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 程釗
【摘要】 湖南皮影是當地人民傳統(tǒng)的娛樂項目,具有重要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在數字化時代的當下,人們的娛樂方式出現了轉型,皮影面臨著數字影像、游戲等多種現代數字媒體產品的沖擊,其生存和發(fā)展面臨重要的挑戰(zhàn)。皮影在當代社會的傳播,可以結合新的數字技術、人機交互技術來開發(fā)新產品,拓展傳播渠道,以滿足當代受眾的消費需求。
【關鍵詞】 湖南皮影;人機交互技術;傳播
【中圖分類號】J82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3-010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人機交互技術視域下湖南皮影戲的數字化傳承模式研究”(18A071)研究成果。
湖南皮影藝術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的題材、獨特的風格使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湖南人民重要的娛樂方式,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審美情趣。隨著現代社會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不斷改變,湖南皮影戲受到了當代影視、游戲等多種娛樂形式的沖擊,皮影在當代的傳播與發(fā)展中面臨重要的挑戰(zhàn)。如何通過新的技術對皮影藝術的現代化轉換,以更好地契合當代受眾群體的審美需求和消費習慣,是目前皮影藝術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皮影藝術的生存現狀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與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產品的實用功能、審美標準等方面的要求隨之改變。傳統(tǒng)皮影藝術賴以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實用空間被不斷壓縮,生存狀況不容樂觀,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其一,皮影在傳承方面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皮影傳承人方面。優(yōu)秀的皮影傳承人除了需要師傅的言傳身教以外,更要掌握皮影煩瑣的制作工序和獨特的地方曲調,通過練就扎實的表演功底,從而積累大量的表演經驗,在長期的培養(yǎng)中,真正有耐心去學習皮影藝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伴隨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工作種類的多樣化,幾乎沒有人愿意將時間與精力花在收入微薄且發(fā)展緩慢的皮影行業(yè)上。這導致如今的皮影戲表演技藝失傳,缺乏高素質演藝人才,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在為數不多的表演者中能真正被稱為皮影藝術家的更是少之又少,傳承人的缺乏對皮影藝術的影響非常大,這也是皮影藝術處于危機邊緣的重要原因之一。[1]
其二,皮影藝術形式的改變,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表現形式方面。當今各種多元化媒體與娛樂方式的沖擊,皮影傳統(tǒng)的傳播方式和表演形式已經不符合當代消費群體的需求,逐漸被當代消費群體忽略。傳統(tǒng)皮影需要手工制作、現場搭建的表演形式在制作方式與傳播途徑上都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發(fā)展,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術,皮影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度不足,形式單一,無法爭取到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使人們很難對其產生興趣。面對新時代下觀眾群體的新需求和多樣化的傳播渠道,皮影題材、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的革新必須切合當代觀眾的審美心理和文化需求,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fā)展。
其三,皮影戲在市場上也面臨困境,主要體現在觀眾減少,市場稀缺。現代數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影響了人們的審美方式和消費形式,人們的精神生活越趨多元化,從而導致看皮影戲的觀眾變少了,演出市場也急劇萎縮。傳統(tǒng)的皮影戲所演繹的故事已經無法吸引大眾的眼球,不再適合當代社會人群的審美心理,這使人們很難對皮影戲產生新的興趣。觀眾的流失導致湖南皮影藝術漸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下,使得皮影藝術逐漸落寞。
二、人機交互技術影響下皮影的數字化轉換
數字媒體技術是當今形勢下皮影保護的新機遇,尤其是數字建模、數字動畫、人機交互技術的介入給皮影的創(chuàng)新和傳播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載體。數字化時代下,皮影戲從手工制作到數字化制作的轉變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好的視覺藝術畫面,這種借助數字化媒介的虛擬設計方式為皮影的形象造型、舞臺布景設計和數字媒體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使得創(chuàng)作者沒有耗材成本和技術失誤的顧慮,制作效果也會更具獨特性。同時,數字化、交互式皮影的沉浸、交互功能可以使觀眾更為徹底地體驗到皮影的藝術魅力。
(一)數字皮影動畫產品的開發(fā)。皮影戲和動畫在制作過程和表現形式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都是由角色、音樂、光影組成的視覺藝術。在皮影模型的處理方面,設計師可以利用三維動畫軟件對皮影進行數字化處理,將皮影人物進行建模復刻,再掃描皮影自身的紋理質感,并將其映射到三維模型上,這種將皮影設計成數字立體圖像的方式,使觀眾可以更為充分、自由地對皮影模型進行全方位的觀看。同時,數字皮影不受光照和溫度的影響,有利于皮影的保存與傳播。在皮影動作的設計方面,設計師將皮影模型進行三維骨骼技術綁定,通過研究皮影戲的運動規(guī)律來創(chuàng)建對應的關鍵幀,或者通過動作捕捉技術,將人物表演的動作附加在皮影模型上,以此實現數字皮影的動態(tài)化設計。皮影數字化的動作整理可以為交互式皮影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對動作進行預設,利用人機交互技術,創(chuàng)建交互式數字皮影系統(tǒng),受眾最終實現運用人機交互設備,來進行皮影的體感操控。
