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進
(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北京100022)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學習黨的歷史,圍繞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通知》要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這四個方面的要求是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想到現(xiàn)實、由道德到情感,覆蓋了學思用、知信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覆蓋了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全過程。其中,學史增信包括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的自信,其在四個方面的要求中具有一定百定、一通百通的重要地位。這是因為,信仰的恒定源自理論的清醒性,“增信”首先要“明理”;信念的篤定源自實踐的進步性,“增信”離不開“崇德”;信心的堅定源自目標的現(xiàn)實性,“增信”最終要落腳于“力行”;自信的增強源自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底氣、顯著優(yōu)勢,“增信”歸根結底要不斷增強自信。同時,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際格局的加速演變,面對形勢條件的深刻復雜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深遠影響,不確定性已經成為當今這個時代的突出特點。在這個節(jié)點回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她100年來所宣示、所承諾、所踐履的確定性及其難能可貴性更加突出地顯現(xiàn)出來。
理想信念是思想的“總開關”,是精神之“鈣”,是勝利之“鑰”。心有所信,方能行穩(wěn)致遠。學史增信就是讓我們深刻領悟、牢牢把握“信”字背后的確定性,在波詭云譎的世界變局中篤定前行。本文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進的理論創(chuàng)造和實踐創(chuàng)造、形成的寶貴經驗和偉大精神,重點論述“學史增信”的邏輯理路。
回顧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第一,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完備的理論體系,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中國共產黨人一直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踐行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guī)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1]5。它源于那個時代又超越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1]6。
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1]5,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于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的基礎上于19世紀40年代創(chuàng)立的,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fā)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它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馬克思創(chuàng)建的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guī)律,指明了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指明了人民實現(xiàn)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它第一次創(chuàng)立了人民實現(xiàn)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1]6。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人間正道,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它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chuàng)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它始終站在時代前沿。一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jù)時代、實踐、認識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1]6。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后的幾十年里,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變化、實踐的不斷檢驗,對先前提出的理論不斷進行完善。即便在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根據(jù)新的實踐進一步作了完善。繼馬克思、恩格斯后,列寧結合俄國實際,對這一理論進行了新發(fā)展,產生了列寧主義。自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后,這一理論在中華大地產生了劃時代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遠的影響[1]6。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170多年來,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形成偉大實踐,特別是在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功,其科學性和真理性得到了充分檢驗,其人民性和實踐性得到了充分貫徹,其開放性和時代性得到了充分彰顯[1]7。
學透黨史背后的理論邏輯,就要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真經”。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仍然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深入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堅守人民立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人民民主、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人與自然關系、世界歷史、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等思想,更好地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精神力量。
第二,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強調,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孕育產生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論爭過程。這一新理論傳入中國后,同時并存的還有實驗主義、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等其他各種主義。馬克思主義與這些思潮競相傳播并開展辯論,就是一百年前中國思想界真實而生動的圖景。1919—1923年,馬克思主義與以胡適為代表的實驗主義,以張東蓀、梁啟超為代表的社會改良主義和以黃凌霜、區(qū)聲白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進行了三次論戰(zhàn)。真理越辯越明,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經過反復比較、反復論戰(zhàn),乃至經過各種實踐的反復試錯,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后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進行理論創(chuàng)造的歷史。我們黨近百年來形成的一個又一個指導思想,是黨的頂層創(chuàng)新理論之鏈,彼此之間一脈相承。它們與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相結合,構成了我們黨偉大的歷史創(chuàng)造。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以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在1938年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首次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學會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環(huán)境。