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宋山水詩學地域性研究

2021-11-26 07:43陳顯鋒王德明
關鍵詞:山水詩東南山水

陳顯鋒,王德明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 桂林541004)

趙宋兩朝詩壇并美,山水詩則后略勝于前,后宋作者之盛、篇幅之富超越前宋。南宋山水詩東南地域發(fā)展之勝,乃南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自然諸因素偕行共成之果,亦為 “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1]側證。

一、南宋山水詩人東南地域薈萃概況及其歷史接受

南宋偏居江南,但 “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2]。山水詩為南宋詩學最高成就者,亦南宋文化重要載體,山水詩名家東南薈萃乃南宋山水詩學地域性首要歷史特征。

(一)南宋山水詩人東南薈萃之解析

路,本為北宋稅收區(qū)域,馬端臨《文獻通考·職官考十五》載自太宗興國二年(977)詔 “邊防、盜賊、刑訟、金谷、按廉之任,皆委于轉運使……一路之事無所不總也” , “路” 始變行政區(qū)域。路之不同,政治、經濟、文化、自然大異。南宋主要為十五路,江浙(即兩浙,浙西路和浙東路)、福建(福建路)、江西(江南西路)構成南宋地域之東南。

“宋承五季衰敝后,大興文教,雅道克振。其詩與唐在合離間,而詩人之盛,視唐且過之?!?(厲鶚《宋詩紀事·序》)以南宋詩古選本比對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清楊晨《宋會要》、清徐松《宋會要輯稿》和今人諸資料,則南宋山水詩人東南地域薈萃之史甚明。

南宋各類山水詩人數倍于北宋,存詩者約3000余。其籍或占籍江浙贛閩者約2600余家,前百余位著名山水詩人九成生活于東南。

1.著名山水詩人東南薈萃概況

宋室南渡,自初之汪藻至末之真山民等27位為南宋最著名大家山水詩人,其籍或主要生活地分布為:江浙17人,孫覿、曾幾、陳與義、陸游、范成大、姜夔、李彌遜、樓鑰、高翥、徐照、徐璣、翁卷、趙師秀、戴復古、周密、汪元量、真山民;福建6人,李綱、劉子翚、嚴羽、劉克莊、朱熹、白玉蟾;江西4人,汪藻、呂本中、楊萬里、韓淲。

可見,南宋27位最重要山水詩人(亦南宋最重要詩家)全入江浙閩贛。其中,江浙占比63%;福建占比22%;江西占比15%,江浙為南宋山水詩大家最密集處。三地實乃政治、經濟、文化關聯緊密。

78位次位名家山水詩人其籍或主要生活地分布為:江浙42人,程俱、李光、劉一止、沈與求、鄭剛中、張九成、吳芾、史浩、趙構、王十朋、陳造、葉適、張镃、孫應時、武衍、葉紹翁、劉宰、蘇泂、洪咨夔、王邁、戴昺、陳著、劉黻、俞桂、姜特立、吳惟信、黃庚、程公許、薛季宣、劉應時、周文璞、潘檉、何應龍、許棐、葉茵、陳起、何夢桂、施樞、俞德鄰、陳允平、陳深、朱淑真;江西16人,王庭珪、韓元吉、王炎、辛棄疾、曾豐、裘萬頃、趙汝鐩、利登、趙蕃、劉過、文天祥、蕭立之、曾極、汪莘、徐元杰、謝枋得;福建9人,張元干、黃公度、林希逸、鄭思肖、陳淵、林亦之、敖陶孫、陳淳、馮取洽;安徽5人,周紫芝、王之道、方岳、華岳、吳潛;湖南2人,張栻、樂雷發(fā);四川2人,李流謙、魏了翁;湖北1人,王質;廣東1人,李昴英。

