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非
一
王村還是王村,王村就是王村,在我心中,無論酉水怎樣涌流,無論歷史怎樣演變,無論習慣怎樣默化。
我心里一直深藏著一種神秘古怪的老王村情結(jié),揮之不去。小時候,我常聽見大人們把“下王村”幾個字掛在嘴邊,每每都流露出一種竊喜,似乎王村那里特有魔力,使人上癮。那時候,家里窮。我隨母親去王村賣過一次斗篷,趁母親不留意,偷偷溜上石板街,跑到碼頭看大河——當時穿的是破膠鞋,滑得很,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回。那陣子,酉水下游的鳳灘大壩還沒有蓄水,大河水流湍急,漩渦一個趕著一個翻騰,猶如蛟龍怒噴,雪花激射,氣勢撼人,濤聲砉然,大老遠就能聽聞。我當時確實被那個水勢驚呆了,山里人沒有見過什么大世面,愣愣地看了很久,害得母親丟魂似的滿街找我。王村給我的印象就是強悍豪健,并深深地刻在心底。
沈從文先生早年寫過《白河流域的幾個碼頭》,對王村景象欣賞有加:白河中山水木石最美麗清奇的碼頭,應數(shù)王村。夾河高山,壁立拔峰,竹木青翠,巖石黧黑。傍山作屋,重重疊疊,如堆蒸糕,入目景象清而壯。沈從文把王村的描繪定格為“異常清壯”,可謂是新奇精致,別有韻味。
王村是酉水奔騰斷峰蹴水的杰作,是畫眉夜鶯水鳥河魚群生的港灣,清流中蕩漾著清麗。
王村自然環(huán)境獨特,自然與王村的特殊地質(zhì)構(gòu)造有關(guān)。湖南罕見的兩顆“金釘子”(全球年代地層單位界線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都在湘西,其中一枚“金釘子”就釘在丁酉水河南岸的古丈羅依溪鎮(zhèn)。其實,最初發(fā)現(xiàn)的這個地層剖面是在永順王村,1970年修建枝柳鐵路時就形成了王村階這個剖面,后來因交通變遷,才有了今天的寒武系古丈階“金釘子”剖面?,F(xiàn)今湖南省地質(zhì)博物館的“金釘子”展廳中,除了古丈階,也保存了王村階。
我們都知道,寒武紀,遙遠而又鴻蒙,是地質(zhì)時代的古生代,是地球生命大爆發(fā)的時期,那時最繁盛的生命是節(jié)肢動物三葉蟲,故而寒武紀素有“三葉蟲時代”之稱。五億年前,無論酉水河的北岸還是南岸,無論是古丈還是永順,都是一片汪洋大海,三葉蟲是這片大海的主宰,它們身披“盔甲”,葉體自由舒展,或漂浮在水面,或爬行在海底,或游移于泥沙,小精靈的世界里五彩繽紛。我想,應該從遠古時候三葉蟲就為王村乃至湘西播下了神秘浪漫的種子。
還有一處地質(zhì)遺跡也堪稱是王村地質(zhì)構(gòu)造的奇跡,那就是王村瀑布。一條清澈的溪河,由北向南,從羊峰山尾脈山谷中潺潺流出,在即將匯入酉水之時河口陡然一下變寬,分兩級轟然跌入酉水一處河灣,最大瀑布寬度為60多米,瀑布總高70多米,若不是下游水庫抬高了水位,舊時的瀑布要比現(xiàn)在高得多,壯觀得多,這也難怪過去人稱王村瀑布為“千尋瀑布,聲大如雷”,“瀑布雷聲”成為王村八景之一。王村瀑布自古名氣很大,為瀑布吟詩作賦的不少。清代翰林院編修張金庸詩云:“遠瀑空中來,日夜聲震耳”,刻畫入神,氣勢非凡。如果說王村是一幅古典山水畫,那么瀑布則是這幅畫的點睛之筆?!皰煸谄俨忌系那旯沛?zhèn)”如今已成風靡一時的美稱,很熨帖,很傳神,很雅致。
王村形勝,奇峰聳立,利牙刺水,豎刀劈流,浮煙漠漠,一條石板街自河谷隆起,順勢而上,斗折蛇行,接入大山的脊梁,兩側(cè)屋舍各抱地勢,鱗次櫛比,瀑布激石聲騰,雷震遠峰,奇秀絕妙的山水鑄就了王村景色的神韻,這勾魂攝魄的神韻隨著酉水號子共振,澎湃成一首雄渾的王村古歌。
