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樹立大歷史觀,深入推進學校德育發(fā)展

2021-11-24 07:21徐媛蔡志良
中國德育 2021年22期
關鍵詞:德育價值歷史邏輯

徐媛 蔡志良

在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新征程中,黨中央就教育改革發(fā)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為我們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實好國家的教育政策,是推進教育進一步改革發(fā)展的關鍵?!吨袊掠诽亻_設專欄,解讀教育的“頂層設計”,探討教育的“奮進之筆”,以期為教育改革發(fā)展助力。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主張把歷史放到過去、現(xiàn)在、未來相聯(lián)結的時間長河和民族、國家、世界相融匯的空間廣域中考察,形成了聯(lián)系地、整體地、發(fā)展地看待歷史與現(xiàn)實的大歷史觀。大歷史觀具有重要的德育價值,能為青少年提供增強政治認同的歷史邏輯基礎、堅定文化自信的文化歷史依據(jù)、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武器、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理路。

關鍵詞?大歷史觀;德育價值;歷史邏輯

作者簡介?徐媛,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基礎學院,講師;蔡志良,浙江師范大學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以深邃而恢宏的大歷史觀考察歷史、審視現(xiàn)在、瞻望未來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鮮明思維特征。他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guī)律,提出因應的戰(zhàn)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tǒng)性、預見性、創(chuàng)造性?!?[1]大歷史觀內涵豐富而深刻,注重歷史發(fā)展的貫通性,強調把一個時代的歷史放到中華民族千百年發(fā)展進程中考察,將各種歷史現(xiàn)象放到歷史發(fā)展主流中觀照,將中國的歷史演進放到世界歷史進程、國際關系演變的大格局中分析。大歷史觀不僅對于治國理政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而且將其豐富內涵和思維方式運用于學校教育,還能發(fā)揮重要的育人作用。

一、為增強政治認同提供歷史邏輯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和方法,把歷史現(xiàn)象放到過去、現(xiàn)在、未來相聯(lián)結的時間長河中考察,從而聯(lián)系地、整體地、發(fā)展地看待歷史與現(xiàn)實。他所說的“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 [2],集中體現(xiàn)了其看待歷史的悠遠眼光。

習近平總書記正是用大歷史觀看待我們黨、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史的。他在談到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時強調:“要堅持大歷史觀,把五四運動放到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來認識和把握?!?[3]習近平總書記將改革開放四十多年光輝歷程放到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中進行考察,認為這是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前進的偉大飛躍,并深刻揭示:“以數(shù)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tài)。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的姿態(tài)繼續(xù)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4]他將每一階段的歷史現(xiàn)象納入完整的歷史進程進行縱橫分析,進而得出客觀的歷史結論。他的大歷史觀及其方法論運用于學校教育,能為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提供歷史邏輯基礎。

政治認同是某一共同體成員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所產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歸屬感,是對社會政治體系及其政治活動成果的認可和贊同,主要體現(xiàn)為國家認同、政黨認同、道路認同、制度認同、政策認同、業(yè)績認同等。政治認同不可能憑空形成,它要以相應的歷史記憶為基礎。歷史記憶是政治認同的思想前提和邏輯基礎,政治認同是歷史記憶的邏輯結論和價值歸宿。囿于既有的知識積累、社會閱歷,廣大青少年對我們黨、國家、民族歷史的了解大都是零碎的、不系統(tǒng)的,缺乏較為完整的歷史記憶。因此,學校德育的重要任務是幫助青少年建構符合歷史演進主流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完整歷史記憶,從而為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造就思想條件。而這樣的思想條件,需要運用大歷史觀的方法論,以歷史邏輯的力量去實現(xiàn)。