此78位山水詩人,江浙占54%,江西占21%,福建占12%,三地共占84%。其中不乏占籍外地卻長期生活于江浙者,累加此類,則南宋名家山水詩人居東南者逾九成。

2.理學家、道釋家山水詩人東南薈萃概況

南宋他類山水詩人亦盛聚東南。寶慶三年(1227),理宗 “贈熹太師,追封信國公” (《宋史·理宗一》卷41),此時朱熹過世已四十余年,但理學家山水詩人卻貫穿南宋始終。朱熹生前授徒眾多,合再傳弟子,生徒四布。加之陸九淵等派別,南宋理學家人數甚眾。黃宗羲《宋元學案》載南宋理學家千余位,其中有山水詩者數百位,著名理學家山水詩人占比東南亦最重。筆者綜合《宋元學案》并金履祥、張伯行兩《濂洛風雅》,選錄著名理學先賢29位,其籍或主要生活地為:福建12人,朱熹、黃干、陳淳、真德秀、胡寅、胡宏、李侗、蔡元定、劉子寰、林希逸、葛紹體、陳藻;江浙10人,王柏、張九成、楊簡、何基、陳著、王侃、鄭清之、袁燮、舒岳祥、呂祖謙;江西2人,陸九淵、陳文蔚;安徽2人,吳錫疇、吳潛;四川2人,魏了翁、陽枋;湖南1人,張栻。

此29位南宋著名理學山水詩人,七閩最多,江浙贛次之,共24位,占比過八成。七閩理學之盛首因崇教習俗,次因朱熹故。朱本婺人,生老福建,澤被七閩。

吳潛、魏了翁等入仕后久宦江浙;陸九淵居金溪,與福建毗鄰,陳文蔚上饒與金華、衢州毗鄰,南宋有時被劃入同一行政區(qū)域。贛理學家多與江浙福閩理學家混同一體。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邀朱陸會鵝湖寺,陸門人朱亨道與會,言 “鵝湖講道切誠……欲會歸于一”[3]。(《陸九淵集·年譜》)時人亦稱朱熹、張栻、呂祖謙為 “東南三賢” ;朱、呂關系尤親,合編《近思錄》等;事功派葉適、陳亮亦浙士,與朱熹親近。故南宋三地理學家實為一體,理學山水詩家東南薈萃亦盛。

南宋道釋家山水詩人亦東南薈萃。南宋12位最著名道釋家山水詩人,其籍或主要生活地為:江浙7人,葛天民(樸翁)、居簡、元肇、文珦、行海、斯植、永頤;福建3人,善珍、圓悟、白玉蟾;江西1人,紹嵩。志南無考,然結交朱子,定籍東南亦無異。

釋家11人除圓悟、志南難辨江浙關聯,其余9人均生活杭州。道家山水詩人白玉蟾,本名葛長庚,閩清人,生瓊。自幼入武夷山,隱止止庵,長期行止武夷、江西、杭州,[4]實亦東南徒。

上述百位南宋山水詩人乃南宋各類詩人最杰出者,其薈萃東南為南宋詩壇、南宋文壇概況之證,亦南宋文化東南最勝之證。

(二)南宋山水詩人東南薈萃歷史接受

南宋人已悟詩人東南盛聚。洪邁云: “古者江南不能與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后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容齋隨筆·容齋四筆·饒州風俗》卷5)此論為歷史共識?!端问贰费裕?“(南)宋之尚文……海內文士彬彬輩出焉?!?(《文苑一》卷439)明徐有貞言南宋 “視漢唐疆域之廣不及,而人才之盛過之。” (《重建范文正公祠堂記》)郎瑛稱南宋 “人才之盛,莫三國與宋也” 。(《七修類稿》卷16)清厲鶚亦言南宋 “詩人之盛,視唐且過之?!?(《宋詩紀事·序》)

南宋山水詩人東南最勝之意被歷代宋詩選本廣為接受。南宋山水詩宋選本達十余種,要本有劉克莊《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方回《瀛奎律髓》等,諸選本均以錄南宋東南山水詩人為主。《瀛奎律髓》最為顯要,是本錄詩人380家,有宋217;詩選20首以上之宋人23家,南宋占13,所選南宋汪藻、戴復古等13人均東南山水詩家。

南宋山水詩明選本達八家,要本有李蓘《宋藝圃集》、曹學佺《石倉宋詩選》、潘是仁《宋元名家詩選》等。《宋藝圃集》錄南宋陳與義、陸游等50位名家,45位為東南人士?!端卧以娺x》所錄30位宋代詩人中南宋占20位,均占籍東南?!妒瘋}宋詩選》選宋人191家,其南宋東南人數占半。

