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娟芹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2010年初,北京大學入藏一批從海外回歸的秦簡牘,初步判定其抄寫年代大約在秦始皇時期。簡牘的出土地不詳,其中有《道里書》一篇,主要記述江漢地區(qū)的水陸交通路線和里程,據(jù)推測很可能出自湖北省中部的江漢平原地區(qū)。簡牘內(nèi)容十分豐富,包括《從政之經(jīng)》《善女子之方》、數(shù)學文獻、《道里書》《制衣》《公子從軍》《隱書》《酒令》《泰原有死者》、數(shù)術方技類文獻、記賬文書等。[1]
《酒令》分別寫在一枚竹牘和兩枚木牘上,牘文各自獨立,沒有統(tǒng)一篇題,篇題為整理者擬補。原被稱作《飲酒歌詩》,后改為《酒令》。與三件文物一同出土的還有一枚行酒令的木骰?!毒屏睢饭菜氖?,現(xiàn)依據(jù)李零先生《北大藏秦簡〈酒令〉》一文抄錄如下。為錄入方便,異體字、通假字均改為通行字。
竹牘文字:
東采涇桑,可以食蠶。愛般適然,般獨宴湛,食般已就飲子湛。寧見子□(殘缺,左半從舟,右半只剩一撇,疑為“般”字),□(殘,疑為“不”字)見子□(殘,疑為“湛”)?黃黃鳥乎,(萃)吾蘭林。
竹牘正背面都有文字。以上為正面文字,分三行,除三個字殘泐外,其余都可辨認。全文為韻文,韻腳為蠶、湛、林,押侵部韻。背面文字漫漶不清,似分兩行,只有一“尚”字可辨認,其余都模糊不清。
木牘一文字:
不日可增日可思,鬑鬑披發(fā),中夜自來。吾欲為怒烏不耐,烏不耐,良久良久,請人一杯。黃黃鳥邪,萃吾冬梅。
木牘正面有字,分兩行,背面無字。全文為韻文,韻腳為思、來、耐、久、杯、梅,押之部韻。
木牘二文字:
飲不醉,非江漢 。醉不歸,夜未半 。趣趣駕,雞未鳴 天未旦。
一家翁嫗年尚少,不大為勿庸憔。心不翕翕,從野草游。
木牘正面文字三行,分為兩章,有章句號為隔,背面無字。第一章,漢、半、旦押韻,押元部韻;第二章,少、憔、游押韻,少、憔屬霄部,游屬幽部,霄、幽部通押。
此外,令骰上也有文字。令骰為木制短棒形,有六個面,每個面上有兩個字,為行令術語。六個面上文字分兩組,一正一反,分別寫在木骰的兩端。文字為:不飲、自飲、飲左、飲右、千秋、百嘗,分別代表免罰飲酒、罰自己飲酒、罰左邊的人飲酒、罰右邊的人飲酒、以酒敬客祝長壽、舉杯共飲。[2]
《酒令》與令骰同時出土,說明當時以詩歌行令與以骰子行令兩種形式并存。
酒令一詞最早見于漢代,據(jù)《后漢書·賈逵傳》載,賈逵曾“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3]。惜已亡佚。目前發(fā)現(xiàn)的先秦時期的酒令新材料,除秦簡《酒令》外,還有清華楚簡《耆夜》[4],記載的是周武王八年,周人伐黎大勝后,在祭祀周文王的廟堂喝酒慶功,參加者是周武王、畢公高、周公旦等周初政壇重要人物,共七人。在喝酒慶功時,他們還互相敬酒,用當時流傳的歌詩如《樂樂旨酒》《明明上帝》《詩經(jīng)·唐風·蟋蟀》等當酒令,與《左傳》中所載的賦詩言志活動有些類似。楚簡《耆夜》與秦簡《酒令》相比,雅俗之分判然有別,語言風格也明顯不同。但可以看出,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下層百姓,席間以歌助興,用詩歌當酒令勸酒,是當時盛行的風氣。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據(jù)古籍記載,商代人就嗜酒如命,因此,西周初期,周公等人作《無逸》《酒誥》,告誡周人勿耽于飲酒,要以殷人為戒。周代還制訂了一系列與酒有關的禮制,如《禮記》中的《鄉(xiāng)飲酒義》《燕義》《射義》。
酒令最早與先秦的投壺之禮有關?!抖Y記·投壺》詳細記錄了投壺之禮的全過程,貴族們根據(jù)賓主各自投入壺中短箭的數(shù)量,決定勝負,作為判定飲酒人的依據(jù),通常的規(guī)則是“勝飲不勝者”,即勝者請負者飲酒??梢钥闯?,投壺是從“六藝”的“射”演變而來。