對于當代青少年來說,政治認同的核心內容就是認同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教育,要講清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被實踐證明了的歷史邏輯和現(xiàn)實邏輯,增強他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以大歷史觀觀之,近代以來,無數(shù)先進分子為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開始向西方學習,改良主義、自由主義、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無政府主義、實用主義、民粹主義、工團主義等各種主義和思潮都在中國嘗試過,但都沒有能夠引導中國解決前途和命運問題,只有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大歷史觀觀之,近代以來,洋務派、維新派、民族資產階級等各種政治力量先后登上過歷史舞臺,但都沒有能夠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xiàn)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三次偉大飛躍;以大歷史觀觀之,近代以來,戊戌變法、清末新政都轟轟烈烈開展過,天朝田畝制度、君主立憲制、議會制、總統(tǒng)制都在政治舞臺上上演過,但最終都沒能找到一種保障中華民族獨立與發(fā)展的制度,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根本性的社會變革,使中華民族邁上了復興大道。

運用大歷史觀,經對各個歷史階段進行連貫的考察而得出的結論,既符合客觀的歷史事實,又呈現(xiàn)內在的歷史邏輯,容易為廣大青少年所接受、認同。

二、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文化歷史依據(jù)

一個民族要振興,既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更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中國文化的繁盛,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民族的文化自信,他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盵6]不僅如此,他還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7]可以看到,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文化自信的認識是基于其大歷史思維的,是對中華民族綿延不絕文化的自信,是對由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所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機整體的自信,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底蘊。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它是堅定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思想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在長期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盵8] 這是他對中國文化歷史整體考察而做出的重要論斷。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文化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核心價值觀的確認。在鴉片戰(zhàn)爭之前,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價值觀,對以此為核心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充滿自信。之后,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國家的衰落,使中國人對引以為豪的傳統(tǒng)價值觀產生了懷疑,以西方價值體系審視、評判自身文化,文化自卑心理由此而生,甚至出現(xiàn)極端的“全盤西化論”。以大歷史觀觀之,與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相比,主要形成于封建時代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其落后性是顯而易見的,但不能以此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全面落后的邏輯證明?!叭P西化論”暴露出的是一些知識分子針對當時中國在西方列強面前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衰敗所產生的無奈哀嘆、自覺意識的覺醒和對國家強盛的向往,而不能由此得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如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的結論。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經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最厚重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鮮明的獨特精神標識。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興旺繁盛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發(fā)展的根基,也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之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為文化之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興盛為文化自信增添了新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國人內心之中,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為中華民族文化帶來了偉大復興,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寶貴資源。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是,在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串聯(lián)下,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相互貫通、有機結合、一脈相承的文化歷史。

以大歷史觀觀之,引領廣大青少年對中華文化歷史的完整認識,是為他們堅定文化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厚重的歷史依據(jù),也是為他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為批判歷史虛無主義提供理論武器

近年來,伴隨著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嚴峻復雜化,一股打著“反思歷史”“客觀解讀”“解放思想”“還原真相”旗號,以美化舊中國歷史、以野史代替正史為主要表現(xiàn)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充斥部分媒介。歷史虛無主義者以臆想篡改史實、以碎片遮蔽整體,肆意肢解、曲解歷史,實質就是通過歪曲革命史、黨史、軍史和社會主義建設史以消解歷史記憶,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歷史虛無主義一度甚囂塵上,對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增強政治認同和“四個自信”產生嚴重沖擊。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10]他從大歷史觀出發(fā)看待歷史。

將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放到黨和國家發(fā)展全局中認識。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的評價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的發(fā)展前途和未來走向,對其不能單純地看作學術問題,不能糾纏于細節(jié)而忽視全貌,更不能抓住個別而斷章取義和肆意歪曲。比如,關于對毛澤東同志的評價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重申了鄧小平同志的觀點,稱這“不是僅僅涉及毛澤東同志個人的問題,這同我們黨、我們國家的整個歷史是分不開的。要看到這個全局”[11] 。他還指出,對毛澤東同志晚年的錯誤要放到當時國內國際大環(huán)境中去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要辯證分析,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頂禮膜拜,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而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12]