南宋山水詩清選本現存五十余家(斷代),要本為吳之振《宋詩鈔》、曹庭棟《宋百家詩存》、厲鶚《宋詩紀事》等。《宋詩紀事》輯3812家,東南詩人巨細無遺?!端卧娾n》(含《初集》《補集》)錄南宋61家,其46家為東南山水詩人?!端伟偌以姶妗凡赡纤?0余家,其中53家乃東南山水詩士。南宋山水詩人東南薈萃立旨于諸要本甚為明確。

清小制選本尤顯此意。陳訏《宋十五家詩選》所南宋山水詩家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朱熹等八人均東南士;清鮑廷博《宋八家詩鈔》所錄均為南宋東南山水詩家。

明人宗唐黜宋, “凡遇宋人集,概置不問……即名公巨手,亦多散逸無存?!?(厲鶚《宋詩紀事·序》)然清人于選本中彰顯南宋山水詩薈萃東南之史跡盡存。

近人錢鐘書《宋詩選注》選南宋47家中43家為東南山水詩士,居九成。

要之,南宋山水詩學地域性特征首要為各類山水詩人東南薈萃,此為歷史共識。

二、南宋山水詩人東南地域薈萃成因探析

南宋山水詩人薈萃東南源于東南社會之政治、經濟、文化、人文、自然諸因素和合作用。

(一)政治中心,惠政養(yǎng)民

政治因素乃南宋經濟、文化發(fā)展主力,亦南宋山水詩人薈萃東南首因。

定都臨安(杭州)乃政治因素之首。紹興八年(1138),臨安迎來南宋140余年以來的首都地位,人群涌聚,詩家勝會。洪邁言: “慶元二年(1196)……(京官)共三萬三千五百十六員……近者四年之間……通無慮四萬三千員,比四年之數增萬員矣?!?(《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南宋立國60余年,首都即聚京官四萬計以上。臨安山水詩人中宦游者尤多,汪藻、孫覿、李綱、呂本中、曾幾、李彌遜、陳與義、陸游、范成大、楊萬里、樓鑰、劉克莊等無不仕宦臨安。

稅收、土地、人才等優(yōu)政亦山水詩人薈萃東南之要因。南宋立國之初,惠民寬政極多。高宗建炎元年五月 “詔二稅并依舊法,凡百姓欠租、閣賦及應天府夏稅,悉蠲之。庚子,詔被虜之家蠲夏秋租稅及科配” (《宋史·賦稅》卷174)。紹興八年 “減臨安府夏稅折輸錢……蠲江、浙諸路逋欠錢帛……蠲江、浙、京、湖積欠上供錢米……蠲汀、漳、泉、建四州經賊殘蹂民戶賦役一年” (《宋史·高宗本紀》卷29)。此舉既具政治意義,亦促東南經濟發(fā)展,益文化興盛之基。

屢詔厚惠江浙。如 “庚午,詔兩浙諸州自太平興國六年以前逋租及錢俶日無名掊斂,吏至今猶征督者,悉除之……詔兩浙諸州……詔兩浙諸州”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篇》卷23)。調整行政區(qū)劃,提高杭州、信州等地行政級別;鼓勵南下人員遷居杭州,允許官員、商人添置田產;支持寺院發(fā)展,廣賜田產;不抑兼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所謂 “田制不立,畎畝轉易” (《宋史·賦稅》卷174);多次頒布法令,放松商業(yè)、貿易管控,降低甚至取消部分稅費,鼓勵手工業(yè)發(fā)展。

以儒治國,廣開科考。 “自國初以行舉誘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往往慕化從順,愿仕于本朝?!?(陳傅良《止齋集·答林宗簡》卷35)此舉于山水詩人薈萃東南極具作用。

概言之,南宋山水詩人薈萃東南首因歸于東南政治中心及其諸多惠政。

(二)農業(yè)發(fā)達,商貿繁榮

南宋山水詩人盛聚東南亦多因東南農業(yè)、手工業(yè)、都市之繁榮。南宋經濟總量超越世界總量半數①參見何艷紅《南宋文化政策研究》,青島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時人自稱 “十倍于漢,五倍于唐” (章如愚《群書考索續(xù)集·宋朝財用》卷45)、 “東南財賦之淵藪,惟吳越最為殷富” (《群書考索續(xù)集·東南財賦》卷46)。