在傳世文獻中也有筵席上投壺活動的記載,如《左傳·昭公十二年》載:“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中之。齊侯舉矢,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嘀兄!盵5]齊景公和晉國的中行穆子在席間進行投壺之禮,都運用歌詩來夸耀自己的國家,尤其是配合當時場景,都以酒肉為內(nèi)容,頗為貼切。二人在夸耀中兼有互相比試的成分,與后代酒令的功用一致,可視為后代酒令的濫觴。
流行于先秦兩漢的六博游戲,也與酒令有關。博戲產(chǎn)生較早,《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中次七經(jīng)》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臺之棋,五色而文,其狀如鶉卵,帝臺之石,所以禱百神者也。”[6]可見傳說時期的博戲祭祀目的大于娛樂成分。博戲在春秋戰(zhàn)國到秦漢時期非常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秦昭王令工施鉤梯而上華山,以松柏之心為博,箭長八尺,棋長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嘗與天神博于此矣?!盵7]《戰(zhàn)國策·齊策一》載蘇秦游說齊王時對齊都臨淄的繁華富庶作了描繪:“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六博、蹴踘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揚。”[8]考古發(fā)掘也出土了不少棋局,以及刻有六博圖的畫像石、畫像磚。[9]《史記·滑稽列傳》載齊國的淳于髡與齊威王有一段對話:“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10]“六博投壺”是淳于髡很喜歡的行酒游戲,因此,喝八斗酒也只有二三分醉意。
酒筵上賦詩以助興,也是古人的習慣。《左傳》中記載了數(shù)次貴族在筵席上賦詩言志的活動,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晉公子重耳流亡到秦國后,穆公設宴款待重耳,宴間賓主交替賦詩,巧妙表達了各自的愿望。重耳賦《河水》,表達對秦的敬意。穆公賦《六月》,希望重耳將來回國為君,能夠稱霸諸侯。賦詩言志中所賦之詩,大多出自《詩經(jīng)》或其他先秦佚詩,賓主雙方委婉表達的含義,常取詩歌中某一章某一句或某一點加以生發(fā),多為斷章取義,妙語雙關。這實際已開了后代勸酒歌中雙關、隱語、諧音的先河。
從投壺之禮及六博投壺游戲到正式的酒令,從筵席上的賦詩言志到勸酒歌舞助興,反映出酒令由禮到法、由莊重嚴肅到游戲娛樂的演變過程。
一個完整的酒令令譜,應包括行什么令,怎樣行令,飲酒的順序,飲酒的數(shù)量,違規(guī)行為的判定以及處罰辦法等內(nèi)容?!稇?zhàn)國策·齊策二》所載為人熟知的畫蛇添足的故事,就是一則酒令故事。
酒令如軍令,酒令一經(jīng)宣布,任何人都必須遵守,這是約定俗成的飲酒規(guī)則,但有時也有例外?!俄n詩外傳》(卷十)載:
齊桓公置酒,令諸大夫曰:“后者飲一經(jīng)程?!惫苤俸?,當飲一經(jīng)程,飲其一半,而棄其半?;腹唬骸爸俑府旓嬕唤?jīng)程,而棄之何也?”管仲曰:“臣聞之,酒入口者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棄身,與其棄身,不寧棄酒乎?”桓公曰:“善?!盵11]
“后者飲一經(jīng)程”即為這次宴席中的酒令。管仲因為后至被齊桓公罰酒,他卻巧妙地以喝酒易招來禍患為由,只喝了一半,把另一半倒掉了,說明在春秋時期酒令執(zhí)行有時并不嚴格。其實以罰酒為手段,勸人飲酒,勸酒者和飲酒者之間在酒席上討價還價的場景,在今天也非常普遍。
為了能夠公正平等地實行酒令,筵席上有時還設有酒監(jiān)?!墩f苑·善說》:
