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碧華
(廣東省佛山市中醫(yī)院三水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100)
糖尿病胃輕癱是指在糖尿病基礎(chǔ)上發(fā)生胃動力下降而引發(fā)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噯氣、食欲不振等癥,病因主要為長期的糖尿病導致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使胃感覺閾值及胃動力降低,最終引起胃輕癱[1]。胃輕癱屬中醫(yī)“胃痞”“納呆”范圍,其病機與脾胃升降失和、血瘀濕阻、痰濁食積有關(guān)[2]。本研究用消痞啟膈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糖尿病胃輕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 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胃輕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0~75歲,平均(55.76±3.58)歲;病程2~15年,平均(9.33±1.42)年。研究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1~74歲,平均(56.86±3.45)歲;病程3~16年,平均(9.42±1.78)年。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胃輕癱的診斷標準[3],年齡40~75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胃腸道及肝膽胰器質(zhì)性病變,惡性腫瘤,妊娠及哺乳期,合并其他部位神經(jīng)病變,近2周應用其他藥物治療,治療依從性差及無法配合完成研究。
對照組口服枸櫞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110)5mg,日3次。
研究組加用消痞啟膈湯與耳穴壓豆治療。藥用枳實、白術(shù)、茯苓、黨參各15g,大黃、半夏、陳皮、木香、神曲、澤瀉、黃連、吳茱萸、桃仁、川芎各10g,干姜、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后于早晚分服。另外在耳廓上取肝、脾、胃、胰、神門、三焦、糖尿病點、小腸、大腸進行耳穴壓豆[4],每次取3~5個穴位,雙耳交替逐穴替換,并囑患者每日按壓3~5次,以出現(xiàn)酸麻脹痛感為宜。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
癥狀積分。根據(jù)脘腹痞滿、惡心嘔吐、噯氣、納差的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無癥狀記0分;輕度記1分;中度記2分;重度記3分。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顯效:癥狀評分減少70%以上,恢復正常飲食。有效:癥狀評分減少30%~70%,飲食明顯改善;無效:癥狀評分減少30%以內(nèi),飲食改善不明顯。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分,±s)
組別 例 時間 脘腹痞滿 惡心嘔吐 噯氣 納差研究組 30 治療前 2.65±0.73 2.71±0.23 2.59±0.74 2.53±0.48治療后 0.82±0.14 0.75±0.08 0.87±0.13 0.37±0.12 t 13.485 44.085 12.539 23.912 P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 30 治療前 2.64±0.76 2.68±0.34 2.61±0.88 2.55±0.47治療后 1.45±0.33 1.53±0.16 1.52±0.31 1.23±0.12 t 7.867 16.763 6.399 14.905 P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改善情況比較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改善情況比較 (min,±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胃半排空時間改善情況比較 (min,±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30 80.33±5.48 60.35±4.57 15.337 0.000對照組 30 79.82±6.31 68.43±5.12 7.677 0.000 t 0.334 6.449 P 0.740 0.000
胃輕癱是糖尿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鹽酸伊托必利是臨床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常用藥物,主要作用機制為抑制多巴胺D2受體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同時抑制乙酰膽堿酶來抑制已釋放的乙酰膽堿分解,從而增強胃、十二指腸動力,促進胃排空,抑制嘔吐,盡管可有效改善胃動力,但易復發(fā),且長期應用常會增加藥物不良事件[6]。
消痞啟膈湯方中大黃、枳實清胃熱、破氣消積;半夏降逆止嘔,陳皮燥濕化痰、健脾益氣,木香、黃連、吳茱萸聯(lián)用行氣止痛、清熱燥濕、降逆止嘔,白術(shù)、茯苓、黨參、炙甘草調(diào)和脾胃、補益脾氣,澤瀉利水滲濕,桃仁、川芎活血祛瘀、行氣,干姜溫中止嘔。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活血祛瘀、降逆止嘔、清熱燥濕之功[4]。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消痞啟膈湯具有保護胃黏膜、降糖、促進胃排空的作用。中醫(yī)認為耳為宗脈所聚,刺激耳穴可發(fā)揮行氣消滯、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有效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胰島素分泌,發(fā)揮調(diào)和氣血、降逆止嘔的功效,與消痞啟膈湯聯(lián)合應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7]。
消痞啟膈湯聯(lián)合耳穴壓豆聯(lián)合治療糖尿病胃輕癱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縮短胃半排空時間,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