1.農業(yè)發(fā)達,糧食豐足

宋室南遷,南歸北人帶來大量先進耕作技術,結合南方優(yōu)越自然條件,南宋東南農業(yè)發(fā)展迅猛。

江浙農業(yè)最為發(fā)達。先進農具廣泛使用,生產力、生產效率極大提高;疏浚河湖,廣修水利,抗旱防澇;開圩墾荒,肥田沃地巨增;稻麥種植普及,菜果茶桑遍野;一年兩熟或兩年三熟,單產、總產提高, “蘇湖熟,天下足” 成為美譽。江浙經濟繁榮乃是以農業(yè)繁榮為基礎。江西農業(yè)亦發(fā)達,政府、民戶經濟皆為殷實,時人謂信州 “壤厚而泉沃,類多大家” (韓元吉《南澗甲乙稿·鉛山周氏義居記》卷16)、撫州 “民飽稻魚” (謝薖《竹友集·狄守祠堂記》卷8)、饒州 “蓄百金者不在富人之列” (《容齋隨筆·容齋四筆》)。

發(fā)達農業(yè)、充足糧食乃南宋山水詩人薈萃東南的基本物質條件。

2.文化、手工業(yè)高度繁榮

刻板、造紙、制墨等文化、手工業(yè)之繁榮亦力推山水詩人東南薈萃。

江浙官府、私家廣有刻板。杭州官府國子監(jiān)、秘書省、國史院等版量大、質量高,前賢名家經典多有印制。杭州詩家刻版行天下首功乃私家作坊,單西湖四圍有據可稽者達20余家。浙人本性 “急圖利” (《宋史·地理》卷88),私家版印業(yè)散布各地,數量之眾亦超官府,以致寧波、蘇州多置官衙管理刻坊。福建坊刻亦盛似江浙,建甌、建陽刻板繁榮,麻沙名垂書史,所刻七閩山水詩者為多。諸官、私刻印詩歌總集、別集甚富,南宋山水詩因之傳世亦多。

“書籍自唐時鏤版以來,至天水一朝,號為極盛?!保?]詩作刻印化身千萬,留存便利,宋末眾多小家山水詩因之廣播,如江湖詩派賴陳起版刻《江湖集》等留存。劉克莊言南宋江浙 “人人為詩,人人有集”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毛震龍詩稿》卷109)?;榻袢恕冬F存宋人別集版本目錄》、《宋人別集敘錄》、《宋人總集敘錄》諸文可知南宋東南山水詩家版印之隆甚于前世。由此,南宋東南詩家山水詩之富遠超漢唐。

詩學發(fā)展亦賴造紙、制墨發(fā)展。杭州、溫州等造紙業(yè)繁榮。南宋初錢康功《植杖閑談》載 “東南出紙?zhí)幾疃唷?,陶宗儀《說郛·蠲紙》亦然之。歙州產紙 “歲百四十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張” (《新安志·上供紙》卷2),歙州制墨之盛亦為南方之最。

版刻、造紙、造墨之盛乃是所需之盛,諸業(yè)繁榮亦有助詩學承傳。顧嗣立云: “自唐以前,詩無刻本……宋以后,刻本盛行,易于流布?!保?](《元詩選·凡例》)故曰南宋山水詩人東南盛聚文化手工業(yè)亦厚立大功。

3.市繁景勝,詩人云集

東南山水詩家薈萃亦賴東南都市之盛。臨安為世界最大、最富之都,人口500萬以上(同時羅馬僅9萬人),馬可波羅謂杭州 “世界其它城市之冠” (《馬可波羅游記》)。周密《武林舊事》、耐得翁《都城紀勝》、吳自牧《夢粱錄》、羅燁《醉翁談錄》、康與之《昨夢錄》、西湖老人《繁盛錄》諸筆記均有佐證。

耐得翁云: “自高宗皇帝駐蹕于杭……民物康阜,視京師其過十倍矣……其與中興時又過十數倍也?!?(《都城紀勝·序》)吳自牧稱: “南渡以來,杭為行都二百余年,戶口蕃盛,商賈買賣者十倍于昔,往來輻輳,非他郡比也。” (《夢粱錄·兩赤縣市鎮(zhèn)》)

