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燕
(蘭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樸趾源是朝鮮李朝時代重要的文學家及實學思想家,在《熱河日記》(1780)一書中他以實學思想家的眼光審視了中、朝關(guān)系,并通過細致的筆觸,為我們展示了18世紀清朝的盛世風貌。該書成書后旋即引起轟動,受到當時社會的廣泛關(guān)注?!稛岷尤沼洝啡珪灿?6萬余字,其記述內(nèi)容十分廣泛,涉及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典制禮俗、醫(yī)藥養(yǎng)生、戲曲音樂、書畫詩文等,是名副其實的“百科全書式的清代生活實錄”,亦被稱為朝鮮“文人燕記”中的里程碑之作。
張伯偉(2016)指出,域外漢籍研究已進入第三階段,即針對文獻特色探索獨特的研究方法。[1](P21-27)故本文嘗試以版本??睘檠芯恳暯?,應(yīng)用版本學、??睂W及文字學的研究方法對《熱河日記》這一重要的朝鮮文人漢籍做一些有益探索。
本文對勘比較的四種重要漢文版本有:
(一)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手抄本(本文簡稱臺本)。全書共兩冊,二十六卷,書寫潦草,筆跡有個別漫漶不清。但其中蘊含大量異體字,特別是俗字,是研究朝鮮俗字發(fā)展及使用情況的較好材料。
(二)首爾大學奎章閣本(本文簡稱奎本)。全書共十冊,二十六卷,該本較之臺本,書寫工整,字體雋秀美觀,便于閱讀。但其中的異體字、異文非常之多,屬四本之最。此外,該本的錯訛較臺本要少,其中的俗字也十分豐富,亦具較高研究價值。
(三)1932年朝鮮大東印刷所出版的鉛印本《燕巖集?別集》之《熱河日記》(本文簡稱大東本)。全書共兩冊,二十六卷,含外一種。該本為繁體編寫,雖多使用正字,但也保留了較多的異體字及異文。
(四)1997年上海書店出版社朱瑞平點校本(本文簡稱校本)。該書以“大東本”為底本,以臺灣中央圖書館所藏二十六卷手抄本(影印件)及1968年韓國民族文化推進會出版發(fā)行的李家源先生句讀本為參校本。全書對龐雜的日記與雜錄內(nèi)容進行了分類整合,共分五卷。校本的字體雖為繁體,但多使用正字,故很少保留具有朝鮮特色的俗字以及一些特殊的書寫格式,如行間夾注及行文空格等。校本是目前較為完整的點校版本,被國內(nèi)相關(guān)研究廣泛引用。
《熱河日記》自問世以來已有諸多版本,但國內(nèi)目前的相關(guān)研究多以朱瑞平的點校本作為參考。本研究首次以首爾大學珍藏之奎章閣手抄本(影印件)為底本,通過臺灣中央圖書館珍藏手抄本(影印件)及朝鮮大東印刷所出版的鉛印本《燕巖集?別集》之《熱河日記》與之進行對勘,發(fā)現(xiàn)了大量訛文、異文、倒文、脫文、衍文等??眴栴},以及許多朝鮮漢文籍中的特殊語言文字應(yīng)用現(xiàn)象。下面試舉幾例進行說明。
(一)訛文舉隅 訛文,又稱“誤文”,就是文獻中原有文字錯寫的情況。《熱河日記》在經(jīng)文人傳抄時,由于抄寫者水平不一,常會有因字形相近或因字音相近而誤抄、誤用的情況。此外,由于漢字自身形體幾經(jīng)演變——篆、隸、章草、行、楷以及印刷字體,朝鮮文人又出于抄寫便利的需要而創(chuàng)造了大量朝鮮異寫俗字、簡字以及重文省略、缺字空圍等符號,也造成了《熱河日記》手抄本中有大量字形致誤、字音致誤的訛文情況。
(1)望見鳳凰山,恰是純石造成,拔地特起,如擘掌立指,如半開芙蓉,如天末夏云,秀峭戍削,不可名狀。(奎本冊一P30)②
