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我國,英語熱現象已經非常普遍,英語學習低齡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這一現象無疑是建立在承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基礎之上的。本文簡明地介紹了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定義,并分別列舉了支持和反對這一假說的典型案例,最后針對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課題研究指出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英語教育
【Abstract】Currently in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English fever is very common, and the trend of low-age English lear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hich is undoubtedly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key period hypothesi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typical cases of supporting and opposing this hypothesis are given separately. Finall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s implication to English teaching in our primary schools.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English education
【作者簡介】耿子巖(1998-),女,河南駐馬店人,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fā)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英語作為我國第二語言的學習已經成為相當普遍的現象。目前,我國大多數地方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開始就已經開設了英語課程,正所謂“英語學習要盡早開始”“不能讓兒童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這樣的做法果真有效嗎?是否英語學習就是開始的越早就會學的越好呢?關于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很多學者已經對此有過研究,但究竟什么年齡是二語學習的一個最佳年齡,學者們眾說紛紜。
一、關鍵期假說
什么是關鍵期?最開始它是指在一個非常短的時間里,幼鳥迅速獲得某種技能的時間段,而一旦超過這個期限,它們再想獲得此類技能便不再可能,由此這段時間被稱為關鍵期。又由于這段時間很短暫,故又被稱為最佳時期、敏感時期、臨界時期和轉折時期。
但逐漸地有研究者把這一概念引申到人們學習語言上來。1959年,Penfield 和Roberts第一次把關鍵期的概念應用于人類語言習得領域,并由此提出了人類語言習得的關鍵期假說。1967年,Lenneberg接受了這一觀點,并通過一些研究進一步證實和強化了這一假說,提出了著名的關鍵期假說。
二、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正反依據
1.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正依據。Ellis(2000)指出,關鍵期假說是指在這樣一個階段里,學習者習得第二語言是相對容易而且完整的,是可以達到本族者的語言水平的;而一旦過了這個關鍵期,習得的過程就變得困難而且不完整。這一假設是基于這樣一項研究,即如果人們因為事故失去了語言能力,他是可以在青春期前(12歲左右)重獲這些語言能力的,但是一旦超出這個時期便不太可能了。
Long(1991)在總結其他人研究的基礎上也得出結論:兒童在6歲之前學習第二語言時,發(fā)音中是不帶外來口音的,而12歲之后呢,發(fā)音中就會摻雜著外來口音,但是在6歲到12歲之間,這段時間是不確定的,也就是有些兒童的發(fā)音帶有外來口音,有些則不帶。
提到語言習得關鍵期,我們不得不提的另外一個案例就是兩個狼孩姐妹,卡馬拉和阿瑪拉,在她們出生半年以后被狼叼走并一直與狼群一起生活,所以她們身上有著狼的全部生活屬性,在重返人類的第二個月,小阿瑪拉能夠發(fā)出一些基礎的語音,來表達簡單的訴求,但是在第11個月的時候,她就離開了;而這個時候的卡馬拉在與人類共處4年后也僅僅學會了6個單詞,只是學會走路就用了5年的時間,但是在快跑時還是會手腳并行,她的生命也只延續(xù)到17歲,但是一直到她生命結束仍然沒有學會說話,智商是3、4歲的兒童的水平。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卡馬拉和阿瑪拉都已經錯過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所以很難再像正常人那樣成功習得母語。
其實我們從上面案例可以看出,在二語學習過程中是存在語言學習的一個關鍵期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因此夸大其作用,相反我們要把外部因素、社會因素、個體因素等方面都綜合考慮在內來評估語言學習的最終成果。
2.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的反依據。趙海永(2020)做的一項關于語言學能和年齡效應對外語語法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主要討論中國外語環(huán)境下年齡效應對英語學習者語法學習成效的影響。被試者為112名中國大學生,測試時的年齡為17到20歲,英語學習年限為6—16年。測量工具包括英語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兩項語法判斷測試、元語言測試。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外語環(huán)境下,英語始學年齡不能預測語法學習成效,不同始學年齡學習者的語法學習成效并沒有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外語學習并不是越早越好,該項研究至少說明在語法學習方面,研究結果與關鍵期假說的理論相悖[6]。