杭州街市 “人煙浩穰” “買賣晝夜不絕” (《夢粱錄·夜市》),其物品乃 “天下所無者,悉集于此” (《都城紀勝·市井》), “戶口蕃息,僅百萬余家……市井坊陌,數日經行不盡,各可比外路一小小州郡,足見行都繁盛” (《都城紀勝·坊院》)?!秹袅讳洝分朵佅?,《武林舊事》之《諸市》、《作坊》諸篇亦有史紀。都市繁榮,詩家畢至。

臨安寺院富麗,湖山秀色,廣為勝景,如集慶寺 “為湖山諸寺之冠” 、普圓院 “清古幽邃” (《武林舊事·湖山勝概》)。道釋居處水清木榮,吟詠者趨之若鶩。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等均乃依寺院而詠山水之名作。湖山景勝亦詩材,陸游《湖山九首》、楊萬里《西湖晚歸》等亦為西湖吟詠而得?!段淞峙f事》之《故都宮殿》、《湖山勝概》描繪中多有因臨安西湖四圍之亭臺樓榭而得之詩篇。臨安山水詩家吟詠臨安寺院湖山之詩篇數以千計。

要之,繁榮興都市,富庶秀湖山;勝景招詩家,詩家吟山水。

(三)重學崇教,書院發(fā)達

南宋山水詩人東南之薈萃亦賴東南歷史文化之厚積。

1.崇學尚書

倉廩實詩書興。江浙北宋即為儒海,弦誦處處,南渡后,崇學空前。時人祝穆《方輿勝覽》言杭州士萃 “東南第一州” (《臨安府》卷1),寧波 “尚禮淳厖,人才比他郡為冠” (《慶元府》卷7),樓鑰、史浩、鄭清之等 “慶元英才” 前后相繼,蘇州、常州諸地亦 “士夫淵藪” “學有淵源” “近世名流勝士,繼踵而出” 。時人施宿言紹興 “今之風俗好學篤志,尊師擇友,弦誦之聲比屋相聞” (《嘉泰會稽志·風俗》卷1),儒學士常居數百人, “以詞筆取甲科升邇列者,比比有之” (沈立《越州圖序》,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20)。

江西 “人物淵藪” (黃震《黃氏日鈔·撫州重建教廳記》卷88)。臨川 “號士鄉(xiāng)……居民多業(yè)儒” (張孝祥《于湖集·送吳教授序》卷15),甚至 “比屋弦誦” (王象之《輿地紀勝·建昌軍》卷35)。《方輿勝覽》亦多言江西宜春、吉安諸州士秀而文、儒術為盛。福建崇文后發(fā),《方輿勝覽》載邵武 “儒雅之俗……弦誦之聲相聞” 、建甌 “家有詩書,書籍行四方” 、泉州 “名賢生長,素習詩書” 等。山水詩人東南勝會,崇學興文功力甚偉。

2.藏書豐富

南宋藏書盛于唐,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尤袤《遂初堂書目》、鄭樵《通志·藝文略》、王應麟《玉?!に囄摹返瓤梢娖浯蟾?。

江浙藏書富天下。 “高宗渡江,書籍散佚。獻書有賞或以官?!?至中后期, “見在書四萬四千四百八十六卷。較《崇文》所載,實多一萬三千八百一十七卷……嘉定十三年……又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一》卷174)。寧宗時朝廷秘書省藏書約59000卷。

江浙私家大戶藏書亦盛。 “南渡以來……吾鄉(xiāng)故家如石林葉氏、賀氏,皆號藏書之多,至十萬卷……吾家三世積累……凡有書四萬二千余卷,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一千五百余種?!?(周密《齊東野語·書籍之厄》卷12)紹興李光、陸游諸家亦為藏書大戶,陸宰(游父)獻書一萬三千多冊。無錫尤袤家藏書3萬多卷,其《遂初堂書目》乃依家藏私書而為。常州、鎮(zhèn)江等私家藏書亦多。

福建藏書亦富,甚至家有詩書。昭武朱氏有萬卷樓,陸游言 “昭武朱公敬之粹于學……公不以登覽之勝名之,而獨以藏書見志” (《渭南文集·萬卷樓記》卷21)。莆田私書亦盛,周密言 “近年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蓋嘗仕于莆,傳錄……舊書至五萬一千一百八十余卷” (《齊東野語·書籍之厄》)。閩 “不經兵火,故家文籍多完具”[7]。加之藏書有方,故書富略次江浙。