按:此處校本(P8)用“成削”,大東本(P16)、臺本(P16)及奎本用“戍削”。此處應(yīng)為“戌削”,意為“高聳特立貌”,漢語文獻可見宋?范成大《中巖》詩:“赤巖倚竛竮,翠邏森戌削?!盵2](P252)大東本、臺本、奎本均因形近致誤寫為“戍削”,且該寫法在朝鮮漢文獻中傳播極廣,如朝鮮洪良浩《耳溪集》卷三:“大陸西馳薩水前,層峰戍削斷還連。”③朝鮮沈錥《樗村遺稿》卷十二:“巉巖通石棧,戍削上天衢?!毙1緞t錯校為“成削”。
(2)塔頂置銅鼓三,每層檐棱縣鐸大如汲桶,風動鐸鳴,聲震遼野。(奎本冊二P58)
按:此處校本(P33)作“沒桶”,大東本(P65)和奎本作“汲桶”,臺本未見該記述。此處校本有誤,因形近而誤寫。句中的“汲桶”非漢語詞,“汲桶”是古代朝鮮使用的一種打水工具,其形如作者所描述的白塔上檐棱所懸的大鈴鐺的樣子。“汲桶”在朝鮮各地叫法略有不同,但其漢字名均寫為“汲桶”或“桔橰”。
按:此處校本(P50)、大東本(P102)作“汴”,臺本(P105)和奎本作“”?!爸摵瘛笔枪湃藢χ袊旮G瓷器特點的描述,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十四:“汝窯,余嘗見之,其色卵白,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盵3](P443“)”為“汁”的朝鮮異寫俗字,朝鮮文人在書寫漢字“汁”時對其進行了加點美化,故有“”字。而校本和大東本卻將“”又錯寫為“汴”,誤也。
(4)號名多方,稱謂太褻,而乃以理氣為造化…其色皂而其形蒙也,譬如將曉未曉之時,人物莫辨。(奎本冊七P29)
按:此處校本(P252)、大東本(P519)作“以理氣為爐韛”“其形也霾”;臺本(P567)作“以理氣為造化”“其霾也”;奎本作“以理氣為造化”“其形蒙也”?!盃t韛”是火爐鼓風用的皮囊,亦指熔爐。宋?蘇軾《和猶子遲贈孫志舉》:“軒裳大爐韛,陶冶一世人。”[4(]P5265)據(jù)文意,“爐韛”“造化”皆可通?!蚌病敝缚諝庵幸驊腋≈罅康臒?、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形象,如陰霾,也可引申指使事物蒙蔽,故“霾”與“蒙”可通。臺本所用的“”,是對“氣”字的一種誤寫,但因傳播范圍廣泛,又成為了朝鮮習見的一種俗寫形式,《韓國俗字譜》引《1-10》亦作此形。[5(]P117)
(5)我東書籍之入梓于中國者甚罕,獨《東醫(yī)寶鑒》二十五卷盛行,板本精妙。(奎本冊八P54)
按:此處校本(P293)、大東本(P597)和臺本(P679)用“八梓”,奎本用“入梓”?!拌鳌睘榭贪?,“入梓”指刻印書籍。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此事洪公常入梓以示人。余向于先子侍旁,親聞伯魯尚書言甚詳?!盵6](P71)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卷十:“而吾師具區(qū)先生,??O(jiān)本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盵7](P273)朝鮮文人在書寫及抄寫時常將“入梓”誤寫為“八梓”,并在文人中廣泛流行,故朝鮮漢文獻習見該誤寫。朝鮮任憲晦《鼓山集》卷九:“憲晦高祖考下谷府君,嘗為其本生父西齋府君搜輯詩文,藏于家,家世貧窶,久未八梓?!背r任圣周《鹿門集》卷二十四:“今以季浩所編次者,更加刪定。因君所嘗自命而名之曰青川子稿,將以八梓。”