用全面聯(lián)系的眼光理解歷史現(xiàn)象及其相互關系。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之間、事物各要素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據(jù)此,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對具體歷史現(xiàn)象內部各要素之間、與其他歷史現(xiàn)象之間以及與外部環(huán)境之間要做全面整體、普遍聯(lián)系的分析。比如,他在闡述如何正確把握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chuàng)的,也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20多年建設基礎上開創(chuàng)的,這是既相互聯(lián)系又有重大區(qū)別的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都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13]這兩個時期盡管在思想指導、路線方針、政策策略上有很大差別,但絕不是相互割裂的,更不是彼此對立的,所以“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14] 。

以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把握歷史發(fā)展的主流、主題與實質。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guī)律,它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有主次之分,每個矛盾有主次方面之分。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在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同時,重點把握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面對風云變幻、復雜多變的歷史現(xiàn)象,必須遵循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fā)揚經驗,吸取教訓”[15],揭示黨和國家歷史進程中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深刻認識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確立領導地位的必然性、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避免以歷史長河中的細枝末節(jié)干擾甚至否定關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歷史主流。

可見,習近平總書記以普遍聯(lián)系看歷史的宏闊視野、在復雜歷史流變中著眼整體的大局觀、于歷史長河中把握主流與本質的洞察力,正是破解歷史虛無主義的有力武器。

四、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認識理路

歷史、現(xiàn)實、未來是相通的,大歷史觀主張既要把事物放到時間的長河中考察,又要將其納入民族、國家、世界相融匯的空間廣域中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放眼世界風云變幻,總攬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是既基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重要內容的和合理念和我國和平外交原則,又根據(jù)世界全球化進程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xiàn)實特征而提出的偉大戰(zhàn)略構想。

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全球化進程的呼喚。經過資本主義擴張、工業(yè)革命、全球生產分工的歷史過程,世界最終在當代進入了各個國家之間聯(lián)系緊密、交流頻繁、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時代。但全球化時代也是國際社會共同面對各種風險和挑戰(zhàn)的時代,如世界經濟增長乏力、金融危機時隱時現(xiàn)、冷戰(zhàn)思維陰魂不散、地區(qū)沖突時有發(fā)生、恐怖主義持續(xù)蔓延、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等等。基于業(yè)已存在的相互依存關系和共同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各個國家在客觀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同利益,這就需要全人類樹立起命運共同體意識。

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是百年大變局的歷史選擇。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歷史的過去與發(fā)展趨勢整體把握而對國際形勢做出的一個戰(zhàn)略性判斷。他指出:“當今世界的變局百年未有,變革會催生新的機遇,但變革過程往往充滿風險挑戰(zhàn),人類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16]應對各種風險挑戰(zhàn),順應世界歷史發(fā)展潮流,就要把握好世界多極化不斷加速推進、經濟全球化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國際關系格局總體穩(wěn)定、文明交流互鑒日益加深四個大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xiàn)合作共贏。這是站在世界歷史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充滿對人類面臨困境、世界發(fā)展路向深層關切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努力把我們生于斯、長于斯的這個星球建成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xiàn)實”[17] 。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已經納入新時代學校德育體系,成為重要德育內容,但它畢竟與青少年的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距離,使得他們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內涵的認識和接受會有一定的難度。習近平總書記從全球化進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視角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性、必要性的闡述,為廣大青少年正確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zhàn)略思想提供了思想路徑和認識方法。

參考文獻:

[1][10]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7):4-17.

[2]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 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開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8-01-06(1).

[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激勵廣大青年為民族復興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19-04-21(1).

[4][5][1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235-236,10,57.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9.

[7][16][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455,433.

[8]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10-14(1).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11][13][14][15]習近平.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J].求是,2019(7):4-12.

責任編輯︱劉 燁

猜你喜歡
德育價值歷史邏輯
長征精神和青年成才
學校紅色文化道德教育價值及其實踐研究初探
大學生籃球選修課的德育價值研究
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歷史邏輯揭示中國模式的政治圖譜
政府雇員制歷史與理論邏輯
南詔大理國時期白族民俗的德育價值
學生游戲的德育價值及游戲活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