江西藏書之盛首推白鹿洞,其次有南昌袁氏、九江陳氏等。孝宗時,廬陵歐陽匯(歐陽修孫) “筑屋其居之東偏,藏書萬卷,扁之曰‘萬卷堂’” (《于湖集·萬卷堂記》卷14),專供學子學習。撫州吳氏藏書亦善, “以錢百萬創(chuàng)為大樓,儲書數千卷。會友朋,教子弟,其意甚美!” (《渭南文集·吳氏書樓記》卷21)

私家藏書于傳承文化、助學士人功績偉業(yè),山水詩人薈萃東南亦多得益于此。

3.書院發(fā)達

南宋書院學堂發(fā)達,著名書院達百余所,為古代書院發(fā)展極至[8]。臨安有國家最高學府太學,都城內外另有宗學、京學、縣學等, “鄉(xiāng)校、家塾、舍館、書會,每一里巷須一二所,弦誦之聲,往往相聞” (《都城紀勝·三教外地》)。臨安著名書院甚多,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列著名達十余所。書院助學亦甚力,乃至 “禮名士主其學,徙家之藏書以實之,儲洞之田為書院之田” (葉適《水心集·石洞書院記》卷9)。

江西白鹿洞書院名聲最著。南宋淳熙七年(1180)朱熹修復,定規(guī)《白鹿洞書院教條》,納詩于習學之列。貴溪象山精舍(書院)亦顯,淳熙十四年(1187),陸九淵 “登而樂之,乃建精舍” (《陸象山先生全集·年譜》卷36)。 “陸子之在象山五年間,弟子屬籍者至數千人,何其盛哉!” (黃宗羲《宋元學案·槐堂諸如學案》) “學者輻湊,每開講席,戶外屨滿,耆老扶杖觀聽?!?(《宋史·儒林四》卷430)其余如豫章書院、濂山書院、石林書院等二十余家均學徒眾聚。上饒、婺源、南昌諸地公私學堂亦盛。

七閩亦崇學, “凡鄉(xiāng)里各有書社” “學校未嘗虛里巷”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土俗類二》卷40)。時人書載甚富,福州 “城里人家半讀書” (《方輿勝覽·福州》卷10)、邵武 “各村落皆有聚徒教授……弦誦之聲相聞” (《輿地紀勝·邵武軍》卷134);建州 “讀且耕者,十家而五六” (胡寅《斐然集·建州重修學記》卷21);莆田 “三家兩書堂” (李俊甫《莆陽比事》卷1)。

閩人財資未富,故世俗 “恃以為生者,讀書一事耳” (《莆陽比事》卷6)。故學校、書院眾多??纪?、盧峰書院等甚著,納詩士甚眾。

書院亦與科舉關聯,朱熹言 “居今之世,使孔子復生,也不免應舉……父母責望,不可不應舉。” (《朱子語類·學七》)兩宋科舉必備詩賦①參看李兵《書院與科舉關系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詩律學習乃書院常課,故吟詠山水,書院成規(guī)。

4.崇教重道

山水詩人東南盛聚亦關崇教。南渡之初,江浙即 “有僧二十萬”[9]。志載 “今浮屠、老氏之宮遍天下,而在錢塘為尤眾。二氏之教莫盛于錢塘,而學浮屠者為尤眾” (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寺觀》卷75)。杭州著名寺院即達671座,廟、庵、觀則數以千計,小者道場奉佛處 “不可勝計” (《都城紀勝·三教外地》)。城內佛塔林立,有雷峰塔等百余座,僧道人數龐大,靈隱寺、集慶寺等各處僧人千余。南宋中后期僅杭州地區(qū)僧徒達十萬眾。江浙其他處亦寺院驚人,如寧波有276座,紹興有342座,臺州有361座等;僧徒遍及市閭。

福建崇佛習俗居國之最。宋初,閩即 “多浮屠氏,居百姓十六七” (黃裳《演山集·中散林公墓志銘》卷33)。 “泉州奏未剃僧尼系籍者四千余人,其已剃者數萬人,尤可驚駭?!?(李攸《宋朝事實·道釋》卷7)