以上五例均為形近致誤,在《熱河日記》中還有大量音近致誤的例子。音近致誤的原因主要是漢字形音義的矛盾,即音同音近而異形異義,其表現(xiàn)就是因字形的不同而造成誤字。
(6)“紅粉樓中別莫愁,秋風數(shù)騎出邊頭。畫船簫鼓無消息,斷腸清南第一州”,此柳冷齋入沈陽時作也。余朗吟數(shù)回,獨自大笑曰:“此出疆人漫作無聊語爾,安得有畫船簫鼓哉?”(奎本冊一P12)
按:此處校本(P3)、大東本(P5)作“浪詠”,臺本(P4)作“朗詠”,奎本作“朗吟”。根據(jù)文意,此處應(yīng)為“朗詠”?!袄省保饕??!墩f文解字?月部》《廣韻?上聲》作“盧黨切”,來母蕩韻;[8](P313)[9](P90)“浪”,滄浪水也?!墩f文解字?水部》作“來宕切”,[8](P522)《廣韻?去聲》“來宕切”,來母宕韻。[9](P124)故“朗”“浪”二字音近,校本和大東本用“浪詠”屬因音近而誤寫??局械摹袄室鳌迸c“朗詠”同義,亦指高聲吟誦。
(7)副房裨將李瑞龜不勝憤忿,叱副房馬頭捽入灣校,而無可覆之地,于是半開其臀,以馬鞭略扣四五,喝令拿出,斯速舉行。
(奎本冊一P18)
按:此處校本(P5)、大東本(P9)作“副旁”,臺本(P9)和奎本作“副房”。根據(jù)文意,應(yīng)為“副房”,指隨從正使出行的副使官員?!芭浴保谶呍慌??!稄V韻?平聲》作“步光切”;[9](P52)“房”,室在旁也。《廣韻》有二音,一音“符方切”,[9](P49)一音“步光切”。[9](P52)“旁”“房”同讀“步光切”時,音同。另,在韓語中此二字發(fā)音又相同,故校本和大東本均因音近而誤寫。
(8)第觀胡生舉措,真若絕世奇寶,洞燭擎跽,開掩惟謹,而鄭君眼昏,兩手牢執(zhí),翻閱之際疾若風雨,胡生顰呻不寧。(奎本冊三P102)
按:此處校本(P88)、大東本(P182)、臺本(P199)作“洞屬擎跽”,奎本作“洞燭擎跽”?!岸磳佟保稳莨Ь粗斏鞯臉幼印`嵭?、孔穎達疏《禮記正義》卷四十七:“【疏】‘宮室’至‘進之’。正義曰‘洞洞’、‘屬屬’,是嚴敬之貌?!盵10](P1593)朝鮮漢文獻亦常見之,朝鮮金楺《儉齋集》卷二十一:“優(yōu)柔涵泳,勿弛勿迫。思慮必嚴,戰(zhàn)兢洞屬。”“擎跽”,指拱手跪拜。故根據(jù)文意,“洞屬擎跽”描寫的是十分恭敬地拱手跪拜貌。“燭”“屬”《廣韻》均作“之欲切”,[9](P135)故奎本因音同而誤寫。
(二)異文舉隅《熱河日記》因其語言通俗,內(nèi)容諧趣,多似稗官小品之流,成書后一直未準公開發(fā)行,只能在私下傳抄流通。在其輾轉(zhuǎn)傳抄的過程中,由于文人、抄寫者的理解不同,水平各異,故出現(xiàn)了大量用字、用詞甚至用句不同的情況。
(1)崇禎十七年,毅宗烈皇帝殉社稷,明室亡,于今百四十余年。曷至今稱之?(奎本冊一P6)
按:此處校本(P1)、大東本(P1)作“于今百三十余年”,而臺本(P67)和奎本作“于今百四十余年”?!俺绲澥吣辍睘?644年,版本中所記年代的差異反映了《熱河日記》的成書時間可能存在前后相差十年的情況。因缺乏更多信息,關(guān)于確切的成書時間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2)盧參奉以漸上房裨將視帖里時更加豪健矣!帖里,方言千翼。裨將,我境則著帖里。渡江則換著狹袖。(奎本冊一P10)
按:此處校本(P2)和大東本(P3)作“天翼”,臺本(P2)和奎本作“千翼”。天翼,朝語詞,即帖里,亦稱“天益”“天翼”“千翼”等,是朝鮮官服中的一種,此處各本用詞均可。從高麗中期一直到李朝末期,在戰(zhàn)爭等非常時期或狩獵、出使等場合,“天翼”都是國王及官員所著的重要服裝。因其主要使用在軍服上,所以又被稱為“戎服”或“軍服”。