以黨的七大為標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xiàn)了第一次飛躍,達到了第一個高潮。這一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指引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7。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了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時期,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chuàng)立了鄧小平理論。這一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形成一個由多個具體理論形態(tài)共同組成、有共同主題的理論體系,構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這一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指引中華民族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1]7。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fā)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tǒng)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指引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證明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7。
第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走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v觀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可以稱為“19世紀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理論為首創(chuàng)成果和基本內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可以稱為“20世紀馬克思主義”,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則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3]。對于這一論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是研究對象是世界偉大樣本——21世紀全球最偉大的中國樣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黨和國家事業(yè)續(xù)寫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fā)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wěn)定奇跡,書寫了貢獻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yè)的中國故事,中國已然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偉大樣本。中國樣本誕生于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獨特環(huán)境中,包括超大規(guī)模的經濟體量、超長時間的歷史縱深、超大幅員的國土面積、超大數(shù)量的人口規(guī)模、超常復雜的民族宗教結構、從未間斷的文化血脈和文化傳統(tǒng)。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正確解讀中國奇跡、解碼中國樣本的唯一科學理論[3],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主體形態(tài)。
二是理論價值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為建設美好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黨,也是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黨。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提出許多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3]。比如,關于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議中非合作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處于“地球邊緣”的國家提供公平參與全球治理的機會。比如,關于增進國際信任的中國方案。倡導正確義利觀,主導成立金磚銀行、絲路基金,構建命運與共的全球伙伴關系,增進戰(zhàn)略互信,減少相互猜疑。比如,關于促進世界和平的中國方案。倡導“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交往觀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倡導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實現(xiàn)了對西方結盟機制和冷戰(zhàn)思維、對西方排他性安全觀以及對大國必戰(zhàn)、國強必霸的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比如,關于推動發(fā)展的中國方案。倡導“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fā)展觀和“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3],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為改寫西方發(fā)展邏輯、助力世界經濟走出低迷、消解全球發(fā)展赤字作出中國貢獻。
三是實踐成效深刻改變了中國和世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世界社會主義走向振興的中流砥柱。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經歷了從遭受嚴重挫折到正在逐漸走出低潮的曲折歷程。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步入低谷,科學社會主義備受苛責,有人宣稱“歷史已經終結”、“20世紀將以社會主義失敗和資本主義的勝利而告終”,還有人斷言社會主義中國也將隨著“多米諾骨牌”效應而轟然倒下。然而,科學社會主義沒有在喧囂圍剿中走向失敗,而是在實踐中一次次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證明其真理性。鄧小平同志指出,只要中國社會主義不倒,社會主義在世界將始終站得住。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巨大成功,譜寫了世界社會主義500年來最精彩的華章,世界上兩條道路、兩個主義、兩種制度的較量正在發(fā)生有利于社會主義的深刻變化,科學社會主義的巨大能量在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手中再度被激活[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這是我們黨首次以“世紀”為尺度命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這是因為,這一科學理論必將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引向更新高度,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引向更新境界。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首要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始終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回顧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在這三個“來之不易”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千難而前赴后繼、歷萬險仍鍥而不舍的壯麗奮斗,這一歷程離不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共產主義的信念。
第一,我們黨帶領中華民族實現(xiàn)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建黨百余年的大視域看,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xiàn)從救國、興國到強國的歷史偉業(yè),歷史經驗豐富,現(xiàn)實啟示深邃。百年道路的成功探索,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