南宋崇教日熾,僧籍天下最多,時人黃干稱 “髠其首而散于他州者,閩居十九焉?!?(《勉齋集·處士唐煥文行狀》卷37)福州 “民家有三男,或一人或兩人為僧” (《汪應辰《文定集·請免賣寺觀趲剩田書》卷13)、 “系帳僧三萬二千七百九十五人,童行一萬八千五百四十八人” (《淳熙三山志·版籍》卷10)。泉州崇佛堪比臨安,真德秀稱 “人人興起,家家慕效” (《西山文集·泉州勸孝文》卷40)。時人均謂之 “素號佛國” 、 “多好佛法” 。邵武、莆田等地崇教風俗亦是。

崇教重道于山水詩人盛聚推助甚大。一者,道釋中山水詩者眾多;再者,文人多被道染釋,藉山悟道,吟詠蜂起。江浙閩贛多釋家山水詩人、俗家吟詠禪院者眾,其因多此。

(四)人才輩出,家學廣傳

人才地域性、家族性等人文因素于山水詩人薈萃作用亦力。

1.人才濟濟,官宦處處

南宋 “衣冠人物,萃于東南” (朱熹《晦庵文集·跋呂仁輔諸公貼》卷83)。洪邁稱: “宋受天命,然后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 (《容齋隨筆·容齋四筆》)明清學著亦多載南宋人才東南薈萃盛況,《宋元學案》列宋學者1700人中江浙682、福建304、江西183,計1200人,占比71%。其中南宋1000人,占比九成。福建趁勢后發(fā),《宋史》錄福建文人170余位,朱熹等皆南宋山水詩名家。時人陳必復稱: “七閩山川奇秀……而今世之言衣冠文物之盛,必稱七閩?!?(陳起《江湖小集·林尚仁端隱吟稿序》)

近人剖析尤詳。①參見劉錫濤《宋代江西地理文化研究》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博士論文。南宋進士總數19555人,其中江浙6899、福建4488、江西2661、成都1152、湖南430、廣東342、淮南181、廣西155、湖北93,江浙閩贛進士和為14048人,占比72%。南宋狀元共49人,江浙23人、福建13人、江西3人,共39人,占比80%。南宋59名宰相,江浙25、江西10、福建9,共計44人,占比75%。據統(tǒng)計,南宋列傳人物、詩人、官員、文臣、儒者五類人才,江浙、福建、江西、淮南、成都、湖南、湖北、廣東、廣西九地各計1174、557、409、235、242、50、18、11、4,總計2700,江浙閩贛計2140,占比80%。②參見程民生專著《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南宋各類人才薈萃東南盛況顯見如此。

上述前賢多山水詩作,故曰南宋東南人才濟濟,故山水詩家薈萃。

2.家族濡染,數代承傳

南宋東南家族于山水詩薈萃亦有裨益。朱門 “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 (《容齋隨筆·容齋四筆》)。

婺州呂氏乃南宋第一家族,呂本中、呂祖謙為代表?!端卧獙W案》詳文專論,言 “正獻子希哲、希純……共十七人,凡七世” (《范呂諸儒學案》)。一門七世十七人入史,顯赫無比;呂本中、呂祖謙等均為山水詩人。四明樓氏(樓鑰為代表)、史氏(史浩為代表),山陰陸氏(陸游為代表),余杭趙氏(趙汝談為代表)、杭州張氏(張镃為代表)等江浙豪門均多山水詩人。

贛閩豪門亦多。贛有鄱陽洪氏(洪適為代表)、贛州曾氏(曾幾為代表)、上饒韓氏(韓淲為代表),閩有莆田劉氏(劉克莊為代表),五夫劉氏(劉子翚為代表)、邵武嚴氏(嚴羽為代表)、崇安胡氏(胡宏為代表),諸族均多山水詩家。

呂、曾、陸、樓家族諸賢山水吟詠既富,亦山水詩人東南薈萃之核心。

3.師徒踵接,理門淵藪

陸游詩 “學于茶山,而青于藍” (劉克莊《后村先生大全集·茶山誠齋詩選序》卷97)。方回謂放翁 “少師曾茶山,或謂青出于藍” (《瀛奎律髓》卷23)。魏慶之亦云: “陸放翁詩本于茶山?!?(《詩人玉屑》卷19)