(3)夜未半,大雨暴注。(奎本冊一P24)
按:此處校本(P6)、大東本(P12)、臺本(P12)均用“暴霔”,而奎本用“暴注”?!半棥?,古同“澍”,指時雨灌注,漢語有“暴澍”一詞,如五代?王仁?!队裉瞄e話》卷四:“忽一夕,風雷驟起,暴澍連宵?!盵11](P229)也有“暴注”,如楊守敬、熊會貞《水經(jīng)注疏》卷十六:“水歷堨東注,謂之千金渠。逮于晉世,大水暴注,溝瀆泄壞,又廣功焉。”[12](P379-380)朝鮮漢文獻常用“暴霔”,如朝鮮趙秉鉉《成齋集》卷十:“蓋緣三日暴霔,始濫于龜城。不分高低,崩沙滾石?!睆奈囊馀袛?,此處“暴霔”“暴注”均可。
(4)指副使曰:“這髯的雙鶴補子,乃是乙大人。”指書狀曰:“山大人,翰林出身的?!币艺?,二也。山者,三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奎本冊一P36)
按:此處校本(P10)、大東本(P19)作“‘三大人?!愫擦殖錾淼奈墓僦Q也?!?,臺本(P21)作“‘三大人,翰林出身?!币艺?,二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咀鳌啊酱笕耍擦殖錾淼?。’乙者,二也。山者,三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據(jù)文意,各本均可,但奎本所記述內(nèi)容最為豐富,很風趣地記錄了東北當?shù)丶鈭F不分的語音狀況。
(5)裴生曰:“龍名古奇。我生之初,乃丁是辰,罡鐵之秋,如何不貧?”乃長唫曰:“罡處?!庇嗪粼唬骸邦歌F?!迸嵘鷱秃粼唬骸邦纲v?!庇嘈υ唬骸胺且糍v也,如明哲之鐵?!保緝远48)
按:此處校本(P47)和大東本(P96)作“饕餮之鐵”,臺本(P101)作“明喆之鐵”,奎本作“明哲之鐵”。前文中作者樸趾源對“罡鐵”有所解釋:“諸公知此龍何名?……此名罡鐵。我東鄙諺云:‘罡鐵去處。秋亦為春’謂其致旱歲歉也。”“罡鐵”即旱龍。旱龍一至,秋天將顆粒無收,一切會從零開始,故有“秋亦為春”的說法。在朝語中“哲”“喆”“餮”“鐵”的發(fā)音一致,故各本所用均可。
(6)金石但可想象古人典形,而其筆墨之間,無限神精。(奎本冊三P91)
按:此處校本(P75)、大東本(P176)、臺本(P193)作“典刑”,奎本作“典形”。“典刑”,舊法,常規(guī)?!对?大雅?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盵13](P312)“典刑”可通“典型”,有典范之義。而“典形”也指“典范”,朝鮮漢文獻習見之。朝鮮張維《希庵遺稿》卷四:“文章獨不朽,百代存典形。秋懷和余作,壓卷最精英。”又朝鮮高?!肚锾丁肪砣骸敖接胁匦拗畡?,儒林遂依歸之誠,曠百世而典形猶存?!?/p>
朝鮮漢文獻中,“典刑”又通“典形”,亦指“典范”。朝鮮洪瑞鳳《鶴谷集》卷二:“虹貫江南處士星,廣陵茅棟掩云扃。吾宗德業(yè)將誰繼,個個賢兒有典刑?!背r金應(yīng)祖《鶴沙集》卷六:“音容雖遠,典刑猶存。數(shù)間遺祠,萬古泂酌。”由此可知,此處各本用法均可。
(7)副使要余筆譚,余遂書示副使姓名官啣。(奎本冊三P157)
按:此處校本(P105)作“官銜”,大東本(P217)、臺本(P235)和奎本均作“官啣”。“啣”為“銜”之異體字,“啣”本指口含之義?!肮巽暋币辉~朝鮮漢文獻中常寫為“官啣”。朝鮮崔潤昌《東溪遺稿》卷二:“官啣曾散秩,子姓揔佳兒?!背r柳得恭《泠齋集》卷四:“繡蟒衣裾拂地行,赤冠如橐望崢嶸。問名不道低頭久,但道官啣是一評?!薄肮賳ァ钡倪@種寫法在漢語文獻中并不常見,可以看作是漢語俗字俗寫在朝鮮半島的一種發(fā)展與演化。
