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媛 王建設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肝病中心 (上海, 201102)
在兒童和青少年,經(jīng)典的自身免疫攻擊引起肝損傷有3種: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膽管炎(ASC)和肝移植后新發(fā)AIH。此外,巨細胞肝炎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GCH-AHA)、獲得性免疫性肝病如新生兒狼瘡(NL)和妊娠同種免疫性肝病(GALD)均導致嬰幼兒肝臟的受累,亦屬于兒童相關自身免疫性肝病范疇。以上疾病可隱匿起病,也可表現(xiàn)為爆發(fā)性肝炎,通常對免疫抑制治療有反應,一旦確診應立即進行免疫抑制治療,以避免疾病進展。本文回顧文獻中關于以上6種兒童相關自身免疫性肝病,概括其疾病特點及診療情況,以提高臨床醫(yī)生對兒童相關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認識。
AIH是一種免疫介導的肝實質慢性進行性炎癥疾病。AIH可分為兩種類型:抗核抗體(ANA)和/或平滑肌抗體(SMA)陽性的AIH-1、抗肝-腎微粒體1型(LKM1)和/或抗肝細胞溶質1型(抗LC-1)抗體陽性的AIH-2。兒童的年發(fā)病率為(0.23~0.40)100 000[1],但有逐步上升的趨勢[2]。診斷需要有與其相符的組織學特征,并包括血清轉氨酶水平升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和(或)血清標志物陽性,排除病毒、遺傳代謝和藥物等引起的類似AIH的疾病。
1.1 臨床特征 兒童AIH中60%~76%為女孩,高峰年齡約10歲。該病臨床表現(xiàn)多樣,起病方式有[3]:類似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臨床癥狀出現(xiàn)后2周~2月以暴發(fā)性肝衰竭伴肝性腦病、非特異性癥狀、肝硬化和門脈高壓的并發(fā)癥就診、偶然發(fā)現(xiàn)的轉氨酶升高等。因此,所有表現(xiàn)為急性或慢性肝病的患者都應懷疑并排除AIH[4]。AIH患者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約20%的患者在診斷時或隨訪期間并發(f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乳糜瀉、炎癥性腸病等。
IgG常在AIH發(fā)病初期即可升高,但約15%的AIH-1和25%的AIH-2的兒童IgG水平在正常范圍內(nèi)。在治療過程中,隨病情好轉,IgG水平會下降。
自身抗體有助于AIH的診斷和分型。AIH-1為ANA、SMA陽性,AIH-2為抗LKM1、抗LC-1陽性[5]。兒童自身抗體的滴度比成人低,ANA和SMA≥1∶20,或抗LKM1≥1∶10即有臨床意義[6]。13%~38%的AIH兒童檢測到抗LKM1[7]。自身抗體可在發(fā)病初期特別是在急性或暴發(fā)性起病的情況下呈低滴度甚至呈陰性,而在隨訪過程中檢測到。20%的AIH病例ANA、SMA和LKM1均陰性。其他自身抗體,如抗可溶性肝抗原(抗-SLA)是部分AIH患者唯一標志,其陽性可提示病情更重和預后更差[8]。此外,非典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p-ANCA)、抗纖維肌動蛋白抗體(F-actin)常出現(xiàn)于AIH1型患者中??筁C1主要發(fā)生在患有嚴重肝病AIH2型患兒中。
1.2 病理特征 AIH的典型組織學特征是界面性肝炎,即由淋巴細胞和漿細胞為主的炎性浸潤,穿過界板侵入肝實質,而被炎癥細胞包圍的肝細胞腫脹并發(fā)生壞死。其他提示診斷的非特異性特征有淋巴細胞穿入現(xiàn)象和肝細胞玫瑰花環(huán)[9]。以上單個表現(xiàn)對AIH診斷沒有特異性,但三者同時存在被認為是AIH的特征性表現(xiàn)[11]。38%的AIH患兒表現(xiàn)為肝硬化。以急性肝衰竭(ALF)起病的AIH的病變主要在小葉中央?yún)^(qū),有4個組織學特征[12]:中央性靜脈炎(65%)、富漿細胞炎癥浸潤(63%)、大塊肝壞死(42%)和淋巴濾泡(32%)。組織學不能區(qū)分自身免疫性ALF和其他不明原因的ALF[13]。當肝活檢存在風險時,組織學檢查的缺失不應妨礙免疫抑制治療的立即開始,而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快進行肝活檢。
