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寧,王 琦,滕 俊,劉亞倩,王羽嘉,趙艷芬,張永生*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 100029;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北京 10007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呼吸系統(tǒng)常見病,目前在全球死亡原因中位列第四[1],是公眾共同面對的嚴峻挑戰(zhàn)。中醫(yī)學方面,根據(jù)COPD 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可歸屬于“肺脹”“喘證”等疾病范疇,本病多由肺病遷延不愈發(fā)展而來,累及多臟腑,以肺、脾、腎為主,基本病機為臟腑虛損、痰瘀內阻而致氣機逆亂。三焦通行氣、水、血,與肺脾腎關系密切,可視為此三臟氣機之關隘,故本文從調暢三焦氣機來論述COPD 的治療。
三焦為何,古往今來爭議頗多。三焦一名首見于內經(jīng),《靈樞·本輸》中言:“三焦者,中瀆之腑……是孤之腑也”[2]。三焦有形、無形之爭由來頗久,或有認為,三焦即“油膜”“網(wǎng)油”“膜腠”的有形之說[3-5],或有按部位劃分三焦、按六腑劃分三焦的無形之說[6-7],眾醫(yī)家因對三焦形質的理解不同,因而對于疾病產生是否與三焦有關,以及三焦病變相關疾病的治療方面,各有不同見地,有按部位三焦分而論治[8],也有將三焦視為一腑,通調而治[9]等。
筆者從三焦有形之論的方向入手,結合三焦“膜系管道”理論[10],認為人體臟腑按照所處位置及生理功能的不同來劃分,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包繞其周圍的三焦就可以相應稱為上、中、下焦。三焦通行諸氣,是維持人體正常氣機氣化的重要部分,為決瀆之官,能運送水液,又可運行水谷,助益營血化生,全身氣、水、血皆與三焦有關。因三焦位置處于臟腑表里之間,溝通上下內外,故臟腑氣機與三焦互相影響,相輔相成。
氣是生命的本原,一身之氣大致由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構成,諸氣各司其職,又相互溝通調和,其有賴于三焦的調節(jié)作用,正如《難經(jīng)》云:“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jīng)歷于五臟六腑”[11]。元氣化生自腎所藏先天之精,起到鼓舞臟腑經(jīng)絡生理活動的作用,三焦作為其別使,運送元氣至各個臟腑,促進其余諸氣的生成。水谷精微之氣則是由脾胃運化而來,通過三焦輸送,合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則生成宗氣,精華部分和慓悍滑利部分又分別化生為營氣和衛(wèi)氣,繼而經(jīng)由三焦布散周身。
在氣的運行方面,肺高居上焦,吐故納新,宣發(fā)肅降,實現(xiàn)氣向全身上下內外的布散作用;中焦脾胃能升清降濁,為全身臟腑氣機升降之樞紐;肝腎位于下焦,肝以其疏泄功能協(xié)調全身氣機,腎處下焦而納氣,攝納肺所出之氣,促進氣機的向下運行,使氣有根。由此可知,諸多臟腑參與氣的運行,而三焦遍布臟腑之間,通行諸氣,為氣的升降出入提供場所,諸氣通過三焦敷布于臟腑經(jīng)絡、四肢百骸,即“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營衛(wèi)、經(jīng)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9]。三焦氣機調暢,升降出入各循其道,諸氣方能發(fā)揮其正常功用,使五臟調和而不病。
本研究團隊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認為,COPD首要病機即為涉及以肺為主的多臟腑的氣機逆亂。起因多是肺病遷延,日久不愈,使肺氣耗傷,肺氣虧虛則衛(wèi)外不固,易被邪侵,外邪擾亂肺內氣機正常運行,宣肅失常,氣機逆亂于肺間,則肺氣脹滿于胸,喘息咳嗽。三焦為氣機之通路,肺氣不暢阻礙了三焦氣的正常運行,其他臟腑與三焦相連,繼發(fā)氣機不暢,下焦出現(xiàn)腎不納氣,如氣無根,氣短難以接續(xù),中焦內脾胃轉樞功能減弱,濁氣積聚不行而胸悶、脘腹脹滿。臟腑氣機逆亂,加之三焦輸送不及,必然阻礙氣化,先為本臟虧虛,逐漸累及一身之氣。肺脾虛衰,氣化不行,使宗氣化生乏源,失其貫心脈、行呼吸之能,呼吸不暢,喘憋氣短,又有衛(wèi)氣虧損,體虛易感外邪,導致咳喘反復發(fā)作;腎氣不足,腎中氣化受阻,先天之精難以化生元氣,諸臟腑失于鼓舞,進一步加重宗氣虛損,故治療當以通調氣機為先。