魏文侯與大夫飲酒,使公乘不仁為觴政曰:“飲不髃者浮以大白?!蔽暮铒嫸槐M髃,公乘不仁舉曰浮君。君視而不應,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惫瞬蝗试唬骸啊吨軙吩唬骸败嚫玻筌嚱?。’蓋言其危,為人臣者不易,為君亦不易。今君已設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迸e白而飲,飲畢,曰:“以公乘不仁為上客。”[12]
魏文侯與群臣的宴飲活動中,公乘不仁擔任主持人兼酒監(jiān),席間他嚴格執(zhí)行酒令,連魏文侯也不例外,最終文侯不但未治不仁之罪,反而待之以上客。
令骰是行酒令時的重要工具。令骰的前身叫“瓊”。《列子·說符》:“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中?!盵13]1976年,在秦始皇陵西南發(fā)現(xiàn)一件石球,有十四個面,其中十二個面上分別刻一至十二的數(shù)字,另兩個上下對頂面刻“驕”與“男妻”。各面刻字的排列情況為相間交錯,學者們推測此器物應是行酒令的用品。此外,其他地方也出土了相似器物。滿城漢墓出土的銅瓊,共十八面,十六面刻數(shù)字,對頂兩面分別刻“酒來”和“驕”。西安漢城發(fā)現(xiàn)的十八面瓊,亦是十六面刻數(shù)字,對頂兩面分別刻“自飲”和“驕”。[9]
北大秦簡《酒令》的出土意義重大。以前出土的瓊或骰子,只是行酒工具,沒有相配合使用的令辭。傳世文獻則只有令辭,我們無法看到行令的具體工具,更看不到令骰的形狀、所刻文字,我們自然就無從得知使用這些器物的具體過程、規(guī)則及相配合的令辭。北大秦簡令辭、令骰同時面世,為我們進一步認識當時人行酒的過程以及《酒令》這種文體提供了重要史料。
酒令用于筵席這種特殊場合,為了活躍氣氛,營造賓主間輕松愉快的氛圍,人們常常用具有幽默詼諧的語言作為酒令,因此酒令常有嘲謔的特征。諧音、夸張、借用詩書成語、一語雙關、影射見意等,也成為酒令通用的藝術手段。[14]30如《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載,蜀漢張奉出使東吳,張奉以東吳尚書闞澤的姓名取笑闞澤,闞澤無以回擊。東吳薛綜見狀,勸酒曰:“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獨),無犬為蜀,橫目茍身,蟲入其腹?!睆埛盥牶?,不愿善罷甘休,問:“吳又作何解釋?”薛綜應聲答曰:“無口為天,有口為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弊罱K張奉無以應對,引得眾人哄堂大笑。[15]薛綜使用拆字法,用幾句看似玩笑的嘲謔之辭,當眾取笑了張奉,為吳國挽回了面子。
秦簡《酒令》同樣具有鮮明的嘲謔特征。從語言風格看,竹牘文和木牘文略有差別,竹牘文中“賦”的成分更多一些。詩歌以“東采涇桑,可以食蠶”起興,引出下面喝酒的話題。涇水,秦地境內(nèi)的一條河。中間一段以敘述為主,虛構(gòu)了兩個人物子般與子湛,“般有樂義,這是個沉湎于酒、樂在酒中的人”,“湛有深義,又可讀耽”,[2]耽有沉湎義,《詩經(jīng)·氓》中“于嗟女兮,無與士耽”中的“耽”即此義。虛構(gòu)人物是民間文學尤其是民間故事的慣用手法,所虛構(gòu)的人物常作為某一類人物的代表,如現(xiàn)代民間故事中的“巧媳婦”“傻女婿”“惡婆婆”“惡后母”等。[16]先秦時期流傳的寓言故事,人物也多為虛構(gòu),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揠苗助長》《買櫝還珠》等寓言中,主人公常常冠以某人、宋人、鄭人等名稱,明顯為虛構(gòu)?!毒屏睢分械淖影闩c子湛,也極具代表性?!白诱恐幌矚g子般一人,子般只跟子湛吃飯,子湛剛請子般吃過飯,子般又請子湛喝一番,難道你能見到子般,卻見不著子湛?”[2]兩個形影不離的酒徒形象躍然紙上,語言詼諧俏皮,反問句的使用,更令人忍俊不禁。末句“黃黃鳥乎,()吾蘭林”中的“”,從艸從醉,是個雙關語,與古代行令拆字、測字一類游戲相似。這個字既可當萃字講,表示聚集棲止義,又可歧讀為醉?!疤m林”即“林蘭”,也叫木蘭,為押韻而倒裝。這句話既指鳥聚集于林蘭之上,又一語雙關,“暗含花前月下一醉方休之義”。[2]全詩賦比興兼用,反問、雙關手法俱現(xiàn)。