二
王村地質(zhì)歷史蒼遠,其人類活動歷史一樣悠久。湘西四大名鎮(zhèn)古韻深長,春蘭秋菊。龍山里耶的官山堡遺址、花垣邊城藥王洞遺址和瀘溪浦市下灣遺址,就像一柄柄火炬,把各自所在古鎮(zhèn)的人類歷史起點照得通透明亮。而目前王村發(fā)現(xiàn)的古遺址存續(xù)時間似乎要遲得多,最早的只有戰(zhàn)國時期遺址。不過,恰恰就是王村這些戰(zhàn)國時期古遺址使得王村標新立異,楚楚動人,熠熠生輝。王村翼南廣場發(fā)現(xiàn)的青銅冶煉場遺址不僅是湘西最古老的青銅冶煉場遺址,而且在湖湘文化中也具有不可低估的溯源解惑的價值。當時發(fā)現(xiàn)的遺址面積有875平方米,包含物為冶煉殘留的銅渣。當然,現(xiàn)今遺址已是面目全非,但原址上修建的古建筑還在,濃蔭下的爐膛焦土還在,老屋基腳散落的銅渣碎屑還在,說不定某個地方還塵封著更多的顛覆認知的青銅器。這一點,我深信。
王村沿河兩岸戰(zhàn)國古墓群,出土了大量文物,有銅洗、銅戈、銅鍪、銅劍、銅矛、銅鏃、銅釜、銅鏡等十余種,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戰(zhàn)國銘文戈尤為稀罕,寥寥數(shù)字深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玄機。
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離王村數(shù)十里外的古丈高望界(在先秦時期與王村同屬一個行政區(qū))在古代就有兩處銅礦?!队理樞克局尽泛颓 队理樃尽肪忻鞔_的載述?!队理樞克局尽份d:“紅銅產(chǎn)于高望山之東雷公嘴、茶廟二溪?!笨滴跏拍?,為表歸誠,永順土司王彭廷椿把雷公嘴銅廠拱手獻給了康熙。
王村既有冶煉場又有銅礦,足以說明王村在戰(zhàn)國時期就具備了銅礦開采、青銅冶鑄的能力,青銅采冶技術(shù)已經(jīng)相當熟練。如果連同保靖四方城青銅冶煉場遺址一起思量,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湘西至少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jīng)形成了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我們湘西誕生過被捶打煅燒的工匠精神,我們湘西有過一段極其珍貴被鑄造被雕刻的時光,我們湘西很早就已經(jīng)融入了一種厚重的歷史。由王村折射和匯流而成的湘西青銅文明,對湘西文明的演化是一種新視野的深度詮釋和完美象征。
文字、城市、青銅器被恩格斯稱為文明誕生的三大標識。王村青銅文明不是孤立的,絕非是一種偶然。自古洎今諸多城市的興衰都與青銅采冶有著深厚的不解之緣,青銅文明往往伴隨著古代城市文明。在戰(zhàn)國甚至更遠,是否產(chǎn)生過王村城邦?不是沒有可能。
盡管方今還存在一些學術(shù)上的爭議,但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相信且愈發(fā)堅信王村就是古代酉陽縣的治所,應當更準確地說,王村在秦朝就是酉陽縣官署所在地。里耶秦簡出土改變了從西漢才開設(shè)酉陽縣的說法,酉陽為秦朝洞庭郡的屬縣,湘西地區(qū)在秦朝時就歸屬洞庭郡。自秦朝開設(shè)洞庭郡伊始,直至隋朝設(shè)置辰州,酉陽作為建制縣,已存續(xù)十幾個朝代,時間長達八百多年,直到南宋才出現(xiàn)酉陽寨,那已是另外一個酉陽,另外一回事了。不管歷史幾多滄桑變故和興亡更替,酉陽縣的往昔歷歷落落,王村就是很久以前的酉陽雄鎮(zhèn),王村在兩千多年前就是一座城。
