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剛
【摘要】本篇內(nèi)容從當前農(nóng)村存在大量留守學生這一實際出發(fā),來思考農(nóng)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針對留守學生如何用好表揚和批評的教育教學手段。
【關鍵詞】表揚、批評、留守學生
在教育教學中運用表揚和批評是我們培養(yǎng)學生成才的常用手段。通過表揚或批評的方式與學生在思想、心理認知、情感態(tài)度及行為能力上的交流來引導學生,可以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反思自己的行為,撥正自己的發(fā)展方向。作為一名農(nóng)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針對當前農(nóng)村留守學生,能否用好這種教育教學手段,關系到這些學生能否在學習中認可你的教育理念、促其思想、心理認知、情感態(tài)度及行為能力達到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要求。在對當前農(nóng)村中學留守學生學習生活狀況了解、心理摸索和教育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我向同仁們談幾點想法。
一、在表揚和批評留守學生前弄清學生心里狀態(tài),以便把握住分寸。
在教育教學中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主要是為了從心理激發(fā)學生,促其健康成長和發(fā)展。農(nóng)村中學的留守學生因缺少父母的貼心關愛,導致心理上的健康成長遇到很大阻礙。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留守學生中存在著自戀、自負、自卑、依賴等不健康心態(tài),為此在表揚和批評他們時,我們要從這些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分清他們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對他們進行個別分析,弄清他們心理狀態(tài)存在的原因,并以此了解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便我們把握住分寸,對他們進行個別表揚和批評時做到更加科學、合理。
二、在表揚和批評留守學生時,我們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姿態(tài)語言的作用。
用一張帶著微笑的面孔見學生,學生很樂意接近你;用一雙帶著真誠和充滿期望的眼神看著學生,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善意,從而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誨。留守學生得到父母的關愛較少,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愛而不是更多的冷落。為此,在表揚和批評留守學生時,我們不必過于嚴肅,要樂觀的看待他們的表現(xiàn),和藹可親的面對他們,把表揚和批評當成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方式。當然,我們的姿態(tài)語言也不能表現(xiàn)得很隨意。在表揚和批評這些學生時夸張的姿態(tài)動作和低落的情緒神情都不要隨意表現(xiàn)出來。因為這樣就會讓他們覺得你沒有威信,認為你表揚和批評的內(nèi)容不夠實在,從而達不到使用表揚和批評后的效果。
三、在表揚和批評留守學生時,平等的看待學生。
有一次,一位同學上課不認真,我對他說“我們在農(nóng)村生活不容易,成績又沒其他同學好,上課還不認真,今后有什么才能”。該同學聽了紅著臉低下了頭,此后他在課堂上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樣子,找他談心也不理我。我在同學那里打聽到他說我偏心看不起他。后來我在班上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他表示歉意后,他和同學們都對我敞開了笑臉,從此我發(fā)現(xiàn)他表現(xiàn)好了,成績也好了??吹剿麄兂ㄩ_的笑臉,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像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不僅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以心育人,平等的看待學生。
四、在教育教學中我們主動表揚留守學生,幫他們樹立自信心。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有的留守學生因缺少依靠和關愛產(chǎn)生自卑心理,他們很少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比較缺乏積極上進的激情和信心,似乎看淡了老師的表揚。這樣的學生主要是班上學習成績處于中等的學生,他們在校也不調(diào)皮,做好事也不愿留名,在學習生活中總是默默無聞。其實這些學生是非常踏實的,他們也非常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像這樣的學生我們很難找到表揚他們的機會,因此容易被老師們冷落,使其在學習生活中顯得更加平淡、孤零。我們作為老師應當相信這些學生是好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中不一定要等到他們有突出表現(xiàn)了才表揚。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在教育教學中有目的的借助道德與法治課教育教學內(nèi)容設置活動場景,將這樣的學生安排進來充當活動角色,如:在“中學序曲”一課中安排學生討論“生命是如何進階的?” ;“生命饋贈給我們什么禮物?”;在“少年有夢”一課中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夢想?” ;“夢想有什么特點?”后讓學生談自己的夢想時有意請這些留守學生來談談并為他們美麗夢想全班鼓掌等等。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參與活動中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加以表揚,讓他們感受到老師關心的同時也找到成功感,從而消除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勇氣,樹立起積極上進的自信心。
總之,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中使用表揚和批評時,必須要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實際對象進行全面科學的分析并加以針對性、選擇性的運用。處在當前農(nóng)村中學的教師要多關注留守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學習生活狀況和心理想法,以此分析弄清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用一顆善良的心去親近我們的學生。在表揚和批評他們時,我們要多看到其優(yōu)點,理解其行為,體諒其難處,安撫好心理,爭做他們的良師益友。
參考資料:
[1]李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路徑思考[J].新課程,2021(39):90.
[2]汪勇.課堂,向美而生——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原則與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1(2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