(三)倒文、脫文、衍文舉隅 倒文指文獻在流傳過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被顛倒。倒文包括有字倒、句倒等情況。脫文指文獻在傳抄過程中脫去一字或數(shù)字的現(xiàn)象,也稱奪文或闕文。衍文則指原稿本無,但在傳抄、刻印或排印過程中誤增文字的現(xiàn)象,又稱羨文、衍字。《熱河日記》在傳抄的過程中也經(jīng)歷了這些文本的變化。
(1)因?qū)⑨壌?,潑下坑?nèi),沸爛即涸,乃置器其中,更以糟醋厚罨,覆土加厚,無空缺處。三五日出看,更生各色古斑。(奎本冊二P36)
按:此處校本(P43)、大東本(P88)、臺本(P93)均作“醋糟”,而奎本作“糟醋”?!按自恪睘槊?、麥、高粱等釀醋后所余的殘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部第二十五卷:“大麥醋糟,(氣味)酸,微寒,無毒?!盵14](P1569)而“糟醋”,則為醋的一種,《本草綱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詵曰:‘北人多為糟醋,江河人多為米醋,小麥醋不及。糟醋為多妨忌也。大麥醋良?!盵14](P1554)
“醋糟”是仿制古代瓷器常用的原料之一,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十四:“次掘一地坑,以炭火燒紅令遍,將釅醋潑下坑中,放銅器入內(nèi),仍以醋糟罨之,加土覆實,窯藏三日取看,即生各色古斑,用蠟擦之。要色深者,用竹葉燒煙熏之。”[3](P434)《熱河日記》中所記方法,與高濂記述相同,要想讓仿制的瓷器生出各色古斑,需要用“醋糟”包裹覆蓋,據(jù)此可知,此處奎本有倒文。
(2)門傍兩廂里,方造竹散馬,以紙涂之。(奎本冊二P85)
按:此處校本(P55)、大東本(P112)作“竹馬”,臺本(P126)和奎本作“竹散馬”?!爸耨R”,指兒童游戲時當馬騎的竹竿?!逗鬂h書?郭伋傳》:“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15(]P321)而“竹散馬”,則指中國或朝鮮葬禮上所焚燒的一種紙糊的馬。故此處臺本和奎本用詞貼合文意,校本和大東本應(yīng)有脫文。
(3)又禮部所傳“不知禮”之旨,尤帶不平,則通官之搥胸涕泣,似非嚇喝,而其舉措兇悖,令人絕倒。我譯亦毛耗鞹見,毫無動焉。(奎本冊四P79)
按:此處校本(P134)、大東本(P278)和奎本作“我譯亦毛耗鞹見”,臺本(P306)作“毛耗鞹見”(毛耗耗鞹見)。此處是說因天氣及路況的原因,朝鮮使臣奉旨趕到熱河時已有延誤,禮部又傳出對他們“不知禮”的負面評價,通官為此“搥胸涕泣,似非嚇喝”,譯官則是“毛耗鞹見,毫無動焉”。
“毛耗鞹見”為作者自創(chuàng)之詞,漢、朝漢文文獻均未見之?!绊T”,《說文解字?革部》:“去毛皮也?!墩撜Z》曰‘虎豹之鞹’”。[8](P107)宋?沈括《夢溪筆談》中有對鐘馗形象最早的記錄:“其大者戴帽,衣藍裳,袒一臂,鞹雙足,乃捉其小者,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16](P704)其中的“鞹雙足”即指雙腳穿著沒毛的皮靴。