王村以往文明閃耀,有過輝煌,毋庸置疑。這一點還可以從王村名稱由來的傳說得到某種輔證。永順地區(qū)現(xiàn)存的王氏老譜中說:王姓始祖因避秦亂輾轉(zhuǎn)來到楚地,“涉險灘激流,履懸崖鳥道,饑食山果,暮宿洞穴”,沿酉水進入武陵山區(qū)。當溯流進入古王村之后,只見眼前“天地豁然開朗,深山修竹之間,山環(huán)水聚之地,鳥獸見人不驚,山花自開自落”,族人大喜,便“結(jié)草為廬,羈息于此”。聚族定居后,很快就融入了當?shù)亍伴L發(fā)赤足,披獸衣,啁啾如鳥獸語”的土著。“近山近水人家,帶煙帶雨桑麻。”山光明媚,水木清華,王氏族群迅速繁衍壯大成當?shù)氐耐濉4蟾攀峭跏霞易宓倪w入和興旺的緣故,該地被稱之為“王家村”,日后慢慢演化成王村(考古學家柴煥波主張此說),這應該是一種關(guān)于王村來歷比較靠譜的說法,比之王村是“王者之村”的釋義,至少不顯得那么勉強。王氏老譜的描述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王村的蟠桃、烏桃曾經(jīng)很有名,清代文學家石韞玉途經(jīng)王村時就寫下了“蠻煙瘴雨溪州路,溪邊桃李花如霧”的詩句,可見王村以往的桃林是多么的繁茂芳艷。
王氏老譜有關(guān)王村的敘說固然有美化的成分,不過也從一個側(cè)面展示了王村文明的古老、演繹和賡續(xù)。
三
隨著永順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土司話題一下在湘西乃至全國急劇升溫,土司文化成為文旅結(jié)合的熱點。作為地處水陸要津的王村當然與土司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自然不能錯過土司文化的濃妝淡抹。但凡對王村情有獨鐘的,都想把土司文化制作成王村文旅結(jié)合的一道“名菜”。一時間,溪州之戰(zhàn),溪州銅柱,九龍蹬,溪州會盟,土司古都,土司王府,土王祠,土王行宮,土王橋,翼南廣場,出征碼頭,過趕年,牛頭宴,舍巴節(jié),擺手堂,茅古斯,金絲楠木,彭瑊,彭士愁,馬希范,溪州治所,施溶土州舊地,麥著黃洞長官司故地,血盟千年,獨立王朝,稱雄八百年……各種土司文化元素都一股腦兒朝王村堆來,真像一場炊金饌玉的土司文化長桌宴。
這樣顯然有些迫切中的沖動。因為這些元素有的不一定就真實,有的即便真實,卻未必適合王村。王村需要土司文化,王村本身就與土司沾親帶故,但王村更需要對土司文化理性的思考、敏銳地發(fā)現(xiàn)、誠懇的表達、細心的呵護與精致的傳承,所有土司文化的藝術(shù)化和商業(yè)化都應該建立在對民族心理的尊重、理解和欣賞的基礎(chǔ)上,更多地展示民族的氣質(zhì)、審美、智慧和精神。
對王村而言,最具歷史意義,最有觀賞價值吸人眼球的莫過于溪州銅柱。其實有一根銅柱就夠了,就足以讓人凝眸逡巡一陣子,足以令人嘆服,足以使人玄想,大可不必在一些似是而非的土司元素上費盡心思,一廂情愿地嫁接和追肥,終究是種不出滿園春色的。
溪州銅柱,八棱八面,高一丈二尺,重五千斤,是貨真價實的大型青銅重器,國家一級文物,當今全國僅存的實物銅柱,現(xiàn)存王村民俗風光館。溪州銅柱,一個地地道道的戰(zhàn)爭產(chǎn)物,天福四年(939)八月至天福五年一月,五代南楚馬希范與溪州刺史彭士愁發(fā)生了長達半年之久的溪州之戰(zhàn)。溪州銅柱既是戰(zhàn)后劃界標識,也是一個紀功銘德與求盟立信的見證。