水液的生成與輸布以肺、脾、腎三臟為主導,肺作為水之上源,通過肺氣的宣發(fā)和肅降實現(xiàn)了肺主司行水的功能,輸布津液,流注全身,發(fā)揮其濡養(yǎng)作用;下焦腎臟利用腎陽的溫煦作用,實現(xiàn)水液的蒸騰氣化,水液中輕清者上歸肺脾,濁重者下入膀胱,成為尿液排出體外;脾居中焦,運化水液既向上輸送至肺,助其布散全身,又向下運送至腎,助水液向外排泄。另有小腸泌別清濁,大腸傳導津液等,諸多臟腑都參與了水液的輸布,三焦在其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經(jīng)云“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連接諸臟腑,在肺、脾、腎三臟互相輸送水液的過程中,為水液運行提供道路,又因為三焦有通行諸氣之功,與決瀆之能相輔相成,氣的運行可以起到疏通水道,促進水液運行的作用,而水道通利也同樣有助于氣機暢達。
基于臟腑氣機逆亂的病機,肺宣肅失常,通調水道的功能受損,脾運化水液或腎陽蒸騰氣化的作用停滯,皆可使水液運行不暢,不能正常布散周身,故化為痰飲,成為COPD 的主要病理產物之一。三焦包繞于諸臟之外,協(xié)調周身水液運行,無論哪一臟腑水液失調,都會引起三焦水道不暢、決瀆失司,進而累及其他臟腑,形成濕邪,聚集于臟腑成為痰飲,出現(xiàn)痰濁阻肺、痰濕困脾等證候,所以多見COPD患者伴有咳嗽、咳痰,或納差食少、便溏,甚至蒙蔽心神,出現(xiàn)神昏等,故治療當去菀陳莝,消痰化飲以恢復水液、氣機正常運行。
飲食物進入脾胃,經(jīng)運化而產生水谷精微物質,三焦為元氣別使,通行元氣入脾胃,使元氣與水谷精微相合,化生營血,通過三焦將營血向外輸布;脈為血府,由心所主,故心為血液運行提供場所以及推動力,肺朝百脈,助心行血,同樣起到推動血液運行的作用,脾的統(tǒng)血以及肝的藏血,也有調節(jié)血運的功能;三焦雖不是血液循環(huán)的主要場所,但新血的化生以及臟腑與脈絡之間的聯(lián)系仍需依靠三焦的橋梁作用。
瘀血是COPD 另一病理產物,肺氣不利,影響三焦氣機的升降出入,血液運行失去氣的推動,或因氣機逆亂而運行無序,極易產生瘀血,在內阻滯肺氣宣肅,又能與痰濁相搏結,留于肺絡,固定不移,敗壞形體而成“微型癥瘕”[12],由無形的氣機阻滯演變?yōu)橛行螌嵭氨宰栌诜?,成為COPD 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痰瘀互結在外阻滯三焦氣機,可累及肺以外其他臟腑,影響脾胃化生新血,營血日漸耗損,造成臟腑虛衰,或痰瘀痹阻心脈造成危急重癥[13]。故治療當參朱丹溪之論,調氣活血,使“氣血沖和,萬病不生”[14]。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盵2],天地萬物循此而不廢,人亦應之,人體依賴氣機升降出入來溝通臟腑肢節(jié),維持人體內在平衡與穩(wěn)定,氣的穩(wěn)定運行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尤為重要,故曰“氣和而生”[2]。“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15],此前已有醫(yī)家提出,“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通過疏利三焦治療三焦郁滯狀態(tài),治療累及多臟腑的內科疑難雜癥[10]。COPD 病位涉及以肺脾腎為主的多個臟腑,病機則是氣、水、血多方面同病,三焦包繞諸多臟腑,生理功能也同樣涉及氣、水、血,所以可從調暢三焦著手治療COPD。依照“三焦膜系管道”這一模型著眼于治療,可從三個方面討論,即管道的入口、通路和出口,三焦與臟腑相連處即為管道入口,三焦主體遍布周身溝通上下內外為通路,肌表、胃腸與外界溝通頻繁,三焦與其相連處可視為出口,治療COPD 可仔細審察此三處,發(fā)現(xiàn)氣機逆亂原因之所在,隨證治之。