本例中的“毛耗鞹見”字面義指“毛去骨現(xiàn)”,即有撕去面子之意。在文中作者借此來表達譯官即使面子被揭去了,仍不為局勢所動,毫不害怕。此處,臺本作“毛耗鞹見”,多用了重文符號,故有衍文。
縱觀國內(nèi)域外漢籍研究現(xiàn)狀,大都集中于文學、史學、哲學、民俗學等研究領(lǐng)域,鮮有版本比較的相關(guān)研究。本研究以《熱河日記》的四種重要傳世漢文版本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了詳盡的校勘考辨。通過大量的對勘比較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熱河日記》諸本存在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四種版本遵循兩個版本系統(tǒng),校本和大東本遵一,臺本和奎本遵一 校本和大東本,臺本和奎本在記述內(nèi)容上基本一致,甚至在所現(xiàn)錯誤上也呈現(xiàn)出高度的一致性。如《熱河日記》(奎本冊一P34):“張福悶然搔首曰:‘小人已知之。兩處觀光時,小人當雙手護眼,誰能拔之?’”,此例校本(P9)、大東本(P18)用“閔然”,臺本(P19)、奎本用“悶然”。據(jù)證,應(yīng)用“閔然”,“悶然”有誤。再如《熱河日記》(奎本冊四P41):“副使、書狀行見之,慘然停驂,問:‘廚房或有輕卜,可以并載者乎?’”此例校本(P123)和大東本(P255)作“輕車”,臺本(P280)和奎本作“輕卜”(朝語指輕便的載物小車)。據(jù)證,兩詞均可。像這樣具有一致性的實例數(shù)量極多,隨處可見,由上可證,四個版本遵循著兩個版本系統(tǒng)。
另據(jù)目前所獲的一些細節(jié)信息可推知,臺本和奎本應(yīng)更接近原本。如《熱河日記》(奎本冊二P54):“窯法式品格大約與哥窯相同,色取粉青或卵白,水瑩厚如凝脂為上品,其次淡白,油灰色慎勿取之?!贝死行1荆≒50)、大東本(P102)作“汴”,臺本(P105)和奎本作“”?!啊睘椤爸钡某r異寫俗字,朝鮮文人在書寫漢字“汁”時對其進行了加點美化,故有“”字?!啊弊衷诔r流行廣泛,作為大文豪的樸趾源不可能將其寫錯,而校本和大東本將“”錯記為“汴”,應(yīng)屬抄誤。又《熱河日記》(奎本冊一P36):“指副使曰:‘這髯的雙鶴補子,乃是乙大人。’指書狀曰:‘山大人,翰林出身的?!艺?,二也。山者,三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贝死1荆≒10)、大東本(P19)作“‘三大人?!愫擦殖錾淼奈墓僦Q也?!保_本(P21)作“‘三大人,翰林出身?!艺?,二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咀鳌啊酱笕?,翰林出身的?!艺?,二也。山者,三也。翰林出身者,文官也?!贝颂幙緦ⅰ叭庇涀鳌吧健?,有可能是作者本人對當時東北方音的真實記錄,而在傳抄過程中,其他朝鮮文人由于未見過這種記音現(xiàn)象,以為有誤便將其刪改了。
