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混合、對分與文化思辨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

2021-11-22 07:14代建軍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1年11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思政大學

曲 悃,代建軍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山東濟南250355;2.山東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357)

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學習西方語言、了解西方文化、認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的平臺和載體,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承擔著立德樹人和傳授語言知識的雙重使命。2019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八個統(tǒng)一”,其中包括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統(tǒng)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xiàn)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 年5 月,教育部發(fā)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進一步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任務和要求,提出要結合專業(yè)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文學類課程“要結合專業(yè)知識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此背景下,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現(xiàn)路徑,形成有效的思政教學策略,做到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有機統(tǒng)一,實現(xiàn)大學英語與課程思政協(xié)同育人,成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課程思政相關研究

國內學者對課程思政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意義、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關系、課程建設、價值引導等方面。高德毅、宗愛東認為,課程思政的實質不是增開一門課,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huán)節(jié)、各方面,實現(xiàn)立德樹人,潤物無聲。[1]邱仁富、石書臣、趙繼偉等學者認為,雖然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在思政內容、課程地位、課程特點和思政優(yōu)勢等方面存在區(qū)別,但在任務和目標上的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的一致性、內容和要求上的契合性等方面又相互聯(lián)系。[2-4]近年來,專家學者們就課程思政與各專業(yè)課程的深度融合展開了諸多相關研究,主要涉及課程思政教材建設、教師能力提升、問題與對策、教學方法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內容。

國外大學開設有德育課程,其內容設定與我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諸多相同之處。例如,美國高校非常注重發(fā)揮和運用隱性課程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與作用,其德育課程稱作“社會”課程或者“公民”課程,也有的被直接稱為“政治”課程或“民主主義原理”課程,這些隱性課程可以使受教育者間接地接受教育,以實現(xiàn)德育教育目標。

二、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一)混合式對分深度融合,大數據技術提供精準個性化教學

混合式教學和對分課堂都主張“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教學活動,兩者在實施路徑上既各具特點,又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旌鲜浇虒W的特點在于充分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依靠網絡教學平臺,從線上和線下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注重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呈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分課堂的出發(fā)點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教學流程改革[5],通過講授、內化和討論將傳統(tǒng)課堂一分為二,一半是教師講授,另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展示。混合式教學與對分課堂兩者深度融合,從線上和線下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基于文化思辨從線上和線下設計開展問題式、討論式互動教學活動,打破時間和空間局限,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全過程育人模式,全方位實現(xiàn)課程思政“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旌鲜浇虒W和對分課堂深度融合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混合式教學和對分課堂深度融合模式

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展定量教育研究正逐步成為常態(tài)。在上述教學和學習模式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收集、加工和分析大學生英語學習行為數據,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分析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記錄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文化自信培養(yǎng)的行為過程,為課程思政和大學英語教學融合創(chuàng)新提供精準的指導建議及可視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

(二)突出“文化思辨”,講好中國故事,樹立文化自信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當前我國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圍繞“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三個方面的問題,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開展中西文化思辨,在文化沖突和融合中實現(xiàn)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融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還要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特點,形成層次分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思政教育體系。突出文化思辨,利用對分課堂,設計啟發(fā)討論式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對西方宗教文化的思考與批判,引導大學生在文化比較、批判、融合與創(chuàng)新中樹立文化自信,培養(yǎng)既具有傳統(tǒng)文化自信,又具有國際文化視野,既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又擁有深厚愛國主義情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基于文化思辨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文化思辨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

三、混合、對分與文化思辨相結合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研究結合每個單元課程學習主題,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設計中西方文化比較的任務,在學習平臺中專門開設“文化思辨”欄目,內容涵蓋中西方社交風俗、婚禮習俗、飲食文化、節(jié)慶文化、繪畫藝術、建筑風格以及經濟社會方面的差異。課程最后設計課堂展示小組作業(yè),按照主題,分中西兩方分別進行展示對比;然后教師總結升華,分析兩種文化差異的根源;最后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思辨,通過學習和理解近年來我們國家在經濟、文化、政治和軍事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認清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引導學生建立中華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案例

以《新世紀大學英語綜合教程4》第一單元為例進行教學設計。在首次實施混合式對分教學前,教師向學生介紹對分課堂的步驟和關鍵要求,使學生充分理解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

1.教師精講(Presentation)

教師首先介紹本單元文化背景,即巴黎協(xié)定和中國氣候雄心峰會的觀點;其次,重點精講課文框架結構、重點詞匯和句型,在講解過程中根據內容巧妙穿插導入思政元素。

2.內化吸收(Assimilation)

學生自主閱讀相關教學資料,根據教師布置的問題,深入理解,進行個性化內化吸收。在該階段,學生應按照要求獨立完成閱讀任務,不能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教師設置典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文化思辨,例如,聯(lián)系對比中國大禹治水和西方諾亞方舟的故事,思考東西方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理解的異同點。

3.分組討論(Discussion)

“亮考幫”:學生采用“亮考幫”的形式展開小組討論?!傲灵W閃”:小組成員分享自己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閃亮的內容;“考考你”:小組成員將自己已經理解,但認為其他成員可能存在困惑的內容,用問題的形式表述出來,用以挑戰(zhàn)他人;“幫幫我”:小組成員把自己不懂、不會或想要了解的內容,用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求助其他成員,請求幫忙解決。