1.3 診斷標準 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組分別于1993年和1999年制定并修正了AIH診斷評分系統(tǒng)[14],于2008年提出簡化評分系統(tǒng)[15]。1999年修訂的診斷評分系統(tǒng)更適合具有復雜或不尋常特征的患者,而簡化的評分系統(tǒng)對典型患者更準確[16]。兒童AIH的簡化評分標準的敏感性為77%,特異性為95%[17],假陰性評分與血清陰性AIH相關。2018年ESPGHAN提出了新的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評分標準[3],增加了pANNA、抗LC-1和膽管造影的評分項目和權重,期望提高AIH診斷的敏感性及區(qū)分ASC。
1.4 治療 兒童AIH對免疫抑制劑敏感,除以腦病為主要表現(xiàn)的爆發(fā)性病例外,免疫抑制治療效果滿意,緩解率高達90%[18]。兒童AIH的治療緩解標準較成人嚴格:當轉氨酶和IgG水平正常,自免肝抗體陰性或低滴度(ANA和SMA滴度<1∶20;抗LKM1和抗LC-1<1∶10)時,認為病情完全緩解。復發(fā)定義為緩解后血清轉氨酶水平升高,治療過程約40%的患者出現(xiàn)復發(fā)。
1.4.1 標準治療 西方推薦的潑尼松(龍)起始劑量2 mg/(kg·d(最大40~60 mg/d),在4~8周隨著轉氨酶水平的下降而逐漸減量,維持劑量為2.5~5.0 mg/d[19]。在大多數(shù)患者中,前2個月轉氨酶水平下降80%,但完全正??赡苄枰獛讉€月的時間。在治療的前6~8周,應每周查肝功能,并相應調(diào)整藥物劑量。單獨的潑尼松(龍)治療見于合并血細胞減少、巰基嘌呤甲基轉移酶(TPMT)功能缺陷、肝硬化及疑似AIH患者。大多數(shù)AIH需要潑尼松(龍)聯(lián)合硫唑嘌呤(AZA)治療。應用類固醇治療2周后或出現(xiàn)嚴重的類固醇副作用及單藥治療轉氨酶水平停止下降時添加,起始劑量為0.5 mg/(kg·d),可逐步加至2.0 mg/(kg·d)。85%的患者最終都需要AZA。隨著AZA劑量調(diào)至2 mg/(kg·d),潑尼松(龍)的劑量逐漸降到最低甚至完全停藥[20]。應注意AZA的骨髓抑制及在肝硬化和嚴重黃疸患者中可能的肝毒性。
1.4.2 替代療法 布地奈德在肝臟的首過清除率約90%,抗炎療效相當于潑尼松(龍)的5倍,而代謝產(chǎn)物無糖皮質激素活性,代表一種理想的肝臟“局部”治療。服用布地奈德和AZA的兒童6個月后的實驗室緩解頻率與服用潑尼松和AZA的兒童相同,而布地奈德治療組的兒童體重增加較少[21]。布地奈德聯(lián)合AZA可以考慮用于癥狀輕微或者擔心激素副作用而影響用藥依從性的AIH兒童。對潑尼松(龍)應答欠佳的患者通常對布地奈德反應亦較差[22]。此外,布地奈德不適宜在肝硬化或急性重度AIH患者使用。布地奈德與AZA聯(lián)合應用可誘導和維持病情緩解,該療法副作用少,但在誘導緩解方面可能不如潑尼松有效[28]。相當一部分潑尼松龍不耐受或依賴的患者應用布地奈德作用亦有限[24]。其他用于誘導緩解的藥物如環(huán)孢素的起始劑量為4 mg/(kg·d),分3次使用,必要時每2~3天增加1次,以達到藥物全血濃度為(250±50)ng/ml持續(xù)3個月。如果在第1個月出現(xiàn)臨床和生化的緩解,在接下來的3個月將環(huán)孢素濃度降低至(200±50)ng/ml。該方法在部分AIH的兒童中已成功應用[25]。長期隨訪環(huán)孢素對兒童AIH的生化緩解效果良好[26]。他克莫司是一種藥物毒性與環(huán)孢素類似但更有效的免疫抑制劑。薈萃分析提示所有二線治療中,他克莫司與潑尼松聯(lián)合使用對氨基轉移酶的恢復最有效[27]。AIH患兒對他克莫司的長期耐受良好,在對標準治療不耐受或失敗的患者中大部分有效[28]。單用他克莫司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足以達到完全緩解,但可用來減少潑尼松龍和AZA的劑量,避免其副作用。他克莫司的目標濃度為2.5~5 ng/ml。