(二)各本中的差異較多,從??狈N類看,異文和訛文最多,倒、脫、衍文情況較少 而就單本來看,奎本中的異文最為豐富,故較之臺本應(yīng)系晚出版本。從對勘結(jié)果看,《熱河日記》諸本中差異最多的是異文、其次為訛文,較少的是倒、脫、衍文情況。這也反映了上述版本在傳抄過程中較為嚴謹,沒有較大差漏,但也存在豐富、細微的差異現(xiàn)象,這些差異為我們提供了極有意義的??毖芯坎牧?。如上文所述,有些差異是呈版本性的,校本和奎本一致,臺本和奎本一致,此處不再贅述。而有些差異則是四本全部一致或是各有不同,如《熱河日記》(奎本冊四P101):“遂出燒酒五六盞以和之,色清味洌,異香自倍。”此例中校本(P141)、大東本(P291)、臺本(P321)及奎本均用“異香自倍”?!白员丁睂崬椤鞍俦丁保瑢賹h字的形近誤寫。漢語不見該詞,但卻在朝鮮漢文獻中廣有流傳,可以看作是朝鮮文人的一種特殊用字用詞現(xiàn)象。又《熱河日記》(奎本冊九P28):“入紫禁城為太液池,繞出九門經(jīng)九匯,至大通橋了,而東西岸皆磚筑石甃…東入運河,各跨一橋?!贝死兴膫€版本用字均有不同,校本(P316)作“閘”,大東本(P640)作“?!薄⑴_本(P742)作“牌”,奎本作“”?!睋?jù)證,“閘”“牐”準確,而“牌”“”有誤。
從單本文獻來看,四個版本中奎本的異文最為豐富。如《熱河日記》(奎本冊三P57):“初至九連城,頗愛其妍好,未到半程,烈日售面,緇塵透肌,只有兩孔白眼,單袴獘落,兩臋全露?!贝死行1荆≒75)、大東本(P156)和臺本(P167)作“緇塵銹肌”,奎本作“緇塵透肌”。據(jù)證,應(yīng)為“透肌”,表示滲透肌膚之義。又《熱河日記》(奎本冊六P107):“稱儒,則已退居九河之列?!贝死行1荆≒172)、大東本(P355)、臺本(P394)作“九流”,奎本用“九河”。“九河”的說法與中國文獻的記述相符,故更為準確。再如《熱河日記》(奎本冊八P51):“覽新刊《開國方錄》,果言‘朝鮮將韓明璉為其下所殺,其子潤義來降,封義怡親王?!贝死行1荆≒292)、大東本(P595)、臺本(P677)作“太宗實錄”,奎本作“開國方錄”。據(jù)證,此處應(yīng)為“開國方錄”??局械漠愇膶偎谋局睿纱艘部赏浦?,相較與之同一版本系統(tǒng)的臺本而言,奎本應(yīng)系晚出版本。
(三)各本均存在許多朝鮮漢文獻中常見的特殊文字應(yīng)用現(xiàn)象《熱河日記》是朝鮮文人較好地習得漢語書面語后用漢文創(chuàng)作的一種域外漢籍,其中的漢語詞匯、漢語語句讓我們讀起來倍感親切。但經(jīng)仔細??保覀円舶l(fā)現(xiàn)了一些異于漢語的用字、用詞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不是作者樸趾源的偶然之用,在其他朝鮮漢文獻也習有見之,如“八梓”:“我東書籍之八梓于中國者甚罕,獨《東醫(yī)寶鑒》二十五卷盛行,板本精妙。”此句中校本(P293)、大東本(P597)和臺本(P679)用“八梓”,奎本(冊八P54)用“入梓”;“猉獜”:“王者視明,禮修則猉獜至。”此句中校本(P363)、大東本(P734)作“麒麟”,臺本(P847)和奎本(冊十P48)作“猉獜”;“官銜”:“副使要余筆譚,余遂書示副使姓名官啣?!贝司湫1荆≒105)作“官銜”,大東本(P217)、臺本(P235)和奎本(冊三P157)均作“官啣”。
文獻中的這些特殊用字、用詞現(xiàn)象是漢、朝(語)語言接觸后的產(chǎn)物,也是朝鮮文人借用漢字及漢語詞匯之后在使用中形成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它們有的是錯訛的廣泛傳播,如“八梓”“猉獜”等;有的是同義義素的替換,如“官啣”等。這些特殊的變異現(xiàn)象經(jīng)過廣泛傳播又被朝鮮文人再次習得,并最終形成了具有朝鮮特色的特殊用字、用詞現(xiàn)象。這些特殊現(xiàn)象亦為我們進行漢、朝語言的接觸研究提供了絕好的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