子之情。
為了可以激發(fā)出學生的朗誦情感并讓他們深刻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燭光里的媽媽》這首美妙感動的歌曲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當中,而教師也可以利用溫柔的聲音、柔和的語氣讓學生去想一想自己的媽媽,可以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媽媽向大家做一個介紹,這樣的一個教學情境就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和文本內容產(chǎn)生撞擊并增強學生的課文朗誦興趣。
2.3 通過情景表演教學法增強學生的朗誦效果。在語文朗誦教學當中教師需要通過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朗誦興趣,并從中喚醒他們的朗誦情感。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他們喜歡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生才能積極的參與到朗誦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提高他們的朗誦學習效果。舉個例子,語文教師在講解《我是一只小蟲子》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更好地體會人物性格以及更好地了解故事的思想內涵,最終讓他們通過表演情境提高自己的朗誦能力。
比如課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就主要講述了我的伙伴們不喜歡當小蟲子,而這時候學生就要根據(jù)文字內容把伙伴們不喜歡當小蟲子的那種委屈無奈的表情和語氣都表現(xiàn)出來。第三—第七自然段主要描寫了“我”很喜歡當一只小蟲子,我可以在搖搖晃晃舒適的草葉上伸個懶腰,也可以用一顆露珠把小臉洗的很干凈,把我細長的觸須都擦得亮亮等等這部分的內容就需要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表達出“我”作為一只小蟲子我的生活很幸福很有趣的這份情感。
2.4 讓學生通過語氣體驗朗誦情感。要想讓學生在課文朗誦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并把作者的用意更好地表現(xiàn)出來,首先就需要為學生介紹不同語言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可以讓他們通過轉換語氣去體現(xiàn)不同課文的不同情感。其次,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文章內容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講解和指導,使得學生可以對文本內容擁有一個感性的認知和理性的認識。為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現(xiàn),語文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多朗誦一些不同類型的課文,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學生就可以表達出自己對課文的不同情感和不同的看法。例如我們學校地處和田,我們的維吾爾族學生可以多朗誦一些愛國文章,從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抒發(fā)愛國情懷情感。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朗誦教學熏陶學生的情感,通過朗誦教學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課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而且朗誦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情感認知和表達能力,讓他們通過文字語言去真正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邱旭紅.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閱讀教學感悟語言的三個層次[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