各個年齡段的語言學習者都有自己學習語言的優(yōu)勢和劣勢,比如嬰幼兒他們更喜歡在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下學習,而成年語言學習者呢?他們更適應于在常規(guī)的語言教學課堂上進行學習。所以是不存在關鍵年齡或者階段的,人們可以從任何年齡任何階段開始學習一門語言。以上案例也告訴我們,即使是成人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始習得一門語言,只要他愿意付出努力,并且有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可以保證他能夠得大量的和優(yōu)質的語言輸入,那么他的語言學習就可以取得進步。
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是否存在關鍵期一直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而且很有可能繼續(xù)持續(xù)下去,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來斷定到底存在或者不存在二語習得的關鍵期。存在爭議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1.研究者對關鍵期存在與否,所給出的標準不一致,所以也導致最終的結果存在分歧;2.不同的研究者他們在研究的時候所選用的目標語言、研究方法以及所選用的被試都有所不同,所以很難使最終結果達成一致;3.不同的研究者所選擇的被試的標準不可能做到統(tǒng)一,而且所選被試的目標語水平不一致。關于這一問題在不能得出確切答案之前還仍需長期研究。
三、二語習得關鍵期假說對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啟發(fā)
目前我國英語學習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學校更是從小學低年級就開設外語課,這一舉措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是從英語師資力量來看,我國外語教師師資力量薄弱,一些貧困地區(qū)沒有足夠的英語教師任課,隨便哪一科的老師來代英語課的現象比比皆是,所以高質量的英語教師已是奢侈。二是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他們認為,兒童之前對英語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自從學校開設了英語課之后,孩子回來說不喜歡英語,不想學英語。他們說:“還是要趁周末給孩子報英語班,別到最后孩子抵觸英語麻煩就大了?!彼赃@部分家長認為如果目前學校沒有能力可以很好地教孩子英語的話那就沒必要提前開設。
依據我國現有的實際情況來看,從低年級就開設外語課明顯違背了我國英語教育以及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大致規(guī)律。針對這一現象, 董燕萍(2003)指出,“作為一名外語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注意實際情況中的兩個問題:1.我們是否具備從低年級就開設外語課的條件。2.我們是否清楚外語教育的根本目的。師資培訓是解決第一個問題的首要條件,但師資培訓中質量的問題比數量的問題更加重要?!焙鲹P(2002)認為,“小學開設外語課必須考慮到師資問題。現在中學外語教學的水平低下,影響到高等院校外語專業(yè)新生的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外語專業(yè)畢業(yè)生的水平?!壁w世開(2002)更是覺得“只追求數量不重視質量,這是對語言教育科學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教育的浪費是人類最不應該有的浪費[9]?!笔ǚ迹?001)在總結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之后指出:“語言學習過程其實就是文化習得的過程,必須要有適當的語言和文化環(huán)境才可以成功地習得一種語言?!?/p>
結語
綜上所述,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關于語言學習的關鍵期,肯定的呼聲似乎超過了否定的聲音。兒童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在發(fā)音方面確實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忽略過早學習外語為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即使年齡是影響語言學習的一個關鍵性因素,我們也絕不可視關鍵期假說為金科玉律,而是要遵循兒童語言能力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而且只有把學習者個體的差異因素、情感因素、學習動機因素、認知因素、內外部因素都考慮在內時,才能最終決定外語學習的成功與否。
參考文獻:
[1]姜孟,鄧小燕,歐平婭.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五十年之爭[J].當代外語研究,2010(9):10-16.
[2]崔剛.關于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的研究[J].外語教學,2011(3):48-51.
[3]Rod Elli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Long M H. Maturational constrain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0(13):251-285.
[5]黃懷飛.關鍵期假說研究綜述[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05(5):124-126.
[6]趙海永.語言學能和年齡效應對外語語法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4):64-71,92.
[7]董燕萍.從廣東省小學英語教育現狀看“外語要從小學起”的問題[J].現代外語,2003(1):39-47.
[8]胡明揚.外語學習和教學往事談[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5):2-9.
[9]趙世開.學習外語的漫長道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2(5):10-15.
[10]束定芳.我看外語教學改革[J].國外外語教學,2001(1):8-11.