木牘文一也以“黃黃鳥邪,醉吾冬梅”作結(jié)??梢?,一語雙關的“黃黃鳥邪,醉吾××”句式,是當時行酒令的套語,與民歌中常常使用的套語相類似。套語現(xiàn)象,《詩經(jīng)》中大量存在,如《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數(shù)次的“悠悠我思”“既見君子”“四牡××”“載×載×”等句式,就是套語。[17]酒令作為筵席場合使用的令辭,必然有一些在行令開始或結(jié)束時使用的與飲酒有關的套語,就像今天拳令中每一局開始常用“哥倆好呀”作為開場白一樣,“黃黃鳥邪,醉吾××”就是當時作為每一局行酒結(jié)束時使用的固定句子。
酒令作為勸酒助興的主要方式,勸酒時必然要對飲酒的益處及必要性做一番描述,以說明對方喝酒的“合理性”。木牘文一開首就發(fā)出感慨,來日無多呀,何不痛飲一杯?何況,還有那郁結(jié)于心的諸多不快,不妨就請他喝一杯吧!看到這組文字,眼前自然會出現(xiàn)筵席上勸酒者振振有詞、有理有據(jù)的喝酒“論據(jù)”,似乎不喝這杯酒,你便成了不明事理的小人,便失了朋友義氣。于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為了友朋間的團結(jié)和諧,只好慷慨仗義,痛快喝下這杯美酒。時隔兩千余年,古今勸酒的方式多么相似!
如果說木牘文一主要說明飲酒的必要性,木牘文二則重在表示自己鐘情于酒的決心,再多的酒也喝不醉,沒喝到半夜絕不回,直到雞鳴天發(fā)亮,方才盡興歸。兩首木牘文都表達了及時行樂、以酒為樂的思想。四首詩歌語言幽默詼諧,有突出的民間文學色彩。
從形式看,四首詩歌中,簡牘文共九句,四言八句,七言一句。木牘文一亦九句,四言六句,七言二句,三言一句。木牘文二的第一章六句,四言二句,七言一句,三言三句;第二章四句,四言兩句,七言一句,六言一句。由此觀之,四言句式占絕對多數(shù),間有七言、三言,尤其是簡牘文,幾乎可以看作一首四言詩。三、四、七言的大量使用,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荀子的《成相》和睡虎地秦簡出土的《成相雜辭》。成相體最早應來源于民間,同時也與楚地瞽矇說唱形式有關。[18]秦簡《酒令》以四言為主,間有三言、七言,一方面受到西周到春秋以來四言詩盛行的影響,同時也與楚地流行的成相體有關。
秦簡《酒令》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戲謔特征,有濃濃的市井氣息。筵席上喝酒助興,本為賓主盡情放松愉悅,增進感情。因此,有別于正式場合的嚴肅莊重,彬彬有禮,酒桌上的語言和酒令也多詼諧諧謔,引人發(fā)笑,充滿市井生活氣息。秦簡《酒令》中子般與子湛兩個酒徒每天形影不離,你來我往,互相請客喝酒的樣子,正是生活中嗜酒如命者的真實寫照。二是《酒令》內(nèi)容與酒緊密相關,列舉了喝酒的各種“理由”,可以說是一篇勸酒辭。而押韻的句式,朗朗上口,更便于吟誦歌唱。三是出現(xiàn)了虛構(gòu)人物、拆字游戲、套語,使用了一語雙關的手法?!毒屏睢分械摹啊?,既是拆字,又是一語雙關。“黃黃鳥邪”則是套語。四是繼承了《詩經(jīng)》賦比興的手法,《酒令》中以賦為主,兼用比興。
酒令在古代長期被作為娛樂的手段,鮮有人對其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對酒令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始于唐代,盛唐時期李稍云經(jīng)搜集整理,將酒令分為律令、骰盤令、拋打令。[14]8律令是按照一定的法度,主要采用言語的方式,在同席間依次行令,如命題聯(lián)句令、斷章取義令、添字令、拆字令、對偶令、言小名令、急(繞)口令等。骰盤令是根據(jù)擲骰所得的“采”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條例來決定飲次。拋打令是一種同歌舞相結(jié)合的酒令類型,特點是通過巡傳行令器物,以及巡傳中止時的拋擲游戲,決定送酒歌舞的次序。拋打令的酒令多以樂曲為名,如《調(diào)笑》《曲江春》等,多由專業(yè)的歌伎在筵席上負責唱歌舞蹈。[19]