臟腑之氣不足,無法充盈三焦,推動三焦內氣機運行,則氣機停滯甚或逆亂,又使三焦氣化不行,水液失司而生痰飲。由此可見,通過補益臟腑來推動三焦氣機,恢復三焦氣化,是調暢三焦的重要部分。COPD 的臟腑虛損大多為肺、脾、腎虛,此三臟分別處于上中下三焦,故補肺脾腎可以相應的調暢三焦的不同位置,從而最大范圍的調理三焦氣機。
恢復上焦氣化重在補益肺氣,助肺通調水道,多選用生黃芪,入肺脾兩經(jīng),補氣兼有升提氣機之效,張錫純升陷湯中即重用黃芪升提下陷之胸中大氣[16],同時鼓動氣機回歸上焦,調暢上焦之氣。補脾代表方劑有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黨參、太子參益肺健脾,白術、白扁豆、茯苓、甘草等健運脾胃,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助益中焦氣化,同時推動氣機正常運行,恢復中焦樞紐之能。腎臟化生元氣,故補腎填精、扶助腎氣,既助益元陽,恢復下焦蒸騰氣化之能,又攝納下行氣機,如金匱腎氣丸、六味地黃丸等,地黃、山萸肉肝腎同補,滋養(yǎng)陰精,芡實補脾固腎,助脾腎之氣,黃精肺脾腎兼顧,氣陰雙補;若日久氣損及陽,又可選用“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jīng),以追復散失之元陽”[17]的附子補火助陽。補益諸臟腑,使臟腑氣盛,一則有助三焦氣化,再則使三焦氣機循環(huán)之源充盈,推動三焦氣機。
COPD 本虛標實,痰瘀為其中實邪,妨礙臟腑正常生理功能,同時也阻礙三焦氣機,精微物質的輸送隨即受阻,如溪流減緩而沉積泥沙,加重痰瘀積聚,故維持三焦通路之中氣機暢達,也是從調暢三焦治療慢阻肺的重要部分。三焦為決瀆之官,欲調暢三焦氣機,滲利水濕、消除痰飲,恢復水液正常運行應視為治療關鍵[18],根據(jù)COPD 累及肺脾腎的病位特點,治療有上中下焦的不同側重。
上焦如霧,調暢上焦宜助水液布散,麻黃、杏仁等開宣肺氣,溫化上焦水液,使氣機向上向外運行,紫蘇子、桑白皮化痰,葶藶子、冬瓜仁瀉肺利水,疏利上焦通路,又主肅降,使氣機向下接續(xù)中、下二焦;中焦如漚,應化濕祛痰,恢復脾胃運化,以疏利中焦通路,如薏苡仁、茯苓利水滲濕,藿香、佩蘭醒脾化濕,陳皮、半夏燥濕化痰等;下焦如瀆,中、上二焦之氣行至于此,如溝渠分流,清者憑借元陽鼓動而上行,濁者走二便排出,故疏利下焦通路,一則用溫通之品助陽化氣,如桂枝,再則以澤瀉、豬苓、茯苓皮、冬瓜皮等淡滲通導,引水濕下行排出體外,同時,水道通利,陽氣則通,亦有助下焦氣化[19]。此外,多配伍調氣藥味,如柴胡、厚樸、枳殼等,取氣行則水行之意,與朱丹溪之“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氣”[14]相合;而三焦通路內若有痰瘀膠結日久,頑固難解,在祛濕化痰的同時,可選用海浮石、白芥子等藥,使頑痰軟散而解;瘀血內結,則可選用水蛭、地龍、桃仁、皂角刺等逐瘀力強者,以消癥瘕。
COPD 的反復急性加重是導致疾病進展、遷延難愈的重要原因,急性加重多因外邪引發(fā),三焦溝通內外,預防COPD 急性加重,須驅散三焦內邪氣,阻止外來之邪擾亂三焦氣機,進而保護三焦所包繞的臟腑不受邪侵。
外邪侵襲,若非疫癘之邪橫行,多歸咎于六淫邪氣,不外風寒暑濕燥火,大多先犯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故治療多以宣肺解表為首要治法,藥味以辛為主,又據(jù)邪氣寒熱不同,用藥有溫涼之偏性。風寒外束則有麻黃、桂枝、荊芥穗、防風之辛溫,發(fā)表散寒祛風;風溫襲表則有金銀花、連翹、薄荷、牛蒡之辛涼,輕宣散邪,或有桑葉、菊花以花葉之輕清,透散風熱。若邪結胃腸,阻滯中焦氣機,需以下法去其實邪,調暢氣機,選方星蔞承氣湯、宣白承氣湯等,六腑以通為用,故用藥宜選通腑瀉下之品,如大黃、芒硝瀉燥實積滯,兼行瘀血,又以瓜蔞、杏仁等滌痰邪、潤胃腸,合用可驅逐中焦實邪,暢通三焦氣機,近年來有研究表明,肺腸合治、通腑泄?jié)嶂ㄔ谥委烠OPD 急性加重方面具有良好的療效[20]。
COPD 病為中醫(yī)肺系疾病中較為難治之病,病機繁復,虛實夾雜,累及多個臟腑,常常氣、水、血同病,在選方用藥時多有猶豫,或恐藥多且雜而力不專,或慮治其一面而此消彼長,遷延不愈。三焦遍布全身上下內外,溝通臟腑,通行諸氣,從三焦入手治肺,恢復決瀆,助益氣化,從而實現(xiàn)三焦氣機調暢,肺氣暢通,疾病向愈,故調暢三焦氣機不失為治療本病的佳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