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林瓊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傳統(tǒng)形態(tài)下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總是處于一種“灌輸式的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教學形式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對此,為了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對比閱讀踐行探究式課堂。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日常教學實踐,給我們以實踐層面的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比閱讀;探究式課堂
探究式課堂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和事物內(nèi)部的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認知模型和學習方法架構。
一、對閱讀主題進行比較,讓學生初嘗閱讀的幸福感
探究式課堂如果能在教學中加強對比閱讀的藝術和技巧,學生便不再是看表演的看客,而是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在參與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因此,在進行比較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要引導學生對閱讀主題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分析文章的主體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教師幫助學生理解閱讀主題,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nèi)容,對主題進行分析、反應,然后歸納整理并做出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探知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老師在進行《曹沖稱象》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教師可以結合前面所學習的《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篇課文,引導學生對兩篇課文的主題內(nèi)容進行對比,對文中的主人公、主要事件進行提煉。《曹沖稱象》一課中的主人公是“曹沖”,他為了對大象進行稱重,發(fā)動自己的思維、開動腦筋,以創(chuàng)新的方法成功稱得大象的體重。而《小蝌蚪找媽媽》一課中的主人公是“小蝌蚪”,描述的是小蝌蚪因為其生長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生理變化而引起的“找媽媽” 的事件。兩篇文章從不同的角度引出不同的事件,對讀者傳達出了不同的感情。這種從中心思想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感受不同文章所表達出來的不同的情感,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實踐證明,通過學生主動對比思考得出的知識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二、對文章細節(jié)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細節(jié)探索的滿足感
在小學語文的比較閱讀中,不僅要求學生從整體出發(fā),對文章的主題進行比較,更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斟酌,對某些細節(jié)之處進行比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中的課文一般都是以單元為單位,設置同一主題的。對此, 教師在教學過后,為了讓學生在這共同的思想主題之下對文章有更新穎的理解,在閱讀的共性問題之上尋找差異,則可以引導學生對文中的某些段落或者句子進行分析和研究,從細節(jié)入手進行對比,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的人文主題,更精確的把握文章的表達技巧和結構。例如,教師在進行,《青蛙賣泥塘》這一課的教學時,鑒于這一單元的課文主題都是:改變,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這兩篇文章,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弄明白大象的改變過程和蛛蛛開店一再失敗的原因。同樣是描述動物的文章, 那么究竟是哪里存在差別呢?在教師的設問之下,學生會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閱讀和分析,體會作者的表達手法和情感,對三篇文章進行對比,從而增強學生的閱讀技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文章主題。
三、注重小學生的主體性,完善比較閱讀教學模式
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的改善傳統(tǒng)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和問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對語文閱讀教學手法進行完善,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而不是教師說教的天地。對于對比閱讀教學的開展, 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自身對文章的所感所想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展開多元化的討論。然后,教師就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結果進行客觀評價,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和文章的難易程度,對學生提出中肯的建議。例如,教師在進行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文的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對課文進行通讀,再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文章進行比較閱讀,不同的學生可以表達不同的觀點,經(jīng)過不同思想的碰撞,學生的比較閱讀思維會逐漸建立和完善,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精神、主動能力都能得到加強。
四、注重課堂教學整體性,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多樣化探究
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整個比較閱讀教學的整體性,即就是連貫性和全面性。教師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仔細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對閱讀教學進行合理安排,保證每一堂課在邏輯和知識上的銜接和連貫,以便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構建起系統(tǒng)的比較閱讀知識框架。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對比較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引入新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和素材,豐富課堂教學環(huán)境,保證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夠被吸引,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和熱情。
結語
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學生樂于學習,將知識和說教變成生活的能力,才是我們學習的目的。老師平時多進行閱讀以拓寬知識面,閱讀課堂教學的對比角度要具有思維性、邏輯性、有區(qū)分度的問題,才能達到引領、提升、轉化的目的。在新課程改革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各位語文教師要對閱讀教學進行正確合理的定位,結合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比較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更深入的體會閱讀知識和閱讀技能,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偠灾?,只有在優(yōu)質(zhì)對比閱讀的引領下,探究式教學活動才更有實效。
參考文獻:
[1]張道明.基于古詩詞特點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3(35).
[2]張育鷹.從小學語文教材編排看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J].快樂閱讀, 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