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改變中華民族悲慘屈辱的命運,封建統(tǒng)治階級發(fā)起洋務運動,農民階級發(fā)動太平天國起義和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改良派、革命派先后發(fā)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但都最終歸于失敗。中國共產黨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登上中國政治舞臺的。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zhàn),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毛澤東同志深刻指出,三次革命的經驗、尤其是抗日戰(zhàn)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yè)化和農業(yè)近現(xiàn)代化也是不可能的[4]。這段歷史在北京留下深刻印記。北京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陣地、五四運動爆發(fā)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主要傳播地、中國共產黨的孕育地,在醞釀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黨、推動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地位獨特、作用重大。
中國革命勝利建立的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如何推進中國的現(xiàn)代化,對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當時,中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異常艱難和復雜。由于長期戰(zhàn)爭,國內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國民黨殘余勢力伺機破壞,匪患嚴重。有些地方還未解放,很多基層還未建立政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政治上孤立中國、在經濟上封鎖中國[2],還在1950年發(fā)動了朝鮮戰(zhàn)爭,威脅中國安全。2020年我們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翱姑涝?,保家衛(wèi)國”的戰(zhàn)略決策是黨中央經過充分討論和全面衡量作出的。這場戰(zhàn)爭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威望,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讓新中國站穩(wěn)了腳跟[2],堪稱“立國之戰(zhàn)”。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開始進行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2]。經過20多年的奮斗,中國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完整工業(yè)門類的現(xiàn)代工業(yè)體系國家,中國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配套生產全世界所需的工業(yè)產品,有力保障了經濟發(fā)展和國家安全,這一優(yōu)勢在2020年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顯著。新中國整個工業(yè)經濟的發(fā)展速度居世界前列,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1949—1978年,中國工業(yè)總產值從140億元增長至4067億元,增長28倍,占工農業(yè)總產值72.2%。其中重工業(yè)發(fā)展最為迅速,占工業(yè)總產值的57%。工業(yè)總產值年平均增長率8.3%,最快的“一五”時期增長速度達到18%,遠超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資本主義國家[5]。
1978—2012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經濟快速發(fā)展,社會保持長期穩(wěn)定。國內生產總值先后超過意大利、法國、英國、德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出口額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中國成為18世紀工業(yè)革命以來繼英國、美國、日本、德國之后的“世界工廠”,并于2010年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yè)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左右[6]。中國取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超級計算、海底深潛、大飛機制造、航空母艦等一大批標志性成果[2]。中國的脫貧攻堅成就舉世矚目,現(xiàn)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年來累計脫貧近一億人,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人口連續(xù)多年年均超過千萬人。建成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y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yǎng)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它最本質的特征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的偉大事業(yè),又是我們開辟未來的根本保證[2]。我們必須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chuàng)造新奇跡。
第二,共產主義是我們黨的最高綱領,今天的進步和創(chuàng)造指向偉大目標。我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實現(xiàn)共產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最高理想。《黨章》明確規(guī)定,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共產黨員要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共產主義究竟是什么?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這樣回答:“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8],即共產主義社會是以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開始于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際。后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改革,都是共產主義運動的繼續(xù)深化。今天,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已經發(fā)展到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階段。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著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我們之所以不斷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成就,歸根到底是因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引領。在共產主義者的理想信念中,理念世界與現(xiàn)存世界,即共產主義的理想世界與舊中國現(xiàn)狀之間產生的張力、矛盾和沖突,成為他們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強大內驅動力。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成千上萬的烈士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獻出寶貴生命。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強調國家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實現(xiàn)社會進步開展了腳踏實地的工作,實際上進入了用積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成果向共產主義目標慢慢靠近的可持續(xù)模式,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綱領”,一直在社會的前方。在當今中國,有無數(shù)普通人堅守著自己的理想信念,傳承著革命先烈們的奉獻犧牲精神,推動全社會向共產主義目標靠近。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批評“共產主義虛無縹緲”的論調。他指出:共產主義絕不是“土豆燒牛肉”那么簡單,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為實現(xiàn)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9]。對共產主義的追求是以實際手段追求實際目標的實際行動。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執(zhí)著,是共產黨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原動力。心中有信念,腳下才有力量。我們今天的每一點創(chuàng)造和努力,都在為共產主義大廈添磚加瓦。只有堅定共產主義信念,才能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才能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yè)觀,才能把黨裝在心中,把人民的事業(yè)裝在心中,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始終不渝、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為實現(xiàn)既定目標而奮斗。