溪州之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九龍蹬,聳立在離王村數(shù)公里之外酉水河邊。當年銅柱就立在九龍蹬山腳的銅柱溪旁,無論是從歷史管轄而言,還是從狹義地緣來說,溪州銅柱都屬于王村。
溪州銅柱樹立之初被直接賦予的功能就是立誓劃分邊界,這種邊界實質(zhì)上包括了兩種界線:一種是最直觀的銅柱樹立地劃定的地理界線,不得隨便逾越。一種就是政權(quán)管理底線,不能隨意介入。
馬希范給彭士愁設(shè)定的底線是:尓能恭順,無擾耕桑,一心歸順王化,永事明庭。如果彭氏突破這個底線,就莫怪差發(fā)大軍誅伐。
彭士愁向馬希范的要求是:請依舊額供輸。凡五姓首領(lǐng)、州縣職掌有罪,均由本都申報依法懲罰,不要派遣官軍攻伐。假如馬氏踐踏了這個底線,就會遭受動亂。
溪州銅柱是立界柱、誓盟柱,正如古人詩曰:“聞昔馬王據(jù)辰州,界分漢土鎮(zhèn)山河?!彼默F(xiàn)實意義就是為南楚時期溪州獲得地方割據(jù)自主權(quán)起到了一定的法律保障,乃至后來順勢演繹成為大宋對溪州實行羈縻政策,元明清中央王朝對該地區(qū)實施土司制度的參照依據(jù)。它的歷史意義也不可小覷,甚至可放大說溪州銅柱盟約對探索和推行民族區(qū)域自治都是一種啟示。
約在,柱立;約毀,柱移:這是銅柱隱含的誓言密碼。歷史潮流總有歷史的流向,歷史演變總有歷史的邏輯。溪州銅柱盟約的執(zhí)行是很艱難的,并非如藝術(shù)夸張那樣血盟千年,湘西土司稱雄八百年只是說溜了的導游詞,古湘西在土司時代并非都是海晏河清。
北宋始終沒有淡忘開化江南(溪州在江南范圍),時至宋太平興國年間,溪州銅柱就因邊界沖突而被移動,于是便有了宋太宗“不得移部內(nèi)馬氏所鑄銅柱”的詔令。從北宋宋太宗到宋神宗一百多年里,就有過宋真宗詔捕彭儒猛、宋仁宗征五溪、宋神宗平下溪州三次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銅柱遭到了三次暴力遷徙,以至于宋熙寧九年(1076),下溪州刺史彭師晏迫于軍事震懾,不得不請以誓下州各地皈依版籍,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宋版的“改土歸流”。北宋開化經(jīng)營江南可不是常人想象的那般和風細雨,前前后后參與謀劃的重臣和文人就有歐陽修、劉敞、范鎮(zhèn)、韓琦、文彥博、雷簡夫、章惇等,大人物大謀略,溪州在北宋年間一點不寂靜,銅柱的盟約常處于風雨飄搖之中。
溪州銅柱的三次遷移都是在王村至沅陵(古辰州府地)的酉水河段重復流動的,后來還有五次移動搬遷,但都沒有離開過王村的視野,最后又回歸王村。
銅柱所立,寄寓眾望,銅柱經(jīng)霜,充滿傳奇,總令帝王將相勞心掛懷,激發(fā)出文人墨客的奇思妙想。兔走烏飛,白云蒼狗,銅柱因多次遷移和歷史嬗變,已經(jīng)失去界標的意義,“土宇只今天作界,不須銅柱補金甌”。銅柱漸漸融入了土家人的骨血,被尊奉為土家族心靈家園的守護神。所以,多一份對銅柱的認識,就自然多了一份對王村歷史的敬畏。
四
王村位居酉水北岸,自古就得舟楫之利,王村滄海桑田始終不改其本色:王村碼頭。清同治《永順縣志》稱:“王村市,上通川黔,下趨辰常,省會必經(jīng)于此,乃縣屬水陸大碼頭。”《苗防備覽》道:“(王村)傍山臨水,蹬道崎嶇,為永順門戶,往永順者從此舍舟登陸,水陸通衢?!蓖醮迨枪糯戏浇z綢之路黃金水道上的必靠埠頭,是里耶秦簡所載秦朝通郵線路的必經(jīng)水驛。酉水瀑布灣的峭壁上在明代就留下了“楚蜀通津”的石刻,據(jù)說還是大畫家桃花庵主唐伯虎的墨寶。