陸游為茶山集作序,自署 “門生” ,言 “憶在茶山聽說詩,親從夜半得玄機” (《追懷曾文清公》)、 “茶山曾許與斯文……尚記門墻三沐熏” (《贈曾溫伯邢德允》)。爾后,戴復古 “登三山陸放翁之門” (樓鑰《石屏集序》,戴復古《石屏詩集序》)。茶山學山谷,放翁師茶山、石屏承放翁,三人均南宋著名山水詩人。

理學山水詩人東南盛聚最典型。朱熹幼師劉子翚, “往父事之” (《晦庵文集·屏山先生劉公墓表》卷90),后亦師李侗。王懋竑《朱子年譜》載朱三拜李門 “始受學焉” 。 “自龜山而豫章為一傳,自豫章而延平為再傳,自延平而朱子為三傳?!缎蜾洝分^文靖四傳而得朱子,蓋統(tǒng)四先生言之?!?(《宋元學案·晦翁學案》)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四者一脈相承。楊、羅、李 “南劍三先生” ,為 “閩學鼻祖” ,均有山水詩存世,朱熹乃南宋山水詩大家,四者開辟 “閩學” ,亦光大閩山水詩人地域性特征。

朱子一傳、再傳弟子數以萬計?!端卧獙W案》梳理門戶得著名者百余,黃干授何基、基授王柏、柏授金履祥、履祥授許謙,何、王、金、許為 “金華四先生” 。眾賢多山水佳作,陳淳、王柏乃山水詩大家。

其他理學師承亦然。陸子靜 “弟子屬籍者至數千人” (《宋元學案·槐堂諸如學案》)。楊萬里學詩王庭珪,四靈學詩葉適,劉克莊學詩真德秀等,諸山水家齊聚東南,吟詠盛傳。黃震一語中的: “至本朝而尤號人物淵藪……彬彬輩出,幾不容傴指。嘻,果孰為之而能爾哉!學校漸摩之功于是為大,師友淵源之自于是為切?!?(《黃氏日鈔·撫州重建教廳記》)

自然地理亦助山水詩人薈萃。東南 “風暄雨暖日和柔” (楊萬里), “村村皆畫本” 、 “明日扁舟處處通” (陸游),如此山光旖旎、旅次便捷,山水詩人東南薈萃,理固宜然。

結 語

南宋山水詩人東南薈萃乃南宋山水詩學地域性首要特征。南宋山水詩人東南薈萃乃南宋東南政治、經濟、文化、人文、自然諸因素共同作用之結晶。

山水詩為南宋詩壇建構主體,南宋山水詩特征實南宋詩壇發(fā)展特征,南宋詩學發(fā)展軌跡亦南宋文學、文化發(fā)展歷程之映射。本質上,南宋山水詩地域性特色揭示了南宋詩學、文學乃至文化建構特色,亦為政治、經濟、人文諸因素共建之 “天水” 社會特色。

南宋山水詩學地域性發(fā)展規(guī)律亦為南宋文學、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南宋山水詩地域性發(fā)展特征亦揭橥文學發(fā)展普遍規(guī)律,即文學發(fā)展極具地域性、不平衡性、獨立性。文學地域發(fā)展與地域政治、經濟、人文關聯最緊;地域文學乃至文化發(fā)展與地域政治、經濟、人文諸因素發(fā)展亦非同步。

猜你喜歡
山水詩東南山水
憶東南警衛(wèi)團將士
《山水間》
軌交項目連中標,東南兩地傳喜報
山水之間
山水朋友
瞻謝公亭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東南DX7榮耀版山東區(qū)域限定上市
淺析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境界
空山新雨后,自掛東南枝
青神县| 苗栗县| 甘南县| 榆树市| 扶风县| 兖州市| 西丰县| 邵阳市| 大名县| 仪陇县| 泗洪县| 泸州市| 永昌县| 曲阳县| 吉安县| 普安县| 新河县| 莎车县| 游戏| 芷江| 宕昌县| 漠河县| 冀州市| 石家庄市| 乌海市| 锡林浩特市| 泰兴市| 灵武市| 民权县| 论坛| 东阿县| 宝鸡市| 嘉荫县| 宾阳县| 巍山| 沂水县| 凤翔县| 英吉沙县| 阳泉市| 霸州市|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