北大秦簡出土了令骰,可見其時已出現(xiàn)骰盤令的雛形。出土的四首詩歌,我們無從得知是否可以歌唱,若用來歌唱,則類于后代的拋打令,若只用來吟誦,則類于后代的律令。北大秦簡《酒令》的面世,為我們梳理追溯酒令藝術在早期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史料。
酒與中國文學有不解之緣,久未謀面的知己不期而遇,游子遠行時朋友間傷懷話別,失意不遇的文人獨自以酒消愁,科考中第后的欣喜若狂等,都成為文人飲酒的契機和緣由。秦簡《酒令》既是筵席上行酒的令辭,同時又兼具勸酒的功能,類似勸酒辭。從內(nèi)容看,秦簡《酒令》勸酒的意味明顯多于比賽游戲的成分。
古今勸酒辭,有幾個特點:語言接近口語,多押韻,句式整齊,便于筵席上吟誦或歌唱,內(nèi)容或夸贊恭維飲酒者,或敘賓主感情深厚,或列喝酒的種種“好處”等。
歷代勸酒辭數(shù)不勝數(shù),其內(nèi)容與特點大抵不出以上幾點,從中可以看到秦簡《酒令》的影子。如李白著名的《將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白居易有《勸酒》:“勸君一盞君莫辭,勸君兩盞君莫疑,勸君三盞君始知,畫上今日老昨日,心中醉時勝醒時?!痹 度A》:“勸君滿盞君莫辭,別后無人共君醉?!秉S庭堅《西江月》:“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鄙踔廉敶膭窬妻o形式也與古代無異,只是少了古人及時行樂、懷才不遇的消極傷感情愫。如“濃眉大眼絡腮胡,喝起酒來不含糊”,“能喝一兩喝二兩,這樣的朋友夠豪爽;能喝二兩喝五兩,這樣的關系好培養(yǎng);能喝五兩喝一斤,這樣的哥們最貼心?!薄熬剖情L江水,越喝越貌美。”直到今天,筵席上以歌舞勸酒仍流行于一些民族中。
關于秦簡《酒令》的文體性質(zhì),有學者指出,應屬于《漢書·藝文志》所謂的《秦時雜賦》,是《成相雜辭》的早期形態(tài)。[20]這個結(jié)論有一定的推測成分。
《漢書·藝文志·詩賦略》中所列都是押韻的作品,共分為五類:屈原賦(下列20家361篇)、陸賈賦(下列21家274篇)、孫卿賦(下列25家136篇,其中有“《秦時雜賦》九篇”)、雜賦(下列12家233篇,其中有“《成相雜辭》十一篇”)、歌詩(下列28家314篇)。五類中歌詩一類屬于詩歌范疇,其余四類均命名為賦,可見,按照當時人的認識,這四類作品都屬于賦體。這四類賦劃分的標準是什么呢?不少學者曾撰文討論,至今未有定論。
對《漢書·藝文志》中所言的賦體特征,班固在《詩賦略》序中作了說明:“不歌而誦謂之賦,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21]這里的“賦”有兩層含義:一、動詞,指一種行為,把不歌而誦這種行為動作稱作賦,賦詩言志中的“賦”即此義;二、名詞,指一種文體,即把“不歌而誦”的內(nèi)容稱作賦體,這種文體的特點是不配樂,只用來吟誦。換言之,班固理解的賦體特征有二,一是押韻,二是不用來歌唱,與歌詩相對。班固的這一賦體概念與后人明顯有別,其賦體概念的外延大于后代人理解的賦。從先秦兩漢創(chuàng)作實際看,不歌而誦的韻文,除賦外,還有一部分誦詩,班固實質(zhì)上是將這兩類合為一類。如屈原賦一類,后代通常將之視作楚辭類詩歌。但按照班固誦詩、賦不分家的賦體標準,以《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類作品自然就屬于賦體了。
降及南北朝時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列《詮賦》,對賦體特征作了闡述:“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盵22]76“述主客以首引,極聲貌以窮文。”[22]77劉勰對賦體特征的認識,形式方面是鋪敘和主客問答結(jié)構(gòu);內(nèi)容方面是體物寫志。劉勰對賦體的闡述與今天學界對賦的認識相一致??梢钥闯?,劉勰所在的南北朝時期,已經(jīng)嚴格區(qū)分了賦和誦詩。