教師抽查:教師通過抽查的方式了解和考查小組討論情況并進行針對性的點評與解答。教師隨機抽點3~4 組,每組隨機抽選1 名學生發(fā)言,要求其分享小組討論的精華內容,或提出尚未解決的問題。抽查過程強調隨機性,不采用小組代表的形式,而是保證每個學生被抽到的幾率相當,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對學生發(fā)言進行點評,對提出問題予以解答。如果學生所提出的問題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可以暫時不予回答,課后再為該組單獨講解。

自由提問:教師鼓勵全班學生進行自由發(fā)言。在抽查階段結束后仍有遺留問題的,此時都可以提出,由教師給予解答和指導。

教師總結:教師結合上述階段的學習與討論情況做簡短總結,再次強調學生遺漏的、需進一步提升的重點知識內容,梳理歸納中西方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不同觀點和態(tài)度,運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類生態(tài)命運共同體”等中國聲音和中國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過程性考核方案

本課程制定和采用過程性考核方案,分為平時考核和期末考核兩部分,其中,平時考核從分級閱讀、課堂報告、寫作、翻譯、聽力和思維導圖六個方面進行,期末考核為閉卷考試,具體成績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過程性考核成績構成

課程的考查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英語詞匯、句型等語言知識的識記和領會;學生對英語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掌握;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課程的平時考核還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要求學生樹立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能夠用英語作為語言工具講述和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用英語講好現(xiàn)代中國故事,樹立“四個自信”,特別是文化自信。平時考核的具體內容和方式如下:

1.分級閱讀

“讀中國故事”。通過“思博大英自主學習平臺”,選取相關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方面的英語文章,定期推送給學生閱讀,平臺依據學生任務完成度,各個題型的答題準確率等評估指標給予相應分數,教師導出學生學習數據和學習分數,進行查閱和復核,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進行個性化指導和反饋。

2.課堂報告

“講中國故事”。教學方案突出文化思辨,設計中西方文化比較課堂展示任務,要求學生小組分工合作,引導學生在文化思辨中增強文化自信。

(1)學生分組:將學生隨機分為4~5 人的小組,從學習平臺中的“文化思辨”欄目選擇主題,展開中西方文化思辨研討活動。

(2)查閱資料:學生從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和相關網站進行相關資料查閱,形成文化報告,并在討論區(qū)分享,供其他同學參考和學習。

(3)線上討論:學生在學習平臺的主題討論區(qū)提出問題并進行資源建設,吸引同學參與討論。

(4)課堂展示:各小組使用PPT用英語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研究成果,并提交研究報告(中英雙語)。

(5)教師點評:教師對課堂展示內容進行點評并給出分數,總結補充主題發(fā)言內容,再次強調用英語作為交流工具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英語寫作

“寫中國故事”。設置“中國經濟發(fā)展成就”等主題的寫作任務。作文的評價采用同伴觀摩學習、組內和組間相互交叉批改的方法,要求學生每人至少找出3 個語法錯誤和2 個存在問題的句子,交換3次,提出修改建議,返給作者本人查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享;最后教師總結補充,對作文中的語法知識及主題思想進行進一步講解,并結合交叉批改情況給出最終評定。

4.英語翻譯

“譯中國故事”。學生嘗試翻譯關于中國地理、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小短文。譯文評價同樣采用同伴觀摩學習、組內和組間相互交叉批改的方法,要求每人標記出3 個亮點句和3 個問題句,交換3 次,返給譯者本人查看;小組總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享,教師總結補充,講解中國特色內容的翻譯原則和方法,給出分數。

5.英語聽力

“聽中國故事”。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從China daily、CGTN、TED 以及中國大學慕課等網站選取思政元素豐富的聽力資源,例如涉及中國節(jié)日與節(jié)氣、中西方文化比較、全球氣候變暖、“一帶一路”倡議等方面內容的音視頻,學生在學習平臺上觀看教師布置的英語播課視頻,并在視頻討論區(qū)分享重點語言知識,并就視頻主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平臺統(tǒng)計學生觀看英語播課視頻的頻次、時長及討論區(qū)發(fā)言和互動次數,換算成分數并計入過程性考核。

6.思維導圖

學生根據每個單元學習內容制作思維導圖,可以手繪,也可以使用軟件制作,需簽字拍照或截圖后在學習平臺上傳提交。思維導圖的繪制要求是,思路清晰、布局合理、內容詳實,能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思想內容,將重點語言知識、文章結構、寫作風格與方法以及收獲與反思等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教師依據以上具體要求對思維導圖給出分數和相應評價。

課程思政既是國家的明確要求,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渠道,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所在。任何一門課程都要體現(xiàn)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價值引領的功能。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學生中西文化沖突的主陣地,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更是不容忽視的。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不僅不會影響語言知識的講授,反而會讓學生更加敬重教師的人格魅力。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思政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及實踐路徑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高校大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建構
平昌县| 威海市| 万载县| 射洪县| 沛县| 涪陵区| 定襄县| 民县| 疏附县| 镶黄旗| 蓬莱市| 皮山县| 交城县| 金门县| 南康市| 舟山市| 黄冈市| 十堰市| 阳信县| 庄河市| 安塞县| 南丹县| 莱芜市| 江华| 大冶市| 凌海市| 楚雄市| 宝应县| 隆子县| 锡林浩特市| 岳西县| 隆昌县| 迁西县| 新邵县| 赫章县| 固安县| 长丰县| 即墨市| 溆浦县| 安吉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