在皮影動畫的開發(fā)過程中,設計師可以運用電影中的長鏡、短鏡、蒙太奇等各種技法,結合皮影戲的藝術形式來演繹現代故事。香港環(huán)球數碼創(chuàng)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通過使用三維數字技術制作了皮影風格的動畫作品《桃花源記》,動畫中的構圖形式新穎、皮影角色動作流暢、細節(jié)表現也更加突出,充分體現出了數字動畫獨特的表現技法,完美再現了皮影戲的經典藝術風格。與此同時,國內一些高校和科研組織,也開始了對數字化皮影制作的探索,并拍攝出了數字皮影的相關短片。
(二)數字皮影游戲產品的開發(fā)。游戲是現代大眾所熱愛的對象,作為現代傳播方式的一種,可以給人帶來足夠的新鮮感,但皮影戲風格的游戲卻十分罕見。據了解國外有相關案例,獨立游戲團隊Shadowplay Studios制作的2D解謎游戲《投影:破曉》就是采用了皮影戲的美學風格。在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人們可以利用手機、電腦屏幕來替代傳統(tǒng)皮影戲所需要的表演幕布,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構思皮影結構與圖案,并對舞臺、燈光和音樂進行數字化預設,最終完成個人的皮影產品設計。皮影的游戲化設計可以讓皮影更迎合現代人的喜好,有利于皮影戲在當代的傳播。
(三)數字皮影交互式產品的開發(fā)。新型技術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文化藝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先進的人機交互技術可以彌補傳統(tǒng)皮影藝術相對老舊的技術缺陷,兩者間的合作必將極大推動皮影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快速發(fā)展的虛擬現實技術使人機交互的相關設備也隨之更新迭代,如微軟公司推出的Kinect體感周邊外設,通過利用攝像頭和紅外光來掃描人體,從而獲取身體的完整信息,可以在不使用手柄的情況下實現人機交互的性能?;贙inect的交互技術,人們可以將皮影數字模型導入系統(tǒng),通過Kinect捕捉人體骨骼,引入手勢和動作識別技術,使玩家通過體感交互驅動皮影戲的表演。此外,還有一款來自體感控制器制造公司推出的設備Leap Motion,最擅長捕捉手部信息,其體積小、攜帶方便、即插即用、識別精度高,通過匹配手勢信息來完成用戶的操作。這些交互設備可以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最大程度滿足用戶對真實感官體驗和交互性的追求,讓用戶體驗不一樣的“皮影戲”。
人機交互技術對皮影的數字化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設計師將皮影的模型、動作轉換為數據信息,通過交互設備進行驅動,使人們實現通過人機交互設備對皮影進行操控和表演體驗,這種形式滿足當代受眾的消費習慣,吻合當代數字媒體、網絡等渠道傳播的特性,有利于傳統(tǒng)皮影藝術在當代消費環(huán)境的生存,也有利于皮影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
簡而言之,交互式皮影這種新型表現形式不僅可以開拓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更好地發(fā)揮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價值,同時也能夠給傳統(tǒng)皮影戲賦予新的審美內涵。[2]
三、湖南皮影的數字化傳播模式研究
(一)基于互聯網的數字化傳播。數字皮影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作為傳播媒介,更好地為大眾提供皮影體驗渠道,打破了傳統(tǒng)媒介傳播的單一和局限性。通過建立數字皮影博物館可以使新時代下皮影藝術的傳播更加方便、有效,實現了圖片、文字、音樂和視頻的有效結合。這種將皮影中的人物形象、場景布局、故事內容等一系列相關內容以數據化形式儲存,并建立相關的信息互動交流平臺的方法,可以豐富皮影消費群體的體驗方式,推動皮影藝術在當代的傳承和發(fā)展。同時,人們還可以在線上觀看皮影動畫、了解皮影的歷史文化、制作方式,與其他參與者進行線上互動交流,分享自己對皮影藝術的見解,管理者也可以根據用戶所提出的意見進行改進。
(二)基于移動平臺的交互式傳播。微信、微博作為新型的移動平臺,是當下人們廣泛運用的信息交流載體。在皮影藝術的傳播中,設計師通過對皮影的數字化創(chuàng)新,利用微信、微博等媒體渠道進行有效推廣。傳播者將自身對皮影藝術的理解隨時隨地的進行傳播與分享,為大眾帶來豐富的可視化信息,是一種更為方便、快捷、有效的傳播方式。
總的來說,數字技術、交互技術的多樣化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傳播模式,實現了信息的共享與互動。新時期的人們追求著一種更為開放的交流方式,皮影藝術通過新型的傳播方式能為人們的文化體驗帶來便利,提升了大眾對皮影文化了解的參與度。
四、結語
人機交互技術正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通過人機交互技術使湖南皮影得到新的傳播與發(fā)展,這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創(chuàng)新層面都具備獨特的優(yōu)勢。當代皮影藝術家必須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皮影的藝術形式和體驗方式,創(chuàng)作出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作品,讓當代人們重新認識并去接受這種傳統(tǒng)藝術,才能夠使其得到不斷的傳播和發(fā)展,也為后來者對皮影的研究和學習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劉英英.當代皮影藝術的生存困境與現代創(chuàng)新[J].音樂時空,2015,(12).
[2]孫碧波.傳統(tǒng)皮影的現代表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作者簡介:
熊明,男,漢族,湖南益陽人,碩士學歷,湘潭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動畫、數字藝術方向研究。
程釗,男,漢族,山東青島人,碩士研究生在讀,湘潭大學藝術學院,主要從事動畫、數字藝術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