第三,實現(xiàn)遠大夢想目標,必須建設永葆先進性、純潔性的先鋒隊。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人的自覺追求,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的必然體現(xiàn),也是我們黨最大的優(yōu)勢。百余年來,我們黨能夠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fā)展到今天的9100多萬名黨員,關鍵在于一刻不放松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堅決斗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
這是推進社會革命的客觀需要。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形成了用自我革命不斷推動社會革命和社會變革的良性循環(huán)與有機統(tǒng)一。近百年來,從大革命失敗緊急召開八七會議,到延安整風鞏固全黨團結統(tǒng)一,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果斷處理腐敗分子劉青山、張子善,到撥亂反正、以極大政治勇氣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從推進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到新時代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我們黨在各個歷史重大節(jié)點時刻,均是以刀口向內的氣魄和自我革命的精神砥礪自身建設,實現(xiàn)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
這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先后組織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顯著提高,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不斷增強。當前,同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進軍的偉大社會革命相比,黨的自身建設上還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適應的地方,特別是黨風廉政建設上的一些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稍不注意就會反彈回潮、前功盡棄。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在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時刻,繼續(xù)發(fā)揚徹底的革命精神[10]7,保持“趕考”的清醒,在傳承與發(fā)展的統(tǒng)一中用好推進自我革命的“正衣鏡”,以昂揚姿態(tài)開啟奮進“十四五”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新征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xù)。只有將歷史和現(xiàn)實貫通起來,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總結經驗、提高本領,才能在抵達新的歷史方位之際,更好實現(xiàn)新的歷史使命。
第一,我們黨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在時代風云變化中掌握歷史主動。歷史的發(fā)展,總有一些關鍵的節(jié)點、關鍵的時期,能否抓住歷史機遇,歷來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興衰成敗的大問題。歷史發(fā)展有其規(guī)律,只要把握住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fā)有為,我們就能更好前進[10]7。毛澤東同志曾指出,1921年產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改變了方向,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就改變了方向。我們共產黨是中國歷史上任何其他政黨都比不上的,它最有覺悟,最有預見,能夠看清前途[11]。
如果說我們黨是在救國乏途的迷霧中應運而生,那么黨誕生以來的百余年奮斗實踐則深刻證明,每當抓住歷史機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會乘風破浪,領先于時代;每當錯失歷史機遇,黨和國家的事業(yè)就會遭遇挫折,甚至落后于時代??谷諔?zhàn)爭時期,我們黨從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和中國人民抗日救亡強烈愿望的大勢出發(fā),促成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并最終團結帶領人民贏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也是順應時代大潮的產物。那時,社會主義發(fā)展壯大,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風起云涌[10]7,毛澤東同志對比分析當時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力量后,提出“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12],在國際上維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對內鼓舞了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使新中國沐浴著這個東風誕生并站穩(wěn)了腳跟。我們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也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當時,世界經濟科技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發(fā)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鄧小平同志說,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我們黨下決心實現(xiàn)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大幕[10]8。這一方面使我們開眼看世界,了解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使我們學習先進技術、先進機制、先進理念,爆發(fā)出強大的發(fā)展活力,在過去40多年創(chuàng)造了經濟發(fā)展的世界奇跡。
今天,我們黨作出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戰(zhàn)略決策,同樣是基于對機遇和挑戰(zhàn)的科學把握。當前國際形勢充滿不穩(wěn)定性、不確定性,中國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后,逐漸形成的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fā)展格局已不適應新的形勢。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使發(fā)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峰值的64.2%下降到2019年的31.8%,經常項目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最高時的10%以上降至目前的1%左右[13]。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征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huán)。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制造業(yè)第一大國,國內經濟循環(huán)同國際經濟循環(huán)的關系客觀上早有調整的要求。立足國內、依托國內大市場優(yōu)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有利于化解外部沖擊和外需下降帶來的影響,也有利于在極端情況下保證我國經濟基本正常運行和社會大局總體穩(wěn)定[14]。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說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是把握發(fā)展主動權的先手棋,而不是被迫之舉和權宜之計。
第二,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匯聚成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我們黨來自人民,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10]8。我們黨的章程開宗明義明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10]8。