AIH替代性治療也可用于治療難治性患者,AASLD建議使用霉酚酸酯(MMF)或他克莫司來實現(xiàn)和維持生化緩解,基于更好的易用性和副作用,MMF為二線藥物首選。MMF具有免疫抑制、抗炎及抗纖維化的作用,作為AIH二線治療總體療效高,耐受性良好[29]。一項Meta分析支持MMF作為對標準治療無效的AIH兒童二線治療的有效選擇,不良反應低[30]。MMF用法為20 mg/kg,每日2次。此外,亦有部分生物制劑如抗CD20單克隆抗體(利妥昔單抗)、TNFα中和性抗體(英夫利昔單抗)對難治性AIH治療有效的個案報道,但應注意其毒副作用[31,32]。
1.4.3 肝移植 在最近的一項兒科隊列研究中,潑尼松治療使9例AIH肝衰竭患兒中的4例康復,另外5例盡管使用了類固醇,仍需要肝移植[32]。印度的一篇文章報道了類固醇治療的良好效果,13例急性重癥AIH中10例(包括6例腦病患者)被潑尼松治療挽救[33]。2019年美國肝病研究協(xié)會推薦急性重癥AIH患者在糖皮質激素治療1~2周內(nèi)沒有實驗室檢查改善或出現(xiàn)臨床惡化,應進行肝移植評估[4]。AIH的移植率為9%~55%,出現(xiàn)癥狀和移植之間的間隔短至數(shù)天,長至診斷后數(shù)年[34]。兒童AIH移植的患者和移植物的5年存活率分別為91%和84%[35]。
1.5 停止治療 治療反應的快慢是最重要的預后指標,肝臟轉氨酶水平在2周內(nèi)改善,6個月內(nèi)生化緩解則進展為肝硬化或需要肝移植的頻率顯著降低相關。對于兒童AIH,目前建議是治療至少2~3年,只有當轉氨酶和IgG水平正常和自身抗體陰性(或免疫熒光ANA/SMA滴低于1∶20)至少1年方可嘗試停止治療。在決定停止治療之前,應重復肝活檢,因為如果有殘余的炎癥改變,即使血液檢查正常,也可能復發(fā)[35]。20%的AIH-1患者可以成功地長期完全停藥,AIH-2患者則不能停藥。兒童AIH 患者診斷后5年內(nèi)達到持續(xù)無免疫抑制劑下緩解的可能性為41.6%,不能達到生化緩解的患者的基線特征為:國際標準化比值升高、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陽性、肝硬化和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肝外表現(xiàn)[36]。
ASC是兼具AIH和硬化性膽管炎特征的一種疾病,診斷建立在膽管造影提示膽管病變,生化、血清學表現(xiàn)提示AIH,組織學兼有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和AIH的特征。
ASC與AIH-1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當在發(fā)病時進行膽道造影,ASC與AIH-1患病率相同[37]。與AIH相比,ASC男女的發(fā)病率相同,常見的癥狀為腹痛、體重減輕和間歇性黃疸,45%的ASC患兒合并IBD。幾乎所有ASC患者都有與AIH-1相似的自身免疫血清學和組織學特征,AIH和ASC只有通過膽道造影檢查才能鑒別,ASC通常在發(fā)病時即存在膽道受累。鑒于IAIHG評分系統(tǒng)在區(qū)分AIH和ASC方面的不足,2018年ESPGHAN提出了青少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評分系統(tǒng),有待進一步驗證[3]。
ASC的治療為免疫抑制加熊去氧膽酸,阻止膽道疾病進展的作用有待確定。熊去氧膽酸推薦劑量不超過15 mg/(kg·d)。如果早期開始治療,ASC的生化和免疫學指標的正?;矫媾cAIH相同,免疫抑制治療反應良好,中長期存活率良好。然而,盡管接受治療,50%的患者膽道疾病仍有進展,特別是那些與IBD相關的難以控制的患者。