滔滔酉水,石激水怒,灘聲虎吼。明清時期,永順土司就是憑借著奔騰的水流向朝廷一次又一次地進獻方物,輸送忠誠。僅進貢金絲楠木一項,自明正德十年(1515)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間,為助京城興修宮殿,先后有七位永順土司王采木進貢十多次,數(shù)量多達數(shù)千根,這種傾其所有萬里梯航不畏生死的進貢足見永順土司的“誓竭丹誠”,連明代史學家談遷都感懷至深地評說“土司有功”。
怪石林立、節(jié)節(jié)為灘的酉水使王村一線的酉水人家深諳水性水情,別出心裁地打造出一種北河船(酉水又叫北河)——烏篷圓頂,船形如窩,底寬中平,載重五六萬斤,順流而下,瞬息百里,一日可至沅陵,二三日可抵常德,十多日可達漢口。就是這種看似不起眼有點掉渣的北河船長年累月的水上穿梭,釀造了王村的繁華,蕩漾著“小南京”的槳聲燈影。
據(jù)《永順縣志》所載:清朝乾嘉年間,王村已經(jīng)商賈云集,騾馬成群,腳夫盈街,幾百家店鋪客棧沿著參錯逶迤的石板街,自下而上層層排開,商幡漾漾,煙火鼎盛,每日往來客商多達兩千多人。清朝乾隆年間許鑒衡的詩就是最好的印證:“東西岸岸環(huán)茅屋,崖嶂層層列市門?!敝两癃q存的臨街老屋奇大無比的楣枋(木房橫梁)依然散發(fā)著當年商家的財大氣粗。
北河船運出的是桐茶油、藥材、茶葉、生漆等山區(qū)各類大宗土產(chǎn),帶回來的是綢緞、肥皂、火柴、食鹽等山中稀缺的日用百貨。當年王村桐油集散的規(guī)模大大出乎今人的想象。民國《湖南之桐茶油》記載說:“永順為桐油出產(chǎn)之區(qū),品質(zhì)優(yōu)良,幾冠全省,每年產(chǎn)量二萬余擔?!薄霸摽h桐油均集中于境內(nèi)之王村,然后轉(zhuǎn)運外銷,因該市地瀕酉水,故多以航船載往沅陵為唯一出口。每年除本縣之桐油二萬余擔由此出境外,尚有來自龍山之里耶、隆頭等處者,年約二萬五千擔,來自古丈縣屬各鄰者,亦約二萬余擔,來自保靖鄰近各鄉(xiāng)者約萬擔左右,故王村桐油之集散數(shù)量,年達八萬余擔至十萬擔之譜。過去貿(mào)易甚旺,附近均設(shè)置大規(guī)模之榨坊?!碑敃r王村的裕盛、大盛、億盛、榮盛四大商號經(jīng)營桐油,如魚得水,盛極一時。王村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油缸,附近各縣的桐油源源不斷地注入這個大缸,再由身強力壯水性了得的北河船幫運往常德、長沙和漢口各地。
往日從水路進入湘西腹地幾乎是唯一的捷徑,故而王村除了是一個喧鬧的貨物碼頭之外,還是一個接諭迎官的“會所”。從王村碼頭棄舟登岸后,經(jīng)五里牌、楓香、小龍村、西那、銅瓦溪、榔溪關(guān),直通老司城,是土司時代最看重的古道,永順土司三州六長官司中就有兩個州、四個長官司圍繞這條古道布局,麥著黃洞長官司的衙署就設(shè)在王村,為老司城把守門戶。清朝改土歸流后,從王村、五里牌、楓香塘、小龍村、依窩坪、牛路河、虎子坪、米溪溝、別些塘、金魚塘到永順府城一路自然轉(zhuǎn)換成了一條官道,官府還特設(shè)了專管接待事務的王村公館。乾隆時的永順知縣陳惠疇所作的《王村公館》就說:“大憲巡邊、學憲按臨及各憲來往于永郡者,皆取道焉。”不管是土司時代還是改土歸流后的清朝,因王村碼頭的特殊地理位置,當?shù)匕傩斩嗔艘环蓊~外的差事:隨土官或府縣接諭迎官,承擔鞍前馬后飲食起居的雜務。清代詩人彭勇行詩云:“接諭迎官事務頻,傳夫又要出王村。牌頭星夜遣呼急,不管農(nóng)忙亂打門?!蓖醮灏傩湛v有再多的無奈和辛酸,又有誰知?又能如何呢?似在酉水奔濤怒吼中。