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的信賴。黨的百余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10]8。 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闡述了“為人民服務”的內涵,即為人民服務體現(xiàn)在黨和黨所領導的隊伍的一切工作之中,體現(xiàn)在黨和黨所領導的隊伍每一個成員的工作之中[15]。從“不拿群眾一個紅薯”到“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再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從井岡山上的“有鹽同咸”到長征路上的“半條被子”,從遼西戰(zhàn)役中不拿“人民的蘋果”到解放軍碗里的“鹽水加酸菜”,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就是這樣一絲一縷建立起來的。1951年,鄧小平同志指出,(我黨)在幼年時代就具有高度的紀律性、戰(zhàn)斗性以及和中國人民不可分離的聯(lián)系[16]。中國工人階級和一切勞動人民從切身的經驗中,認識到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反帝反封建的綱領,是使他們獲得解放的唯一正確的路線,共產黨就是他們的希望,他們對于我黨的信賴,30年如一日。
我們黨執(zhí)政的最大底氣是人民。人民是我們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奪取政權、長期執(zhí)政的堅強后盾。大革命失敗后,犧牲的30多萬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隨我們黨鬧革命的人民群眾;紅軍時期,人民群眾就是黨和人民軍隊的銅墻鐵壁;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黨廣泛發(fā)動群眾,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淮海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zhàn)役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是人民群眾干出來的;改革開放的歷史偉劇是億萬人民群眾主演的[10]8。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的黨史證明,只要我們不脫離群眾,和群眾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17]。
我們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動力源泉是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18]。正因為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黨和國家才能作出正確決策,確定最優(yōu)路徑,并依靠人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從1998年洪災,到2003年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激發(fā)了最為磅礴的中國力量。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跑線上,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尊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xiàn)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脫離群眾[10]8,依靠人民創(chuàng)造歷史偉業(yè)。
第三,我們黨注重總結歷史經驗,從歷史經驗中提煉克敵制勝的法寶。我們黨一步步走過來,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本領,不斷提高應對風險、迎接挑戰(zhàn)、化險為夷的能力水平[10]8。
我們黨注重總結運用成功經驗,更好應對風險挑戰(zhàn)。百余年來,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走出了一條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不斷總結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經驗,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問題。1939年10月,毛澤東在撰寫《〈共產黨人〉發(fā)刊詞》、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時,把統(tǒng)一戰(zhàn)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概括為克敵制勝的“三大法寶”[10]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95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場合,從不同角度對黨的歷史經驗做了總結[10]9,概括起來主要有九個方面:一是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四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是堅持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fā)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yōu)勢;六是堅持以發(fā)展為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七是堅持擴大開放,不斷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八是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九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正確處理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關系。這些經驗總結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對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汲取中華民族近現(xiàn)代歷史最深刻經驗教訓,立足改革開放40多年理論和實踐探索得出的重要經驗總結,我們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qū)、自由貿易港,搭建進博會、服貿會等開放平臺,簽署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以更大規(guī)模、更深層次的開放政策有力應對。2020年我國利用外資逆勢增長,成為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
我們黨注重汲取正反兩方面經驗,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并非一帆風順,在取得偉大成就的同時,也曾犯過嚴重錯誤,給黨和國家?guī)韲乐負p失,但是中國共產黨并未因此而失去人民群眾的支持。這是因為,對于在探索過程中出現(xiàn)的嚴重失誤,中國共產黨人并不諱言,而是公開鄭重地承認并反思錯誤、汲取教訓,體現(xiàn)出一個成熟大黨應有的風范。中國共產黨也正是在汲取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過程中,不斷增強了抵御風險的能力。
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一文中回顧了我們黨反對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李立三“左”傾機會主義、遵義會議上的斗爭和開除張國燾出黨四次黨內斗爭,指出:“以上這些教訓和成功,給了我們黨今后團結全黨,鞏固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一致,勝利地進行抗日戰(zhàn)爭的必要前提。我們的黨已經從兩條戰(zhàn)線斗爭中鞏固和壯大起來了?!保?9]他深刻指出,黨除了在個別時期犯了“左”右傾路線錯誤之外,還在差不多一切時期中犯了若干個別問題的原則上的錯誤,這在斗爭策略問題、宣傳教育問題、黨內關系問題上都有過,有些并在現(xiàn)在還存在著,在將來也會不能免。這些錯誤不斷地發(fā)生,也不斷地被克服,有些則至今還沒有徹底克服[20]。黨從歷來有過的各種“左”右傾原則錯誤的發(fā)生與克服的斗爭中鍛煉出來,成長壯大起來,也因此得到革命的成績。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黨的發(fā)展走過了曲折道路。1925—1927年大革命,這個時期的后期有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那個錯誤導致中國大革命的失敗。我們黨被打入地下,被迫同蔣介石進行了長期的戰(zhàn)爭。30年代前期有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那個錯誤導致我們多數(shù)革命根據(jù)地受挫折,使30萬革命軍隊減少到3萬。我們?yōu)槭裁匆L征?長征是被迫進行的。從1935年開始,我們黨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經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贏得了勝利,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頭八年,我們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一些基礎工業(yè)。從1935年以來二十幾年都搞得很好,但是到了1957年,我們又犯“反右擴大化”錯誤。1958年,要求過急,搞“大躍進”,搞人民公社,給我們帶來很大災難。我們花了三年時間糾正錯誤,才使情況又好起來。經濟情況有好轉,但是指導思想上沒有解決問題,這就是為什么1966年又開始了十年“文化大革命”。我們現(xiàn)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驗、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都是寶貴財富。這樣來制定方針政策,就能統(tǒng)一全黨思想,達到新的團結。這樣的基礎是最可靠的[21]。