肝移植后新發(fā)的AIH可累及除AIH以外的進行移植的疾病。該病的患病率為2%~6%[38],排斥反應和類固醇依賴被認為是發(fā)生該病的危險因素[39]。該病表現(xiàn)與經(jīng)典AIH相同,為移植物功能障礙即高轉氨酶水平、高丙種球蛋白血癥、自身抗體(ANA、SMA、抗LKM-1)陽性。該病的組織學特征為慢性肝炎合并門靜脈/門靜脈周圍炎癥和小葉中心壞死;在兒童,最常見的組織學特征是小葉性肝炎,通常無界面壞死性炎癥活動或顯著漿細胞浸潤[40]。診斷尚需除外肝移植后肝功能異常的其他原因,如排斥反應、感染和肝動脈血栓。
肝移植后新發(fā)的AIH患者對常規(guī)抗排斥治療無反應,僅對經(jīng)典的AIH治療有反應。單用強的松龍或與ZAZ或MMF聯(lián)合可成功治療,移植物和患者的存活率良好[41]。類似于經(jīng)典AIH的推薦治療,給予潑尼松的起始劑量1~2 mg/kg(≤60 mg),聯(lián)合ZAZ(1~2 mg/kg),隨后4~8周激素量逐步減少,直至5~10 mg/d的維持量。在治療沒有反應的情況下,用MMF代替ZAZ[42]。
GCH-AHA是一種罕見的好發(fā)于嬰幼兒,以Coombs陽性的溶血性貧血和肝細胞巨細胞樣變?yōu)樘卣鞯倪M展性肝病[42]。GCH-AHA病因不明,傳統(tǒng)治療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和ZAZ,近年發(fā)現(xiàn)其異常免疫主要由B細胞介導[43],使用利妥昔單抗治療難治性GCH-AHA可改善預后[44]。
NL是一種由母體抗體介導的新生兒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病是由患有或潛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或其他結締組織病的母親體內(nèi)抗干燥綜合征 A(SSA)/Ro 與抗干燥綜合征 B(SSB)/La 抗體經(jīng)胎盤傳遞給胎兒,導致其發(fā)生多器官的免疫損害。國外報道其發(fā)病率為 1/(12 500~20 000)[45]。NL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暫時性皮膚狼瘡和暫時性/永久性先天性心臟傳導阻滯。9%~15%的NL患兒存在肝臟受累[46],可表現(xiàn)為無癥狀性肝酶升高、輕度肝脾腫大、膽汁淤積。此外也可有血液系統(tǒng)受累,表現(xiàn)為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
治療主要為避光及對癥支持治療,少部分需要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應用。對出生后存在高度房室傳導阻滯的患兒,當心室率<55次/min,推薦安裝永久性起搏器[47]。該病大部分預后良好,除心臟損害外,其他各系統(tǒng)損害會隨著患兒體內(nèi)母親自身抗體的消失而在生后6個月內(nèi)逐漸恢復。
GALD過去稱新生兒血色病,是一種罕見的疾病,是新生兒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最常見原因,其特征為新生兒期肝衰竭和肝內(nèi)、肝外含鐵血黃素沉著。GALD的發(fā)病機制是孕婦特定反應性IgG通過胎盤激活了胎兒補體級聯(lián)反應,產(chǎn)生攻膜復合體,造成胎兒肝損傷[48]。GALD在宮內(nèi)發(fā)病,新生兒出現(xiàn)肝衰竭(包括凝血障礙、腹水、高氨血癥)、高膽紅素血癥、低蛋白、低血糖、轉氨酶水平相對較低[49]。實驗室檢查:AFP>100 000 ng/ml,鐵蛋白水平800~10 000 ng/ml(正常值40~775 ng/ml),轉鐵蛋白飽和度高達95%~100%。MRI肝臟鐵沉積。依據(jù)以上表現(xiàn)可懷疑該病,傳統(tǒng)上,診斷需要證實存在肝外鐵沉積,通過口腔黏膜唾液腺的活檢;目前也可以通過特征性免疫組化抗人C5b-9復合物陽性來識別。
對于GALD新生兒,換血療法聯(lián)合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方法[50],如IVIG治療無效,可選擇肝移植。先證者母親后續(xù)妊娠中GALD的復發(fā)率接近90%,在妊娠14、16周和從18周到妊娠結束每周使用1 g/kg IVIG可防止再次GALD的復發(fā)[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