王村至永順,一路巉坡崢嶸,“比擬蠶叢蜀道難,踞巖攀藟陟千盤”,但也不失為一條傳播文明的文化棧道,一條開啟民智的開放之路。別的不說,從這條古道走過的清代永順知府就有九十多任,其中不乏名流巨子,袁承寵、李珣、李文炎、張?zhí)烊?、李拔、翟誥、朱益濬……這些遠道而來的流官大多有不俗的作為,是他們興辦的永順府學、桂香書院、崇文書院、靈溪書院、大鄉(xiāng)書院,為荒蕪已久的大山注入了翰墨之香。
李拔,一代循吏,清朝著名書法家,離世前曾做過永順知府,王村的酉水河懸崖上刻有他的五言律詩《劍南石芝》,永順府崇文書院講堂東壁嵌著他的《勸學箴》名篇,詞語醇正,筆力勁挺。
石板街,王村活力煥發(fā)的筋脈,應該是從無可計量的時光深處蜿蜒而來,要不然不會這么閃亮跌宕,它不僅僅是一條商道。
五
20世紀80年代,有人在王村拍了一部電影《芙蓉鎮(zhèn)》,沒有多久,王村就變成了芙蓉鎮(zhèn)。
許多人都說電影《芙蓉鎮(zhèn)》帶動了王村的旅游發(fā)展,使古鎮(zhèn)聲名鵲起,其實又何嘗不是古樸的王村成就了《芙蓉鎮(zhèn)》呢?倘若沒有王村的河水,沒有王村的河碼頭,沒有王村的荷花池,沒有王村的米豆腐,沒有王村的石板街,沒有王村的懸崖瀑布,這一切會有嗎?
《芙蓉鎮(zhèn)》中有幾句話說得好:“跟從河水,我們?nèi)ネh方;跟從河水,我們回到故鄉(xiāng)。”王村現(xiàn)在正是回歸的時候,需要一切的回歸,包括遠去的歷史沉淀,包括一些有意無意的誤區(qū),包括曾經(jīng)黯淡的浪漫。一部新電影《新芙蓉鎮(zhèn)》即將開機,講述的不再是一個與貧窮有關(guān)的往事,而是聚焦了農(nóng)村改革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shè)的故事,這依然是一個新時代新夢想的回歸。
三葉蟲、瀑布、酉水、河碼頭、石板街、溪州銅柱、吊腳樓,無疑是王村的主脈,是王村的經(jīng)典,除此之外,還有猴兒跳、平湖游、西蘭卡普、米豆腐、九龍蹬、北河船、王村夜景、高鐵站、世界地質(zhì)公園……而這一切之中,吊腳樓似乎又顯得分外的炫眼,一排排,一層層,一重重,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吊腳樓,順著古老的習慣,由著山水的秉性,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藝術(shù),生長成叢林似的土家宮殿,與清流吻合,與瀑布結(jié)緣,與崖壁連筋,與古街默契,極簡素華的色調(diào)滋潤著王村的寧靜,精美玄妙的圖案鏤刻著王村的凝重,濡忍流暢的曲線編織著王村的故事。
老王村不知沉淀了多少歷史記憶,總是時不時地勾起人無限的念想,已有越來越多戀舊的人正煞費苦心構(gòu)造古色古香形神俱妙的吊腳樓,他們似乎已從吊腳樓的廊腰縵回檐牙高啄中找到了老王村的感覺。
王村不大,但很古老,來王村游玩的客人多少需要一些閑心,舍得花上一些時間,你才能真的走近王村,就會感受到幾分清壯,幾分古韻,幾分靜幽,幾分浪漫,幾分新奇,幾分豪放;假如你愿意輕輕撥開覆蓋已久的青苔,觸摸一下廢墟上的點點歷史痕跡,假如你愿意在油光發(fā)亮的石板街上駐留一會兒,舉頭遐觀琢磨吊腳樓頂?shù)娘w檐翹角,假如你愿意透過纏綿的土家歌舞,若有所悟地分辨出那些黝黑發(fā)光的銅柱銘文。
老王村有一種別樣的味道,猶如酉水盛開的芙蓉,以綽約妖嬈的身段展示著民族風情,以精湛科幻的技巧描繪著時代風采。
王村的故事從來沒有停止,還在演繹,必將有更多更真更新更奇的良辰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