新中國成立72年以來,我們黨成功實現(xiàn)了由領導人民奪取政權的黨到領導人民執(zhí)掌政權的黨的轉變,完成了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躍升,交出了“趕考”的優(yōu)異答卷。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要總結運用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zhàn)的豐富經驗,做好較長時期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化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不斷增強斗爭意識、豐富斗爭經驗、提升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的準備,朝好的方向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10]9。
第四,我們黨不斷賡續(xù)革命精神,為立黨興黨提供豐厚滋養(yǎng)。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我們黨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運動相結合,形成了以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抗戰(zhàn)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為標志[10]9,以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核心的偉大民族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使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展現(xiàn)出視死如歸、舍我其誰的革命豪情。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形成了以抗美援朝精神、紅旗渠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等為標志[10]9,以社會主義發(fā)展建設為核心的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使我們黨和全國人民在各種困難面前展現(xiàn)出樂觀豪邁、戰(zhàn)天斗地的建設激情。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新的偉大社會革命,極大激發(f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極大增強社會發(fā)展的活力,形成了以改革開放精神、特區(qū)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扶貧攻堅精神等為重要標志[10]9,以興國強國為核心的偉大革命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概括并大力倡導“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2019年9月30日,習近平在會見衛(wèi)冕女排世界杯冠軍的中國女排隊員、教練員代表時,提出要大力弘揚新時代的女排精神。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上下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防控,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形成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已深深融入我們黨、國家、民族、人民的血脈之中。毛澤東同志曾說,中國共產黨人用自己的精神感動了人民這個“上帝”,使他們“甘心情愿和我們一起奮斗”[22]。 在血流在一起、汗灑在一起的奮斗中,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逐步擴展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總是根據(jù)時代背景和歷史任務的要求,煥發(fā)出不斷延展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精神氣象。在革命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形成了以不畏艱險、堅守信念、敢于犧牲、勇往直前為重點的斗爭精神;在建設年代,面對貧窮和落后,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形成了以自力更生、奮發(fā)圖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重點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在改革年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形成了以開拓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求真務實為重點的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新征程的今天,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廣大人民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23]12,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弘揚偉大奮斗精神,大力倡導砥礪奮進、自強不息、擔當作為的奮斗品質。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要發(fā)揚奮斗精神,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fā)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最有力的動員令,激蕩起億萬人民頑強奮斗、永遠奮斗的精氣神,凝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十四五”的磅礴力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黨和人民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四個方面有機組成的統(tǒng)一整體,因而她既是我們黨百余年歷程的奮斗結晶,又是我們黨不惜歷盡千辛萬苦、甘愿付出巨大代價的價值支撐。學習黨的百余年歷史,感悟我們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和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就是要學透黨史背后的價值邏輯,把握超越歷史的價值力量,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一,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條道路,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設;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又堅持改革開放;既不斷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又逐步實現(xiàn)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回望我們黨百余年的奮斗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黨領導人民所走過的一切苦難而輝煌的歷程,無一不是圍繞探索和開辟、堅持和發(fā)展這條舉世獨特的救國救民、強國富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展開的。站在這條道路的開端,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這是諸路皆走不通了而不得不走的一條路[24]。如今,我們黨已帶領人民從崎嶇小路走上康莊大道。沿著這條道路,中國人民逐漸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今天的中華民族不僅以無比豪邁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23]9,并開始以充滿自信的目光平視世界。學習黨的歷史,我們才能理解中國共產黨人是怎樣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開辟了這條唯一適合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才能理解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對自己帶領中國人民開創(chuàng)的唯一管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與豪邁,才能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在世界風云變幻中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又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深刻領會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指引我們的國家發(fā)展進步、我們的人民幸福安康、我們的社會安寧穩(wěn)定,進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