《漢書·藝文志》中值得重視的是“孫卿賦”一類下面列的《秦時雜賦》九篇,這是《詩賦略》中唯一明確說明屬于秦人或秦代的作品,這應該是學者們將秦簡《酒令》歸入這一類的主要依據(jù)。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因為秦簡《酒令》押韻,《漢書·藝文志》中有“《秦時雜賦》九篇”,在缺乏其他有力證據(jù)的情況下,將秦簡《酒令》歸入這一類,似有些證據(jù)不足。筵席上唱歌先秦兩漢已較為常見。如《左傳·昭公十二年》載:“(南蒯)將適費,飲鄉(xiāng)人酒,鄉(xiāng)人或歌之曰……?!庇秩纭蛾套哟呵铩?nèi)篇諫》(下)載:“晏子至,已復事,公延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柙弧??!蓖州d:“公與晏子入坐飲酒,致堂上之樂。酒酣,晏子作歌曰……?!薄稘h書·高帝紀》載高祖還鄉(xiāng)后宴請家鄉(xiāng)父老,酒酣,擊筑自歌《大風歌》。這種現(xiàn)象在今天也非常普遍。如何證明秦簡《酒令》不用來歌唱不屬于歌詩一類呢?這組簡牘文原被命名為“飲酒歌詩”,也說明學者推測其有配樂的可能性,因為同時面世的還有一枚令骰,所以這組文字不是一般的飲酒歌詩,遂改為《酒令》。再則,秦代押韻的文字不止這一篇,焉能將這些作品都歸入“秦時雜賦”?
此外,在《漢書·藝文志》中“秦時雜賦”和“成相雜辭”分別屬于孫卿賦和雜賦兩類,可見,漢代這兩類賦體已經(jīng)存在不同之處。認為秦簡《酒令》既屬于秦時雜賦,又屬于成相雜辭的早期形態(tài),似乎難以圓通。
我們認為,在沒有其他證據(jù)的情況下,暫時不宜將秦簡《酒令》與《漢書·藝文志》中的“秦時雜賦”相對應。《酒令》只是當時筵席上行酒的令辭,是否配樂尚不可考。
秦簡《酒令》呈現(xiàn)出與其他秦文學相似的特點。秦文學內(nèi)容方面的重要特點是現(xiàn)實性,一般都針對現(xiàn)實問題而作,具有鮮明的實用價值和功利色彩,這與楚文學想象豐富、浪漫奇特的特點迥然不同。風格方面秦文學質(zhì)樸率直、厚重自然,生活的原生態(tài)是文學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秦簡《酒令》為筵席飲酒而作,語言自然樸素,幽默詼諧,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20世紀以來,大量秦簡的面世,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掀起了秦文化研究的熱潮。在眾多的秦簡中,出現(xiàn)了數(shù)篇反映下層官吏或百姓生活的作品,如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中的《成相雜辭》,用成相體的形式記錄了當時社會對下層官吏的要求,體現(xiàn)了儒、道等思想傾向,與秦國推行的法家思想截然不同。[23]睡虎地出土的木牘文中有兩封下層士兵寫的家書,褚斌杰先生認為是我國最早的家信。[24]兩封家書語言通俗易懂,樸實無華,是我們了解當時下層社會口頭語言的重要素材。放馬灘秦簡中出現(xiàn)了一篇人死而復生的志怪故事《墓主記》,這是目前見到的最早的志怪故事,比《搜神記》早了500多年。[25]王家臺秦簡中出現(xiàn)了用于筮占的書籍《歸藏》,有些卦名與《周易》相同或相近,但卦爻辭較《周易》敘事成分更多,說理成分反而更少。[26]秦簡《歸藏》為我們研究先秦筮占書籍的源流、易學思想的發(fā)展嬗變提供了最直接的資料,其文獻價值不容忽視。提及戰(zhàn)國時期的秦國及秦代,人們常以法家思想、專制、嚴刑峻法等概括,劉勰也有“秦世不文,頗有雜賦”[22]78的說法。秦簡《酒令》及其他秦簡的面世,進一步豐富了秦文學的內(nèi)容,再現(xiàn)了秦文學的多樣性,是對傳統(tǒng)偏頗觀點的很好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