第二,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足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一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生動而具體地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又生動而具體地發(fā)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新的鮮活力量?;赝覀凕h百余年的奮斗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一部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相統(tǒng)一、固本培元與守正創(chuàng)新相統(tǒng)一,不斷推出富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歷史,并相繼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xiàn)了黨在指導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與時俱進。學習黨的歷史,我們才能深刻理解黨的指導思想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核心要義和重大意義,才能深刻理解黨的指導思想之間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辯證關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們黨為什么能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既不丟老祖宗又說出新話,進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不動搖的過程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我們要通過學習黨史達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的,就必須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既認清走過的路,又明確未來的方向,結合黨的非凡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去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堅持不懈地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第三,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根本制度,是具有明顯制度優(yōu)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這一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堅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銜接,強調構建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既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根本性質,又借鑒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設的有益成果,符合中國發(fā)展實際,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yōu)勢。這一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tǒng)治之后,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深刻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在不斷探索實踐、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中建立起來的?;赝覀凕h百余年的奮斗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一部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治國理政實踐中接續(xù)推進立制、創(chuàng)制的歷史。學習黨的歷史,我們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苦苦追尋、不懈求索、接力奮斗的結晶,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所從何來、依據(jù)何在、何以有效,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什么是個好制度,理解其最根本的好就在于她既能滿足越來越發(fā)達的社會化大生產對制度的要求,代表了當今世界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方向,又能滿足以人民為中心和人民當家作主對制度的要求,體現(xiàn)了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我們必須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既認清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于制度建設中所走過的在困頓中覺醒、在艱難中摸索、在堅守中創(chuàng)新的奮斗歷程,又結合黨的非凡歷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突出強化制度建設、夯實制度根基的國家制度建設過程,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yōu)勢,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認同、堅守和捍衛(wèi)的自覺性、堅定性,切實將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高“中國之治”的水平。
第四,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5]。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就是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歷史和現(xiàn)實反復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發(fā)奮起的勇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赝覀凕h百余年的奮斗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中國共產黨人不僅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擔當,而且對堅定文化自信持有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氣。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而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不僅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卓越貢獻,從而構成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凝聚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從而構成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堅持不懈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使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顯示出強大生命力,使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從而構成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強大支撐。我們必須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繼承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十四五”規(guī)劃綱要的公布實施,意味著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啟,意味著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約定將漸行漸近,意味著我們這個百年大黨又開始了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新航程。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理想信念的火炬照亮了中國共產黨百余年的奮斗路,也必將照亮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